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教学内容及目的,培养高水平声乐人才

声乐教学内容及目的,培养高水平声乐人才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声乐人才,以满足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歌唱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教学基础。

声乐教学内容及目的,培养高水平声乐人才

(一)声乐教学的任务与目的

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与任务,能够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同时在学习时也会有一定的方向,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声乐人才,以满足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

声乐教学的任务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研究歌唱语言表达方式,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以及歌唱技巧与舞台表演的关系等。通过讲授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掌握具有较高技巧的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唱段;能胜任各种表演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歌剧片段等)的演出活动,并具备做一名声乐专职教师的业务素质;掌握声乐教育理论知识,要以声乐教学论与教学法两大内容为核心,较全面地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式与方法等。

(二)声乐的基础理论

1.声乐生理学基础理论

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来进行的活动,与器乐相比,它因此获得了某种独立性和纯粹性。沈湘先生的“歌唱要素主被动论”也主要建立在生理学基础之上,可见,生理学知识对声乐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人们对生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逐步让学生了解生理声学的基础理论,让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了解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听觉感受器官的生理构造与作用,以及人声的分类、声部的鉴别与确定等的基本知识。

第二,了解歌唱发声的原理,如歌唱呼吸的原理、歌唱发声的原理、歌唱共鸣的原理及三者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与关系、歌唱中错误发声的纠正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第三,了解歌唱的生理卫生、嗓音保健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以及嗓音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等。

2.声乐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般的心理学研究主要着眼于对大脑的功能、大脑活动的条件、习惯、心灵要素理论及意识问题的探讨。心理学要通过对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的研究来获得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检验性与可推广性的科学论,因此是非常困难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做到了解歌唱心理因素对歌唱生理运动的支配、调控的作用及二者有机结合、高度协调的关系等声乐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3.声乐语言学基础理论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历史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从实用的角度看,语言学与声乐教育的关系密切相关。如对声乐本质探讨之交际功能的认识、对与声乐学习的乐感密切相关的“言语感”的认识等,都能加深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则应让学生了解歌唱语言中咬字吐字的知识。如我国汉字声、韵、调及“四声”的发音规律,传统声乐理论中“五音”“四呼”“十三辙”及字头、字腹、字尾的咬字吐字规律等声乐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4.声乐表演与鉴赏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声乐作品文献的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简历与创作特点,以及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5.中西方声乐发展史

在声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更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www.xing528.com)

第一,中西声乐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概况,如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欧洲声乐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第二,现代声乐教育发展的概况,包括中外有代表性的声乐教育家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及中外声乐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声乐教学论与教学法方面的理论知识。

第三,声乐艺术发展史理论知识。要以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与欧洲声乐艺术发展史两大内容为核心,通过对二者的学习,使学生较清晰地把握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从古至今演变发展的脉络;全面了解欧洲声乐艺术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声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欧洲优秀声乐文化的成果,从而发扬光大我国声乐文化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开创适应新时代的先进声乐文化。

(三)声乐基本技能与技巧

1.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姿势在演唱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演唱者的演唱仪表、舞台形象的审美呈现,标志着演唱者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它决定着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与气息的运用;它关系着人体参与歌唱活动的各器官能否正常工作、协调配合;它还影响着歌唱训练的正常进行与歌唱艺术的表现。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良好发声的前提。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学唱的第一步;而对于声乐教师来说,端正学生的歌唱姿势是声乐教学的开端。

2.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获得美好声音的阶梯,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声乐艺术表现的手段。歌唱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教学基础。可以说,歌唱呼吸方法是学生首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3.良好的起音方法

良好的起音是发声活动的核心和正确发声的基础,也是获得优美歌唱和音乐表现的重要途径,是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重要环节。歌唱发声的起音可分为硬起音、软起音、舒起音三种。

在发声训练中,一般以软起音作为基础及基本训练的手段;硬起音和舒起音则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根据具体需要结合使用。总之,在起音时,一定要做到气息平滑、柔和,发声松弛、自如,声音集中、流畅,同时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位置协调配合的适度。

4.掌握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

一切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都要依赖良好的共鸣和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这样才能使歌唱艺术的表现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

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是声乐艺术所独有的特点。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掌握好歌唱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只有掌握了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方法,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字清意明”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与风格,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6.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声乐教学教师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准确、敏锐、有乐感的耳朵和音乐听觉。因为,准确敏锐的音乐听觉是歌唱发展的基础,听觉训练与声音训练相辅相成,耳朵是歌唱的引导者,只有耳朵的音乐听觉提高了,发声才能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