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教学实践探索:有效化音乐教学内容

声乐教学实践探索:有效化音乐教学内容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当前基础教育中校本音乐课程的开设、当地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就具有较高的学习有效性。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认知与审美趋向也是变化的,列出一个固定的曲目、版本目录并不是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音像可听、可教,有启发的空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第二,音乐配器要符合学生当时对音乐配器效果的审美趋向。小学生对配器的要求和中学生、大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声乐教学实践探索:有效化音乐教学内容

(一)内容对教学目标实现的催化或阻碍作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真正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不恰当的作品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1.与生活同步的素材在教学中具有更高的功效值

山歌小调、号子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民歌,创作与表演一体;流行歌曲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的民歌,创作与表演分立。传统民乐与现代民乐也是如此道理。这都是与受众视听同步的民歌,现代的学生应当学习现代的民歌,过去的民歌对于学生来说是标本,没有直接生活体验,是第二位的,需要学生自己构建情景。除了原有的歌曲与器乐外,现在学生拥有了更加宽泛的音乐文化,如街舞、跳舞机、滑板等等。在高中音乐鉴赏中,学生普遍对音乐剧《猫》《雪狼湖》的兴趣要高于《音乐之声》,对吉他的喜欢要高于其他弹拨乐器。

2.内容素材的蕴含值与教学功效值有直接关系

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人的感受和益处是多方面的,其受众面也是相对较宽的,所以人们在选择音乐素材时要多选用这类作品。如小学音乐歌唱素材《西风的话》《送别》《苏珊娜》《雪绒花》等歌曲,自身具有多重蕴含: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为老一辈所记忆;又具有较高的文学魅力,将诗、乐、景凝为一体。

3.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近,有效度越高

教材的有效度与教材和学生的距离有直接联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越紧密,对学生来说有效度越高,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越是能满足有效教学的第一界定。从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当前基础教育中校本音乐课程的开设、当地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就具有较高的学习有效性。

(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是音乐教学领域产生的新理念,它是格拉斯中心论下教育思想的一次质的突破,在教育的不同领域产生不同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因在不同领域的不同用途有不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一种文艺批评理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是把音乐教育当作一种文化来对待;第二是关注“边缘文化”,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社会底层音乐文化。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需要认同的是文化价值相对论解释学思想。文化价值相对论认为,所有音乐都产生于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解释也在逐渐丰富。人们不能再把多元音乐教育仅仅当作多样音乐内容的音乐教育,还应注意其多种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教育价值。

1.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从时间与地域划分来说,音乐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欧洲传统音乐、中国近现代音乐、欧洲近现代音乐,还应该包括中国当代音乐、中外当代流行音乐、亚非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从社会阶层来说,不仅包括社会上层喜欢的音乐文化,还应当包括社会下层喜欢的音乐文化;从音乐表现的方面来说,不仅包括正面放映社会的赞颂性音乐,还应该包括讽刺、批评类等音乐。

2.音乐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教育形式原本就是多元的,既有师生课堂班级形式,也有父母子女家庭教育形式,还有同学之间、社会传媒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形式。不过目前受到重视且效果明显的还是师生课堂班级形式,家庭形式、同学之间以及传媒之间的教育形式则受重视较少,没有得到应有的设计与管理,如大众传播中的电视素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广播教育等等。(www.xing528.com)

3.音乐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音乐课程价值的多元化是指音乐课程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这种价值的多元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不仅是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与出发点,更是指明他们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不仅要有社会人才所需要的外向引导视野型音乐、自我心理调节型音乐、外族外地域音乐,还要有个人情感所需的个人音乐,及交际场合所需的音乐。

(三)教学内容载体的有效化

1.音乐内容载体、版本的选择

音乐教学的载体涉及多方面因素。首先是硬件的选择,主要是磁带、光盘、U 盘等等媒介的选择。一般人们会认为科技含量高的媒介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低科技含量的媒介同样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除了以上媒介的选择外,其实更关键的还是媒介之外的选择。这是因为音乐教材通常给人们设计出了教学内容、曲目和音像。在这种既定曲目条件下,教师还应在时间长短、版本上进行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表现为同一曲目选择不同版本,版本不同,配器就可能不同,乐曲处理手法也可能不同。如很多器乐曲,尤其是欧洲巴洛克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等,不同的指挥在演绎上存在差异。版本不同还存在着具体音像效果的不同,录制场合、录制技术、记录手段的不同都会影响音乐的效果。

学生在感受音乐时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高效的音乐内容必须要有合适的音乐版本来承载。

什么版本的音乐对学生来说是高效的呢?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认知与审美趋向也是变化的,列出一个固定的曲目、版本目录并不是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音像可听、可教,有启发的空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第二,音乐配器要符合学生当时对音乐配器效果的审美趋向。小学生对配器的要求和中学生大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小学生偏好色彩对比,音色要求甜美,声部不要太多,否则听音乐时分心。比如北京张亚娟老师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拓展环节”中,组织了梅、尚、程、荀四段唱腔让学生听辨,四段唱腔就是教师的自己选择,听辨增加了学生对京剧、对梅兰芳的了解,同时促进学生音乐感知力,这也是有效的组织。在既定曲目方面,陈岸如老师将艺术歌曲从音频视频转向了自弹自唱,以真人真唱的媒介配合音频、视频进行教学,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音乐学习载体。

2.音乐曲目的选择与编排

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中的曲目按接受程度给予区分,将学生的认知习惯、认知诱导、认知调节点清晰化,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排列、编排方式。

既定内容、不定曲目时,教师的工作就应增加一个环节,即既定内容下曲目的选择,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选择曲目时要有目的、有条件地选择,所选曲目应该具有下列特点。

(1)内容精炼,外延面宽。内容精炼的作品,朴实无华、耐听、简单而易学,易消除不利心理因素。外延面宽的作品,可以给人更多的结合点,学习起来更有体会,记忆深、再现率高,如歌曲《送别》《七子之歌》。

内容精练的作品,减少了烦琐与虚假,节省了精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外展面宽的作品其实也就是适应范围宽、适合年龄段宽,可以获得更多的再现与应用。

(2)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大众,其实就是贴近学生的音乐学习外围领域,尽可能涵盖学生的认知空间,拉近音乐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心理、音乐审美距离。

贴近生活有助于增加内容的再现率和应用率。再现率就是重复率,按照心理学理论,再现内容既是对内容的强调也是对内容的深化;应用率则不但使学有所用,促进消化,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激发更大的兴趣。

(3)真、善、美。在三维目标上有发展的真、善、美才是人们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环境、内容去进行真、善、美教育。教师以为“美”的东西,对学生来说不一定“美”,比如原生态音乐、民间音乐;教师认为“善”的音乐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善”,例如《爱的呼唤》。对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是“真”的,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很多以往爱国、爱党的歌曲距离他们太遥远,不像成人有真实的体会。有效音乐教学的学习内容应该是来自多个阶层、职业、领域的,人们音乐学习学的是如何审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认知距离,既要放低姿态去欣赏流行音乐,还应该有创造性思维,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