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晓邦舞蹈创作之路-歌舞文艺与城市娱乐:歌舞

吴晓邦舞蹈创作之路-歌舞文艺与城市娱乐:歌舞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1936年,吴晓邦又先后3次赴日本,向舞蹈家高田雅夫夫妇与江口隆哉夫妇学习。吴晓邦以探索人生真谛的艺术理想,开始了他的舞蹈创作生涯。吴晓邦用舞蹈阐明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唤醒和鼓舞人民只有起来战斗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晓邦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951年,吴晓邦开始主持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的教学,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培养骨干力量。

吴晓邦舞蹈创作之路-歌舞文艺与城市娱乐:歌舞

中国的新舞蹈艺术,是30年代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它的起点具有进步和革命性意义。这项事业的先驱,就是当代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山人物吴晓邦。

吴晓邦,1906年12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沙溪镇的一个贫农的家中,10个月大的时候被过继给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养子,取名叫吴锦荣,后来进入私塾后改名为吴祖培。1916年进入美国人开办的东吴大学附中就读。在此期间吴先生接触了各种进步思想,他敏锐地感觉到只有民主革命才能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于是积极投入民主革命的洪流。1929年春,他毅然东渡,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由于他仰慕波兰音乐肖邦的爱国思想和艺术才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吴晓邦,希望用自己的艺术才华来拯救自己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截至1936年,吴晓邦又先后3次赴日本,向舞蹈家高田雅夫夫妇与江口隆哉夫妇学习留学期间,他研究了现代舞舞蹈家邓肯和维格曼等人的舞蹈理论,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在早稻田大学观赏到日本学生创作的舞蹈《群鬼》后,吴晓邦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舞蹈艺术所拥有的力量,改变了吴晓邦以后的道路,他决心要用舞蹈去播种人类的真、善、美,揭露一切虚假和丑恶。为此,他先后参加了当地知名舞蹈家开办的舞蹈班的学习。1932年,吴晓邦在上海创办晓邦舞蹈学校,1935年又创办了晓邦舞蹈研究所,开始了新舞蹈艺术的创作、教学活动。1935年9月,他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个人舞蹈发表会。其代表作《傀儡》,以模拟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摇尾乞怜的走狗形象,揭露和讽刺了伪满洲帝国的卖国嘴脸;根据肖邦乐曲创作的《送葬》,象征着中国旧制度的行将灭亡;《浦江之夜》表现了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青年在苦难中的挣扎。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从现实生活出发,在题材、体裁及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各种实验。吴晓邦以探索人生真谛的艺术理想,开始了他的舞蹈创作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晓邦积极投入文艺救国的热潮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依据同名歌曲创作的抗战舞蹈《义勇军进行曲》,除此以外,还有《游击队员之歌》《大刀进行曲》《丑表功》《流亡三部曲》《传递情报者》《思凡》《饥火》《血债》《合力》,以及舞剧《罂粟花》《宝塔与牌坊》《虎爷》《春的消息》等等,吴晓邦先生先后创作抗战新舞蹈100多部。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吴晓邦的艺术思维得到极大锤炼,他的艺术生命力随着民族的觉醒而日益勃发。1938年11月,吴晓邦在孤岛上海创作出《丑表功》《传递情报者》《徘徊》和《国际歌舞》,同时他开始投身于中国现代舞剧艺术的探索性实验中,创作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第一批舞剧如《罂粟花》等。此时的吴晓邦已经不满足于早期抗战舞蹈的一腔激情,他开始反思在全民抗战的背景下,民族人性的复杂多样。吴晓邦认为在残酷战争的洗礼下,人们逐渐分化成三个群体:积极参加抗战的英雄;寄和平于幻想之中的可怜虫;叛变祖国的卖国贼。吴晓邦用舞蹈阐明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唤醒和鼓舞人民只有起来战斗才是唯一的出路。自1940年到1945年之间,吴晓邦冒着日军的炮火和轰炸,和欧阳予倩、戴爱莲等爱国剧作家、舞蹈家一起,辗转桂林、重庆、广州,用自己的舞蹈作品鼓舞着民众的抗战意志。1942年7月,吴晓邦受邀到广东曲江艺术专科学校舞蹈班担任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教学,吴晓邦总结了几年来的创作经验,整理出了一套新舞蹈基本训练教材,这套教材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舞蹈教材的先河,将教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后,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期间他还相继创作了舞蹈《饥火》《思凡》《生之哀歌》《迎春》《网中人》《月光曲》《花之歌》及舞剧《宝塔与牌坊》等作品。(www.xing528.com)

1945年抗战临近胜利,吴晓邦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辗转前往了心中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艺担任舞蹈教学工作。1948年,他与人合作,组织创作了著名作品《进军舞》。在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吴晓邦先生一直用自己高昂的创作热情为人民解放事业鼓吹呐喊。吴晓邦先生创作的许多舞蹈,不断在解放军阵地上上演,有时战士们看完舞蹈后,就要直接投入激烈的战斗中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晓邦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951年,吴晓邦开始主持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的教学,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培养骨干力量。1954年,他任中国舞蹈研究会主席,领导中国舞蹈史的研究工作,对儒家和道教舞蹈做了考察和研究。1957年,他又建立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这是对他的理论体系实验的继续。他从古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里,探索以乐寄情的心理规律和表现手段,赋予舞蹈以新的想象和构思,创作了《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夫乐》《十面埋伏》《梅花操》等作品。1979年,吴晓邦被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为促进全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学术理论的活跃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北京、江西、四川、辽宁、浙江、福建、内蒙古自治区和香港等地举办舞蹈讲习会,就舞蹈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舞蹈史等方面的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并组织和领导学生们进行创作实习。1982至1983年年底,他还为北京舞蹈学院教育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科教授舞蹈理论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