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分类特点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分类特点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拓展课程的发展演变拓展训练课程起始于欧洲,在美国的发展却是最快也最为普及的。这些技术起初是用在特殊课程中的,而随着拓展训练的不断发展,他们还被用在标准的课程中。

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分类特点研究成果

(一)拓展课程的发展演变

拓展训练课程起始于欧洲,在美国的发展却是最快也最为普及的。美国拓展活动课程模型的演变,包括了三代模型:

1.第一代模型

第一代模型仅仅关注体验。最初的这种活动形式是从英国引进的,人们把其称为MST模式,主要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有关拓展有效性绝对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认为拓展几乎对每个人意志的改变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立在这个模型基础上的课程仅仅包括拓展的最基本原理,采取了最普通的方式,却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他们认为对活动的反省以及对某个人举止和感情的深入主要是学生的责任,而教师只是为他们进行活动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没有把他们看作是对活动过程起到帮助或促进的人。这种模型中的教师比较善于掌握野外方面的知识,同时他们还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让学员有获得知识的感觉和令人愉快的高峰体验,但这些老师并没有起到像顾问、讨论的领导者或团队活动过程中的专家等角色的作用。另外,这种活动一般仅有23天的时间,教师在咨询、治疗、沟通、人事关系上也没有进行正式的培训,活动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带着学员进山或去野外,在活动过程中学员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并不断想出办法去解决。

总的来说,这种方式对标准和特殊人群的课程是成功的,这些课程达到了拓展活动的通常效果。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不仅获得了高峰体验,自信心人类的相互依赖感也提高了。但同时许多人对此种模式提出了许多非议,这种非议主要集中在拓展体验是否具有可转移性上面。即该课程并不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完成目标与明显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证明;该课程仅仅在直接改变学员特定的行为时才会变得有效。

2.第二代模型

第二代模型主要强调了讨论的作用、团队的作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一些技术的引用。在第一代与第二代课程模型之间,最重要的变化是第二代课程模型更加强调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讨论里的领导者、顾问和团队活动过程帮助者的重要性,即教师角色的改变。在第一代模型中,强调的是体验而不是进一步地去讨论,而第二代模型中在课程体验与学员日常生活之间有着一种认知的联系,另外,它还促进了人们对活动的反省、洞察以及自省。第二代模型并没有忽视原来的体验在拓展活动中的重要性,而是继续使用原来的活动并且完成体验这一过程,这一点和原来的第一代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更加强调对体验的反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地向学员提出挑战,而且还要积极地帮助学员将体验的内涵整合到学员的生活中去。除了帮助学员进行反省、提高洞察力外,第二代模型还引进了“技术”对原来的模型进行补充。引进的这些技术对特定的人群有着一定的针对性。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对遇到麻烦的青少年采用事务处理分析课程、对滥用东西的人采用匿名的酒鬼技术、在合作培训过程中对沟通的技巧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这些技术起初是用在特殊课程中的,而随着拓展训练的不断发展,他们还被用在标准的课程中。

总的来说,第二代模型比第一代模型成功得多,不光是拓展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对MST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成功的校正。第二代模型是学员获得知识的基础,它可以将该课程返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可以专门针对特定的行为而设计特定的课程,并且达到直接改变行为的目的,同时,该模式还加强了技术引进的力量。虽然该模式拥有了大量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过分强调精神疗法的技术以及讲座等,如果在课程中过分引进大量的技术,就会使拓展自身的独特性丧失,而且,不同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新教师来说,很容易混淆。

3.第三代模型

第三代模型是强调体验的寓意。第三代模型是建立在一代和二代的基础上的,是未来拓展课程发展的方向。该模型是对拓展活动起作用的一种方式,它强调有意识地去选取课程所需要的活动,以至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那些突出的挑战当作体验。这种模式包括了四个组成部分:

(1)评估

这个阶段主要是搞清楚特定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进行特定的设计课程。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与专家交流、与拓展团队一起研究拓展体验等方式进行,但关键还是在于亲自观察和评估参加活动的学生。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产生一系列挑战、情景以及发展的通道。

(2)有组织的介绍

一旦评估完成,指导老师就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活动,使拓展活动与真实生活的挑战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心理上认同的创造物经常依赖于有组织的口头介绍,这比实际的活动还来得快。

(3)双重联结技术

第三代模型将野外的挑战依据字面意思转化成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挑战,这意味着,第三代方法中学生在拓展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将会变得更困难。学生不但要克服体力上的挑战,还要克服这种比喻性的挑战(内在心理方面)。

(4)体验的前提条件

当在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时,这种体验学习的方式比其他主要依靠反映或认知的过程要好得多。第三代假设的前提是:学习和转移。从心理上来说,拓展体验与一个人正常的日常生活情况是一样的。拓展体验活动过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建立在他们具有同质性的基础上的,即他们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二)拓展训练课程的层次分类

拓展训练课程在实施中通过项目活动的方式,实现学生在项目中的角色认定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并划分出5个应用层次,对于我们合理选择项目,并将其合理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1.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

一般在项目开始前,会将学员集中在训练场、教室或会议室中,来完成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始部分。这一部分课程主要讲解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如完成拓展训练任务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拓展训练活动中应注意的行为规范与安全要求;拓展训练活动的模式以及分享回顾时的形式;拓展训练课程中“领导”以及团队文化的存在意义;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有时候,还会插入一些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团队建设、管理技巧、个人沟通与职业素养等。

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讲解,而是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侧重讲解某一点或某几点。

2.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

这类活动项目主要强调对团队成员自信与互信的培养,让参与者在队友的支持下接受挑战。因此,需要个人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参与项目,并且在团队的支持下,进行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活动。

3.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

这类活动主要安排以团队挑战为主的项目,旨在树立起团队共同面对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加强组织内的有效沟通,加强所有学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明确分工与领导在团队中的作用,了解个体决策、专家意见与群策结果的差异,进行层级管理、领导授权、监督机制以及时间统筹的学习等。

4.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

这类活动主要是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激发个人的潜能来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是对个体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通过这类项目能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体逃避困难会使团队受挫;培养自立自强、勇敢面对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决心;培养在挫折面前的自我说服能力;增强自我激励与对他人的激励能力;认同在同一现实面前有不同认知,并能求同存异地看待问题;体验成功并能快乐地与他人分享;甚至能够使参加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5.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

这类项目是要使整个团队接受挑战,目的在于培养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营造和谐环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信任在团队中的作用;培养团队内部学习与互助的能力,对团队的良性发展给予及时地认知与肯定等。

虽然将这些活动分为5个不同层次的项目,但这并不表明哪个层次会优于哪个层次,也不是哪个层次更适合于进入课程里,只是想表明这些项目在活动的性质上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安排课程时的要求不同、团队发展所处的时期不同,都会使接受挑战与完成任务所产生的结果不尽相同,甚至会产生相悖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地了解个人或团队在当时的挑战能力,并且对活动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调配,这样才能够使安全隐患降低,才利于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三)拓展训练课程的场地分类

拓展训练的项目纷繁复杂,形式众多,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地开发和设计出一些新的项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培训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确定和设置不同的项目作为训练科目。

1.室内训练项目

这是根据拓展训练计划的要求,在室内进行的以智力为主,兼有体力游戏的培训项目,有人将其称为“头脑魔鬼训练”或“头脑风暴”。拓展训练的“破冰”阶段也通常在室内进行,或遇恶劣天气在室外训练的不安全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也常安排一些室内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是根据培养受训者的相关能力分类设置的,主要有团队建设能力类、逻辑思维能力类、角色模拟能力类、应变能力类、观察能力类、创新能力类、竞争能力类、合作能力类、领导能力类、沟通能力类以及激励能力类等。(www.xing528.com)

2.场地训练项目

该项目需要专门为拓展训练设置和修建的人工场地,通常修建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外,主要有一些高空架和绳网。该类训练项目注重通过参与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突破心理极限,从而达到培训的目标。在方法上主要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心理认知为突破口,以组织行为为手段,并通过提高到管理学的高度来分享点评。这类项目的培训目标非常明确,项目内容经典而突出,表现形式活泼多样,具有极大的心理挑战性,学员的体验极为深刻,因此,这一部分是拓展训练的主体。这些训练项目主要根据培养受训者的相关能力分类进行设置,如心理素质类、体能素质类、沟通能力类、团队新人类、合作能力类、竞争意识类以及创新精神类等。具体的经典项目有:信任背摔、孤岛求生、生死电网、成功之路、盲人足球无轨电车、捆绑行动、高空单杠、跨越断桥、勇攀天梯、缅甸桥、梅花桩及毕业墙等。

3.野外训练项目

该类项目主要以户外运动的项目作为拓展训练的主要科目,是利用崇山峻岭以及名山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等培训目的的活动。拓展训练本身就是从野外生存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户外运动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作为拓展训练的内容,也可以把若干个户外运动项目统筹成一个综合性的拓展训练项目,这都需要根据拓展训练的培训目的而定。由于该类训练有着十分明确的培训目标,因此,在要求上比一般的休闲式户外运动更为严格。即然在难度上有了人为的设计,对受训者的体能要求必然会高一些,但是,野外的训练项目比较于室内项目和场地项目有着更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对安全的要求更高,主要项目有:登山、攀岩、漂流、速降、溯溪、溪降以及野营等。近来一些拓展训练机构创立和使用了“黑暗之旅”或“难忘之旅”的训练科目(夜间紧急集合后,两人结队,其中一人蒙上眼睛,由另一人搀扶并带领其翻山穿林、趟水过桥,最后到达目的地再分享点评),但必须注意全队的安全和队员的健康,同时还要注意补充睡眠,避免第二天在高空架上由于休息不好发生意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休息不好的情况下不要进行高架、绳网类科目。

4.热身游戏

在大运动量的拓展训练项目进行之前,为了避免受伤,或是在交换场地项目期间需要等待的时候,开展一些热身游戏既可调整训练气氛,又可使身体得到活动。这类游戏有:生日线、我们都是一家人、百花争艳、价值组合、风中劲草、坐地起身、巧解手链以及信任传递等,甚至还可以挑战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

(四)拓展训练的内容分类

拓展训练的内容非常丰富,按课程分类又可以分出许多小类。如可以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培训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确定和设置不同的内容作为训练科目。

按照课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分为:长课程和短课程;

按照项目本身特点可分为: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极地课程、场地课程等;

按照项目的学习目的可以分为:沟通课程、激励课程、团队课程、创新课程、解压课程等;

按照参训学员的特点可分为:新员工融入拓展课程、儒商拓展课程、销售人员课程、公务员拓展课程、家庭亲子课程等;

按照学生的性别组成可分为:男子课程、女子课程、男女混合课程等;

按照季节的特点可分为:冬季课程和夏季课程等;

按照组织方的性质可分为:培训课程与学习课程等。

(五)常用课程的特点简介

诸多种分类方式和所列课程,只要看到课程名称就会一目了然,但每一个课程的具体情况无法一一描述,下面只对其中的几个常用的主要课程进行简单评述,希望能对组织方、委托方与参训学员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1.长课程

长课程一般是最短有1个月,而最长有3个月的课程。其中包括体能训练、安全教育、识图定向、攀岩、速降、远足、马拉松、溯溪、泛舟、扎营、救护、野外生存以及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活动。这种课程在国外开展较好,资金主要来源于赞助基金以及学员自筹部分资金,课程主要针对青少年学员。

这是一项艰苦体验,许多人会在中途放弃,因此在活动开始前与家长的沟通极为重要,组织方一般会希望家长在发现孩子逃课回家后尽快送回,或者在课程期间电话求助家人时,家长需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必要时甚至要“下狠心”让孩子坚持下来。许多青少年在坚持下来之后,家长发现他们的的确确有了惊人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曾经有不良习惯的孩子。长课程以磨炼意志、改变态度、重新认识自我、激发潜能以及学会与人相处等内容为主。

对于中国现阶段的青少年,长课程的确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磨炼。目前,国内也有人针对部分学生组织了“行走学校”的活动,尽管外界对此评论褒贬不一,但也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进行此类课程,组织方和委托方都需谨慎,尤其是必须确保具备必要的教育方法、组织经验、后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如通信技术的限制,不要在无法和后方取得联系的地区轻易尝试;不要偏离救护与后援车能到达的地方太远,毕竟我国的直升机救援还没有像危机电影里那样快捷与方便。

利用寒暑假,在城市周边的郊区组织一些拓展训练活动,可以很好地渡过现阶段的困难。现有的生存训练与体验农村劳作和生活结合的活动、军训与拓展项目结合的活动、野外生存与英语夏令营结合的活动等,都是拓展训练开展的好方式。建议组织方在操作此类活动时,以小团队为佳,不要因为盈利较少就在学生数量上大做文章,这样就偏离了拓展训练创始者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的非营利性的特点,建立基金、寻求赞助也是可以探索的方法之一。

2.短课程

短课程一般为5~16天,有时也会有2天左右的课程。活动往往选择长课程的一个或两个项目进行,或者以参加拓展基地的各种活动项目为主。短课程能够让学员保持更大的激情,用于企业团队文化渗透时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将野外活动与拓展基地的活动相结合,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便于操作,具备这种能力的组织机构也较多。

我国现在最流行的拓展训练以两天或一天的课程为主,这种课程主要是在拓展训练学校的郊野基地开展,活动的项目主要是以场地户外项目为主,同时大量融入一些室内培训的经典项目,以个人挑战激发潜能与共同挑战熔炼团队为主。

参加这类活动时往往需要和当地居民进行接触,因此,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活动中要学习和体验的一部分。

3.女子课程

1920年塞兰学校在德国创办时就是一个同时招收男女学生的学校,但在许多地方,拓展训练的开始阶段并没有女子参加拓展训练,或者学校不招收女学员。1934年戈登斯通也只招收男生。直至1965年,皮赫在美国首先打破性别的局限,后来,明尼苏达拓展训练学校还专门设置女子“实验组”进行专门的训练。她们同样参加泛舟、潜水、定向、营救以及溯溪等活动,她们的表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她们同样可以很出色地完成艰难的挑战,甚至对某些项目的承受能力超过大多数男性学员。

在我国现有的拓展训练中,许多时候女性学员会在汗水与泪水中完成一些风险性项目,据统计如果除去以体能为主的项目差异,女性学员完成项目的比例略高于同龄的男性学员。

对于女子课程的设置与发展,是有待开发与研究的新课题。合理的设置与选择课程,既能够很好地培养她们的各种能力,也不会在培训后被认为只是“勇敢、坚强、果断”的形象转变,这绝对不是她们参加拓展训练的初衷。另外,绝对不要把那些在拓展训练中表现优异的学员想象成“野蛮女友”的类型。如果认定如此,那说明你真的需要和她们一同体验一次拓展训练了。

对于拓展训练的资深工作者来说,在时下流行的女总裁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值得关注,甚至可以关注世界政坛领导人的“她”现象。同样,研究企业中女性领导的领导风格,也能对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有很好的启发与帮助。

对于单身女性和单身母亲的课程设计与研讨也应给予关注。

4.学校拓展课程

我国学校拓展课程的开设,使拓展训练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学校的开设主要是以场地训练项目为主,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能会搭建高空项目的训练架。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拓展训练课,但还未来得及建设更多的训练设施,只是做一些地面项目,结合校园定向、校园寻宝等活动,或者结合一些体育项目将它们融入拓展训练的理念,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运用拓展训练的理念,在体育课或相关课程中运用,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能力都有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