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4月,教育部又出台了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明确了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应以上述文件精神为标准,全面理解和把握文件内涵,关注和研究每年指标体系及其细微变化,明确建设重点和建设方向,这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盲目性。以特色取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质所在。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刘玉娟

【摘要】随着各级精品课程的评审、立项工作的展开,当前各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差异已越来越明显,文章从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课程建设成果、考试模式改革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关键性要素,希冀对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内涵建设;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的普遍高度重视。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国家级、省、市、校各级精品课程的评审、立项成果显著,但各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差异比较大,有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进展缓慢,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本文试就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以国家精品课程标准为指导凝练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理念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07年4月,教育部又出台了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7) 》,明确了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应以上述文件精神为标准,全面理解和把握文件内涵,关注和研究每年指标体系及其细微变化,明确建设重点和建设方向,这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盲目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精神明确了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要具有创新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课程定位准确,教学内容针对工作岗位任务,突出教学核心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理念是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方向、层次、质量、品位和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应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如北京联合大学所凝练的精品课程理念为“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应用性特色课程、互动式教学方式、人性化教学管理”,这是建立在他们学校“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三教’统筹,高职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创建应用性大学”的办学宗旨基础上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性知识为重点,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为取向”,在课程建设中积极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特征,截至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达到41门,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高职院校。

以特色取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质所在。对于课程的“特色”,应该结合学校定位与特色来准确理解和把握,只有具有本校特色的理念和实践,才能夯筑精品课程的基础,有特色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具有独特的风格才是不可替代的品质。建设精品课程要在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课程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特别要借助于地域特色,彰显、整合、利用地域优势,善于借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规划,拓展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

二、以专业建设规划引领课程设置与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不能孤立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专业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置于专业建设的全局统筹安排,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即所立项建设的课程是基于专业建设规划,经过了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内容整合重组后确定的课程,要准确定位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准确定位本门课程在系列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使精品课程成为同类课程的样板,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示范性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三、以教师队伍建设支撑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依赖教师团队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的主体,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质量。精品课程不可能是某个教师单打独斗的结果,它是教师团队团结合作、精诚合作的结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营造一支责任心强、团结合作精神好、教学思想活跃、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视“三化”建设,即工程化、职业化和国际化。通过企业引进和企业培训为教学团队奠定企业化背景,提高教师工程化和职业化水平,提高双师素质;创造条件,通过国际培训、访问等形式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学团队,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主讲教师要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对岗位案例、工作过程导向、典型工作任务等有充分全面的理解和得心应手的演绎。教师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动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流程。

四、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着眼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高职课程体系是以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着眼点的,因此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培养目标相呼应,跟职业(行业)标准相接轨,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的设计中,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践场所一体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突出民主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结合,教学互动。教学手段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增强直观性和实效性。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技能训练不再单调,职业素质教育不再是说教,教学过程是理论支持下的实践教学过程、有真实体验和感悟的职业素质教育过程。

五、以教学与科研成果体现课程建设成果

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总结、凝练与升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精品课程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与精品课程建设相适应,主持教师和主讲教师应该有相应的研究成果。教材建设的成果是精品课程成果的一个体现。精品课程的教材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规划教材,但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特色和优势的是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最好是建设一套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相关教学资料齐全,实现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协调一致。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教师还应该有相应的研究课题、项目和系列论文。以成果取胜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实质。

六、以考核模式改革凸显课程建设理念(www.xing528.com)

考核,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反映了课程建设的理念,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对课程建设的制约,能提升课程的品位和建设效果。精品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是根据需要灵活多样的,必然是在课程建设理念指导下,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与实际工作任务相贴近。根据教学内容、岗位要求的灵动化,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考核方式可以开卷或闭卷,或开卷闭卷相结合;可以口试或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可以理论考核或实践考核,或理论实践相结合;还可以采用写论文、搞制作、做设计、做调研等形式。评分标准应相对灵活,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做得合理即予以认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考,如果在操作技术上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约了原材料或者使产品更为完美应该得到加分。

七、以持续的过程深化和完善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动态的、为追求完美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没有终极性的,具有开放性、成长性、先进性、创新性、长期性的特点。精品课程的结项并不等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终结,只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更新阶段的开始。结项以后的精品课程内容还需要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和岗位需求、科研发展水平继续建设,其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也都要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加以更新和完善。

八、以课程网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的平台

精品课程借助于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网站不能仅仅是课程申报和结项时的工具,而应真正成为课程建设的窗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的平台,以及师生、生生、师师交互活动的平台,成为服务学生的载体,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同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的作用,提高课程的影响力,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要重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要丰富网络资源,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甚至课堂实录等都要上网。要优化网络环境,保证在线自学系统和测试系统及交互平台的正常运行,各页面的打开快捷、操作简便、运行通畅。要加强网站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养成查阅网站信息资源的习惯,延展学生学习的时空,使课程网站真正发挥和强化精品课程的内涵、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 1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 16号.

[3]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工作网站[EB/OL] . hppt://www.jpkcnet.com

[4]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003年度、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EB/OL]. hppt://166.1 11.25/great course

[5]谢一风.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比较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8 (9): 72-74.

[6]曹霞.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 (9): 62-63.

[7]李学锋.工学结合课程及其建设特色[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 1-5.

[8]陈玉峰.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课程整合与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 8-9.

原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5期

【作者简介】刘玉娟(1963—),女,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主任兼基础部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