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长沙名胜岳麓山-九州胜景探幽

湖南长沙名胜岳麓山-九州胜景探幽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西岸,耸立着一座集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于一身的山峰,这就是著名的岳麓山。岳麓山山势中部高,南北低,山峰海拨高度多在20。因其为南岳之足,故名岳麓山。岳麓山山峦秀美,与湘江山水相依,素来为人们所喜爱。次年移柩长沙,4月15日国葬于岳麓山,送葬者达几万人。次年归葬岳麓山。在岳麓山的最高峰上,有块高170厘米,宽140厘米的“禹王碑”。

湖南长沙名胜岳麓山-九州胜景探幽

这是一座集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于一身的山峰。在这里,既有着南宋时代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又安眠着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和反对帝制的英雄人物……

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西岸,耸立着一座集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于一身的山峰,这就是著名的岳麓山

岳麓山山势中部高,南北低,山峰海拨高度多在20。米左右,总面积8平方公里,群峰列峙,绿树葱茏。古人将其视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南北朝刘宋时在《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是足。”因其为南岳之足,故名岳麓山。

岳麓山山峦秀美,与湘江山水相依,素来为人们所喜爱。自西汉以来,历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遗迹

游览岳麓山,人们首先要去探访位于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深处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当时,便有讲堂5间,斋舍52间。先生和学生们都讲于堂,习于斋。整个书院的格局是中间开讲堂,东西列斋舍。这种格局一直保存至今。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宋真宗赵恒赐以“岳麓书院”匾额,并召见了书院山长周式。这种礼遇为当时所罕见,因而书院声誉日盛,当时与庐山白鹿洞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应天的应天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

书院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书院之称'始于唐朝唐玄宗时,设置了丽正书院,集中了全国的著名学者进行写书、讲书活动。同时,书院中设有侍讲,专门为皇帝讲解经史。书院与古代的私学不同,它规制完备,教学计划较为系统,管理体制也相对稳定,往往能得到当政者的支持。但它与官学又不同,它的经费不由朝廷拨给。书院的掌教者都是一些品学兼优,居山林不仕的长者,因而称为“山长”。在教学上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的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亦议论时政。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著名理学家张杭主教于岳麓书院。3年后,理学大师朱熹来岳麓交流学术达两个多月。此间,四方学者云集,以至于“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的盛况。史籍上还将岳麓书院所在地的潇水、湘水与孔子讲学处的沫水、泗水并提,称为“潇湘沫泗”。现在的书院多为清代建筑,并珍藏许多珍贵文物

您如果从山下的广场登山,请您沿着公路行走里许,暂时离开公路,向右边的清风峡插入。行不远,便可见到一座重檐飞角、碧瓦红柱的小亭。这就是有名的爱晩亭。峡谷中漫山枫林,春时青翠,夏日清凉,深秋则枫叶红艳。此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原叫红叶亭,也叫爱枫亭。相传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到这里游玩时,依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改名为“爱晚亭”。亭右有清风桥,下面有名叫兰涧的小溪。此亭于1952年修葺,悬挂着毛泽东手书的“爱晚亭”匾额。

从爱晩亭拾级上攀,便可到达位于半山腰的长沙最早的佛寺——麓山寺。该寺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寺分前后二殿,前殿在1944年毁于战火。后殿藏经阁是1955年重修的,里面陈列着岳麓山的文物图片。

麓山寺后,古树环抱中,有一石井,泉水冬夏不涸,清凉甘美,传说煮沸后沏荼,热气盘绕杯上,宛如一对白鹤翩翩起舞,故名为白鹤泉。(www.xing528.com)

白鹤泉边,有白鹤泉碑一通,记载着有关白鹤泉的历史和趣事。

由白鹤泉沿石级北行不远,便可见到两座上下毗连的宏大的陵墓,这就是黄兴、蔡铐烈士之墓。

黄兴墓是湘中首屈一指的巨大陵墓。墓碑高10米,由整块的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黄公克强之墓”的碑文青铜浇铸而成。整个陵墓坐落在岳麓山高峰的开阔处,由3层台阶百余级踏步导入,显得格外宏伟。黄兴(公元1874——1916年)原名轸,别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在1911年的广州起义中,他身先士卒,右手中、食指被打断。同年的武昌起义中,黄兴又亲临武昌,被推为战时总司令,亲自赴前线督战。在汉口、汉阳与清军苦战20余日,为各省先后宣告独立赢得了时间。历史上将他与孙中山先生并提,称为“孙黄”。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次年移柩长沙,4月15日国葬于岳麓山,送葬者达几万人。

蔡错墓位于白鹤泉上方。基座阔宽,踏步、墓冢和墓碑,均由花冈岩砌成。碑高6米,绕以石栏,24块栏板石上分别刻着近人的题字和挽诗。蔡错(公元1882——1916年)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9年赴日本留学,1900年与唐才常等人回国,准备在汉口发动武装起义,未果又往日本,改名错,以示投笔从戎的决心。1903年冬于日本士官学校卒业,1904年回国在广西训练新军,颇负声誉。1911年辛亥革命时在云南起义,被推为云南军政府都督。袁世凯称帝后,蔡鶴组织护国军讨袁,屡败袁军。1916年II月8日病逝在日本。次年归葬岳麓山。人们从电影《知音》里知道了蔡错与小凤仙的一些风流韵事。小凤仙是北京的一名青楼妓女,后与蔡锣有接触。据蔡错的幕僚雷飙回忆他听蔡错口述的经过,事实上蔡错是从小凤仙举行宴会的场所悄悄单身离去的,小凤仙并未参与其事。不过,当蔡错的遗体运至北京时,小凤仙确实曾白马素车亲临祭奠,并送上挽联一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铐的陵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景色十分宜人。

在云麓峰上,有座望湘阁,铁瓦石柱,屹立峰巅。登望湘阁倚栏远眺,可以尽览长沙城的风貌。

在岳麓山的最高峰上,有块高170厘米,宽140厘米的“禹王碑”。碑文分9行,每行9字,共有77个字,未行空4字处,有寸楷书“右帝禹刻”四字。相传,此碑是南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何致游南岳时,闻樵夫说:“峋嶙峰石壁上有数十字”。何致疑是禹王碑,使引路至碑前读之,摹其文刻于现址。此峰也因之而得名叫禹碑峰。

此外,山上还有传说中的飞来石,蟒蛇洞等古迹,颇为吸引游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