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以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制定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制定原则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确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现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实现国家的总目标?人的可持续发展性。这种发展性还体现在课程目标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制定课程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彻底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做法,增加灵活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应充分体现差异性,制定出能体现多层次、多类型发展的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制定原则

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看,课程目标的制定主体是不同的:按学科科学体系所制定的学科目标,只能在国家课程目标总要求下,提出学生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社会需要目标应由地方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作出不同的规定,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生个性发展目标则应由学校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发展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当然,国家教育目的和学科教育要求也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提出原则性要求,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也一定要在国家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下制定课程目标。

如何确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现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实现国家的总目标?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中小学时期打好基础,可以在人的一生中建立一个稳定的生长点,因此,确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必须以基础性学习培养为着力点,在最本质、最基本的方面提出具体实在要求,达到:(1)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使其具备发展的能力;(2)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生共同生活,促进情意和态度的发展;(3)课程目标是比较低的、有限的,全体学生普遍都能达到。

2.发展性原则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立足于当代,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就必须具有发展性,必须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为着力点。其发展性主要体现在:(1)前瞻性。课程目标要立足于当代,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展望社会、时代的发展将现时的教育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会生活和发展、如何把握现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取向为目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好基础。(2)人的可持续发展性。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这4个学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特点。新课程目标在注意阶段性特点的同时,必须要体现连续性特点,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使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放在首位。(3)这种发展性还体现在课程目标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因为课程必须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人的持续发展保持交流沟通和协调,把现实变化中的世界的新内容和人们的新认识不断地、迅速地融合进来,并据此不断地更新完善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3.差异性原则(www.xing528.com)

首先,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地区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制定课程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彻底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做法,增加灵活性和选择性。其次,在同一地区,从社会需要看,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从学生个体情况看,是多类型多水平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各种潜在的能力类型都能充分地发展起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反映在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应充分体现差异性,制定出能体现多层次、多类型发展的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注释

[1]施良方.西方课程探究范式探析.华东师大学报(教学版)1994.(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2,150).

[3]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8-269).

[4]李荣安.今天的课程改革、明天的学校模式.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