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水族端节赛马:反映水族文明成果,传承信仰

贵州水族端节赛马:反映水族文明成果,传承信仰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植于水族社会生活沃土的端节赛马,不仅反映了水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时也体现着水族所追求的信仰。水族端节赛马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机。除了用端坡供品供祭拜神灵享用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取悦神灵,尽量让神灵感到高兴,达到娱神乐神的效果,端节赛马就成为端节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水族端节跑马的精神内涵的实质所在。水族端节乃“谷熟也”的欢庆,赛马作为端节的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更是端节这个欢庆时刻的高潮。

贵州水族端节赛马:反映水族文明成果,传承信仰

诚如张涛所言:“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在文化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在人们生活结构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17]端节赛马就是水族最具标志性的关键符号之一。根植于水族社会生活沃土的端节赛马,不仅反映了水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时也体现着水族所追求的信仰。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下,水族传统马术正面临现代文明的考验。水族端节赛马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机。

“端节”习俗是水族传统稻作农耕文化的集中反映,它以节日活动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水族社会长期以来追求“饭稻鱼羹”的传统农耕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水族传统社会对天人和谐、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视。就端节赛马而言,它是水族标志性的文化代表,凝聚着水族的思想意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端节跑马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特质:第一,端节跑马是为了祭祀神明,娱人娱神;第二,端节赛马是为了庆贺丰收,辞旧迎新;第三,端节赛马是为了彰显实力,维系族群和谐。

(一)祭祀神灵,古朴的原始信仰

端节赛马时周边村落的水族群众都要到端坡来参与和观看赛马,这是一个全民族的集体狂欢,水族对它非常重视。在举行赛马活动前要对端坡进行祭祀,对端坡的祭祀由拥有世袭组织权的村落的寨老来施行,祭祀人员为寨子中的五名五十岁以上的男性长者。水族是一个典型的泛神民族,潘朝霖[18]在《中国水族文化研究》中这样表述:“水族信仰的鬼神有七八百个之多,水族被相邻的布依族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称为‘水家的鬼多’。鬼在水语中被称为‘忙’,或‘居’‘杂’,指人、动物或其他自然物的附属者。在水族的观念中,鬼神不分,神仙不分。”

端坡祭祀的对象是漫游的野鬼,端坡祭祀时间是赛马日的早晨6:30,由五个老人带着祭品前往端坡的中心处进行祭祀,祭品为糯米酒、鱼包韭菜、瓜果等,将祭品摆放好后,焚香祷告,口念祭语,内容多为安抚漫游的野鬼,请它不要在端坡赛马时进行破坏活动。祭祀完毕,用芦茅草制成的细绳缠在竹子上,把竹子插于跑道的起点,禁止他人在端坡赛马开道前乱跑,这个有界标意义的竹子最后还要由祭祀的寨老在赛马前的开道仪式上拔出。所谓开道仪式,是指由村落中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穿上传统的服装,骑上骏马在起跑之前把祭祀时所插的竹子拔掉,首先从赛马跑道的起点跑向终点,从终点再跑回到起点时,整个开道仪式即告完成。只有在开道仪式完成后,赛马活动才能进行,在开道仪式完成后进行的赛马才能得到祖宗神灵的护佑,才被认为是安全的。水族对端坡野鬼的祭祀体现了水族的鬼神崇拜观——恐惧崇拜,通过对端坡漫游野鬼的祭祀即对漫游在端坡周围的野鬼的贿赂,达到让鬼神满足和高兴的目的,来求得或换取端坡赛马时候的平安顺利,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19]在日常的村落生活中,水族人对鬼的崇拜活动十分普遍,水族人家遇到营造、婚嫁、丧葬、迁居、出行等大事时,为了事情的顺利、成功、吉祥,都要先敬供鬼神。遇到困难、危险灾难时,为了消灾避祸,人们也求助于鬼神,希望鬼神帮助人们渡过难关。[20]

水族端节祭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族群原始祭祀活动,是祈求祖先神灵庇护,祈求丰收的活动。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力量十分有限。水族群众面对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干旱、洪涝以及病虫害自然灾害,往往是束手无策、无力应对,这时能做的事只有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为得到神灵的护佑,让其降福于水族群众,从而消灾除难。除了用端坡供品供祭拜神灵享用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取悦神灵,尽量让神灵感到高兴,达到娱神乐神的效果,端节赛马就成为端节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水族端节跑马的精神内涵的实质所在。

(二)庆贺丰收,辞旧迎新

水族历法以谷熟时的农历八月为年终十二月,以农历九月为新年的正月。端节赛马的时间正是水历年末农历八月的谷熟时节,是水族喜获丰收的举族欢庆的时节,这与水话称端节为“借端”的意蕴完全吻合,水话“借”即“吃”的意思,“端”则是含有汉语的“开端,岁首”之意。何谓“年”?(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解释道:“谷熟也。”由此可见,“年”的本义就是在谷熟之时,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庆典。水族端节乃“谷熟也”的欢庆,赛马作为端节的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更是端节这个欢庆时刻的高潮。水族端节选定“秋实”季节亥日过,是因为“秋实”(农历八月)是水历的十二月,是五谷丰登、万家欢乐的时节,而且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故以戌日则为一年的终了之日,也是水族端节的除夕,农历八月的最末一个亥日为新年的起始之日。按《易经》八卦五行论,亥属水,而水乃万物生命之源,选定亥日过端,既有特别的历史缘由,又有庆祝丰收、凝聚亲情之美意,也具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老少安康、六畜兴旺之企盼。

因此,按“谷熟而年”的文化原理来理解,水族分批过端最初可能与不同端节批次的人们的农业生产周期有关。因为就农业生产而言,不同地区因海拔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农耕生产从播种、栽插,到收获的具体时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正是因为“谷熟”时节的差异,形成了人们过节日期的差异。这应该是水族端节分期分批过节的初始原因。它最初显然与人们水稻农业生产季节有关,后来才演化为民间的宗族伦理[21]

在水族地区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每年的清明前后到4月中旬,便开始育秧了。育秧大致要20多天到1个月的时间,之后就要打田栽秧。等到7天或者10天后,移栽的秧苗成活,要再施一次肥来保证生长需要的养分。到了八月底九月初,水稻成熟,收割归仓。水稻是水族收割较晚的农作物,在收水稻前,茄子、番茄玉米辣椒、豆类、瓜类、薯类作物基本上都已经收获。水稻一收完,一年的收成就尽收眼底,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此外,水族群众一般会在插秧的时候在秧田里放下鱼苗,到了收割水稻的时候鱼也长大了,一般都会把鱼转养至自家的鱼塘里,自家没有鱼塘的,就把鱼养在一口大缸里,等到端节的时候杀鱼做鱼包韭菜。五谷归仓为水族端节的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条件,如端节祭祀的鱼包韭菜、瓜果、糯米饭、米酒、豆腐等等。在祭祀仪式研究中,酒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功能性物质符号,在祭祀仪式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一年四季,马也养肥了,以前家家户户养马的目的就是要到端坡上一展风采。

作为水族最大的年节,端节除了祭祀、团聚之外,举行民俗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端节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村寨祭祀和宗族祭祀三个层次,可以说是水族规格最高的祭祀活动,因而,端节的全民性的娱乐活动也要与之相配,应该也是规格最高的活动。马是六畜之首,自古以来,马都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马与水族有着不解之缘。水族的男女老少都喜欢马,绝大多数的水族家庭都养马。马在水族群众心目中象征着财富和地位,有钱人家有好马,一般家庭都有马,没钱人家想办法也要养一匹马。水族人喜欢养马、骑马、赛马,马在水族人的家庭生活中已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赛马也成了水族最为重要的活动方式。因此,水族群众在秋收庆祝之时,举行了规格最高的祭祀活动之后,在神圣的端坡上,举行一场全族性的赛马活动来缅怀先祖,慰藉神明,感激他们保佑过去的一年稻香鱼肥,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www.xing528.com)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只要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都是在农闲或者丰收时节过节。因为人们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已经决定了人们的日常作息和休闲方式。只有在谷熟的季节(图3-8),收获之后,人们才能有闲暇时光来享受。特别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平时都依靠着存粮过活,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放心祭祀和庆祝。久而久之,这些活动就成了习惯,习惯也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自然的规律。因此,水族在年末岁首的谷熟之时,通过端节和赛马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这是端节赛马的物质内涵的核心所在。

图3-8 稻谷丰收

(三)彰显实力,维系族群和谐

水族先民属于早先发祥于今陕西周至西南骆谷水的骆人群体。水族先民历经数次迁徙,进入广西邕江上游左江流域,后又溯龙江而上定居黔桂边境。水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无论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大迁徙中,都需要向外界宣扬自己的实力,从而保护族群。民间传说或是族谱的记载也可以印证水族的抗争史。水族作为迁徙民族,是现居地的“后来者”,因此,第一代祖先几经辗转迁来此地,为了生活而与原居住于此地的苗族等人群不断冲突,最终赶走了其他人群而成为此地的主人。在水族民间传说中,仍然流传着水族先民使用暴力赶走了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各种人群的故事。笔者调查期间发现,一些当地人对这个传说耳熟能详,说起这段赶走苗族的传说故事时,都绘声绘色地形容他们的祖先是如何把原住苗族打败的。现在水族核心聚居区的三洞仍有很多被当地人称为“苗墓”“苗人坟”等无主的古墓群。大家都认为,这些苗墓就是原本居住于此地的苗族的,虽然他们已经搬迁到他处,但水族人普遍尊重古墓,加上民间普遍认为挖别人的墓会损害自己的阴德,所以这些墓得以完好地留存至今。此外,现在水族地区很多地方都流传,苗族人在离开这片土地之前,曾在地里埋了银子,并画有藏宝图。从上述表述不难想象,水族为争夺生存条件而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是免不了的。要想在暴力冲突中获取胜利,以具有大量的勇者为基础,因此,在平时训练和选拔人才至关重要。而在谷熟之时的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驯服烈马、在马上驰骋是勇者的表现。所以,在端节赛马既可以为民族选拔勇者,又可以对水族民众进行尚武教育,使族群成员无形中产生一种从族群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向心力,维系了水族的生存、繁衍与发展。

随着这些水族人在这块土地生存繁衍,人数发展到一定程度、组织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水族内部由于各种原因,冲突也随之产生了,原来是一致对付外族,自此变成了主要是水族内部不同支系、不同村寨的冲突,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宗族力量较量主要表现在马坡上。虽然从表面上看端节的赛马只是分散在各处的同一支族水族共同欢度佳节的娱乐之一,但冲突时有发生。据当地人反映,端节赛马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端节上的比赛谁先谁后的安排容易引发摩擦;过端那天,平时分散各地的各个寨子的兄弟都集聚一起,很容易召集到足够的人打架或者报复以前的过节;过端时必定大肆喝酒庆祝,酒后容易冲动。确实,端节赛马的有些环节极其容易引起冲突,例如,赛马前马道的开道仪式,跑头马往往被认为是最吉利的,也是村寨实力的象征。因此,各个寨子的民众都想要自己寨子跑头马,不少村寨甚至偷步抢出冲在前,很难调停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方案,经常会因此引起冲突以致打群架。这种事情发生得太多,以至于端节每个寨子在带来庆典的物资和赛马到马坡的同时,也都会悄悄带来棍棒等武器,以便一旦发生冲突时使用。许多老乡都对我们说,以前每年的端节都不太平,往往是以欢庆开始,而以流血事件收场。

马坡上的冲突往往与往日两个村寨之间的土地争夺相关。有土地争端的寨子会借赛马的契机,一分高低,赛马的输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寨子双方的实力。各寨子之间隐藏的土地矛盾越是激化,引发械斗的可能性也会越大,相应的械斗规模也就越大,伤亡人数也就越多。水族端节赛马是显扬强者,展现民族实力,维系族内和族际和谐的重要形式。

从居住环境上看,水族聚居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林深草茂,最适宜牛马的繁衍,不少家庭因之而喂养马匹,虽然不作役力使用,但却是重力运输和代步的最佳畜力。因此,赛马实际上是人们在节庆闲暇之时,对马主人的饲养水平、家庭经济水平、人丁兴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是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另一种显扬方式。

赛马是端节最主要的全民娱乐节目。虽然参加赛马的寨子为了展现自己的综合实力,显扬自己,时而有冲突事件发生,但在端节时当事各方仍然能够至少貌似和平地共同祭祖、一起赛马,着实不容易,这得归因于赛马活动独特的维系族群和谐的内涵,赛马既展示骑手们的竞技,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充当邻里村寨之间人们互相切磋骑技,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