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学校备课:学科融合创新

国际学校备课:学科融合创新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学科间的融合一些好的国际学校的惯例是同一年级各学科老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这样做的好处是,英语学科的老师也会掌握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避免重复教学,英语课程也可以根据其他课程如数学、物理、语文等课程进行备课,如在其他课程讲到诗歌、中国传统文化时,或是历史、地理、音乐时,英语老师可以与之相结合,在同一周对该内容进行补充,趁热打铁,增强学生们的趣味和记忆。

国际学校备课:学科融合创新

(一)学科内的融合

通常可以安排学科教研组内集体备课,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IGCSE ESL学生用书为例,共分为16个单元,教研组可以按照单元分配给每个英语老师,每个老师每学期备课2~3个单元,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备课量。每个单元可以在阅读、听力、写作、词汇、口语的框架下按照每个老师自己的思路或专长进行备课,设计教案、PPT、活动和练习。在同时有中、外教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外教负责某个单元,或是像大学里英语专业课一样,按照老师的专长来备课,如外教负责口语,中教专门负责阅读、听力、语法或是写作。总之,中、外教之间以及各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在给学生上每个单元的前两周,负责本单元的老师给教研组进行一节课的试讲,各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并对备课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在给学生上课时辅助地增加些自己的内容。从国外引进的教材一般没有现成可用的教师用书、教案和PPT,英语又是学生的必修课,教研组内集体备课非常有必要,可以减轻各老师的备课量。

(二)学科间的融合

一些好的国际学校的惯例是同一年级各学科老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这样做的好处是,英语学科的老师也会掌握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避免重复教学,英语课程也可以根据其他课程如数学物理、语文等课程进行备课,如在其他课程讲到诗歌、中国传统文化时,或是历史地理音乐时,英语老师可以与之相结合,在同一周对该内容进行补充,趁热打铁,增强学生们的趣味和记忆。又如,数学课进行某些章节的教学时,英语老师可以在每周备课例会上告知数学老师,哪些单词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单词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教学,更好地了解学生。当然,学科内外的备课也可以拓展到校际之间的融合,目的都是为了抓住课程的重点和各老师的专长,将最好的国际课程展现给学生。

(三)教材的融合

狭义的教材单独指教科书,广义的教材是指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光盘、报纸杂志、考评真题,也包括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互联网上下载的相关材料等。[4]目前,国内外主流课程的英语教材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如表7-1所示。

表7-1 国内外主流课程英语教材分类

续 表

教师可以仔细研究每种教材的编写内容和结构,挑选每种教材的精华和优点,对学生难度极大、篇幅较长、超纲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删减,或对局部内容进行补充、替换、调整,如国内教材大多在完整的故事情景中呈现话题,话题下展开核心词汇以及句型的操练,适合学生诵读;IGCSE ESL教材的阅读相当新颖,对学生练习听力和泛读有所帮助,而语法点的编写对中国学生不够清晰;Cambridge Interchange教材系列非常适合初三到高一英语课程的衔接;Oxford Skills for Success系列对学生扩大词汇量有所帮助,雅思、托福系列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写作和考试技能。任何一套教材都不是完美的,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师需要研读每本教材,充分了解每套教材的优、缺点,根据每种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喜好、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进行备课,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少走弯路。

(四)备课的融合

国内英语课程的通常将一个单元分为若干个板块,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按知识与技能的不同组合方式,以板块形式设计教学活动,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点渗透到各个教学板块中,大多数按照“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reading,speaking,listening,writing”的思路进行备课。也可以按照“Introduction,Reading and vocabulary,Vocabulary and speaking,Grammar,Listening and vocabulary,Pronunciation,Speaking,Writing,Cultural corner”的思路进行备课,将词汇的学习与听、说、读结合起来,在情景中学习单词、运用单词,不枯燥无味。

好教案通常需要有如下部分:

(1)“预热”(warm-up),可以是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准备3~5个问题,让学生相互询问,让学生在5~10分钟就能温故知新。

(2)时间性,即保证下课铃一响,学生就可以出教室。教案要把学生活动、留作业等的时间都考虑在内,精准的教案是一分钟都不差的。

(3)涉及语法,但要有新讲法。例如,“菜单式”的语法,按照词性列选择,按照句法排顺序,让学生自由组合,这种做法尤其对不规则动词有好处。

(4)留作业,同时给学生答案。

(5)把阅读和口语融合起来,充分利用有趣的阅读小材料,如短篇小侦探故事、写作的桥段,让学生去猜、去背诵经典的桥段、去演出有趣的情节。

(6)要有学生展示。例如,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展示他最喜欢的一位歌手以及作品,展示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并复述情节等。

(7)背诵是有必要的,但是要用新方法。例如,让学生表演小说的情节,旁白和演员都要背诵原文。每个组演出的时候,如果真忘词了,老师会提醒。

(8)5个动词表演。让学生挑5个动词,连成一个故事,然后自己边说边表演出来。每节课都挑5个动词来做,可以是不同时态、不同的主语等。

(9)创造式写作。老师写出第一句话,例如“I was looking outside my window at 2am...”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写作。写作的内容必须跟音乐有切合度。可以买一张《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原声CD,这张CD里面的曲目基本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情绪。

(10)自由讨论,让学生放手聊天。

(五)教学法的融合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孤立的,一节优秀的课堂是多种教学法的融合。这些教学法不是线性发展,而是扇形发展,不是下一个替换上一个,更多的是重叠使用。但有一个变化的主线是,从对形式的关注转到对实际应用,也就是交流的关注。

1.翻译-语法教学(Translation-Grammar)

今天这种方法还在用:“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位同学给翻译一下。”这种教学法的追随者认为母语是二语的必经桥梁,所以总是要借助母语。

2.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同学们,read after me.”现在很多年轻老师还在用,而且一群人跟着念,这一派源于当时盛行的行为学,把一个行为机械重复很多次,就会掌握,即“Repeating makes acquisition”。

3.直接法(Direct Method)

老师不用教材,自己准备讲义,这种讲义大多是以语法为主。在一些考试类课堂上很常见,例如新东方托福语法单项讲义。

4.归纳-演绎法(Deductive-Inductive)

Deductive就是先讲规则,然后大家都按照规则套用。Inductive就是先让大家自己找规律,再使用规律创造新的句子。过去我国的教材多以Deductive为主,也就是先告诉大家规则,而目前的教材多转变为Inductive,主要让学生先自己找规律,再总结规则。

5.“3P”教学法(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这种教学法被运用在很多学科,不仅仅是英语。例如,“我做一遍,大家看好。然后你们自己练着做,我指导一下。最后,你们自己做做看”。

6.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

应用语言学家意识到单个的词不是交流,要有一群词。语法不是交流,要有有意义的词语才能实现交流。

7.交流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属于这一流派。这种教学流派强调交流,其实就是给1~3条的教学法赋予了现实沟通的意义。从语言的功用出发,语法、词汇都是手段。典型的课堂指导是:“同学们,我们今天聊一聊新年计划,请和你的同伴说说你未来一年的计划,然后帮我们介绍你同伴的计划,并且谈一谈你觉得他的计划靠谱吗。”学生就必定要用一般将来时态。这种课堂的设计更加有挑战性。

8.指导性发现(Guided Discovery)

与Inductive教学法相类似。

9.电脑辅助学习(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如目前的翻转课堂、混合学习,但科技最终还是为教学服务的。

10.内容语言整合学习(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目前我们的“学科英语”就是这个范畴。这种学习就是把交流性工具(communicative approach)发挥到极致,语言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对于很多高级学习者,如出国为目的的中学生商务英语学员,这种教学方式就更加适合。

(六)教学技巧的融合

技巧是指教师或学生在第二语言/外语的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具体的动作、行为、步骤。英语的教学有一定的技巧,某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也会让学生感起兴趣。

1.背课文

众所周知,背课文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但很少有学生坚持下来,让学生背课文总是很痛苦的。作为老师(或家长),怎么让学生无痛背课文呢?一篇成段的课文,看似只能整段背诵,可以变成交流式的课堂练习。例如,老师先背一段课文,到了生词的地方,佯装想不起来,“Puma at large is an...Uhmmm,what was that word?Who can help me?”学生需要给老师接上单词,老师表示感谢,继续向下背诵,然后再卡壳,以此类推。这个游戏还可以变成竞赛,看哪个队在最短时间内帮助老师完成整篇文章的背诵。这样,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老师也可以故意把课文背错,让学生发现错误,打断老师的背诵,让学生来纠正老师,他们首先要比对两个版本,其次也练习了如何礼貌地打断别人。这样,一个枯燥的任务就变成了交流式的课堂练习。

2.词汇

很多老师都有先讲词汇的习惯,然后进入正文,还有些老师被叫做“词汇老师”。讲词汇有以下几种方法:(www.xing528.com)

(1)利用图片。可以把实物图片拿出来给学生看;也可以拿一张有故事的图片,里面串联若干个新词汇;还可以不给全图,然后让学生猜,过程中会用到新词汇。

(2)利用实物。外国老师很喜欢这样用,教餐具就把自家厨房搬进教室,教砍价就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教体育运动就把各种球滚入教室,教昆虫名称就把同学们带出去野餐……对于体积不大且相关联的物件,可以带到教室,或者把学生带到此类物品集中的地方。

(3)利用场景。可以用图片、视频片段、描述语言、角色扮演等把词汇使用的场景交代清楚。比如,有些老师喜欢讲段子,把词汇编到段子里,就是通过设置场景讲述词汇。

(4)唱出来。就是把跟单词有关的音乐让学生唱出来。歌曲的选择很有学问,不仅仅是歌词里面有这个字就好了,其中还要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这个词,建立声音和词义的练习。

(5)成对介绍。通过一个词的同义词、反义词,类比介绍新词汇。

(6)词根、词缀。通过词根、词缀,可以衍生成百上千个新单词,给记忆单词减轻负担。对于新老师而言,如果还没有系统的讲单词的方式,则需要完善各类活动,每一种讲法都有若干的活动相对应,需要积累。对于资深老师而言,如果倾向某一种,可以考虑方法的多样性。甚至一节课中,采用2~3种不同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3.阅读

阅读课的进步慢,效果不容易看出来。如果阅读之前能够有铺垫,而且铺垫能够增加兴趣、踏平阻碍,阅读的质量和体验会很好;如果阅读后能让学生进行写作或者语言的表达,就可以增强内化,还可以让老师诊断学习效果。

(1)把阅读预热和多媒体结合。

阅读之前可以看一段录像,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文章,比如看看“发现”频道或者国家地理杂志等。如果条件受限制,也可以看照片,还可以顺带解释生词。阅读之前还可以听一段对话,或者影视作品里面关于相同内容的谈话。如果介绍文学作品,就可以先给学生看一段电影版本的桥段。如果预热目的在于熟悉单词,可附加单词背诵游戏;如果预热目的在于熟悉重点句,可附加听力训练;如果预热目的在于了解背景,可以让学生回忆关键字,然后进行讨论。

(2)多问一个“What If”,转变场景,设置穿越。

这就是电影里面另类结局(Alternative Ending)的变体。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已经了解电影、小说或课文。例如,如果白雪公主没有吃毒苹果会怎么样?如果小红帽提前认出了大灰狼,会怎么样?如果公主和王子结婚之后,王子有外遇了,会怎么样?如果鲁迅以愤青的心情活在1985年,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如果安妮宝贝到了宋徽宗年间,二人会怎么交往?如果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威尼斯,会怎么样?

如果是写实文学,一样可以用,问题会变得更加深刻,“如果罗密欧多等了一会,朱丽叶醒了,七年之后他们会是什么样子的?”

(3)多造一个角色出来。

这种方法适合故事阅读。让读者根据想象在故事里加入另一个人物,整个气场有没有变化,是否可以继续编故事?例如,BBC持久“神剧”《黑爵士》虚构了一个黑爵士(Black Adder),在历史里加了一个人,对家喻户晓的故事进行了另类解释。

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这个角色穿什么衣服、说话是什么口气、是什么出身、与现有角色的关系等。

(4)给书设计海报或文学展。

这种方法适合读书活动,可以变成某一主题的阅读练习,让学生把同一主题的阅读内容做成一张海报或者文学展。例如,IGCSE、AP或者SAT当中经常有高深的美国18世纪田园风格女作家系列作品等,让学生做一个系列海报或者文学展。

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用词频分析关键字,引用经典句子,借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人物肖像来制造混搭和反差……

(5)给人物写简历。

这种方法虚构和纪实文学都好用。选定文中一个人,然后让学生把他的履历表写出来。顺便还把简历怎么写给教了。

例如,莎士比亚的简历可以如图7-1所示。还可以跟学生再看一遍《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然后做比较,优雅地吐槽电影。

(6)制作有声书

让学生朗读文本,给他们录音。还可以合作,先一人读一句,然后录成一大段。还可以变成读者小剧场,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然后录下来,之后发到“荔枝电台”平台上,让家长老师都可以听。

(7)以人物的身份写日记。

融合了阅读和写作,还可以变换场景。例如,假设你就是乔治·奥威尔,用他的笔调和冷静的观察来写一周生活在上海的日记。还可以出这样的题目:请根据书籍内容,写哈利·波特在魔法学院10天的日记。趣味性能让学生有创造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图7-1 莎士比亚的简历

4.写作

写作的引子叫做writing prompt,有很多种方法让学生写作更加有趣、生动。

(1)按照字母顺序写26条建议。

图7-2 按字母顺序写26条建议

老师可以提一个疑惑或者难题,要求学生给26条建议,但是必须按照字母顺序给出,如图7-2所示。还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给出4~5个字母,或者抽签认领字母。最后把一个班所有的建议都集中在一起,这样很有成就感

(2)听音乐写故事。

下载一些不常见、不熟悉的电影原声,或者节选比较有特点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听,然后写一个故事。

例如,电影《伊丽莎白女王》中,英国在和西班牙交战的时候,女王走到海边悬崖,猛烈的风吹着她的衣裙,当时的音乐就让人浮想联翩。所以,一段乐曲可以有好多个解释,老师可以有很多施展空间。如果学生处于初级水平,可以让他们先以小组的形式听音乐,然后合力写一个故事,甚至还可以听带歌词的歌曲。

(3)让学生抱怨。

比如,假如你现在已经70岁了,写一些对年轻人的抱怨,或者抱怨一下你最讨厌的电视广告。

(4)悬疑片开场。

可以写一句话悬疑的开场,例如“今天老师没来上班……”,然后让学生接着写,如图7-3所示。

再有趣一些,可以让学生先写一件奇怪的事情,然后让大家按照这种悬疑开场写下去。

(5)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你妈妈,你的一天是什么样的?还可以给学生若干角色进行选择,抽签进行写作。还可以换成东西,例如“假如你是一只大皮鞋,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6)了却余生的场景训练。

如果你的余生必须只能在________里度过,你会怎么过?横线里面可以填“图书馆”“超市”“博物馆”……

(7)纸娃娃看世界。

做一个纸娃娃,然后让学生带着她游玩一个周末,之后从娃娃的角度看世界,来写她的经历。许多美国的小学都喜欢做这样的游戏,把纸娃娃放在信封里,然后邮寄给世界各地的亲戚,大家还要给娃娃拍照,让她云游四海。一个周末哪怕宅在家,也可以让娃娃细心观察小主人的生活,其实这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图7-3 悬疑片开场的写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