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观层面的新闻传媒发展成果

中观层面的新闻传媒发展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新闻业比作物理学上的一个分子,那么传媒就是组成分子的原子。由于电脑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交互性、灵活性与渗透性等特点,从而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已有微博用户超过3亿。微博独有的传播特点——草根性、交互性、原创性,使其迅速成长为网民表达意见的新途径。同时,中国传媒业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未来,新闻传媒的发展仍将得力于传播技术的飞跃。

中观层面的新闻传媒发展成果

如果把新闻业比作物理学上的一个分子,那么传媒就是组成分子的原子。这些个“原子”,形态各不相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通讯社等。在从近代到现代的500年发展历程中,新闻传媒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形态在不断变化——

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发行“手抄新闻”。

1650年世界上第一家日报德国《收入新闻报》创刊。

1820年发明新造纸法,使纸价下降四分之一,廉价纸张大量问世。

1835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哈瓦斯社成立。

1845年电报开通。

1846年高速滚筒印刷机问世,近代报业空前发展。

1920年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设在匹兹堡的商业电台KDKA开始播出新闻。

1936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播出电视节目。(www.xing528.com)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问世。

1980年美国特纳广播公司创办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通过卫星向邻近国家定时传播电视新闻,这是国际电视的正式发端。

1992年,手机短信诞生。

1993年因特网正式对公众开放,此后它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至1994年就有154个国家和地区同因特网相连,1999年上网人数达到1.5亿人。由于电脑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交互性、灵活性与渗透性等特点,从而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

2006年,Twitter的出现把世人的眼光引入了一个名为微博的世界。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已有微博用户超过3亿。微博独有的传播特点——草根性、交互性、原创性,使其迅速成长为网民表达意见的新途径。通过键盘和鼠标参与社会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网民习惯的社会参与和政治生活方式

2011年,微信出现。这种跨平台的通信工具支持单人、多人参与;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它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可将内容分享给好友及朋友圈。这种新型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在4亿左右。[8]

以上是对新闻传媒500年发展史一个粗线条的简单勾勒。显然,传播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媒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渠道,组建了多家报业集团、出版发行集团和广播影视集团,广播和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0%。截至2011年,我国内地报纸总数超过1900种,期刊近万种,新闻广播电视逾300家,其中6200多家新闻机构拥有编辑记者22万人,新闻网站、手机新闻发展迅猛。同时,中国传媒业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目前全国已有1亿有线电视用户,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在迅速攀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进一步发展数字电视技术,2009年已拥有5000万数字电视订户,到2015年实现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采用数码技术。同时,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9]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产业链已形成规模,截止到2011年底,CMMB已完成了遍布全国各省市的2200多个大功率单频网发射站点的建设,完成了336个地级以上城市、850多个区县的基础覆盖网络建设,覆盖人口超过8亿,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数字电视网。未来,新闻传媒的发展仍将得力于传播技术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