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战略高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教师必读

从战略高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教师必读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邓小平同志的一贯倡导下,在以后历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有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被列入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成为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本方向。

从战略高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教师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形势和我国经济实力薄弱、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我这里说的关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的意见,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个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邓小平同志从来不是就教育论教育,而是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运的高度重视教育,强烈地意识到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紧迫性,他提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邓小平同志把教育看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要想真正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关键在领导。“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我是要管的。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与各地党政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邓小平同志从教育事业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角度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现代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并且对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组织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特别重要的是,邓小平同志具有远见地指出,“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同志的一贯倡导下,在以后历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有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被列入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成为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本方向。(www.xing528.com)

邓小平同志还就增加教育投入作了一系列明确的指示。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对比国内外教育情况时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像埃及这样的国家,人口只有四千万,按人口平均计算,他们在教育方面花的钱,也比我们多几倍。”提出要大力增加教育投资。1986年6月1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海外华人时说:到本世纪末,“国家总的力量大了,那时办事情就不像现在这样困难了。比如,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办教育,就是五百亿美元,现在才七八十亿美元。如果拿出百分之五去搞国防,军费就可观了,但是我们不打算这样搞,因为我们不参加军备竞赛,总收入要更多地用来改善人民生活,用来办学。1988年邓小平同志再次提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同志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增加教育经费的战略思想,对党中央、国务院确立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80年代末,国务院委托国家教委成立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研究我国教育经费与对策问题,经过反复讨论,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条款,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水平。

回顾改革开放近20年来的历程,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经济、政治和科技关系的重要论述,已经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全党全社会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在逐步提高。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作为实现20年翻两番的重要保证、提高到全党三大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党中央和国务院于1993年发布了到本世纪末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纲要》,1995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1996年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过程中,又制定了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的总体思路。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强调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的跨世纪伟大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表明,邓小平同志始终从战略高度抓教育、依靠科学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衷心的拥护,对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制定教育重大决策以及跨世纪宏观规划,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