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上古史及史学方法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上古史及史学方法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问题之研究,前此则有蜀汉谯周《古史考》、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皆佚,宋胡宏《皇王大纪》、吕祖谦《大事记》、罗泌《路史》、金履祥《通鉴前编》等。此外则顾复初《春秋大事表》,为治春秋时代史最善之书,已详经学章,不复述。东壁墨守斯义,因取以名其书。彼用此种极严正态度以治古史,于是自汉以来古史之云雾拨开什之八九。第一问题中春秋前史迹之部分,崔东壁所用方法,自优胜于马宛斯。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上古史及史学方法

史记》起唐虞三代,而实迹可详记者实断自春秋而取材于《左氏》。《通鉴》则托始战国。而《左传》下距《国策》既百三十三年,中间一无史籍。《战国策》又皆断片记载,不著事实发生年代。于是治史学者当然发生两问题:一春秋以前或秦汉以前史迹问题;一春秋战国间缺漏的史迹及战国史迹年代问题。

第一问题之研究,前此则有蜀汉谯周《古史考》、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皆佚,宋胡宏《皇王大纪》、吕祖谦《大事记》、罗泌《路史》、金履祥《通鉴前编》等。清初治此者则有马宛斯骕、李廌清锴。宛斯之书曰《绎史》,百十六卷,仿袁枢纪事本末体,盖毕生精力所萃,搜罗资料最宏博,顾亭林亟称之,时人号曰“马三代”。廌清之书曰《尚史》,七十卷,仿正史纪传体《世系图》一卷,《本纪》五卷,《世家》十三卷,《列传》三十四卷,《系》四卷,《志》十卷,《年表》十卷,《序传》一卷,博赡稍逊马书。李为铁岭人,关东唯一学者。闻奉天当局以重价得其原稿,正付刻云。此两书固不愧著作之林。但太史公固云:“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搢绅先生难言之。”宛斯辈欲知孔子所不敢知,杂引汉代谶纬神话,泛滥及魏晋以后附会之说,益博则愈益其芜秽耳。然马书以事类编,甚便学者。李映碧清为作序,称其特长有四:一、体制之别创,二、谱牒之咸具,三、纪述之靡舛,四、论次之最核。后两事吾未敢轻许,但其体制别创确有足多者。彼盖稍具文化史的雏形,视魏晋以后史家专详朝廷政令者盖有间矣。宛斯复有《左传事纬》,用纪事本末治《左传》;而高江村士奇之《左传纪事本末》,分国编次,则复左氏《国语》之旧矣。此外则顾复初《春秋大事表》,为治春秋时代史最善之书,已详经学章,不复述。

嘉庆间则有从别的方向——和马宛斯正相反的方法以研究古史者,曰崔东壁述,其书曰《考信录》。《考信录提要》二卷,《补上古考信录》二卷,《唐虞考信录》四卷,夏、商《考信录》各二卷,《丰镐考信录》八卷,《洙泗考信录》四卷,《丰镐别录》《洙泗余录》各三卷,《孟子事实录》《考信附录》《考信续说》各二卷。太史公谓:“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东壁墨守斯义,因取以名其书。经书以外只字不信。《论语》《左传》,尚择而后从,《史记》以下更不必论。彼用此种极严正态度以治古史,于是自汉以来古史之云雾拨开什之八九。其书为好博的汉学家所不喜。然考证方法之严密犀利,实不让戴、钱、段、王,可谓豪杰之士也。(www.xing528.com)

研究第二问题者,嘉道间有林鉴塘春溥著《战国纪年》六卷,同光间有黄薇香式三著《周季编略》九卷。两书性质体裁略同,黄书晚出较优。

第二问题,在现存资料范围内,所能做的工作不过如此,不复论。第一问题中春秋前史迹之部分,崔东壁所用方法,自优胜于马宛斯。虽然,犹有进。盖“考信六艺”,固视轻信“不雅驯之百家”为较有根据。然六艺亦强半春秋前后作品,为仲尼之徒所诵法。仲尼固自言“夏殷无征”,则自周以前之史迹,依然在茫昧中。六艺果能予吾侪以确实保障否耶?要之,中国何时代有史,有史以前文化状况如何,非待采掘金石之学大兴,不能得正当之解答,此则不能责备清儒,在我辈今后之努力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