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九、谱牒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九、谱牒学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书自记其言论、行事、感想,皆系以年,实等于自撰年谱也。黄梨洲、施愚山皆有自撰谱,已佚。木夫谱最可见乾嘉学风印象,且钱竹汀学历多藉以传。最上乘者应推蕺山、习斋、东原三谱,次则双池、养一两谱,盖皆出于其最得意门生之手,能深知其学也。蕺山谱记谱主学行外,尤多晚明时局史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九、谱牒学

方志,一方之史也;族谱家谱,一族一家之史也;年谱,一人之史也。章实斋语意。三者皆为国史取材之资,而年谱之效用,时极宏大。盖历史之大部分,实以少数人之心力创造而成。而社会既产一伟大的天才,其言论行事,恒足以供千百年后辈之感发兴奋。然非有详密之传记以写其心影,则感兴之力亦不大。此名人年谱之所以可贵也。

年谱盖兴于宋。前此综记一人行事之著作见于著录者,以《东方朔传》《李固别传》等为最古,具体殆类今之行状。其有以年经月纬之体行之者,则薛执谊之《六一居士年谱》、洪兴祖之《昌黎先生年谱》、鲁訔之《杜甫年谱》、吴斗南之《陶潜年谱》,其最先也。自明以来,作者继踵,入清而极盛。

第一类,自撰年谱。欧美名士,多为自传,盖以政治家自语其所经历,文学家自语其所感想,学者自语其治学方法……令读者如接其謦欬,而悉其甘苦,观其变迁进步,尚友之乐,何以加诸?中国古代作者,如司马迁、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王充、刘知几等皆有之,而迁、充、知几之作附于所著书后者,尤能以真性情活面目示吾侪,故永世宝焉。年谱体兴,自谱盖鲜。明以前靡得而指焉,所见者仅有明张文麟自撰《端岩年谱》。清人自谱之可称者如下:

《孙夏峰先生年谱》夏峰八十七岁时自撰大纲,门人汤斌、魏一鳌、赵御众、耿极编次而为之注,并续成后五年。

《毋欺录》朱柏[伯]庐(用纯)著。此书自记其言论、行事、感想,皆系以年,实等于自撰年谱也。光绪间金吴澜汇刻《归顾朱三先生年谱》,即以此当朱谱。

《魏敏果公年谱》魏环溪(象枢)口授,子学诚等手录。

《蒙斋年谱》田山薑(雯)六十岁时自著,子肇丽续成后十年。

《渔洋山人年谱》王贻上(士祯)自著,小门生惠栋补注。

《漫堂年谱》宋牧仲(荦)自著

《恕谷先生年谱》李恕谷(塨)自为日谱,五十二岁时命门人冯辰辑之为年谱,实等自撰也。凡恕谷友已下世者皆附以小传,则全出辰手。

《尹元孚年谱》尹元孚(会一)自著。

《瞿木夫自订年谱》木夫名中溶,钱竹汀女婿。

《言旧录》张月霄(金吾)自撰年谱

《病榻梦痕录》《梦痕余录》汪龙庄(辉祖)自撰年谱。本录记事,余录记言。

《敝帚斋主人年谱》徐彝舟(鼒)自撰。

《退庵自订年谱》梁茞林(章钜)自撰。

《骆文忠公秉章年谱》自撰。

《葵园自定年谱》王益吾(先谦)自撰。

此外自撰年谱有刻本者尚十数家。以其人无足称,不复论列。黄梨洲、施愚山皆有自撰谱,已佚。自撰年谱中主人若果属伟大人物,则其价值诚不可量,盖实写其所经历所感想,有非他人所能及者也。惜以上诸家能餍吾望者尚少。内中最可宝者厥惟《恕谷年谱》,其记述自己学问用力处,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彼又交游甚广,一时学风藉以旁见者不少。其体裁最完整者莫如汪龙庄之《梦痕录》。惜龙庄学识颇平凡,不足耐人寻味耳。章实斋、邵二云皆龙庄挚友。若彼二人有此详细之自叙,岂非快事!葵园谱下半述其刻书编书之经历颇可观。月霄、彝舟皆质朴有风趣。木夫谱最可见乾嘉学风印象,且钱竹汀学历多藉以传。夏峰谱原文虽简,得注便详,明清之交“北学”、“洛学”之形势见焉。其余则“自郐以下”矣。

此外亦有自撰墓志铭之类者,以吾记忆所及,则屈翁山、张稷若、李恕谷、彭南畇皆有之。又如汪容甫有《自序》,则文人发牢骚之言,所裨史料仅矣。其仿马班例为详密的自述,附所著书中者甚少,吾忆想所得,惟顾景范《读史方舆纪要序》颇近是。

第二类,友生及子弟门人为其父兄师友所撰年谱。此类年谱价值,仅下自撰一等,因时近地切,见闻最真也。但有当分别观之者。其一,先问谱主本人价值如何?若寻常达宦之谱,事等谀墓,固宜覆瓿。其二,谱主人格虽可敬,然丰于所昵,人之恒情;亲故之口,虑多溢美。其三,即作谱者力求忠实,又当视其学识如何?“相知贵相知心”,虽父师亦未必遂能得之于子弟。以此诸因,此类谱虽极多,可称者殊寥落,今略举如下:

《孙文正公(承宗)年谱》《鹿江村先生(善继)年谱》门人陈著。

《刘蕺山先生(宗周)年谱》门人董玚著,子汋录遗。

漳浦黄先生(道周)年谱》门人庄起俦著。尚有门人洪恩、郑亦邹两本在前。

《申端愍公(允佳[佳胤])年谱》子涵光著。

《申凫盟(涵光)年谱》弟涵盼著。

《顾亭林先生(炎武)年谱》子衍生著。后人续者尚数家,见第三类。

《李二曲先生(颙)年谱》门人王心敬著。

《魏石生先生(裔介)年谱》子荔彤著。

《颜习斋先生(元)年谱》门人李塨、王源合著,以习斋自撰日谱为底本。

《汤文正公(斌)年谱》门人王廷灿著。

《查他山先生(慎行)年谱》外曾孙陈敬璋著。

《陆稼书先生(陇其)年谱》子宸徵、子婿李铉合著。

《施愚山先生(闰章)年谱》曾孙念曾著。

《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门人董秉纯著。

《汪双池先生(绂)年谱》门人金龙光著。

《戴东原先生(震)年谱》门人段玉裁著。

《阮尚书(元)年谱》子福著。

《孙渊如先生(星衍)年谱》友人张绍南著。

《洪北江先生(亮吉)年谱》门人吕培著

《弇山毕公(沅)年谱》门人史善长著。

《方植之(东树)年谱》从弟宗诚著。

《吴山夫(玉搢)年谱》友人丁晏著。

《养一子(李兆洛)年谱》门人蒋彤著。

《陈硕甫先生(奂)年谱》门人管庆祺、戴望著。

《阿文成公(桂)年谱》孙那彦成、门人王昶同著。

《曾文正公(国藩)年谱》门人李瀚章、黎庶昌等著。

《左文襄公(宗棠)年谱》湘潭罗正钧著。

《罗忠节公(泽南)年谱》失著人名氏。

《王壮武公(鑫)年谱》湘潭罗正钧著。

《丁文诚公(葆桢)年谱》门人唐炯著。

《刘武慎公(长祐)年谱》友人邓辅纶、王政慈同著。

右所列除他山、愚山两谱时代稍后外,其余皆作谱人直接奉手于谱主,闻见最亲切者。然价值亦有差等。最上乘者应推蕺山、习斋、东原三谱,次则双池、养一两谱,盖皆出于其最得意门生之手,能深知其学也。蕺山谱记谱主学行外,尤多晚明时局史料。自余诸学者之谱,亦皆有相当价值,须改造者亦不少,若亭林谱即其例也。诸大学者中,如胡朏明、惠定宇、江慎修、李穆堂、钱竹汀、段茂堂、王石臞、伯申父子、焦里堂、庄方耕、刘申受、魏默深、陈兰甫、俞荫甫、孙仲容……皆无当时人所撰年谱,亦未闻有谋补作者,甚可惜也。

学者之谱,可以观一时代思想,事功家之谱,可以观一代事变,其重要相等。阿文成谱为卷三十有四,可谓空前绝后之大谱,其中繁芜处当不少吾未见,但作史料读固甚佳也。曾文正公谱十二卷,亦称巨制。余如陶文毅、林文忠、郭筠仙、李文忠等,似尚未有谱(?),颇可惜。

篇幅极长之行状事略等,往往详记状主事迹之年月,虽不用谱体,其效力亦几与谱等。如王白田之子箴听所作《先府君行述》,洪初堂榜所作《戴东原先生行状》,焦里堂之子廷琥所作《先府君事略》,王石臞为其父文肃公安国所作《先府君行状》……之类,名篇颇多。后此作谱者可取材焉。

第三类,后人补作或改作昔贤年谱。此乃当时未有谱而后人补作,或虽有谱而未完善,后人踵而改作者。此类作品,其一,必谱主为有价值的人物,得作谱者之信仰,故无下驷滥竽之病。其二,时代已隔,无爱憎成心,故溢美较少,此其所长也;虽然,亦以时代相隔之故,资料散失或错误,极难得绝对的真相,此其所短也。为极勤苦极忠实的考证,务求所研究之对象得彻底了解,此实清儒学风最长处。而此类补作或改作之年谱,最能充分表现此精神,故在著作界足占一位置焉。今将此类作品分两项论列如下:

(甲)清人或今人补作或改作清代名人年谱以卒于清代者为限,以谱主年代先后为次。

《张苍水(煌言)年谱》咸丰间赵之谦著。旧有一谱,题全谢山著。赵氏辨其伪,别撰此本。

《黄梨洲(宗羲)年谱》(一)同治间梨洲七世孙垕炳[炳垕]著;(二)薛风昌著。

《顾亭林(炎武)年普》(一)吴映奎著;(二)车守谦著;(三)胡虔著;(四)徐松著;(五)周中孚著;(六)张穆著。此谱最初本为亭林子衍生著作,吴氏因之,车氏又因吴氏。徐氏未见诸本,孤意创作,已写定,未刻。张氏乃综合车、徐两本,再加厘订,道光二十三年著成。胡氏本见张本自序,周氏本见其所著《郑堂札记》,想皆已佚。

《王船山(夫之)年谱》(一)刘毓崧著;(二)王之春著。刘本同治乙丑年成,前无所承,创作至难,故名曰初稿,而自序称其未备者有七。之春为船山八世从孙,据家谱及他书以正刘本之讹而补其阙。书成于光绪十八年壬辰。

《朱舜水(之瑜)年谱》今人梁启超著。

吴梅村(伟业)年谱》道光间顾师轼著。

《傅青主(山)年谱》(一)张廷鉴著,阙存;(二)同治间曹树穀著;(三)宣统间丁宝铨著。

《徐俟斋(枋)年谱》、《万年少(寿祺)年谱》俱今人罗振玉著。

《阎古古(尔梅)年谱》(一)道光间鲁一同著;(二)今人张慰西著。

《冒巢民(襄)年谱》今人冒广生著。

《陈乾初(确)年谱》嘉庆间吴骞著。

《张杨园(履祥)年谱》苏惇元著。(www.xing528.com)

《阎潜邱(若璩)年谱》道光间张穆著。

《戴南山(名世)年谱》道光间戴钧衡著(?)。此谱为戴作抑徐宗亮作,待考。

《章实斋(学诚)年谱》今人胡适著。日本人内藤虎次郎创作,胡氏订正扩大之。

《黄荛圃(丕烈)年谱》光绪间江标著。

《龚定庵(自珍)年谱》(一)吴昌绶著;(二)宣统间黄守恒著。

《徐星伯(松)年谱》光绪间缪荃孙著。

(乙)清人或今人补作或改作汉至明名人年表或年谱以谱主年代先后为次。

贾生(谊)年表》汪中著。

《董子(仲舒)年表》苏舆著。

太史公(司马迁)系年要略》王国维著。

《刘更生(向)年谱》(一)梅毓著;(二)柳兴思[恩]著。

《许君(慎)年表》陶方琦著。

《郑康成(玄)年谱》(一)沈可培著;(二)洪颐煊著;(三)陈鳣著;(四)袁钧著;(五)丁晏著;(六)郑珍著。王鸣盛《蛾术编》有《高密遗事》三卷,中亦有年表。

《郑司农(玄)、蔡中郎(邕)年谱合表》林春溥著。

《孔北海(融)年谱》缪荃孙著。

《诸葛武侯(亮)年谱》(一)张澍著;(二)杨希闵著。

陈思王(曹植)年谱》丁晏著。

《王右军(羲之)年谱》(一)吴浔著;(二)鲁一同著。

《陶靖节(潜)年谱》(一)丁晏著;(二)陶澍著;(三)梁启超著。陶谱旧有宋人吴斗南、王质两家。丁作似自创。陶作名曰《年谱考异》,订正旧说加详。梁作加订正。

《庾子山(信)年谱》倪璠著。

《魏文贞公(徵)年谱》王先恭著。

《慈恩法师(玄奘)年谱》梁启超著,仅成略本。

《王子安(勃)年谱》姚大荣著。

《张曲江(九龄)年谱》温汝适著。

《李邺侯(泌)年谱》杨希闵著。

《王摩诘(维)年谱》赵殿成著。

《陆宣公(贽)年谱》(一)丁晏著;(二)杨希闵著。

《白香山(居易)年谱》汪立名著。白谱旧有宋陈振孙本,汪氏改作。

《玉溪生(李商隐)年谱》(一)朱鹤龄著;(二)冯浩著;(三)张采田著,名曰《会笺》。

《韩忠献公(琦)年谱》杨希闵著。

《欧阳文忠公(修)年谱》华孳亨[享]著。

《司马温公(光)年谱》(一)顾栋高著;(二)陈宏谋著。

《王荆公(安石)年谱》(一)顾栋高著;(二)蔡上翔著。

《东坡先生(苏轼)年谱》(一)邵长蘅著;(二)查慎行著。苏谱旧有南宋施元之、宿父子,王宗稷三家,及傅藻《编年录》。邵作重订王谱。查作为年表式。

《苏文定公(辙)年谱》龚煦春著。

《黄文节公(庭坚)年谱》徐名世删补。黄谱旧有南宋末山谷诸孙㽦所撰,徐氏删补之。

《二程(颢、颐)年谱》池生春著。

《米海岳(芾)年谱》翁方纲著。

稷山段氏二妙(克己、成己)年谱》孙德谦著。

《元遗山(好问)年谱》(一)翁方纲著;(二)凌廷堪著;(三)施国祁著;(四)李光庭[廷]著。

《洪文惠(适)年谱》、《洪文敏(迈)年谱》俱钱大昕著。

《岳忠武王(飞)年谱》梁玉绳著。忠武孙珂《金陀编》有简谱,梁氏补之。

《李忠定公(纲)年谱》杨希闵著。

《朱子(熹)年谱》附《考异》王懋竑著。朱谱旧有门人李公晦所著,明嘉靖间李默改窜之,全失其旧。康熙初有洪璟删补。李默本亦不佳,王氏作此订正之。

《陆子(九渊)年谱》李绂著。陆谱旧有其门人袁燮、傅子云所著,其后附刻全集之末,删汰失真,李氏作此订正之。

《陆放翁(游)年谱》(一)赵翼著;(二)钱大昕著。

《深宁先生(王应麟)年谱》(一)钱大昕著;(二)张大昌著;(三)陈僅之著。

《谢皋羽(翱)年谱》徐沁著。

《王文成公(守仁)年谱》(一)毛奇龄著;(二)杨希闵著。王谱旧有其门人钱德洪所著,后经李贽窜乱。毛、杨皆订正之,但亦未见佳。

《弇州山人(王世贞)年谱》钱大昕著。

《归震川(有光)年谱》(一)汪琬著,已佚;(二)孙守中著。

《戚少保(继光)年谱》戚祚国著。

《杨升庵(慎)年谱》简绍芳著。

《左忠毅公(光斗)年谱》马其昶著。

徐霞客(宏祖)年谱》丁文江著。

右两项数十种,实清代年谱学之中坚。大抵甲项几无种不佳,乙项之佳者亦十而六七。此类之谱,作之实难,盖作者之去谱主,近则百数十年,远乃动逾千岁。非如第二类之谱由门人子弟纂撰者,得以亲炙其言行,熟悉其时日。资料少既苦其枯渴,苦其罣漏,资料多又苦其漫漶,苦其牴牾。加以知人论世,非灼有见其时代背景,则不能察其人在历史上所占地位为何等;然由今视昔,影象本已朦胧不真,据今日之环境及思想以推论昔人,尤最易陷于时代错误。是故欲为一名人作一佳谱,必对于其人著作之全部,专就学者或文学家言,别方面则又有别当注意之资料。贯穴钩稽,尽得其精神与其脉络。不宁惟是,凡与其人有关系之人之著作中直接语及其人者,悉当留意。不宁惟是,其时之朝政及社会状况,无一可以忽视。故作一二万言之谱,往往须翻书至百数十种。其主要之书,往往须翻至数十遍。资料既集,又当视其裁断之识与驾驭之技术何如,盖兹事若斯之难也。吾尝试著一二谱,故深知其甘苦,然终未能得满意之作。吾常谓初入手治史学者,最好择历史上自己所敬之人,为作一谱。可以磨炼忍耐性,可以学得搜集资料、运用资料之法。优为此者,厥惟清儒,前代盖莫能及。

上列诸谱中,其最佳者,如王白田之《朱子年谱》。彼终身仅著此一书,而此一书已足令彼不朽。朱子之人格及其学术真相皆具焉。李穆堂之陆谱,价值亦略相埒也。如顾震沧之温公谱,其意欲使不读温公集之人,读此已能了解温公人物真相之全部,在诸谱中实为一创格。震沧意谓有附集之谱,有单行之谱。附集者,备续集时参考,故宜简明。单行者,备不读集人得有常识,故宜详尽。再以与彼所著荆公谱合读,则当时全盘政局,若指诸掌矣。如蔡元凤之荆公谱,虽体裁极拙劣,而见识绝伦。如陶云汀之《渊明谱考异》,张孟劬之《玉溪谱会笺》,最注意于谱主之身世,观其孕育于此种环境中之文艺何如。如张石洲之顾、阎两谱,刘伯山之船山谱,罗叔蕴之徐、万两谱等,于谱主所履之地、所接之人等,考核精密,细大不遗。如翁覃溪,李恢垣之遗山谱,孙益庵之二妙谱,资料本极缺乏,而搜罗结果乃极丰富。如丁俭卿之陈思谱,鲁通甫之右军谱,姚俪桓之子安谱,于谱主之特性及其隐衷,昭然若揭。如胡适之之实斋谱,不惟能撷谱主学术之纲要吾尚嫌其未尽,并及其时代思潮。凡此诸作,皆近代学术界一盛饰也。

第四类,纯考证的远古哲人年表。此类性质,与前三类皆不同。不重在知其人因其人为人所共知,而重在知其确实之年代。故不作直行之详赡年谱,而惟作旁行斜上之简明年表。然而考证辨析,有时亦甚辞费焉。列其作品如下:

周公年表》牟庭著。

孔子年表》(一)江永《孔子年谱》,黄定宜为之注;(二)狄子奇《孔子编年》;(三)胡培翚校注宋胡仔之《孔子编年》;(四)崔述《洙泗考信录》;(五)魏源《孔子编年》;(六)林春溥《孔子师弟年表》。

《卜子年谱》陈玉澍著。

墨子年表》(一)孙诒让《墨子年表》;(二)梁启超《墨子年代考》。

孟子年表》(一)黄本骥《孟子年谱》;(二)汪椿《孟子编年》;(三)任启运《孟子考略》;(四)周广业《孟子四考》;(五)曹之升《孟子年谱》;(六)任兆麟《孟子时事略》;(七)狄子奇《孟子编年》;(八)崔述《孟子事实录》;(九)魏源《孟子编年》;(十)林春溥《孟子时事年表》。

荀子年表》(一)汪中《荀卿子通论》附年表;(二)胡元仪《郇卿别传》。

《董生年表》苏舆著。在苏著《春秋繁露义证》内。

以上诸作,皆考证甚勤。夫非有问题,则不必考证。问题取决于纸上资料,恐终于“以后息者为胜”耳。虽然,经过若干人严密之考证,最少固可以解决问题之一部分也。至如墨、孟、荀等生卒年既无法确定,则欲编成具体的年表,总属徒劳。

族姓之谱,六朝、唐极盛,宋后寖微,然此实重要史料之一。例如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瓌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

清代当承平之时,诸姓之谱,恒聘学者为之修订,学者亦喜自订其家之谱。观各名家集中殆无一不有“某氏族谱序”等文,可见也。吾尝欲悉荟萃此项文比而观之,则某地某姓有佳谱,盖可得崖略。惜今未能,故亦不克详论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