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教学范式的关键要素分析

积极教学范式的关键要素分析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的课堂探究同样受教师、学生、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这种外在的积极、主动并不足以证明探究的积极。积极的课堂探究离不开“积极的问题”。“积极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梯度,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欲望,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

积极教学范式的关键要素分析

(一)积极课堂探究的影响因素

课堂探究是一项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复杂学习活动,其效能发挥自然也受课堂中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①教师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课堂探究的主导因素,决定着探什么、什么时候探、怎么探、探到什么程度等。教师是探究问题的设计者。教师本人对探究问题的选择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问题该不该探、学生能不能探;教师是探究活动的发起者,掌控着教学进程的主导权,教师在发起探究活动时如何兼顾知识逻辑和学生的心理、思维状态决定着学生对探究的响应;教师是探究形式的决定者,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理解决定了课堂探究的基本形态——封闭式、引导式、开放式、自由式;教师是探究效果的评价者,决定着探究的目标指向,也决定着学生能探到什么程度和探究的价值实现。从当下探究活动的普遍意义来看,教师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因素。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是课堂探究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说学生只是参与课堂探究,是探究活动的主体,但学生对课堂探究并没有决定权,只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按照教师给定的探究时间,采用教师规定的探究形式,得出相对确定的探究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探究活动除受教师因素的巨大影响外,也与各自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密切相关。③环境因素。课堂探究总是基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情境是否适切、环境是否安静、氛围是否民主等对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积极的课堂探究同样受教师、学生、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所谓积极的课堂探究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浅探究,也不是身动而思不动的假探究,更不是随令而动、因令而止的指令式探究,而是心随情生、思随心起的全身心融入,是思维逐渐扎根、情感逐渐深化的过程,是逐渐由表及里、透视问题本质的过程。这种积极的课堂探究并不局限于显性的身动,更着重于隐性的情动和思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探究环境的自然和谐。①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积极课堂探究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虽然没有公论,但教师应从课堂探究的绝对主导角色退却、成为课堂探究中的“平等首席”已渐成共识,这就需要教师自觉“释权”,如将由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改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审核归纳,从而使探究问题多样化、个性化,提高探究问题的适切性;再如探究形式由以教师为主的封闭式、引导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和自主式转变,等等。教师有没有切实转换角色是影响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②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探究的本原意义在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求证进而解决问题,遵循的是问题解决逻辑。教师凭经验和对学科的理解发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教师成为问题的发起者自然难以调动每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积极的课堂探究一定会伴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教师提供的助学“支架”帮助下,研究、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并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将探究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赋予学生探究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是否有主体意识与主体行为是衡量探究是否积极的重要指标。③探究环境的自然和谐。积极的课堂探究离不开积极的探究环境。这种积极的探究环境是一种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既有众多的探究路径供学生选用,又有众多的探究“支架”供学生采用,还有众多的探究激励供学生享用,没有刻意的导、引、诱,也没有横加干涉和话语强权,能切实保障探究活动的自然发生。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课堂探究的进行与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因子息息相关。积极的课堂探究既与显性的课堂环境相关,也与学生隐性的情感、思维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二)积极课堂探究的基本要素(www.xing528.com)

积极课堂探究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问题的探究活动中。这种外在的积极、主动并不足以证明探究的积极。积极的课堂探究更注重学生情感、思维的深度和高质量参与,也就是说积极的课堂探究不仅表现为外在的积极,还表现为内在的丰富,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学习活动。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

(1)指向高阶思维的探究问题。积极的课堂探究离不开“积极的问题”。“积极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梯度,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欲望,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一探究过程事实上架起了一座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的问题”不仅应具有挑战性,还应使挑战性可控,既不至于高不可攀,也不至于唾手可得,应位于通常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内。从目标层次上说,“积极的问题”不应直接指向以记忆、理解、应用为主的低阶思维,而应着眼于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基于低阶思维的问题并不适合开展探究活动,本身并不具有可探究性。如果将探究的问题定位于低阶思维,那么就可能导致“高耗低效”、表面热闹的假积极探究现象。探究活动是否积极与探究问题本身指向的思维层次密切相关。从思维水平上说,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在第一层次,思维没有形成闭环、思考没有逻辑;在第二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在第三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在第四层次逻辑闭环得以形成;在第五层次,固有思维闭环随时会被打破,认知结构得以延伸。积极的课堂探究至少应处于第三层次即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上。无逻辑的探究是一种没有深刻思维、无法自圆其说的探究。这种探究至少不是一种内在的积极。

(2)定位生活世界的探究情境。积极课堂探究总是基于特定的情境。这种特定的情境是架在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积极的探究情境既不能来源于纯科学世界,也不能完全复制生活世界,是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基础、融入科学世界的情境。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情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学科内容的生活化。生活始终是教学的源泉。我们应从生活中攫取教学素材,在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探究深深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探究不应有脱离情境的“裸”探究,也不应有远离学生生活的“泛”探究。②情境基于科学而融于生活。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融入现实的生活情境,并不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为了用学生的科学世界来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用学生的生活世界来不断验证学生的科学世界,因此并不存在纯生活情境,也不存在漫无目的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的创设总是以科学世界为基础的。③情境超越科学而指向生活。大多数课堂探究的主要目标显性地指向教学重难点的达成。这就将探究局限在学科层面,弱化了探究的学习意义。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生活。积极的课堂探究应超越单纯的学科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以学生幸福生活为旨归,适当扩大课堂探究的“表面张力”。如此,探究活动是否积极取决于探究情境与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联性耦合度

(3)满足充分自主的探究过程。积极课堂探究除了具有指向高阶思维的探究问题、定位生活世界的探究情境外,还离不开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科学严谨的探究设计和自主合作的探究参与。积极课堂探究需要营造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无论教师引着学生探还是教师放手让学生探,关键都在于学生有自由的探究空间,能放飞自己的思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课堂探究既要避免探究中的离题、跑题,也要避免处处设限、时时监控。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协商好课堂探究的规则,形成自由而不放纵的探究环境。积极课堂探究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探究设计,并不意味着心血来潮、想探就探,需要遵循问题解决逻辑,做出科学合理的探究设计,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拟出计划,根据计划实施探究,根据数据、现象、推理等得出结论。当前课堂探究中的高耗低效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科学严谨的探究设计有关。积极课堂探究应该是丰富多样、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的,可以是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发现式、推理式或实验式探究,要保证让每个学生以擅长的方式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探究活动是否积极取决于探究过程是否自由与自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