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消息源:国际新闻报道的最前线

发现消息源:国际新闻报道的最前线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通过广泛的合作与利用各方的资源,才能尽量减少本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盲区。获取国际新闻消息源的渠道布局如图1.1所示。这些一流媒体的新闻触角遍布世界各地,它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新近发生的国际事件的第一手信息并加以报道,从而迅速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从国家的层面说,加强国际新闻的消息源建设是加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

发现消息源:国际新闻报道的最前线

由于本节主要研究国际新闻报道的消息源建设(或称渠道布局),而新闻生产的空间框架恰恰决定了新闻消息源的获取方向,因此本节就以国际新闻生产的空间框架作为整体骨架来研究消息源的建设问题。正如前文所述,新闻生产的空间框架包含对内部分和对外部分,而国际新闻是新闻的一个大类,由此可知国际新闻生产的空间框架亦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对内部分,媒体需健全国际新闻编辑部或者新闻中心,以此为国际新闻采编播报的核心,在总体上统筹配置采编人员、设施设备、新闻产品和资料信息等各项资源,部门间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对外部分,媒体要根据国际新闻的热点地区、新闻的发生和集散地、地区的交通和通讯便利等媒体策略因素,同时配合国家的国际战略,在海外选址布设驻外记者站,并派遣与之匹配的驻外记者或在当地雇用人员。这一空间框架的性质是媒体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新闻生产,所以新闻消息源的获取渠道是以自采为主,而消息采集的主体正是驻外记者站的记者和当地雇员。

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媒体自己的驻外记者站往往需要负责某一国家,甚至某个地区的新闻报道,而驻外记者和雇员的人数限制也局限了他们的报道视域,这就导致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那就是单靠媒体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覆盖全球所有地区的新闻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通过广泛的合作与利用各方的资源,才能尽量减少本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盲区。正如工业生产包含自主生产和合资生产等多种生产模式,国际新闻的生产也理应在自主生产的同时,适量地引入合资模式。因此这一空间框架应该继续扩展它的外延部分,如搭建媒体间就国际新闻产品的交换与购买平台,向自由撰稿人约稿或者与其建立短期的雇佣关系,以及充分关注公民新闻,等等。在这种新闻生产的框架下,消息源的获取渠道则以非自采为主,而消息采集的主体则是其他媒体、自由撰稿人以及普通的公民。获取国际新闻消息源的渠道布局如图1.1所示。

图1.1 国际新闻消息源渠道布局

由此可见,国际新闻消息源的获取渠道由自采和非自采两种来源构成,这种渠道布局充分利用了不同来源的消息资源,从而丰富了国际新闻的生产活动。其中,自采消息源无疑是渠道布局网络的核心所在,而非自采消息源则是重要的资源补充。这是因为只有在国际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媒体自己的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找到关键的人,递上有本媒体台标的话筒,进而挖掘到核心的第一手信息,才能够在国际舆论场中占得先机并把握国际的议程设置,从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国际一流媒体。例如,为了更加专注于发展自身的国际新闻采编业务,充分利用本媒体的全球新闻资源,CNN于2010年6月决定,该公司停止使用来自美联社的图片、文章和视频等内容,这标志着世界上两家最为重量级的国际新闻媒体持续了三十年的合作关系宣告结束。正如CNN全球总裁吉姆·沃尔顿(Jim Walton)所言:“停止与美联社合作的决定是CNN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旨在更加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全球新闻资源。CNN将会通过扩编电视新闻网的工作人员和更多地依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来应对变化。‘这将提供给观众更为独特的新闻视角和信息体验,同时也会为CNN带来更有创造性的新闻专业人才。到时候我可以很自豪地说,那些新闻报道都是我们原创的!’”[11]

由于国际新闻跨越了国家界限,具有明显的文化性,它或是本国媒体面向国内受众报道的外国新闻,或是本国媒体向外国受众传播的本国新闻,抑或是外国媒体向本国受众传递的国际动态等。这种事件、媒体、受众三者的错位关系,导致了受众很难辨识、检验媒体所报道的国际新闻到底是真是假,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事件本身。因此,真实准确的报道可以增进受众和国际社会对事件的了解,而过于主观甚至是虚假的报道则只会误导受众,进而制造不应有的矛盾与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受众了解国际事件的真实情况和来龙去脉,获取准确的消息来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媒体自身的角度说,加强国际新闻的消息源建设是提高新闻原创性,提升媒体国际影响力进而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首要环节。国际新闻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有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明显特征,那就是绝大多数的国际新闻都源自国际一流媒体,而国际一流媒体主要聚集在西方国家。这些一流媒体的新闻触角遍布世界各地,它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新近发生的国际事件的第一手信息并加以报道,从而迅速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而发展中国家的媒体更多的是将国际一流媒体作为自己在报道国际事件时的主要消息来源,这样虽然可以节约成本,但由于使用的是二手信息,因此其报道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就完全不能与前者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跻身国际一流媒体的行列,拥有自己准确、及时的新闻消息源就显得至关重要。

发展中国家媒体崛起的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半岛电视台被称为“中东的CNN”,正是因为本·拉登及“基地组织”多次向半岛电视台提供各种有关“基地”信息的录像带,才使后者能够掌握来自阿富汗的第一手信息[12],从而提升了其对于“9·11事件”和随后爆发的阿富汗战争的报道的权威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当CNN等美国媒体由于政府的压力和民众的感情难以在流血、伤亡面前做到超然的客观,面对真实的信息畏首不前时,半岛电视台却依靠它的胆识和勇气一次次从现场带回了这样的画面:整片废墟前伊拉克儿童无助的眼神、战友遗骸旁美国大兵悲恸的哀号……(正是这种)全面的现场报道、真实的人物影像,奠定了半岛电视台的声望和成功”[13]。半岛电视台也因此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媒体的行列。

从国家的层面说,加强国际新闻的消息源建设是加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西方媒体大都标榜自己秉持客观、公正、独立的报道原则和立场,比如美联社将总部设在纽约而非华盛顿,其中就有不想让外界给其打上“国家通讯社”标签的考虑。然而,“在国际新闻的采写和编发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取向渗透在选取材料和表述事件的各个环节,使稿件渗透着‘政治和文化色彩’”[14]。因此,不同国家的媒体(不论媒体性质)在报道同一国际事件的时候,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国家立场和本国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CNN和BBC等国际一流媒体便帮助它们各自的国家牢牢把握住了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进而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并使其成为国际社会的普世价值。

然而,多元的世界应该有多样的声音,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希望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是争取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努力虽然持续了几十年却收效甚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中国家一直没能培育出自己的国际一流媒体,使其代表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中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而成为国际一流媒体的关键在于设置国际议事议程的能力,如果对国际事件的报道大量依赖西方媒体的消息和画面,仅配以自己的观点和评论,那么媒体所掌握的永远是二手信息,也不可能具备议程设置的能力。正如曾在NBC供职的记者波特·奎特(Bert Quint)所言:“人们没有理由相信那些为画面作解说的记者,因为他们很可能远在事件发生地点3000英里以外的什么地方。”[15]因此,只有本国媒体在国际事件发生、发展的第一现场,掌握到核心的第一手信息,才能把握设置国际议事议程的主动权,进而帮助国家赢得国际话语权。这也是我国主流媒体近年来纷纷增设海外记者站、增派驻外人员、加大技术设备投入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驻外记者作为国际新闻消息源的主要采集者,在收集信息、进行现场报道的同时,他们还肩负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本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而这也就是所谓的“记者外交”。“记者在采访外国高层官员或其他社会精英时所表现出的新闻理念、专业主义精神等无疑有助于采访对象了解记者所代表的国家;记者在任何国际场合的演讲、社交都可以被视为向外国介绍本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机会。这是广义的‘记者外交’。……由于覆盖面、接收习惯和对不同媒体信任程度的不同,受众更倾向于从自己国家的媒体获得信息,并倾向于信任本国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一定情况下,特别是在本国媒体尚不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情况下,发挥外国记者和外国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让国际媒体帮助传播比本国媒体对外传播往往更有效果。一方面,要努力增强本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另一方面要增进外国媒体和新闻记者对本国的了解,促进外国记者和媒体更公正、全面地报道本国,无疑有助于促进国际社会更公正、全面地理解本国,评价本国。记者组织以外国记者为传播和影响对象的各种活动是‘记者外交’的核心内容,这是狭义的‘记者外交’。”[16]因此,驻外记者作为国家形象的“移动名片”,其所到之处都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一个国家的风貌和气质,或增强、或改变着驻在国上到决策层和精英,下到普通民众对本国的印象。驻外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个人的修养内涵,进而赢得对象国的认可,使其对本国萌生好感和认同。

[1] 塔奇曼.做新闻[M].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3.

[2] 塔奇曼.做新闻[M].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3.

[3] 哈尔卡普.新闻工作从原则到应用[M].周黎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4-85.(www.xing528.com)

[4] 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M].石琳,李红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1.

[5] 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M].石琳,李红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4.

[6] 舒德森.新闻社会学[M].徐桂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59.

[7] 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批评总统和总统候选人的建议者时,将这些人称为“媒体政治化妆师”。他们是一些竞选助手,可与电视及平面媒体采访者直接交谈,使当天的新闻在一个赞许(或不那么伤害)他们的候选人的导向上“化妆”。在白宫的公关办公室里,总统的“化妆”已制度化。学者约翰·马尔特塞研究过那个办公室,他将“化妆”定义为“往有利的方向歪曲报道;运用代理人、新闻公告、广播里的事实和其他友好的来源,从最好的角度传递故事”。(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M].徐桂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74.)

[8] 舒德森.新闻社会学[M].徐桂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

[9] 舒德森.新闻社会学[M].徐桂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

[10] 舒德森.新闻社会学[M].徐桂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79.

[11] 王位.“相濡以沫”三十年,CNN与美联社缘何变对头[N].中国文化报,2010-06-26(3).

[12] 卡塔尔电视台敢于播发基地组织的独家消息,也是顶住了来自美国的各种压力的。“如2001年11月,美军空袭半岛电视台驻喀布尔记者站,在美伊战争中又袭击了半岛电视台驻巴士拉和巴格达的记者站,半岛电视台还是我行我素,播出了大量令美国人难堪的画面。”见姚海涛.半岛电视台的成功之道[J].声屏世界,2010(4):64.另外,“在袭击阿富汗的前一个星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决定与卡塔尔的埃米尔(即国家首脑)进行秘密交涉,要求该电视台减少播放有关阿富汗的情况。但埃米尔把美国‘秘密交涉’的内容告知了新闻界,对美国的要求一口回绝。”见苏克军,赵彬.小国家,大媒体——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成功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声屏世界,2003(3):40.

[13] 梁雪云,兰钊.半岛电视台的成功之道:发出自己的声音[J].今传媒,2006(12):20.

[14] 马胜荣.客观性是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J].新闻战线,2011(5):1.

[15] 哈森.世界新闻多棱镜——变化中的国际传媒[M].张苏,苏丹,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212.

[16] 戎昌海,钟新,吕鸿.形式日益多样,作用更加突出,“记者外交”提升中国形象[N].人民日报,2010-12-06(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