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课堂准备的有效教学方法

声乐课堂准备的有效教学方法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声乐课堂准备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助推器。声乐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诸多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对自身和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也很难形成对监控自己思维、感悟的习惯。特别是专业技能课,多数教师惯用的方式是根据经验进行上课,因此上课经常会流于无序,训练随性主观,且常常强调专业特殊性,使学生的学习延续性、条理性较弱,感到迷茫。如果教师再说一些自己还没弄清楚的声乐理论,学生就更是云里雾里了。因此课前进行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备课包含了教师对声乐教材的熟悉程度、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教法的运用及调整等。

(一)有效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包括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正确解读教材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还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教学理解,即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挖掘教学价值。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的导航系统,声乐教学不能过于“跟着感觉走”。有专家认为,规范的目标设计应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可测量、可评价)、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训练设计是有效设计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训练设计较为简单。训练内容是需要设计的,包括基础的训练与变式的训练,在不同的教学流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包括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训练从组织上分为合作训练与小组训练。同时,还必须注意训练的密度与空间,教学设计为注重情境的设计,为学生的训练留下自由度,否则容易形成学习结果的“夹生饭”现象,教学的效益就会低下。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堂教学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将师范生培养成合格的声乐教师,并培养和提升其所应具有的声乐基本理论、演唱技能、声乐教学法,以及声乐审美等能力。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将内容渗透到教学行为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声乐理论。声乐理论包括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艺术表现的规律、声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声乐科研的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声乐理论的主要文献导读、声乐学科发展动向等。

(2)声乐演唱技能。按照共性和个性风格特性,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表演方法,掌握驾驭声音的各种能力,使其逐步达到各层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技能目标。

(3)声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以适当的课程形式,有计划、有条理地向学生讲授从古到今中外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的词曲作者,写作背景,作品形式、结构、风格、创作特点,不同演唱家不同的“二度创作”等内容,使学生在自己唱过的曲目之外,对历史上各国的声乐名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条件的可以赴现场观看多样的声乐音乐会、声乐比赛,以提高个人对声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堂教学计划

声乐教育的目标是声乐教育所预期达到的方向和标准,也是声乐教育行为在一定时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声乐教师要想顺利编制课程计划、编写具体教材,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以明确、基本的任务为依托,否则就会导致内容空泛、随意和声乐特征的淡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声乐教育理念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因此教学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选好入手点。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学生情况分析,包括嗓音性质、歌唱发声习惯、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设定预期目标,在专业学习上确定发展的方向。

(2)按学期或学年阶段预设应达到的目标。

(3)发声技巧、练声曲、歌曲曲目的确定。

(4)入手点及教材使用的大体顺序。

(5)学生对教学的期待和希望。

(二)有效资源是有效教学的依据

声乐教学内容是声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声乐歌唱能力和体验声乐作品的客观条件。选择可以提升歌唱技能、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作为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内容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是提升审美价值的最佳、最有效方式。

高等师范声乐教材应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在内的诸多审美因素。好的声乐教材既可以使学生获得驾驭歌唱的能力,又可以令学生从中获得声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知识,通过声乐文化这个窗口了解世界。高等师范声乐教材要体现声乐文化精粹的经典性与文献性,同时作品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他们的心声,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这类歌曲教材还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有优美的曲调和感动人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极好的效果。

现代高等师范声乐教师还应具备较强地发现和挖掘声乐教材的审美能力,要善于将自己的声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之中,与时俱进地发现新作品,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声乐教材的形式包括乐谱教材、文字教材、音像教材。

1.乐谱教材

乐谱教材应包括练声曲集、中外歌曲教材、中外歌剧曲谱等。每一种乐谱教材对于声种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都应该标示清楚,顺序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应包括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与保健、发声基本功与技巧的原理、声乐美学、声乐语言学、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学、声乐社会学、声乐发展史等。

3.音像教材(www.xing528.com)

音像教材应包括乐谱教材范唱的音像、理论教材的讲课录像、不同歌唱家演唱同一首歌曲的音像资料、中外歌剧的录音录像、大型声乐晚会音像资料等。

并不是所有声乐作品都适于列入乐谱教材。首先,能列入教材的作品从内容到词曲都应该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风格性的优秀代表曲目。其次,所选的教材要适合为学生打基础,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具有阶段性,并且有分别解决各方面问题的针对性。除可以从理论专著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外,也应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一些理论教材,以补充理论教材之不足。此外,在教学中不同时期,对乐谱教材的选择、使用要符合学生嗓音条件和学习进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阶段的需要。

(三)有效策略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学习涉及两类不同的过程:一类是学习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另一类是学习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我们经常将用来教授知识的一组策略称为直接教学;把用来教授探询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涉及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称为间接教学。

1.直接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模式是最有效地实现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教学的程序。直接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主要由教师来提供信息。教师的作用是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把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传达给学生。声乐课中的直接教学通常是教师正面讲解,直接进入主题下达指令,要求学生按规定指令完成,教师要附加解释和举例,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直接教学的方式是一种主观的呈现,不仅要求教师有大量的口头解释,也要求有学生相应的回馈,教师对回馈做出正确判断,确定下一个指令的调整,还要求师生互动,包括问与答、复习与练习以及纠正学生错误等。因此直接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准确的判断能力、当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为学习者的注意力、兴趣水平和动机时刻都在变化,所以声乐教学的直接教学模式是教师控制下的快节奏、高度条理化的交换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离题,避免模棱两可的用语。

2.间接教学策略

间接教学策略有探询、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识等等不同的形式。间接教学法最适合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教学,将探询、解决、发现通过教与学的特定方式联系到一起:学习过程是探询,学习中处处会碰到问题,学习的结果是新知识的发现。有效的声乐间接教学应该是教师讲授声乐理论复杂概念时留下拓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学习中逐渐通过归纳和演绎使理论获得满意的验证,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去理解和探索声乐演唱原理。基于真实的声乐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不论从课程内容还是从学习方式上都超越了封闭狭隘的声乐学科教学,这种教学追求与传统的学徒制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

直接教学策略和间接策略是相互补充的,当它们与行使的内容和目的结合使用时,这些策略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二者不能孤立地主导教学风格,灵活地运用直接教学策略和间接教学策略来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手段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一般可分为运用语言作为媒体和运用教学工具作为媒体。前者有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两种表现形式。后者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包含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普通教学媒体在内的传统教学媒体;另一种是以电子技术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两类教学媒体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服务,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

1.运用多媒体进行声乐教学的作用

高等师范声乐课堂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有助于声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共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在于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宏观、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多种形式如形、声、色、变化与发展等,去认识并获取声乐知识。现代化声乐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声乐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声乐教学效率,促进声乐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运用多媒体进行声乐教学的有利因素

(1)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的形式看,音乐门类正在向精细化发展,与其他学科交织形成了音乐多维度学科,其知识总量也在呈几何式递增,反映在声乐领域主要表现为歌唱理论的不断丰富,新的歌唱技巧与风格不断涌现,歌唱机理的研究也不断加深,使其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越来越多。所以高等师范声乐课时紧张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非技能方面共性理论的重复课时,会明显提高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节省时间达1/4。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为一体,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转换灵活、高效,既简化了课堂教学程序,缩短了知识传输时间,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有些歌唱理论知识单独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例如歌唱时用胸式呼吸的状态怎样、声音效果如何,用腹式呼吸的状态怎样、声音效果如何,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又是怎样的状态、声音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声音以及色彩可以将这些难以掌握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给学生,达到结构上的动、静结合,视觉和听觉上的鲜明对照,重点一目了然,难点清清楚楚,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和全面理解。

(3)省却教师不必要的重复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后,省却了声乐教师不必要的重复讲解,使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技巧的个性训练上。教师可广泛涉猎教学信息,仔细推敲教学步骤和授课方法,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开展教学研究。同时也避免了声乐教师手扶钢琴滔滔不绝说上一节课的不变处。

(4)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集科学性、教育性和新颖性于一身,集教师个人经验、智慧和能力为一体。教师之间可以发挥个人在歌唱理论教研等方面的长处,制作相应内容的课件,彼此交流、互为我用、共同提高。

3.多媒体声乐教学的不足

(1)课堂节奏难以把握。多媒体演示的信息量大、速度快。如果事先没与学生交代清楚哪些标记的内容是重点、哪些标记为了解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过度紧张、手忙脚乱、注意力分散,教师很难把握课堂节奏,影响正常课堂秩序。

(2)师生交流减少。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提前做好演示稿。在课堂上,学生的眼神、教师的语言及思路完全集中在投影稿上,无形中减少了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也弱化了教师综合声乐授课能力在课堂上的体现。

(3)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由于多媒体教室的光线较暗,再加之长时间注视屏幕,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音乐的学生,喜欢置身活跃的空间,如果课件制作仅限于文字、图案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水平。多媒体教学不仅是对教学模式,也是对教师的考验,先进的设备只有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手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之所以有悠久的沿用历史,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因此课堂上教师可适当离开多媒体设备,近距离和学生沟通,并以表情、手势、眼神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既能沟通情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使声乐教师清楚、及时地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节奏,并能展示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辅助性使用多媒体可以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提高学生的歌唱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