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核心理论研究与创新教学法导航

高校音乐教育核心理论研究与创新教学法导航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既是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经常有大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开设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这些问题需要高校音乐教师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认识,对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然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内容的组织必

高校音乐教育核心理论研究与创新教学法导航

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既是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课程的实施实际上是一个将音乐课程改革转化为音乐教学实践的动态过程,它改变了教学过程本身。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策略主要是在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对重要问题的研究,制定相应的课程实施计划,以确定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法。

为什么长期以来在高校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与音乐技能训练上存在误解?为什么会在高校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与音乐技能训练关系的把握上出现偏差?通过对课程实施中显现的问题的分析和探索,高校音乐教师们认为:首先,教学目标欠明确,由于目标的缺失,造成主动意识不强,影响了理论学习的热情。在今天的大学音乐教育中,传统的西方音乐和传统教育以现代理论为基础,各种音乐学科的知识是根据学科的科学定义和原则发展起来的,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配器等。大学生在课前没有主动了解课程,导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接受普遍较为被动。这种陌生感使大学生不愿深入学习课程知识,很难有学习兴趣。此外,由于艺术类学生长期以来注重情感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思维和理解上的不足,阻碍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往往对不同课程中相似的教学内容感到困惑。对音乐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问题的认识不多,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与高校音乐教育法内容的必要联系更少。

其次,对理论知识认识不足,尤其是对高校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缺乏理解和影响。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确立了较为清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要求的基本原则,但是,对于课程之间的链接能力仍然缺乏总体的理解,对业务单元的理解也存在不足。例如,本课程包括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世界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既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知识,也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但由于他们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一时无法消化,且缺乏从实践经验中理解这一学科知识的能力,导致理解的混乱和困惑。

最后一点,不太看重学校的音乐课程,高校的音乐教育很少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出现很多学音乐的学生轻理论的现象,阻碍了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学习进度,也对课程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了制约,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计划。在课堂上,经常有大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开设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为什么在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在音乐技能训练中用不上?为什么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的学习难以指导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高校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何帮助?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高校音乐教师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为高校音乐教师们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平台。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把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运用到课程实施当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般而言,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解决得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

1.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师们感到,课程实施与预期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深入探索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分析研究,高校音乐教师们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弱、课程内容结构欠合理和教学手段单一等方面。

(1)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弱的问题

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将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教师去面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中,高校音乐教师们感到,课程实施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弱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培养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认识,对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选择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包括课前的备课、教案写作和课堂教学组织、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的选择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清晰的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大学生。通过与大学生的相处和交流,以真实的情感感化大学生,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培养大学生的向师性。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养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也就是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在这方面,就像高校音乐教师们在前面所说的,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在运用中不断加深印象。只有在课堂实践中,在不断理解教学内容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培养,教学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提高。培养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需要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实施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们得到这样的感受:大学生喜欢这门课程,通常是从喜欢任课教师开始的。这样的感受因为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能说是完全科学的。但是,它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教师人格魅力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教师因为在大学生心目中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因此,课堂教学组织起来比较容易,这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问题是,如何在大学生中建立教师的人格魅力,高校音乐教师认为,需要从专业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此外,培养课程教学组织能力,还需要提高教师整体把握课堂的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课程内容结构欠合理问题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课程内容的结构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在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中,虽然高校音乐教师有广泛的课程资源可供参考和借鉴,如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代表和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专题研究成果,但高校音乐教师的现状也有研究成果和课程常识以及新课程改革中音乐与艺术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这些高级教学资源确实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内容的组织必须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教材在实践中应该越来越有特色,应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教学内容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课程建设之初,最初的框架项目虽然为大学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内容选择视野,但却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各种“实用”的设施,这自然有助于课程的扩展,但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过剩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机整合。经过几轮教学,高校音乐教师通过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组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需要与大学生的学习体验相结合,使高校音乐教师的体验更加生动具体。这时,有必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丰富。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不仅决定教师讲什么,教什么,而且影响大学生的培养方向,决定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组织中,高校音乐教师们应当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汲取在新课程改革中被认为好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实到教学中来。以教材建设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组织,形成在体系结构上较为科学、稳定而充实的校本教材,进一步凸显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3)教学手段陈旧问题

教学手段是丰富课堂教学,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学手段陈旧与单一,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更影响课程顺利实施。改变教学手段单一问题,需要从创新教学手段做起,因为,相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加以呈现,会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教学手段需要结合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进行不断创新的因素,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常常是,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很容易被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所影响,教学在自然或不自然中按照固有方式去做。由于缺少创新性,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其创造性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灵感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会出现沉闷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创新,以此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这是课程实施中应当给予重视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教师能力培养,解决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弱的问题。通过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解决课程内容结构欠合理问题。通过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解决教学手段陈旧问题。问题的存在,说明课程实施者准备不足,由此造成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疑虑,或对学习感到心里没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

第一,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需要课程实施人员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化解大学生心中存在的疑虑,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问题的回答,不仅需要及时,而且还需要从教育者的高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充分体现教师的高素质和高水平,在大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实际上,对大学生质疑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了教师的认识高度和整体素质水平。经验告诉高校音乐教师们,对于大学生的质疑,不能采取敷衍了事的简单答疑,不但不能加以呵斥,更不能归咎于他们在理解能力上存在不足,而是需要对这种质疑给予鼓励,以保持大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精神。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还需要教师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关于学习规律的概念,在前面已做解释,在这里重点结合音乐教学与艺术生学习规律与特点进行论述。总的来说,学习音乐艺术的学生的基本特点是学习更注重情感理解,尤其是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情感体验更为重要。在长期的艺术学习中,大学生已经发展出了通过经验而不是理论分析来学习的方法。因此,课程的实施要求大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和艺术学习的特点,努力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方法选择上,要有意识地选择演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上,也要避免单纯从理论讲授和概念解释出发来考虑课程内容组织,而应该结合音乐教学特点,从感性学习和体验入手,在具体案例和音响体验中进行理论讲授,在讲授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关注教学的生成性发展。

第二,要解决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重新加入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组织的逻辑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通常,音乐课程的教学具有生成性强、逻辑性弱的特点,其主要是由音乐教师培训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音乐教师的培训更注重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诠释,教师和大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教师教育基本上是基于大学生的暂时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然而,还不够的是,教学容易因为注重一般性而忽视教学的逻辑。长此以往,形成了基本的音乐教学风格。实际上,这种较为普遍的教学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另外,在知识的选择上,突出了知识的条理性,但不太注重知识的展开,也是对生成性与逻辑性认识不足的具体表现。解决课程内容结构欠合理问题,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对古今中外高校音乐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探讨,通过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将来的发展趋势,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体现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学习特点,既要发挥讲授方式的优势,也要充分关注音乐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的不同点。在重视讲授教学的同时,也要彰显音乐课程教学的示范性特征,在侧重高校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讨论的基础上,合理地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归纳与总结,在教学内容设计和选择上凸显课程自身特色,避免与核心课程中的其他课程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无序与杂乱现象。

第三,解决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需要在课程实施方法的选择上促进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不可否认,课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音乐教学与普通学科教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非语言和音乐的不确定性上。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音乐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教学方式,接受音乐需要在音乐的感觉中进行和获得。因此,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中,需要将讲座和演示等不同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教师教学方法和演示的不同功能。课程的实施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调整。事实上,课程的实施是新课程计划实施、发展和维护的动态过程。因此,在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理论课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技能,并能独立于各自的教育领域,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效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整、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实践证明,课程实施效果的优劣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解决旧的教学方法问题,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管理和实践研究。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是高校音乐教育中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的实施不应该只着眼于单一课程的教学特点,而应该从主课程的总体角度来审视。我们既要关注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特点,又要关注中央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重点和教学特点。要突出每门课程的特点和特色,就必须准确理解每门课程的本质,理解课程的中心内容。设计和安排教学不仅要突出每门课程的教学特点,还要让课程呈现出有机结合的基本状态。

解决教学手段陈旧问题,需要加强教研组的协同合作,凸显团队意识。古人言: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这里实际上体现着一种团队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教研的重要性。它向高校音乐教师们讲明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多个人进行合理整合,在协同合作中形成合力,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当前,在课程改革领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即“教师即课程”,教师即课程既表明了教师作为个体在课程建构中的重要性,也意味着个体的教师需要在群体的合作中彰显个体的能量。既体现了作为个体的教师在课程建设与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作为个体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价值。但是,高校音乐教师们更加应该看到,作为个体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教学团队这一平台,或者说需要通过教学团队这一载体得到展示。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科结构,在相互碰撞过程中产生火花,形成共识。另外,课程实施需要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它需要与教师的相互合作联系起来。一方面,在主要课程的建设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中保持独立;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中,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有利于课程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即使每个老师都有能力单独教授一门课程,大学音乐老师认为他们仍然需要一定程度地保持教学团队的形式。教师有必要选择他们最适合教授的教学内容,但也要适当地参与新的领域,将实施课程的过程转化为培训教师的方式,以实现每位教师都是多方面和专业化的目标,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团队的整体作用。

简而言之,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要求课程实施的执行、开发和维护功能在课程实践中得以实现。课程的实施应以大学生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有必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即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心理学的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的实施需要适应大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中央课程体系,分流主干课程的开课时间,避免课程教学时间给大学生带来的过度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从中央系统的大学中单独抽取音乐教育理论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课程的实施需要与人才培养计划紧密结合,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大学生的总体教学计划,这种安排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作为未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得不仅会为音乐课程和教学理论、音乐教学方法等相关课程提供支持,还可能与专业课程形成理论和实践互补的局面。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逐步形成高校音乐教育的观念,而且有助于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二)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理想培养开展教学活动

理想,是对未来事务有所想象、希望,与空想和幻想有所不同,这是有根据、有计划的想象。没有理想,教育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教育就会缺少使命感和追求。顺着这样的思路,培养高校音乐教育理想,就是让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理念和功能主题有一个清醒的目的,能够充满热忱地进行教育事业,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有了理想的生活,就有了崇高的责任感,能够有优秀的品格,教师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教育思想。

1.教育理想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

没有教育理想,就很难形成优秀的品质。反过来,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实现教师教育的理想。理想和品质需要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中培养,需要救世主的完全投入和无私。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的教学需要树立大学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大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

(1)优秀品质,是成就教育理想的基础

品质,是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物品的质量”,包括出色的人格魅力、荣誉感、责任心、对完美事物的始终如一的追求等。优秀的品格是教育理想的基石,音乐教学理论从设计之初就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历史和教育心理作为主要课程设计,这就对大学生的教育思想赋予了很大的期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发现大学生对很多的问题的不理解,首先是源于对高校音乐教育本身的不理解。比如在谈到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孔子的说法是文人的大放厥词,已经过时,在要求学生们讨论音乐在普通高中的作用时,学生也只能在“好玩”“热闹”上面达到普遍共识,实际上,是没有太大意识的。从以上行为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方式存在着误解,对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认知缺乏,影响了大学生的教育品格的形成。试想一名未来的音乐教师,对自己职业相关问题缺少深刻认识,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即使具备再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技能,又怎么期待他能形成优秀的教育品质?优秀的教育品质,需要在教育行为中自然养成。

(2)优秀品质,是提升教育理想的前提

要提高大学生的教育理想,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品格入手。优秀的品质体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学习中,它主要是良好的学习、良好的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他人的尊重。在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发现,大学生在学习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时存在着松散甚至放弃的现象,一方面,对教育课程缺乏了解;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还没有形成优秀的学习品格。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即使迫于考试的压力或来自教师的吸引力而进行课程学习,心里也都存有共同的疑问:我为什么要学这样的课程?这是对课程不理解的表现。但是,对于具备优秀品质的大学生来说,他不会因为一时的不理解而影响学习,他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寻找学习的目的,在不断进行的研究中得到答案,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学习动机低的问题。大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素质和对学习目标的理解,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教育理想形成和加强这些课程学习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内在需求和一定的外部压力。内在需求来自提高素质,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树立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培养和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理想。

优秀品质,在教育理想中实现。优秀品质的形成,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加以提炼,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品质,作为准音乐教师,需要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积淀丰富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娴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高超的音乐教学技能。作者有过多年从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经历,通过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深入分析,深切地体会到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能否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音乐知识和技能储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育品质。

教育理想的形成需要有优秀品质的注入,然而优秀品质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需要在课堂和课外生活中不断地去磨炼,作为一个准音乐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且坚持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地沉淀以往的音乐理论,储备新的音乐知识。在经过长期的职业生涯之后,积攒起丰富的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在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之后,还可能在该领域成为一名教育家,除了有音乐专业的相关素质之外,还要有过人的教育素养。而优秀教育品质的养成,其培养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但其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对大学生教育理想的培养,在教育理想的培养中,达到提高优秀品质的目的。具体而言,优秀的教育品质需要在教育理想的培养中得到实现。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注重教育理念的确立。在课程设计中,教学合作是通过与音乐教学方法、音乐课程和教学课程的同步学习而形成的。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了解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学科背景,了解与高校音乐教育相关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在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之后,还应注重对音乐教育品质的训练。

2.教育理想培养,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曾说:“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怀着教育理想来进行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高校音乐教育所直接面向的是最为特殊的领域——人的心灵。心灵的塑造与身体外形的改造是极其不同的。心灵的塑造要比身体外形的塑造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因此,需要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物力。高校音乐教育在塑造人类心灵、启迪人类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高校音乐教师们的高校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在普通学校教育中,高校音乐教育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大三门”“小三门”的课程观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对音乐以及高校音乐教育抱有偏见,甚至给予不公正的待遇,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应该说面临着很大的外在压力和挑战。依靠高校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应对外在的挑战,使高校音乐教育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需要拥有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教育理想的教师队伍,如果依靠一支没有教育理想、随波逐流的音乐教师队伍,应对这样的挑战是不可想象的。(www.xing528.com)

高校音乐教育因为有了理想,音乐教学目标更为理性,音乐教学是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统一。音乐教学中既要关注音乐的感性因素,同时更要重视音乐中存在的理性因素,理性因素中除了音乐理论分析之外,实际上还包括高校音乐教育理想的问题。大学生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解、追求以及对自身学习目标的认识等求知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都和理性思维的缺失有关。而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必须重视理性思维能力训练,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必须承担这样的任务,而且有能力担当这样的任务。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高校音乐教育史学、比较高校音乐教育学、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学、高校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这样一个大的知识框架里面,大学生可以从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高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高校音乐教育的理念和原则、高校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高校音乐教育的比较和发展等多个方面,充分接触和了解高校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继而为自己教育思想、理念、理想的形成奠定厚实的基础。其次,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学习给予大学生形成教育理想的环境。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思考为主线,以分析、讨论为主要的手段。大学生教育理想的形成有赖于外界的教导,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一个分析、比较、批判、认同的过程,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和理想。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正是给予了大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引领他们进行思考,在这样一个学习思考的环境和分析探讨的氛围中,大学生能更自然和积极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第三,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学习连接着大学生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各方面的学习。一方面,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设置处于一个教育类课程教学框架的整体之中,大学生在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上接触到的知识和思想,能帮助他们理解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和案例,也能帮助他们运用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学到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创新。同时,在其他教育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原理和方法,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思想和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思考高校音乐教育学的问题时,也让他们将包括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史学、音乐技能等学科中学到的其他内容,在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中得到体现和运用。在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促使大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视野更广阔的思考过程中,大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教育素养都能得到体现和印证,这也可以帮助和激励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理想。

3.教育理想培养,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理想的形成需要主体的自觉,也需要科学方法的引导。通过对历史上优秀教育思想的学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引导大学生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重视对大学生教育理想的培育,这既符合教育改革对未来教师培养的要求,也符合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本身的内在发展逻辑。基于以上的思考,在课程实施中应始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增强教育信念,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形成大学生的教育理想信念。高校音乐教育理想的培养,需要在理解高校音乐教育历史发展中生成教育理想。世界高校音乐教育历史,不仅为高校音乐教师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且也为高校音乐教师们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值得学习的高校音乐教育思想。从古希腊的知名教育家苏格拉底到中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再到近现代的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以及蔡元培、陶行知等。他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给高校音乐教师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财富,这些宝贵的财富,为大学生高校音乐教育理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在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思考中,启迪心理,感悟人生,既拓宽了教学思路,又给予教师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机会。正是在对教育历史发展的反复思考中,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在高校音乐教育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中生成新的教育理想。

在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中,有关中外高校音乐教育史内容的学习占据比较大的份额。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取决于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在课程教学的前期阶段,由于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缺少深入的调研,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采取“就史论史”形式,一节课下来,大学生除了记住几个人物名称、几句名言之外,其他所剩无几,根本谈不上在教育思想上给大学生以启迪。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这种状况需要在往后的教学中逐步加以改变。

在学习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史中的上古三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时,曾经向大学生提过一些问题:你了解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教育名言是谁的?大学生回答是周公的,教师又问,在周公之前是否已经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所成就?大学生认为可能有,但讲不出具体人物,世界上是否存在除了西方音乐之外的其他音乐体系?接着,让大学生观看了一段介绍非洲音乐活动的录像,并描述了原始社会的音乐活动,然后让大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人类早期,人们为什么要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呢?大学生各组总结出他们各自的结论之后,开始对原始部族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的原因进行了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一是原始部族通过音乐活动来进行族群交流;二是音乐活动在语言体系之前指导和统一人们的行动,原始人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来区分和确定族群;三是原始部族通过音乐记忆来传递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等等。

在大学生为自己找到了高校音乐教育的起因而高兴不已的时候,又抛出一个问题:请问周公的音乐思想和我们所分析的原始部族的高校音乐教育思想有什么联系?通过查找资料,在对资料的研讨中,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周公的“乐教”思想找到了“原始”的根源,为乐教内容“六艺”的设置找到了“原始”的依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能够将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和周公的音乐思想发展脉络联系起来,梳理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脉络,有条理地、充满批判性地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思想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找到合适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掌握了对高校音乐教育历史采用科学、连续,同时也具有感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这一过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理解高校音乐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为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法。在对国内外高校音乐教育历史的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需要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厘清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以便于掌握教育的发展规律。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在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教育案例进行解释和论述。高校音乐教师们试着从大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和下一次课的讨论题,要求大学生对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对象、目的、价值等教育思想成分进行分析。因为大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高校音乐教师们采用个别或分组抽查的形式进行答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创新性和论证的合理性进行即时的评价。

在一次讨论日本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课堂上,教师给全班大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为什么二战后在美国接管时期,日本对恢复本民族的高校音乐教育内容显得特别急切?有两个大学生的回答给高校音乐教师的印象最为深刻,甚至有些哑口无言之感。一位大学生回答说,这是日本文部省的规定;另一位回答在网上找不到答案。面对这样的答案,教师该怎么办?大声斥责,还是冷嘲热讽,还是恨铁不成钢?实际上采用以上方法都不会收到效果,只能另辟蹊径。针对这样的回答,不但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而是应该冷静处理,在大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新的导引,或者进行继续追问。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给第一位大学生一个新问题:我国在高校开设音乐课是否也是由于教育部的规定?并请她在下周课上进行回答;对第二位大学生,教师首先请她回答是否每件事情都要找到别人的答案就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不能先有自己的观点?然后请她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句话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大学生回答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引导得当,可以成为一个追求教育真理的过程;如果引导不当,则极有可能挫伤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影响大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问的方法和内容,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实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也是大学生感兴趣的。对问题的回答,所得到的结论是他们独立的思考后形成的。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说一些人言亦言的话题。因此,在音乐教学理论这样的课程教学中,应以理论的传授为基础,以大学生独立的思考为前提,把形成大学生教育理念和理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4.在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识中生成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教育理想的形成,除了需要有充分的教育素养外,还需要对教育工作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职业充满感情和荣誉感。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大学生介绍高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师职业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为大学生客观阐释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使大学生能够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在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正确把握中,产生教育理想。创设真实教育情境,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在提高对教师职业认识的基础上,生成教育理想,一般而言,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更为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但是,高校音乐课堂学习,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并不一定都能够立竿见影,许多东西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这里包括对知识的认识,也有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职业,不仅仅是给大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为大学生指引目标,为大学生厘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教师职业有这样伟大吗?老师你给我们介绍的典型人物(某人、事)离我们那么远,搞清楚很难,真实吗?大学生疑问触动了高校音乐教师们,迫使高校音乐教师们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在知识与技能习得的过程中,通过创设真实教育情境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例如。在介绍美国高校音乐教育思想的课程中高校音乐教师们设计了一个探讨美国的豪斯赖特研讨会事件的教学环节。

在前一轮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们先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告诉大学生,美国人在1999年的时候在佛罗里达州的塔拉哈西讨论了高校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规划,后来又在华盛顿发表了豪斯赖特研讨会报告——《2020视野》,然后告诉大学生报告里说了什么并请大学生讨论,结果大学生的发言空洞而没有方向;在后一轮的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对豪斯赖特报告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在讨论报告的内容时加入了对美国高校音乐教育情况的介绍,大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有了些条理,但高校音乐教师们仍然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美国的这样一份报告的疏离感。在最近的一轮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尝试着以会议组织者的角度,陈述美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介绍到会的人员,并设想会议讨论的过程、议题以及会议中的争论,并不时结合对中美不同高校音乐教育现象的描述,总结出几条结论。从这一次教学的反馈来看,大学生对美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提出“创造”“社区”之类的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中美高校音乐教育的比较。在最近的教学实践中,高校音乐教师们借鉴教育叙事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理论结果进行尽量客观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弱化直接的知识传授,以尽可能自然的方式让大学生身处于一个教育事件中,体验、了解知识并自觉产生观点。

创设一个教育情境让大学生从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角度来体验、思考、理解教育知识、现象和理论,并在内化的认识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意见。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种手段值得探索,但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对教师来说要求就高了,因为当教师试图对教育历史事件进行解析时常常会先将事物解析得面目全非,如高校音乐教师们就曾经将柏拉图描绘成了一个“偏执人格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在需要教师对教育历史事件有更本质和深度的了解。

树立教师职业意识,提高教师荣誉感。刚进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树立教师职业荣誉感需要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即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应该在他们进行高校音乐教育学课程学习之初就得到关注,得到重点培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深入理解高校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师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在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们从教育的起源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从中外高校音乐教育思想的对比到中外高校音乐教育家的对照、从教育的现实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以生动、鲜活的例子展示高校音乐教育实际状况,以切身体验和对教师职业的思考,深刻理解高校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牢固树立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二是从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进行教育问题的思考。仅仅以大学生或者教师的角度来观察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视野上是比较狭窄的。在教学中,当牵涉到现实教育问题的探讨时,让大学生有意识地站在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观察和审视教育问题,能够提高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高度、扩大艺术视野。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引导他们从更高的角度,思考实际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更直观和理性地理解教育问题,并使其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具有一种“局内人”的感情色彩,提高教育自觉和教育意识。三是直面教育现实,关注教育新动向。大学生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信念和追求最终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高校音乐教育和音乐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不公平待遇,也会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并对教育理想产生动摇。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高校音乐教师们不采取回避或者安慰的态度,而是直面现实,一方面指引大学生找寻实现教育理想的现实方式,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取得合理的利益。比如在做学堂乐歌时期和新课程改革时期对比的专题讨论时,在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对比中,大学生一边看到的是历史的进步,一边看到的是在教学条件和学校地位等方面的困境,高校音乐教师们首先为大学生描述了学堂乐歌时期的前辈是怎样依靠自己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在这之后又请大学生谈谈在今天有一些什么方法和手段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高校音乐教师们为大学生进一步分析在当今的学校中可以怎样去争取某些条件,怎样去逐步达到目标,通过这样的过程高校音乐教师们可以获得怎样的效益,等等,大学生对这些事关他们未来职业利害关系的设想深感兴趣。

(三)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一般来说需要具备几方面的知识:一是较为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即一定的动手能力,二是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三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观。音乐基本功是从事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不可缺少。广博的音乐理论知识,是提高音乐能力的基石,也不能缺少,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合格的公民的基本素质,缺少这些,即使拥有再好的技术,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公民,并且,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因此,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概括而言,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同步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在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课外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也称素养。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所谓大学生整体素质,在这里指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技术能力。再具体一点,就是既有动脑能力,又有动手能力,而且身心健康,品质优良,在以上能力上不能有偏颇。一般而言,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是某一课程或某一课程体系单独能够到达到的,但是,却是每一课程建构与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开设,从一开始就需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为学习提供多元的教学环境和开阔的教学视野,使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与教师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与此同时,以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激励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各方面能力的成长,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需要教师在课程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每一位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担任起教师的责任,如果教师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担任起教师的责任,教学必将失去目标,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大学生学好教育课程?一个缺乏责任心,不具备一定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未来教师,怎么能从事好教育工作?因此,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也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方面。

“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改变了高校音乐教师们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对高校音乐教育的认识,同时改变了以往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偏见。”有的大学生在感言上,特别提到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方面对他的帮助,并记录下了如何掌握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力的过程。另外,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的反馈来看,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也给予了他们真正的帮助。高校音乐教师们认识到,开设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不仅是为大学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也不只是简单传授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大学生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意识、思想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些知识、思想和人生态度,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他们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上的成长。作为直接引导大学生从事未来教育工作的课程,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开设的目标必须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下,在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训练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舞台表演等综合能力,是培养未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追求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

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校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它包括人生观、知识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看似不相及的两个问题,其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欠缺,则不太容易真正掌握技术与技巧。退一步来说,就算你拥有再好的技术能力,如果价值观错了,可能破坏力更大,在社会中获得的负面影响更大,更无法达到良好的预定目标。例如,在一次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在高校音乐教师向大学生介绍中国先秦的高校音乐教育思想和概况的时候,高校音乐教师给大学生设计了一道议论题:你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结果,在讨论中,不少大学生竟然对先秦诸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极力贬斥,其中许多言论表现出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斥。当然,高校音乐教师们并不是要求学生不能对传统进行质疑,实际上任何质疑都是有其意义的。但是,高校音乐教师们也感到了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极力抵触。实际上也是价值观的碰撞,或者是对问题认识的不足,或者根本就不懂。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具体事例给大学生做更为详细、深入的解释,可喜的是,当老师给大学生讲述了有关先秦诸子从事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和有关史实后,大学生了解不同历史阶段存在的不同状况,进而理解了历史人物的心理之后,思想上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理解了先秦诸子这些历史人物音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后,进行了反思。思考的主题从“他怎么那么做”变为“他为什么那么做”,进而成为“音乐教师当时会怎么做。音乐教师现在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大学生理解先秦哲人乐教思想的价值,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通过理论思维能力训练,提供大学生整体素质

在音乐教师的培训中,理论思考能力与表达音乐的能力同等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理论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未来的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比音乐技能更重要,因为大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者,而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必须通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另外,观念决定行为,而观念实际就是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成果,通过观念的形成,进而指导课堂教学这一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理论思维习惯决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其实,就这一点而言,不要说大学生是未来的教育者,就算是社会的一个普通个体,要想有些作为,也必须具备分析、综合、理解、创造性思维能力。未来的教师不应该是照本宣科的人,更不应该是不会思考、不会表达和不会批判的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恰恰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有的大学生经常自嘲:“除了胡思乱想,别的我都扯不清。”面对这样的现象,高校音乐教师们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当然有。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肯定是多样的,但是,我们发现多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注重阅读能力培养,通过课内精彩的理论讲述和课外读物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堂上大学生的讨论、争论和辩论,让大学生在以上内容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积累知识、形成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大学生与老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把讲台给大学生,教师成为一个参与者,在其中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只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主动,并充满热情,对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更为有效。

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对音乐技能培养的认识。音乐理论学习虽然不能直接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但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技能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与舞台效果。人们常说“学以致用”,不知道怎样“学”,如何知道“用”?从这一角度来说,理论学习是获得良好技术表现能力的前提,是帮助大学生掌握技能训练方法的有效途径。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对大学生成绩的评价,最终要落到对音乐表现技能、音乐教学能力上。因此,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会受到忽略,甚至产生厌恶。实际上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的获得,特别是音乐教学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仅仅依靠纯音乐技能训练能够得到的。在音乐技能训练中,实际上需要大量的分析、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达到技能的掌握,这其中包含着很大分量的理论知识。据此,高校音乐教师们认为,音乐技能训练过程中,包含非常深刻的理论内涵。音乐技能训练,需要结合理论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中生成与发展。例如,节奏训练。相同的内容,为什么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会出现不同的接受时间,并且差异很大。这其中理解与感悟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感悟能力就是理论学习的产物。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对节奏的把握,都不可能是纯技术训练,那么何况其他?我们的结论是:技能训练并不是机械的,而是需要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认识和思考才能获得。这实际上就是发挥理论教学作用的有利平台。

4.结合课内外有机教学实践,提高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力

在大学里教音乐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音乐技能的表演、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展示以及教学技能的融入。这种综合的知识和能力不仅仅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技能训练,而是需要将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教学意识,在课堂上逐步培养良好的教学技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学习环境和理论思维能力形成与培养的条件,旨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大学生的知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指导技巧的训练。 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需要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有机结合,能够保持大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通过课外延伸,一方面,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巩固知识和实现学习目标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学习、观察、模拟和实践教学的机会,使课堂内外紧密结合,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上的课程资源,并将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为了让大学生了解教学,他们也知道为什么教学。同时,将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信息带到课堂上。通过对社会实践现象的教学和研究,展示和分析经典案例,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内容。

加强课外实践,注重大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是有限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保证专业成长和发展所需的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课外学习获得的。因此,更加重要的是要重视大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和中间环节。然而,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常规的教与学的形式,即只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够的,它也增加了课外学习。注重大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学习仅仅依靠教师的压力是不够的,因为教师的压力是一种外力,这种外力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作用,但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大学生认为学习是必要的时候,压力才会变得有活力。内在需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会像每天吃饭、喝水和睡觉一样自然。这种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大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大学音乐教师认为探索性学习能力只有在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能力后才能形成。

把学生带出课堂,到高中、大学等教学场景实地考察,再走上讲台,深入到真实的教学实情当中,真实地体会课堂教学的魅力,这很明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只有通过大量的观摩、实践,才能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实现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在很多学生的反映当中,都能看到积极的、可喜的变化,在教学理论课程中锻炼的能力,在其他课上很难有机会锻炼。这就是高校音乐教学理论课程的意义,能够给未来的教师一个成长的平台,让他们有时间、有场景去锻炼,培养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模拟课程当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理论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模拟教学的场景不仅可以在大学课堂中,还能是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当中。去一线,可以进一步锻炼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

5.通过凸显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通过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大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明白课程评价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价值进行研究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上,应用现代化的评价方式,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需要的信息,对课程编制、计划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课程评价的实质就是看课程与教学计划能否达到教育的目标。对于一门创新的课堂实践来说,为更好地完善课程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在课堂上,音乐教师们对课程评价应该注意尽量地突出评价的激励机制,而避免评价带来的制约影响。在大学课堂上,尽可能地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这方面,大学音乐教师的主要做法是组织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鼓励大学生教师的评价,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面对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大学音乐教师有意识地允许大学生发言、提问和发表意见,同时鼓励大学生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并进行相互评价。对于大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事实表明,这种学习状态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大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即使他们不是完全正确的,老师也会给予及时的认可或鼓励。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不要盲目地认同大学生的意见,还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指导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增加他们的理论理解,提高他们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对于评价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师明白:“评价坐在你的旁边,帮助你。”这意味着,在课程实施中,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教授和大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发展的作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由于缺乏更为成熟、更易于参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等问题。此时,不能批评教学教师,而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所有人都讨论了这个问题,并把它放在桌子上,一起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把激励的价值最大化。为了保证课程教育的正常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及时将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老师,并通过教学和研究活动进行讨论,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评价机制真正起到促进教学和发挥规范评价功能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的实施,如何能够保证大学生既能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能够学会和掌握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教学才能,这需要在评价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针对教学设计,从大学生发展要求出发,体现以大学生为本理念,既要体现以大学生为中心,凸显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主导地位。明确要求,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活动,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在学习、教学能力方面得到切实的提升。

通过实施教学过程并进行相关的设计、评估和学习活动,大学生可以学习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教学案例,获得从事音乐和艺术教学的能力,利用他们的学习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如设计教学案例、讲座、课程评估和访问当地大学,使大学生不断获得各方面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而摆脱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大学生参与促进课堂教学,整合学科知识。因此,活动的课程因素在课程中的渗透和发展并不矛盾,它们是大学生知识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可以说新课程中活动课程内容的引入更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理论知识讲授要关注大学生的参与,结合一定数量的操作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氛围。

然而,需要正确把握其中的分寸,如果过分强调操作知识的内容,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方法或课程理论就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同时,教学仅限于理论解释和概念定义,这使得大学生不可能记住他们的理论知识。一方面,教学与理论教育学课程的内容相冲突,弱化了课程的性质,没有突出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讲授课程的理论知识也会因偏离教学实际而受到影响。理论知识告诉我们,教学应该与具体案例相结合,以避免因长期的理论学习而导致的教学厌倦。在谈论音乐课程模式的基本概念时,并不是直接解释理论概念,而是通过音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具体的实践包括不同的步骤:一种是可以先谈论相关的理论,同时结合一些教学案例来解释课程和教学的理论,让这些理论易于大学生理解。第二种是向大学生提供一两个案例,然后分析和解释这些案例背后的规律和问题,并提出可以讨论的问题,让大学生发表对这些教学案例的看法(甚至组织大学生在这方面形成实践经验),然后引导大学生了解相关理论。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只有情感才能被更深刻地理解,这实际上给了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大学音乐教师最初提出的“大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与课程一起成长”的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