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劳动课与养活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劳动课与养活教育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是在校园内系统实践养活教育思想的代表性学校。养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做事,于是,继乐木课堂和乐植课堂之后,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行知合一班”也成立了,由各年级各班自愿参加的同学组成,同学们平时在各班上课,课余时间由张永红校长亲自上这门养活教育实践课,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张永红为“红姐”。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劳动课与养活教育

谈到养活教育在校园内的实践,我要谈谈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侧,是一所集国际幼儿园、国际小学、国际初中、国际高中、国际大学预科为一体的寄宿兼走读制学校,面向中外籍学生同时招生。学校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终身学习和贴近社会需求,坚持突出外语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培养走向世界的人才。学校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基础上,用一流的教育质量和完善的教育服务,培养“完整的人”。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永红女士,是一个认同并带头实践、推进养活教育的人,这些年来,该校在张永红的带领下,在养活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不仅赢得了家长的赞许,也得到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嘉奖,获得了社会各教育机构的赞誉。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是在校园内系统实践养活教育思想的代表性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该校做到了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有结果。学校所推进的一系列养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和学生家长非常有意义,而且对其他学校也有很多实操性的借鉴价值。

2015年9月,学校开创性地设置了“乐木课堂”。做木工活,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因为做木工是很费时间和耐心的,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处理好细节。其次,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虽然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劳技课,但是学习并不系统,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学校开设了这门课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既参与了手工劳动,又从做手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另外,手工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动脑能力,因为木工是包含了很多物理原理、知识在内的劳动,有利于有效检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木工活做得好,孩子还可以获得成就感,而孩子都是非常渴望被肯定的

为此,学校投资建立了专门的木艺教室,内含机械操作区和手工操作区。在机械操作区,台锯、带锯、台钻等木工机械一应俱全;在手工操作区,20多张木工工作台一字排开,挂架上几百种木工工具整齐有序。学校特别聘请了有30多年木工经验的吴永建师傅主持乐木课堂,同时挑选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将现代教学理念与传统技艺有机结合起来。

李锋以前教美术,现在是乐木课堂的一名指导教师。在李老师看来,乐木课堂与传统课堂不一样,老师在讲授操作要领和规范后,不布置具体任务,而是由学生或独立,或团队合作,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木工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动脑筋,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物理和美术知识有机地运用在木工制作中。比如制作猫舍,老师就会引导学生去学习很多知识,包括设计图纸,了解气候,了解什么材料能防水,怎样的结构更牢固,了解猫的体形和习性,计算猫舍的体积,等等。

乐木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收获了温暖、合作与成长。乐木课堂的开设,使当时初二(1)班的学生黄琦珍萌生了给妹妹做一个小木凳的想法。这个小小的想法,很快成为全班同学共同的愿望,正是在大家你伸手锯一锯、我帮忙锉一锉的过程中,小木凳制作完成了。在乐木课堂,学生们看着自己精心设计、打磨、制作出来的小作品,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如今,在物理教师、美术教师和木工教师的跨界组合、联手努力下,激光打印、三维雕刻等新技术也被逐步引进到乐木课堂,这些现代工艺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乐木课堂已经成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之一。

除了乐木课堂,学校又开发出了“乐植课堂”。在乐植课堂,每个班级一块自留地、一棵果树,班上的孩子自己负责从蔬菜瓜果的选种、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收获的蔬菜,由一两位同学认领回家,做出成品,第二天带回班级和大家一起分享。

养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做事,于是,继乐木课堂和乐植课堂之后,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行知合一班”也成立了,由各年级各班自愿参加的同学组成,同学们平时在各班上课,课余时间由张永红校长亲自上这门养活教育实践课,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张永红为“红姐”。

从行知合一班引入养活教育理念开始,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逐步减少,代之以回家做一道菜、洗一次碗、收拾一次房间,或者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再在班里分享做家务的心得体会。

学校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裕,家务都由阿姨承担。一开始,老师们担心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但从作业布置下去的那一刻起,这种顾虑就被打消了。事实证明,大部分家长反响非常好,班级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争相分享孩子做家务的照片。

当然,也有个别家长持怀疑态度,比如一位当时二年级男孩的妈妈。

这是位事业心很重的单亲妈妈。孩子性格安静,大部分时间由家里阿姨照顾。阿姨包揽了所有事情,孩子动手少,与妈妈的交流也少。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比别人慢半拍,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遭遇一定的困难,所以心情一直很沮丧。老师们便试着与孩子的妈妈和阿姨沟通,尝试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承担一部分家务。

做家务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妈妈将信将疑。阿姨便从淘米、洗菜等基本的事情开始教,慢慢地到煎鸡蛋、做蛋炒饭,再到做一两道家常菜。后来,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情:每天早上起床后,穿衣叠被,整理好书包,打扫自己的房间,吃完早餐还会收拾碗筷。

随着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的整体状态都发生了变化,比以前自信、积极多了。一天早晨,妈妈起床后,发现孩子已经去上学了。出门前,孩子帮她挤好了牙膏,洗漱的杯子也接满了清水,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后来,孩子在乐木课堂也展现出自己的动手能力,他制作的那辆精致的红色小汽车,到现在还摆放在乐木课堂的展示柜里。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小妍父女也是养活教育的受益者。

小妍是行知合一班的另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刚来学校的时候,老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没有朋友,脸上也很少有笑容。有一天,红姐在校园里遇见她,问她:“小妍,我怎么很少看见你笑呢?”她立马咧开嘴笑了一下,说:“我这不就笑了?”红姐说:“我只看到你做了一个笑的表情,你的心里并没有笑。”孩子竟然“唰”地流下了眼泪。

在小妍爸爸眼里,这孩子总是精神紧绷,做错一点小事就懊恼不已,在同学面前没有自信,做事情也很难集中精神。在学校开设养活教育课程之后,小妍喜欢上了缝补。她自己缝衣服、钉扣子,继而自己画图、剪裁,做布娃娃,一拿起针线就是一两个小时。慢慢地,这种专注和投入消解了她精神上的紧张和敏感,再后来是做家务、做饭。小妍最拿手的是做鸡蛋饼,她有一整套怎样把鸡蛋饼做得好吃的经验,是她一边做一边自己总结出来的。

看着眼前的父女俩一副默契的模样,根本想象不出两人曾经历过何等尖锐的对抗。小妍现在交了很多朋友,在面对面交流时也能够流畅地表达了。而爸爸在陪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家长作风。

养活教育,看似是在不起眼的小家务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实际上是引导爸爸妈妈更多地与孩子互动。孩子有家庭参与感,有主人意识,才会有责任意识

张永红说,做好养活教育,理由很多。它有效地拉近了现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孩子的“四自”力(自理、自信、自律、自强)。同时,受过养活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有可喜的提高。

学校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推行养活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学生成为能尽早适应社会,有独立生活能力,不拼爹娘、不啃爸妈的新一代。其中,商贸课程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

这个课程,主要面向学校国际初中和国际高中的学生,有兴趣的同学都可自主报名。令人欣喜的是,举办商贸课的倡议一经发出,学生们就反响热烈。经过前期的准备和招募,共有64名学生报名参与。

养活教育商贸班的初衷和目的,是让同学们从小在经营方面得到锻炼,将来走向社会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销售健康、环保、高营养的散养土鸡和土鸡蛋。学校提供项目资金,销售利润50%归销售者所有,50%捐给公益基金(其中50%用于帮扶校内有困难的师生),销售收入和分配情况定期在校内公示。商贸班严格按照真正的商贸公司来运作,搭建起了管理构架,通过竞选产生总经理、副总经理,成立了专门的财务部和销售部。每位同学都开设了个人的银行账户,便于后期分红。

国际高中的龚帅炎同学是这么看商贸班的:

之所以报名参加商贸班,就是为了获得不同的体验,还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

任荣年是龚帅炎的同班同学,他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

这是一个接近社会的机会,还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劳动所得,想想也是件好事。

初二(1)班的顾亦菲同学是个腼腆又甜美的女生,她说:

觉得挺好玩的,就报名了,能够自己赚钱一定会很开心。

让学生体验分工、盈利、社会责任,是养活教育的目标。

经过3年的准备,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养活教育牧谷基地(以下简称养教基地)于2018年9月正式启用。养教基地如同一台播种机,在更多的学生中播撒养活教育的思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养活教育行动中来。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轮流来到养教基地进行养活教育实践,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训练时间从3天到13天不等,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吃、住、学、做都在基地。学生来到养教基地后,按照“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孩子做会做的事,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养活教育理念,凡事都是自己动手做。

教他做不会做的事,逼他做会做的事。教,是求知,是学习;逼,是重复,是不断总结、领悟和提高,是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行。你会发现,孩子背着包,拉着行李箱,老师在引路;你会发现,两个孩子配合着装被子,老师在指导;你会发现,孩子汗流浃背地割稻、打稻,老师在鼓励;你会发现,孩子专注地缝着纽扣,老师在欣赏。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养活教育行动中来,养教基地的课程设计力争做到覆盖面广、层次感强、人人能参与。

养教基地课程设计框架

课程设计说明:

课程覆盖了家务、厨艺、农耕、工匠四个板块。每个板块按照劳动场地或劳动流程分成几个类别,每个大类下又分若干劳动事项,再根据每个事项设计具体的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难度的课程。

公民课贯穿在每一项劳动中,带队老师根据学生在劳动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引导孩子领悟做事做人的基本道理。

为了让养活教育落到实处,在师资配比上,学校按照1:10的师生比开展教学活动。每天下午,可以看到有学生在5—10个不同的地点进行各种劳动。初一(3)班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孩子,在厨艺展示活动中尤其卖力,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说:“现在我懂了,妈妈真不容易,我烧一次饭都累得不行,妈妈一年365天天天烧饭都没喊累。回家后,我要多帮妈妈做点事。”(www.xing528.com)

公民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然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改变。公民课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察觉内心;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到的事物;引导学生从自身找到改变的力量,继而自己去实现改变。

因为落实了“做、学、用、练、勤”的方针,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去观察事物、察觉内心,通过公民课上的分享、分析和引导,学生就能更好地化作自己的认知和思想,因为这是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所感知到的。

以下摘录几个学生“感恩本”上的话语。

郭丰铭:

在基地的日子只剩最后2天了,虽然这里很苦,加上我平时不住宿,不太适应集体生活,但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在这半个月的生活中,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尤其是在老师您的公民课上,您辛苦准备的各项工作,每一项都既简明又深入人心,这些话题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您,我们根本无法察觉到这些内容的重要。当然,也有其他老师一起带着我们学习,包括学校的老师和基地的老师,但我敢肯定,老师您教的内容是不可取代的。还有一件我非常肯定的事情是,老师您是非常稀缺的优秀老师中的一位!老师您结合生活中的各种案例,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给我们,使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说服力!感谢您!

薛翔:

13天很快过去了,明天我们就将离开。我首先要感谢这个基地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有甜有苦。我还要感谢吴老师每天都来给我们讲课,最后要感谢范老师和同学们,是你们陪着我一起成长。感谢你们!

王检:

感谢这两周的独立生活,它让我有很多收获:农耕课,让我体验生活;乐木课,让我独自动手;公民课,让我体会人生

顾亮亮:

今天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和舍友们。

就在2018年11月15日,在回宿舍的路上,我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一回到宿舍,舍友们居然给我准备了一个蛋糕,开始唱起了生日歌。这一次的生日,虽然不是在家里过的,但让我想起了妈妈之前给我过的生日,她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买礼物,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买蛋糕。十分感谢你们记得我的生日!谢谢!

郭子昂:

今天,我要感谢一位老师,他就是吴老师。来农场的那天,我并没有很想听公民课,可近几日里,我通过公民课发现了我身上的错误,知道了如何变成一个受人喜欢的人,这让我的人际关系改善了许多。我也很庆幸,有这样一节课和我的农场生活联系在一起。我的内心受到了触动,我要像课上学到的那样,做一个真正之人。对于往日的不重视,我十分抱歉。

今天是我在农场的最后一天,曾经盼望早点离开的心情早已逐渐淡去,欢乐过后的喜悦也埋没在离别的痛苦中。我想要感谢我们的班主任范老师,这么多天里,范老师和我们形影不离,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十分感谢她。对于范老师的付出,我由衷地感谢!

周奕敏:

今天要感谢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割水稻,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

张律回:

今天轮到我在厨房帮厨,还要负责端菜,一天下来我感觉很好。当我看到那一桌子菜被大家吃的时候,感觉很充实。因为帮厨很忙,我没有及时到座位上吃饭,大家还给我留了菜,留了肉。有一个别的班的同学还陪我清理好饭桌,陪我一起回教室。

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做事,也就更容易懂事。在回到家之后,家长看到孩子们记录的点点滴滴,在孩子的本子上留下了他们的感想。

吴媛琳:

谢谢红姐一直坚持贯彻这个理念,让孩子们到基地去学习。

谢谢范老师、吴老师和陪伴孩子的其他老师们,辛苦你们了,你们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令家长们十分放心,十分安心。

看到自己的孩子心中常存感恩的心,真是难能可贵,也令我们当父母的十分欣慰;感谢我们有一个好儿子,在一个好的班主任(范老师)和各科老师的教导之下,在好的学习环境下茁壮成长。谢谢公民课的老师!

张小雪:

看到儿子在养活教育活动期间记录的点滴琐事,貌似鸡毛蒜皮,却处处展示出他对劳动的体验,展示了同学间友情的温暖,以及他由此产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老师的点评也恰到好处地鼓励了孩子。

我觉得,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更应该是像这样,创造一种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一些道理,这样,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不会忘记,终身受益!

王延龄:

这两个星期的劳作是一种创新;这十多个夜晚的感恩作业,是一种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养成;这一串串红字的批注,是汗水和心思倾注的结晶!感恩老师,感谢学校,感谢儿子,有你们,真好!

杨群:

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家陈涵琪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您对她的评价非常到位,我们做家长的非常认可,她确实是一个优缺点都非常突出的孩子,最让人头疼的是缺乏自控力,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毅力不够,有时只有三分钟热度,所以这几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我们和她自己最烦恼的事,也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帮助她走出困境。今天看到老师的留言,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望老师能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我们一定积极合作!谢谢,老师!

江利会:

感恩学校安排的有意义的活动!

感恩老师有爱的教育和陪伴!

感恩奕敏同学优秀的表现!

有爱的心,才会发现身边的美!

加油!加油!

王海燕:

感谢老师多方面的教育,特别是通过这次养活教育,我发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许多。希望你今后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爱动脑筋,多思考,克服自身缺点,多认真学习,多读对学习有用的课外书,不急不躁,从点点滴滴做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只要尽力了,总会有收获,你会成功的。

顾瑛:

哈哈,看到亮亮写的许多大实话,词语虽然不华丽,表达的却是真情实感。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亮亮在整个养活教育里取得的进步,我们觉得很欣慰。就是字迹太潦草了,有待改进!

(本章原始资料由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