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教育与管理:长效形成整体格局探索

班级教育与管理:长效形成整体格局探索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的创造诚然可贵,但若不能形成整体的工作格局,则又有可能陷入卖弄“小智若神”的技艺俗套。为了在班级管理中形成更为长效的育人机制,就有必要将上述多方面的思考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工作格局。此时,就能恰当地处理班级的工具价值与教育价值、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关系。[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0.[2]这种集体教育理论在这方面的根据是苏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班级教育与管理:长效形成整体格局探索

具体的创造诚然可贵,但若不能形成整体的工作格局,则又有可能陷入卖弄“小智若神”的技艺俗套。为了在班级管理中形成更为长效的育人机制,就有必要将上述多方面的思考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工作格局。

此时我们看到,要回应时代的呼唤,并且用新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超越班级管理领域的诸多已有情形。这种超越的取向,需要这样落实。

首先,明确发展主体。将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地位突出地置于班级管理的整体场景中,并将这种主体地位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个体身上。此时,就能恰当地处理班级的工具价值与教育价值、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关系。

其次,确定教育发展方向。班级教学管理环节视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组分,确立教育发展的主题,为学生个体的前进指明方向,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优化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进一步推广教育主题的明确,针对班级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适宜的发展主题。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以及发展需求等。这样,无论有多少学科展开对班级的研究,都可以从中汲取资源,让教育主题更为鲜明,而不是在多样化的资源中迷失自我,甚至以炫耀与学生成长关系不大的其他主题为荣。

最后,形成教学发展的主旨思想。确定发展方向,设立教学活动主题,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路径。具备长远发展的思维和眼光,用心设立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班级体系。致力于确定班级教学管理中的工作范围、侧重点以及实施途径,达到更完美的工作情景,促进班级的个性化发展,建立健全班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发展理念,使班级在不同阶段都具备完善的发展目标,基于此整合班级中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合理配置学校资源,高效分配员工的工作岗位以及相关事项,实现班级的有效管控,积极开发班级的主题班会,推动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

在考虑这样的教育活动主线及其中的具体活动时,可以参照“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教育思路,关注学生个体精神生命(个体经验世界)的逐步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各项事务的完成。

当如此考虑时,我们就会超脱出过去的管理模式,例如,遵循国家有关教育规定,制定确切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罗列出各项教育事务的相关规章制度。(www.xing528.com)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0.

[2]这种集体教育理论在这方面的根据是苏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4-64+83.

[4]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索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2-293.

[5]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7-398.

[6]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索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