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文化管理原则与教育探索

班级文化管理原则与教育探索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班级制度文化管理原则班级制度文化指的是由各种班级规章、程序、条令组成的条文及其行为模式、执行系统。班级制度文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班级精神文化由班级的文化、传统、历史与班级领导这一管理哲学共同孕育而成,集中体现了班级鲜明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经营理念,反映了班级的追求与信念。

班级文化管理原则与教育探索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整体和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做好局部。

(一)班级文化管理总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应遵循如下几项总原则。

1.方向性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育人氛围。

2.育人性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应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施以教育与影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文明和谐、奋发进取的班级氛围。进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

3.学习性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要为学习型班级建设服务,班级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都要做到为了学习、方便学习而建设。

4.可操作性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必须依据教育方针的要求,结合班级与学校实际和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5.创新性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贴近时代,主动变革,促使班级文化与学校、社会文化进行互动,不断生成、发展班级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整体性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使班级文化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又各有特征,进而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7.个性化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又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在简洁、整齐、美观、实用的基础上形成特色。

(二)班级物质文化管理原则

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括班级活动环境、绿化美化、设施设备等班级硬件,还包括能够反映班级精神文化的对联、班徽、板报、橱窗、标语、雕塑等。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班级活动进行创造的,是一种体现精神价值的物质结构,这些物质形式是班级价值的具体体现。静态的班级文化是无言的诗、无声的歌,无论是班级的板报与标语,还是班级的橱窗,都应绘上时代色彩,并对现实有所反映。

在管理班级物质文化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主要包括理念载体、环境载体、活动载体。其中,理念载体是班主任教育哲学思想的精华,体现了班级的育人价值取向,包括班级目标、班徽、班歌、班训等层面;环境载体指的是班级中的物质环境设计;活动载体是一种动态的班级文化,表现在科技活动、兴趣小组、运动会、艺术节、升旗仪式、班会、班级纪念日等层面。

班级物质文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www.xing528.com)

1.隐形性原则

班级物质文化是肉眼可见的,包括教室内的师生仪表、环境布置等,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班级物质文化体现了班级的育人价值取向,反映了班级文化基础与水平,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2.主体性原则

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班级存在的最终意义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因此,班主任应通过引导,辅助学生营造有助于个体与集体发展的教学环境,进而形成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锻炼中实现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班级制度文化管理原则

班级制度文化指的是由各种班级规章、程序、条令组成的条文及其行为模式、执行系统。班级制度文化会对班级成员的言行举止起到约束作用,确保班级成员能够和谐地与他人相处,以及有序地生活、学习,进而保证了班级工作的有效运转。从本质上看,班级制度文化通过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班级制度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与班风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班级制度管理不合理时,会对学生产生束缚作用,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在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由班主任做主,也不能只由班主任与班干部协商,应得到全体班级成员的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与全面性,使学生在心理上支持或是不排斥这种制度,从而更好地约束班级成员的言行举行,促进班级成员的良性发展。

2.引领性原则

制度,本身可能是冰冷的,但却应该是有情的。这里所说的“有情”,一是制度的制定应充满人性化,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有宽松的心理空间;二是指班主任及班干部在执行制度时应把握尺度,应按照制度的要求对他人进行善意的规劝与引导,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千万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3.循序渐进原则

接到一个新班,班主任都要确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满人性的班级制度。起初的制度应该是低起点、低要求的,多数学生容易达到的,这将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在经历半个学期或者更长时间的适应期后,要对原有班级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制度的时效性、合理性。

(四)班级精神文化管理原则

精神文化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经过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的交融,逐渐形成的文化观念与精神成果,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只能用心去体会,在班级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班级精神文化由班级的文化、传统、历史与班级领导这一管理哲学共同孕育而成,集中体现了班级鲜明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经营理念,反映了班级的追求与信念。班级精神文化包含很多内容,比如,班级价值观念、班级道德、班级精神、班级哲学等。

班级精神文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精神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它根植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既要有高于生活的观念的引领,又要有基于日常生活的实践指导。

2.知、情、意、行相统一原则

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提炼确立精神文化的内涵是前提;认识、理解、接纳内化是关键;持之以恒是保证;导之以行是精神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