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

南京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南京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

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如今,我们漫步在石头城下,不仅赭红色卵石墙基清晰可见,而且还能看到历代在岩墙上增砌的城砖。

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

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下面,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岩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镜。如今在鬼脸城西侧确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这一神奇的传说,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人。现在石头城遗址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踏青觅翠、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

中山陵 位于钟山中部小茅山南麓,于1929年春建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安葬于此。整座建筑以我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合西方建筑精髓,简相浑厚,坚固美观。主要建筑有祭堂、墓室、碑亭、墓道。祭堂正中有孙中山全身坐像,祭室内有孙中山大理石卧像,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遗体。陵墓附近有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等建筑。整个陵园面积8万平方米。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www.xing528.com)

明孝陵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1381年,1383年建成。陵墙周长22.5公里。为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现存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神功圣德碑、神道存有翁促、神兽等石刻。

南京城墙 兴建于1366年,1386年建成,历时21年之久。城周长33.676公里,城高14至21米;城基宽20米左右,顶宽21至14米,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墙。共有城门13座,现存4座,而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为雄伟。该门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米,面积15000平方米;共设瓮城3座,闸门4道;门内还设有藏兵3000人。城门坚固,易守难攻,为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的一大创举。

南朝陵墓石刻 在南京郊区分布着17处南朝帝陵和王族墓葬。这些陵墓之前大多竖有巨大而栩栩如生的神兽石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江宁县境内的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栖霞区境内的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和始兴忠武王萧憺石刻及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石刻等。它们是中古时代石刻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栖霞寺舍利塔 位于栖霞寺,始建于隋,重建于南唐。塔身五级八面,全系白石所垒。塔座有上下两层,为仰莲花座和基坛浮雕八相图。塔身第一层,刻有四门和四天王像,门旁石柱刻《金刚经》。飞檐下刻飞天游空像,第二层以上每层各面均雕两石,一一佛,造型逼真,现保存基本完好。

南唐二陵 即南唐先主李?钦陵及中主李?顺陵,位于江宁县祖堂山。二陵相距百余米,为江南地区较大的地下宫殿。钦陵有三主室、十耳室,墓室内彩画、石雕精美,上部绘有日月星辰,下部刻有江河山岳,另有陶俑及玉哀册等陪葬物。顺陵有大小耳室11间,规模不及钦陵。

雨花台烈士陵园 1927年到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雨花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志士。为纪念他们,党和人民政府于1950年兴建了该陵园。1979年以后,国家和省、市投资2300万元,陆续建起了烈士群雕、纪念碑和纪念馆等。邓小平同志为纪念碑和纪念词,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堂子街壁画 位于堂子街108号,这里曾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属官的衙署,大殿两壁及两厅壁板和山墙保存着山水、花鸟、鱼虫等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是我国近代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紫金山天文台 1929年始建,1934年建成,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上,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风格与西方建筑精髓于一体。主要建设物有60厘米反射望远镜变呈仪室、子午仪室、大台、赤道仪室、太阳分光仪室、变量仪室等。紫金山天文台是一座综合性天文台,是中国近代天文科学的摇篮,目前主要从事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射电天文和实用天文等方而后研究工作。

梅园新村纪念馆 原为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领导的中共代表团办公场所。1954年筹建纪念馆,1978年正式建立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年1月8日建成“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同年7月1日落成周恩来全身铜像。陈列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物理学现代化建筑,馆内用汉白玉雕刻着中共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的群像。自1990年以来,梅园新村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340多万人次,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