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评估:数字资源配置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评估:数字资源配置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企业为主体在信息管理活动中对企业自己所有的信息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估。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实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采用其他更为合适的方式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化评价。目前,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S1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S2代表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评估:数字资源配置

企业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具有效用上的有用性和需求上的稀缺性。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企业为主体在信息管理活动中对企业自己所有的信息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估。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实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如何整合、组织并运用好企业内的有限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限制和浪费现象,也就是寻求如何安排好信息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用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效率分析是衡量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分析比较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时,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帕累托最优”,但“帕累托最优”的适用前提是所配置的资源必须是实物形态的资源,且它们只能“替代”而不能同时空“共享”。但企业信息资源的可共享性使其不具备物质资源那样的时空唯一性特点,信息产品被消费后并不会消失或改变内容,用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先天缺陷,“一种商品具有不独占性意味着它的生产将永远不会达到最优”[35]。因此,采用其他更为合适的方式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化评价。目前,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过程的投入与产出出发,评价配置效率的内在机理是:综合分析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经历从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资源投入→信息资源利用(在产品设计、材料配件采购、加工制造和总装、销售客户服务等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资源产出(信息资源为企业所带来的利润)的流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投入—产出”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体系。

周晓融[36]等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划分为7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表7-1):信息内容、信息工作人员、信息设备、软件系统、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信息产品。信息内容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的信息的集合;信息工作人员是指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工作人员;信息设备是企业用以信息化的有关设备;软件系统包括企业采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信息技术是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技术;信息组织是企业管理和协调信息工作的机构;信息产品是指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和生产出来的产品。

表7-1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一)

赵筱媛[37]等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表7-2):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信息资源投入效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环境协调度。其中,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包括内生信息资源和外生信息资源,前者如企业自主研发的硬件、软件、技术项目、专利成果等,后者包括企业外购或引进的信息技术、项目、信息人才等;信息资源投入效率考察的是企业信息资源方面的总体投入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信息资源投入效率考察的是企业信息资源方面的总体投入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是指企业内的生产单位或部门如何组织运用有限的信息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测算时可采用企业所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或闲置率)来确定;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内整体信息环境的协调与否,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高,将会调动起企业内全体员工的信息意识,甚至会把这种信息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达到企业生产、管理、人文三方面的协调。

表7-2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二)

续表

齐莉丽[38]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划分为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如表7-3所示)。一级指标包括:信息资源管理投入水平、信息资源管理实现水平和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表7-3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三)

续表

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广泛采用的方法,所选取的指标不仅用于衡量企业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也包括了人员、技术设备等广义信息资源。该方法具有操作性强、数据易搜集等优点,但也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如测评指标不够全面、不够合理,特别是涉及组织文化、企业品牌、个人声誉等企业隐形信息资源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用指标体系法评价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还需要在此基础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2)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测度模型

谢康[39]等在1997年提出了“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测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信息资源发展规模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测度。“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测度模型是从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去测量信息资源,实际上是把信息资源划分为R1,S1,S2三大类,基本包括了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设备和设施)和信息生产者,然后再将上述三类细分形成更具操作性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R值,即:(www.xing528.com)

其中,R1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式7-2)。

P1代表数据库数量;P2代表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P3代表图书报刊出版数量;P4代表视听产品生产数量;M代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因此,R1事实上是一国或地区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均生产信息资源的能力。

R2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其公式为式7-3。

其中,S1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S2代表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S1和S2的测度公式分别为(式7-4和式7-5):

I1代表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绝对数、普及率、用户数量);I2代表文化设施(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拥有量;I3代表新闻设施(电台、电视台)拥有量;I4代表娱乐设施(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电视机)拥有量;I5代表邮电设施拥有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I6代表通信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数量)。

T1代表测度范围内的识字人数(或识字率);T2代表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或教育机构普及率);T3代表科研人员数(或科研机构普及率);T4代表政府部门人数;T5代表咨询机构人数。

使用“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测度模型评价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对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做定量研究具有获取数据方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这具体分指标设计不够全面,包括网络技术应用等的对信息资源配置起到重要影响的因素没有包括在模型中。[40]

(3)信息资源期权评价方法

萨缪尔森(P.A.Samuelson)[41]、默顿(R.C.Merton)[42]等提出了在一些不确定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期权模型,利用期权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能够在不违背经济与数学原理的条件下处理不确定因素,并且以复杂性取代不准确性,几乎适用于任何市场。期权方法对信息资源和信息产品评价的适用性在于信息资源能够给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人带来了选择的机会、权力或自由,因此可以认为,信息资源、信息产品和期权一样,都具有机会价值(由评价主体的现状、条件、环境决定的)、权利价值(一种约定)、风险价值(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因素。期权通过转移或规避风险调节交易双方价格,进而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价格是市场变化最灵敏的信号,在期权作用下,价格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信息商品的供需变化、竞争情况、管理绩效以及开发利用的风险指数,提高信息市场运行效率,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查先进[43]等以卖方市场为例,构建信息资源配置的期权价格模型,经过简化计算得到期权相对值的表达式:

其中,V是期权价格,S是信息商品的未来收益,f为无风险利润率(常用短期国债利率表示),δ为标的物收益率,t为期权有效期,N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积累分布函数。在传统的相对价值评价法中,采用收益支出之比表示商品的相对价值,那么存在期权的情况下得到信息商品的实物期权的相对评价值g:

K表示未来支付的成本表示期权价格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大小,从而由原来判断V的值转换成判断g的值,若g>1,则可以购买该商品;g<1,则放弃购买,交易失败。信息资源配置的期权价格模型为企业评估市场规模和长期收益提供了有效的动态分析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