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江美城:襄阳水陆交通中心汉江的骄傲

大江美城:襄阳水陆交通中心汉江的骄傲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方水路运来的茶叶、北方陆路运来的马匹都是在襄阳进行交易。曾几何时,四面八方的船只挤满了码头,襄阳一度成为汉江航运中心。一个是欧洲的母亲河,一个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个是西方国际航运水道,一个是东方古国黄金水道——汉江,不愧为东方的莱茵河!

大江美城:襄阳水陆交通中心汉江的骄傲

三千里汉江,一路流下,拖出许多有名有姓的城、镇、村、埠来。这条源于汉中巴山北坡,蜿蜒曲折地川流于秦岭、巴山之间的汉水河,是联结陕南、鄂西和汉口的唯一水路。早在西周时期,汉江上就有了可以承载多人的大船。《竹书纪年》上有周昭王南征楚荆,“丧六师于汉”的记载。汉武帝时,随着汉水流域得到大规模开发,汉江已成为重要的水上通道。

汉江上游秦巴山区盛产的生漆木材苎麻及各种药材,中游南阳和襄阳的粮食、桐油、食油及皮油等,吸引着外地商贾。他们云集汉滨,设立商号,互易有无。每年有大量的山货顺汉江泛舟东下,再由长江贸于外埠。行驶在汉水上来往的商船,聚散着各处的繁华与喧闹。汉水的年平均流量黄河还大,这丰富的水量使江汉平原处处波光潋滟,水网纵横,形成了一条黄金水道。

襄阳地处华中腹地,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自古便是南北交汇之地。襄阳依水而立、因水而兴,黄金水道穿城而过,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其水运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期。到明清时期,她已成为重要的航运港口,带来蓬勃发展的商业,也赢得了“水旱码头”、“七省通衢”之称。历史上,这里“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经济的繁荣,使得各地商贾云集襄阳。南方水路运来的茶叶、北方陆路运来的马匹都是在襄阳进行交易

襄阳古属荆楚,东依大别山,西靠大巴山,驿道北通京洛,汉水南抵江湖,故有“南船北马”之称。襄阳城外的小北门古渡口乃襄阳之咽喉,北聚川北、陕南、豫西南之舟,南汇江湖、湘沅之船,商埠码头,水陆联运,自古就有“一口锁方城”之说。

曾几何时,四面八方的船只挤满了码头,襄阳一度成为汉江航运中心。码头上,停泊着一艘艘大小木船;江面上,常年白帆如云,水鸟绕桅。每到货运旺季,襄阳水道来往船只穿梭而行,片片白帆上下交辉。人们形容当时的运船往来江面,扬起船帆来像羽毛一样遮江蔽水。

汉江两岸自古就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钟祥一座山、襄阳一座滩,不愁吃来不愁穿。”一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襄阳的水运仍旧异常热闹,那时候每天在港口结算的人是人山人海,一年的水上税收就达几百万元。当时通过码头运送的砂石每年有200多万吨,汉水上游和下游、河南陕西一带的货运都是通过襄阳港中转。据统计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至焦柳、襄渝铁路建成前,襄阳的水路运输占据城市总运输量的8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高达90%。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目睹汉江水运曾经的盛景,然而历史却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记,那就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众多码头和会馆。(www.xing528.com)

汉江两岸的发展,起初主要依靠汉水的水运,所以产生了许多水码头。汉中十八里铺码头,为汉江上游最大的水码头,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十八里铺码头南滨汉水,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自汉中府衙门东去十八里,码头有十余家小店铺而得名,亦称八里铺。襄阳自古为繁华商业城,五公里江岸即有二十余座水运码头。最有名的要数襄阳小北门码头,它位于汉江南岸,隔江与樊城公馆门码头相望。小北门码头是现存最大的一座,建造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襄阳汉江码头的密集程度在全国是很少见的,时至今日,北岸樊城从韩家嘴矶头至清河口,南岸襄阳从万山脚下至罩山脚下,26公里长的港区岸线共有码头17 座之多,足见当年汉江水运之繁盛。汉代文学家蔡邕在《汉津赋》中对襄阳的码头这样记载:“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

当年繁忙的水旱码头上,脚夫的号子声,卖艺人的吼叫,上下的人流、物流,渲染着繁荣的商业景象。码头上最累的是脚夫,其服饰很有韵味,一条裤子,一个汗褟儿。汗褟儿是汉水沿岸码头一种很流行的男人服装,由三块白布拼凑起来,后背一块,前胸两小块。大块和小块之间用襻子连接着,胸前的纽扣则是一排算盘疙瘩。这种衣服一是省布,二是凉快,三是脱穿方便,很适合干体力活的人穿。脚夫的扁担要比普通的扁担长得多,厚实得多,一律为桑木。它长约二丈,中间宽厚,两端薄尖,正反两面如鲤鱼形,中间略凸,两边稍薄。扁担又叫“三钉杠”,即杠子正中钉有三颗铁制圆头盖钉。一颗居正中,中钉前后相距寸许处再各钉一钉。抬货时两根兜绳分系在中钉前后,以便两人负重相等,亦可防止上下码头时系绳滑动,避免造成事故。

在地处沿江大道中心地段的千福码头,今天仍旧可以看到堤上的石块上刻着的“同治十二年河工监修起”、“同治十二年河工监修止”、“同治十三年河工监修止”等文字。如今,这些码头有的已废弃,有的仍在发挥着货运作用,有的已成为观光旅游景点。

当时,因襄阳地理位置的优越和汉江水运的繁荣,襄阳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鄂、川、豫、赣、陕、晋、皖、湘、苏、浙、闽11 省的行商和行帮,在襄阳相继建起了二十余座会馆,现在保存下来的有5 座。襄阳的会馆大都建在沿江一带,建筑年代多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是清末民初樊城商业繁荣的一个见证,曾风光一时。会馆设计精致,蔚为壮观,显示出地方商团的实力,同时,那也是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善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建造者当初“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用材之优,延聘名匠之多,冠绝一时。各地能工巧匠会聚在会馆工地,各展绝活,因此建筑和装饰艺术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状态。山陕会馆富丽堂皇、气势巍峨;抚州会馆清秀妩媚、别致精美;中州会馆粗犷雄浑、厚重大气;江西会馆朴实无华、严谨简洁……各会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凸显出自己的文化和富有。虽然它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与忙碌,但却记录着历史上这条黄金水道曾经的繁华和它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繁荣商业。

曾经的黄金水道如今因铁路、公路的迅猛发展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但汉江之水仍不知倦怠地奔流着,它带给这座城市的生命力与精神,还将一直流淌下去。

在欧洲,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横贯欧洲的德国、法国、荷兰,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的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河流长度(1390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航运能力、文化地位与汉江极为相似。一个是欧洲的母亲河,一个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个是西方国际航运水道,一个是东方古国黄金水道——汉江,不愧为东方的莱茵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