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江美城襄阳十大美景全纪录

大江美城襄阳十大美景全纪录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钟鼓楼又名“昭明台”。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出生在襄阳,后来编写了中国最早的散文集《昭明文选》,“昭明台”的取名是为了纪念昭明太子萧统。“文革”后期,古昭明台被彻底扒掉,现在的昭明台是1990年至1993年重建的。现在,昭明台成为襄阳市博物馆的临时性展馆,里面收藏了襄阳市历年出土的部分文物。昭明台的文气,对襄阳人很有教化作用。古谯楼位于襄阳城南街中段西侧,又称“滴漏台”,是古代计时报更的更楼。

大江美城襄阳十大美景全纪录

襄阳北街和南街交会之处建有钟鼓楼,这里是襄阳古城内重要的军事工程,是俯瞰襄阳全城的中心制高点,又担负敲钟击鼓报时和提醒人们保持警惕的作用。钟鼓楼又名“昭明台”。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出生在襄阳,后来编写了中国最早的散文集《昭明文选》,“昭明台”的取名是为了纪念昭明太子萧统。史书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1948年的战争中,楼阁建筑被毁,新中国开辟为图书馆。“文革”后期,古昭明台被彻底扒掉,现在的昭明台是1990年至1993年重建的。重建的昭明台基本框架是钢筋水泥结构,整体高34米,外面用青砖黑瓦,重檐结构,三层楼阁,颇有一番仿古韵味。现在,昭明台成为襄阳市博物馆的临时性展馆,里面收藏了襄阳市历年出土的部分文物

昭明台的文气,对襄阳人很有教化作用。襄阳北街东边昭明台附近有个铜鞮巷,铜鞮巷得名于梁武帝萧衍称帝前镇守襄阳的民谣。《隋书·乐志》有记载,梁武帝镇守襄阳时,有儿歌说:“襄阳白铜鞮,反缚扬州儿。”有见识的人说:“白铜鞮,指金蹄,是指代的‘马’。白,是金色的。”等到梁武帝举义起兵时,他的铁军是威武的骑兵部队。扬州南齐的大臣果然像儿歌说的那样都自缚投降。所以萧衍即位之后,亲自填词三首创作了《襄阳白铜鞮》,又下令音乐家沈约为三段歌词写曲,用乐队演奏。沈约也创作了三首《襄阳白铜鞮》奉和梁武帝。这些故事成为襄阳城的美谈。李白就在《襄阳歌》中写道:“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宋代,铜鞮巷是宋军的武器作坊和交易之地。宋代著名诗人刘过在《襄阳歌》中曾写道:“十年着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诗里的铜鞮坊就是铜鞮巷,宋军的军乐团“钧容直”也设在这里,宋军的提偶皮影表演,后来演变成了襄阳颇有影响的大越调皮影,成为汉剧、京剧的源头之一。(www.xing528.com)

古谯楼位于襄阳城南街中段西侧,又称“滴漏台”,是古代计时报更的更楼。清雍正五年(1727年)于旧址复建。谯楼坐西朝东,为砖石台基木结构楼,台基南北长40米,东西宽16米,高5.4米。台内作两券门,前后贯通。楼为二层重檐硬山顶,面阔5 间,进深3 间。下层前后檐下用隔扇,上层前后檐下开窗。咸淳九年(1273年),元军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这一炮打中了襄阳谯楼,史书记载是“声如雷震,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像打雷一样的巨响和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的威力,引起城中惶惶不安,不少将领偷偷越过城墙投降,严重影响了襄阳之战的进程。现在谯楼已修复一新,外围台座周边有砖砌围栏,望柱浮雕云纹。南壁外设一日圭,圭位于一四方柱台面,基本上恢复了谯楼的外观结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