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则霜采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较好,普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专业认同程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及应往届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女生的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男生。

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了解、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产生情感上的认可、接受和投入,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这是一种从认识、了解至情感、态度的移入过程[44]。由于国外对专业限制较少,因此对专业认同的单独研究并不多,大多包含在对职业认同的研究当中。至于国内的研究,有人通过数据库检索发现,“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在2006至2017年间大致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大学生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数量相对最少(李若兰,2018[64])。根据笔者掌握的文献来看,国内研究者关注了不同专业(如文科、理科、工科)、不同学历学生(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分析了专业认同在不同个体背景变量(如性别、年级、专业类型等)上的差异以及与其他心理变量(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学习动机等)之间的关系。

一、专业认同在个体背景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秦攀博(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平均水平处于中上等状态。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在性别和专业类型、年级和专业类型、年级和学校层次上均存在交互作用。此外,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专业学习条件、学习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主选择组显著高于父母意愿组、调剂组;热门专业组显著高于一般专业、冷门专业组;学习条件较好组高于学习条件一般组,条件一般组高于条件较差组;学习成绩较好组高于成绩一般组,成绩一般组要高于成绩较差组[44]

李海芬、王敬(2014)修订了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并用该问卷施测了来自6所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且主要停留在认知层面;理工科的女生专业认同度显著低于男生;专业认同度随年级增高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志愿选择对专业认同存在影响,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最高,调剂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最低,非第一志愿录取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于第一志愿录取学生[65]

张干群等(2016)使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而言是一年级专业认同水平最低,二年级专业认同水平最高,三年级又有所下降,呈现倒“U”型发展的特征,二年级的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11]

张建育、李丹(2016)的研究中仍然采用了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的高低依次为: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和适切性。总体上,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个体背景变量上的分析发现,男生在专业认同度总分以及在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以及在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生。自主选择志愿组在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父母或他人意愿组,父母或他人意愿组的认知性、情感性和适切性因子得分均高于调剂专业组的得分。专业认同度各因子得分均随着专业学习条件的渐好而呈现递增的趋势。大学生专业认同在不同的相对成绩中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各因子得分总体上高于相对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66]

何木叶、毛志强(2016)采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学前教育专科生的研究显示,大一、大三学生的专业认同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呈现出正“U”型特点。女生的专业认同总分、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认同得分显著高于男生[47]

金则霜(2011)采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较好,普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专业认同的认知因子、适切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认知性认同显著好于男生,而男生的适切性认同显著优于女生。除情感因子外,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以及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专业类型差异和学校类型差异。其中,在年级差异上,认知因子随年级增长逐渐提高,专业认同总分和其他因子均呈折线发展态势,大一、大三偏低,大二、大四偏高;在专业类型上,文科、艺体生的认知性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在行为和适切性方面,艺体生显著高于文科生,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在学校类型上,大学专科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普通本科和重点本科。此外,不同志愿选择意向、不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及各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67]

张萌、李若兰(2018)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男生的专业认同总分显著高于女生[68]。李杰、刘洋、陈丽丽(2014)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大一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总分高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69]。王顶明、刘永存(2007)使用自编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研究生的调查发现,当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专业认同程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及应往届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女生的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男生。该研究认为此结果与性别刻板印象有一定关系。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观念认为女生应该更多操持家务而不是像男生一样侧重事业,导致女硕士生对自己的选择有所顾虑。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低年级(研一)专业认同高于高年级(研二、研三),工科在总体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在认知性认同上理科高于文科,而文科在情感和持续认同上高于理科。此外,工作之后再读研的学生普遍比应届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要高[70]

李明(2011)使用自编的《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问卷》对硕士生的研究发现,男生的专业认同水平高于女生;非跨专业读研的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高于跨专业读研的研究生,构成“微观教育环境”的“学习”和“科研”与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存在正相关,其中“学习”的影响强度较“科研”大。其他因素如研究生入学时间长短、入学前的相关工作经验宏观社会环境等对专业认同水平影响不大[71]。(www.xing528.com)

胡玉婷、雷经国(2016)对地方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其各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不同录取方式上专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学校调剂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维度得分高于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其他志愿录取学生的专业意志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志愿和学校调剂的学生[72]

胡志海(2006)采用《MBTI人格类型量表》和自编的《专业意识调查问卷》对旅游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测查发现,外倾、情感人格维度、性别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关联,女生的专业认同显著高于男生[73]

胡忠华(2007)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年级、性别、生源地、录取方式、成绩、家庭收入、是否担任职务等条件导致专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专业认同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最高,大五最低;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高于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专业认同高于成绩差的学生;家庭收入低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高于没有职务的学生[74]

李致莹(2006)对职能治疗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而实习的教师和实习的经验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75]

林媛(2016)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表明:公办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比民办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女生的专业认同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感高;大二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的学生;成绩越好的学生专业认同感就越高;自主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比他人建议以及调剂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但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差异[76]

从前人对专业认同的研究来看,比较一致的结果是专业认同在年级、专业类型、志愿选择、学习条件、生源地、学习成绩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在性别上,专业认同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还未有一致的结果,需要扩大样本量、扩大取样范围,做进一步探究。

二、专业认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专业认同有显著且直接的正向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专业认同路径间接影响专业认同(袁长林、2012[77])。何木叶(2016)的研究表明,专业认同中适切性对内生动机的解释率为2.4%,情感性对外生动机的解释率为1.2%[47]

其他一些研究也发现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秦攀博,2009[44];赵以文等,2016[48];张干群等,2016[11])。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专业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程化琴、庄明科、刘琉、郝晓玲,2014[78])、主观幸福感(王冀,2015[79])、学习效能感(刘印,2011[80];徐晓烨、许虹波、赵萍、周露莎、汪燕玲、李梅,2014[81])等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张斌、周怡、蒋怀滨、蔡太生、邱致燕,2014[82];和爱林、赵俊洁、高冬东,2019[83])。由于本书主要研究学习动机,此处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