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网球训练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青少年网球训练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体能训练在整个网球运动训练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阶段体能训练是否系统,将影响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持续提高。上述因素要求我们在培养儿童少年网球运动员时,确保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并合理地选择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宜地安排训练负荷。这说明在开展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手段和安排训练负荷。

青少年网球训练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1.青少年网球训练的特点和指导思想

(1)青少年网球训练特点

①强调体能训练的基础性作用

网球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水平的灵敏协调能力、快速移动能力和极强的爆发力。青少年体能训练在整个网球运动训练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阶段体能训练是否系统,将影响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在青少年训练阶段都会非常重视发展各项身体素质。

②注重比赛能力的培养

优秀网球运动员都是在比赛中成长起来的,在青少年阶段已经开始关注比赛能力的培养。适当参赛,为青少年运动员运用所学的各种网球技能提供了实战机会,有利于提高应对比赛的生理及心理压力的能力。

③运动员的培养具有鮮明的阶段性

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技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生理角度讲,受到生长发育的影响,应首先发展灵敏、协调、柔韧、速度素质,并逐渐增加力量训练;从技术角度讲,受到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儿童少年运动员学习能力的影响,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少年运动员要早学习、接触各项技术。上述因素要求我们在培养儿童少年网球运动员时,确保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并合理地选择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宜地安排训练负荷。因此,在多年系统训练过程中,应遵循不同阶段的特征,按照运动技术学习的次序,使运动员由易到难地逐步掌握各专项技术,由少到多地逐步丰富竞技战术经验,由低到高地逐步提高专项体能水平。

④运动员的训练个性化

世界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体特征。这说明在开展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手段和安排训练负荷。从本质上讲,网球训练的个性化就是针对网球运动的需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异性,确立自身的技战术风格或打法。

(2)网球训练的指导思想

①激发训练兴趣

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是影响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些训练手段比较单调枯燥,运动员常常会感到疲劳、厌倦,教练员应采取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儿童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兴训练趣,提高训练效率。儿童少年运动员初期训练时采用游戏和玩耍的形式有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此外,应加强对儿童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注重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

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不同的身体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增长的速度不同,某种身体素质增长速度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也有人称作增快期。运动训练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快速增长阶段的特点,及时发展有关身体素质,以使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人体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显示,4岁是开始体能开发训练的最佳年龄,4至12岁则是实施该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另外,研究表明,人体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存在着阶段性。可以把自然增长分为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其中增长阶段又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存在着先后之别,按不同素质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速度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男女顺序一致。青少年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开发运动员的潜能。不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③突出基础运动能力的培养

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协调、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基础运动能力。网球训练不能只注重技战术训练,如果忽视了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就无法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目前我国仍有许多教练员对于基础运动能力训练的认知非常模糊,至今仍有部分教练员认为,提高运动员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与网球整体竞技能力关联不大或只是成为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次要条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去大都是专业运动员出身,而对于自己过去所获成绩的成功因素完全归功于技战术训练的效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基础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他们的训练理念仍是沿袭自己训练经历中只注重技战术训练的思维方式。因此,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突出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启蒙训练和基础训练阶段中更为重要,从而避免了使青少年运动员错过了7—12岁这一发展灵敏、协调、速度、平衡、节奏和移动等基础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期。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可以透过游戏或一些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来提高,因各运动项目中皆有与网球运动模式相似的迁移作用。世界顶尖好手如德约克维奇、费德勒、纳达尔喜欢踢足球和打高尔夫,罗迪克喜欢打篮球等。基础运动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是一些场外的移动、灵敏和力量训练,如跑步、摔跤、跳绳、体操等,也可以是静止不动的稳定性训练,以及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

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的选材及挖掘青少年的运动潜能至关重要。但在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过多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击球技能和战术意识来获得即刻性效果,即赢得10岁和12岁以及以下年龄组的冠军。而欧洲教练通常认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不应该过早专项化训练,而应该注重基础运动能力的培养。中国运动员在还没进入职业前就已累积许多的伤病,这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广大教练员注意的。在启蒙和基础训练阶段如不注重基础运动能力的培养,虽然,此能力的不足一般要到青少年晚期才会显现出来,但从注重基础运动能力训练和注重技战术能力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表现来看,在刚开始比赛的运动员身上,可能注重技战术训练的运动员优势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在青少年训练时期选择优先发展步法移动能力、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等基础运动能力的运动员会走得更高、更远。

④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一般处于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并为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比重,既重视专项体能对运动成绩的直接作用,也不忽略一般体能的基础作用,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关键是合理安排两者练比例。一般而言,随着运动员训练年限的增加,一般训练的比重会降低,专项训练的比重会增加。应结合运动员的个体特点,根据运动员的需求安排训练的比重。另外,训练时注意选择一般体能训练的内容、手段,既要全面又要符合专项需要。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并不意味着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和身体素质绝对均衡的发展与提高,应符合专项竞技的需要。

⑤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相结合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及运动智能构成。网球运动员的主导竞技能力要素及次要的竞技能力要素以适当的发展水平与相应的结构协调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运动员表现于网球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因此,在训练时,要注意加强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强调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同时,必须重视不同竞技能力训练的结合,做到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使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整体性得以提高。

⑥从小培养战术意识

网球战术意识强的运动员,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能力是由良好的思维习惯决定的,因此要从小培养运动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运动员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不同年龄阶段训练目标、要求与内容安排

(1)启蒙阶段

①启蒙阶段运动员的训练教学目标

启蒙阶段:6~9岁

教学目标:培养对网球的兴趣爱好;培养多种运动能力;进行文明、礼貌、守纪律以及网球礼仪的教育

身体素质要求:重点发展柔韧、灵敏、协调、平衡及速度能力训练

技术要求:通过学习短式网球,学会网球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习落地击球、截击球、发球、高压球等技术。重点放在正确的步法、平衡和重心的转移

战术要求:在此阶段学会基本的站位

心理素质要求:培养对网球的兴趣,以及对训练比赛不屈不挠的精神

②启蒙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要求

总训练时间:4小时周

专项训练与非专项训练之比:30∶70

身体训练:参加多项体育活动;用音乐训练以提高节奏感;力求发展全面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每周约2.5个小时

技战术训练:与同伴合作;少失误;每周约1.5小时

理素质训练:娱乐和学习期;强调自由练习和努力;确保有进步;经常表扬运动员

促进运动员:乐于打球和训练;学会与其他人很好地合作;学会力(了解练习科目、记分、报界外球);学会控制情绪;学会显示良好的体育道德

比赛安排特点:娱乐性和有节制的比赛;男女可一起参与,自己比赛;小网球队比赛

训练特点:训练方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允许一定时间的自由练习和创造性练习

考核内容安排:30米冲刺、折返跑、跳远、跳绳、网球接抛球行为表现(智商和竞争力等)

③启蒙阶段训练内容安排

身体训练:

通过移动和运动技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通过综合协调性练习(跳绳、跳跃、跑步、变向、灵活性等)训练移动技能,提高手—眼协调性、时空协调性(掷球、接球、击球、运球)加强身体自我控制练习(平衡、侧向平衡、身体意识等)和抗阻力训练(跑、变向、投掷、掷球—比赛、其他运动项目如踢球)

战术训练:

学会记分和使用基本规则比赛;

学会打有质量的多拍球(用中速的弧线球迫使对手使失误);

运用打对方反手的战术;

接中路球时用正手;

如果需要防守时加大击球的弧度

技术训练:

这一阶段的技术训练必须有效地满足优先的战术训练的需要些关键的基本技术包括击落地球,包括接发球—握拍、准备姿势、击球点、挥拍的幅度、还原。截击一握拍、击球点、触球动作;发球—握拍、平衡、抛球;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网球的孩子们来说,重要的是学会用基本正确的握拍法击球。鉴于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走自己的路(通过职业生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由于许多不同因素,一名球员使用的握拍法可能演变为不同的握拍法。

(2)基础阶段

①基础阶段运动员的训练教学目标

基础阶段:9~12岁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网球基本技术和战术;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身体素质:重点发展灵敏性、协调性、核心力量、速度、柔韧、平衡、节奏及一般有氧能力和关节养护性训练等。

技术要求:学习网球各项基本技术(底线正反手击球、发球、接发球、高压和截击球、反弹球等技术);学会各种击球方式(上旋、下旋、侧旋);同时注重基本步法和功能性动作模式的剥离训练(即单一动作模式训练)。

战术要求:学会单打和双打的基本战术,在训练中使用击球后随球上网、发球上网、接发球上网等战术;培养战术意识。

心理素质要求:培养强烈的自尊心,对比赛不服输的精神。

②基础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要求

总训练时间:9小时/周。

身体训练:参加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继续提高协调性和灵巧性;每周约4.5个小时。

专项训练与非专项训练之比:50∶50。

技战术训练:粗略地学习各种击球动作;介绍比赛战术的各个方面。重点放在正确的握拍和正确的步法。鼓励挥拍时加速和放松;鼓励运动员坚持从底线攻击短球(进攻的准确性);提高各种打法的球感和创造性;每周约4.5个小时。

心理素质训练:鼓励和提高自尊心;正确地对待胜负;传授常用的确定目标的方法;提出适度的要求。要求动员:乐于比赛;培养一种竞争精神;和同伴练习时善于配合;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通过“每球必救”的态度提高全力以赴的能力;显示每次击球都要打在界内的决心;提高专注的能力;学会在比赛时保持一种积极的形象和姿态。

比赛安排特点:每年大约15场单打和30场双打比赛;单循环赛;娱乐性的比赛;男女可一起比赛。

教学特点:需要好的示范动作;多数可用的时间用作运动技能的训练,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发育通常是最慢的。

考核内容安排:

(1)身体素质测试:30米冲刺、折返跑、跳远、跳绳、网球接抛球、侧向移动,坐位体前屈

(2)正反手击球、发球、接发球、截击球、高压

(3)心理素质:成功动机、性格、情绪稳定性、智商。

③基础阶段的训炼内容安排

身体训练:

进一步提高基本的移动技能和基本的运动技能。

速度和灵活:

(1)听到一个信号就能做出快速反应;

(2)具有良好的直线跑和变向的技巧

协调:

(1)跳绳;

(2)左右手都能掷球;

(3)在移动练习中能保持身体平衡;

(4)提高反应速度、时空分析能力和在困难情况下的协调性。用计时比赛的形式提高协调性。

柔韧:利用常用的姿势进行一般性柔韧性练习

力量:用身体自重进行力量——耐力练习(不增加负重)

耐力:跑10~15分钟,跳绳1~2分钟(不间断)。

参与其他运动项目:通过参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活动方式,提高度和灵活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决策能力、力量和耐力。(www.xing528.com)

战术训练:

懂得比赛中高度的稳定性的重要性。

学会用有质量的对攻(包括接发球)将对手逼向后场。

学会运用旋转改变击球的弧度或线路调动对手。

学会打对手的弱点(这一阶段常指反手),包括发球和接发球。

技术训练:

学习网球各项基本技术(底线正反手击球、发球、接发球、高压和截击球、反弹球等技术);学会各种击球方式(上旋、下旋、侧旋);同时注重基本步法,这一阶段的技术训练必须有效地满足优先的战术训练的需要。

一些关键的基本技术包括:

1.击落地球和接发球

击旋转球(上旋和下旋)的技术。

加大击球动作(准备动作)的幅度。

适应在紧急状态下的击球。

2.发球

适当的前臂内旋。

身体平衡和抛球,双臂的协同动作,接着做一个正确的掷球动作。

只有做到上面各项要领时才会使用双腿的力量。

3.截击

大陆式握拍。

固定击球点。

拍头在腕部的上方。

训练手感。

跨出第一步。

4.高压

正确的准备姿势和击球点。

掷球动作和转髋。

5.步法

这一阶段的所有战术训练都应保证准备姿势和还原正确。

(3)提高阶段

①训练目标

提高阶段:13~15岁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提高战术运用能力;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注重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

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发展上下肢的动作速度,强化快速力量、核心力量及无氧耐力、力量耐力和高强度有氧能力训

技术要求: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合理运用各种击球方式;注意纠正不合理的动作

战术要求:具备基本的战术运用能力;利用发球和接发球给对手制造压力,熟悉各种打法并提高各种打法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心理素质要求:勇于学习和创新。

②训练要求

总训练时间:11小时/周。

专项训练与非专项训练之比:55∶45。

身体训练:提高上肢和下肢的动作速度;协调性和灵巧性的最佳配合;速度比赛;提高柔韧性;快速力量、核心力量及关节养护性训练;参加辅助运动项目的活动;每周约5小时。

技战术训练:鼓励挥拍时加速和放松;鼓励使用进攻的打法和策略;对击球动作和技术要精益求精,加强功能性动作模式的整合训练;各种击球动作的稳定性;训练从一开始就应该接近实战情况,每周进行约六种模拟比赛情况的训练。

心理训练:强调学习和发挥,而不是取胜;强调用100%的努力;鼓励运动员勇于拼搏。

比赛安排特点:每年50场单打和30场双打;如可能,在沙土地比赛;参加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比赛;两个赛期。

教学特点:教练员要强调发挥和过程,而不是结果。

考核内容安排:

A.身体素质测试:30米冲刺、折返跑、跳远、跳绳、网球接抛球、侧向移动、坐位体前屈;

B.正反手击球、发球、接发球、截击球、高压、放小球、反弹球、挑高球

C.心理素质:成功动机、性格、情绪稳定性、智商。

③内容安排

身体训练:

20米冲刺、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垂直跳、侧向移动、多级折返跑测试、坐位体前屈。

战术训练:

具备基本的战术运用能力;利用发球和接发球给对手制造压力,熟悉各种打法并提高各种打法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技术训练:

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合理运用各种击球方式;注意纠正不合理的动作。

(4)水平阶段

①训练目标

高水平阶段:16~18岁。

教学目标:提高参赛能力,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培养责任感和勇敢顽强的品格;重视比赛成绩的获得。

身体素质:重视灵敏协调能力、快速力量及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发展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提高柔韧、平衡和有氧能力。

技术要求:强化和完善各项基本技术运用能力,突出特长,形成

技术风格:提高快速移动中击球技术和有效反击能力,加强功能性动作模式的整合训练。

战术要求:提高防守反击能力;变换和加快节奏给对方增加压力的能力;结合个人打法,熟练掌握战术和临场应变能力

心理素质要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②训练要求

总训练时间:20小时/周

专项训练与非专项训练之比:70∶30。

身体训练:快速力量、核心专门性力量、功能性力量、灵敏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有氧耐力训练;每周约8小时。

技战术训练:尽量发展独特的风格;进一步提高击落地球的爆发力、深度和球路;每周约15~20小时。

心理训练:提高自主能力,即独立负责自己的训练

比赛安排特点:每年70场单打和35场双打;最大的比赛量;胜负之比为2∶1

教学特点:教练员对一名运动员来说,更多的是做计划和组织工作

考核内容安排:

A.身体素质测试:30米冲刺、折返跑、跳远、跳绳、网球接抛球、侧向移动、坐位体前屈

B.正反手击球、发球、接发球、截击球、高压、放小球、反弹球、挑高球

C.心理素质:成功动机、性格、情绪稳定性、智商。

③内容安排

身体训练:

重视发展速度耐力、抗阻力量训练。

战术训练:

提高防守反击能力;变换和加快节奏给对方增加压力的能力;结合个人打法,熟练掌握战术和临场应变能力

技术训练:

强化和完善各项基本技术运用能力,突出特长,形成技术风格提高快速移动中击球技术和有效反击能力。

【注释】

[1]张涛.湖北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2]董取胜.“多维系统反馈法”对网球专项学生战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01)

[3]骆午凤,李毅钧.“Tennis Xpress”在高校公共网球选项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8)

[4]王海明等.“快易”网球教学法在高校网球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