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关概念界定与关系的厘清及研究成果

相关概念界定与关系的厘清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古典经济学为界限,在古典经济学兴起之前,“供给”特指财政中的“特许供应”和军事中的“后勤保障”;而“需求”有“效用”“承担”“受托”等意思,且供给与需求两术语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古典经济学兴起之后,“供给”开始表示一般化的商品或服务供应;而“需求”开始特指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且强调与经济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反映某一国家及地区各产业间构成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相关概念界定与关系的厘清及研究成果

(一)高职教育专业供给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领域的概念。以古典经济学为界限,在古典经济学兴起之前,“供给”特指财政中的“特许供应”和军事中的“后勤保障”;而“需求”有“效用”“承担”“受托”等意思,且供给与需求两术语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古典经济学兴起之后,“供给”开始表示一般化的商品或服务供应;而“需求”开始特指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且强调与经济行为人之间的关系。高职教育专业的供给主要包括培养的人才、经费、师资队伍、制度等要素,专业的需求主要指学生、院校、社会等多方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

(二)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各专业门类间的构成关系,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可将专业结构划分为纵向专业结构、横向专业结构、区域专业结构、课程专业结构。这四类专业结构既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也是专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才能保障各个结构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达成科学合理的目标。

纵向专业结构主要是指高等院校根据各层次所处阶段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办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且三层次内部的专业结构亦有很大差别。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视野下,三层次必须保持相互联系和依托,低层次专业结构必须为高层次专业结构提供基础和实践,而高层次专业结构必须为低层次专业结构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应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应用型本科专业结构乃至专业硕士专业结构的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各层次产业结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环境

横向专业结构是指高等院校专业内部的横向组成,主要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专业大类,主要由大的专业门类组成,如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理、工、农、医、财经等类别;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等专业大类。第二层次为专业类,也可称之为专业学科,该层次主要从专业大类分化而成,如人文社会学科中的社会学、历史学等类别。第三层次为专业,也可称之为学科小分类,该层次由第二层次细化而成,如房地产专业类中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及物业管理等。

区域专业结构是指高等院校由于所在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区域专业结构。根据单位区域范围的不同,可将区域专业结构继续细分为全国各个省份、全国各个大中城市、全国各个县区三种不同的分布。各个区域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及文化发展程度不一,导致不同区域高等院校的专业结构不尽相同,这样的专业结构才能更好地基于区域发展的特色,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从而也能够促进专业结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专业结构是指以课程作为专业结构组成的关键要素,凸显了课程作为专业结构组成单元的重要性,规避了人们忽视课程结构单独探讨专业结构的弊病,同时防止了专业结构中专业类别设置过窄、过细的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知识集约型”的特点,能够独立分析、处理复杂的问题。这赋予了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结构更多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关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课程结构的建设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间构成和相互结合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反映某一国家及地区各产业间构成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指向以高效益、高级化为表征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业结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亦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均处在一个不尽相同的产业结构中,而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社会稳定、和谐、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合理的产业结构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www.xing528.com)

从产业结构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朝阳产业是指那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且增速较快的产业,如高新科技产业等;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出现萎缩的产业,如传统的农业及低端制造业等。

从各个产业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生产资源的占比来看,产业结构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劳动力、较少依赖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它是以生产成本中工人工资和设备折旧、研发支出的比例为衡量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常指农业、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生产技术和资本投入,逐步脱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在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中资本成本相对劳动成本的占比较大,且每个生产者所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较高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包括运输设备制造、电力工业、钢铁业、石油化工等产业,此类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指标。技术密集型产业被很多国家和区域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智力等要素较之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依赖较高的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包括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目前以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益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与前景。

从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来看,可将国民经济部门中产业结构划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四个大类;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两个门类和三十六个大类;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也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逐渐发展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将朝向“三、二、一”的趋势发展。

(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其专业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产业的发展变化带动社会对专业性人才需求的增长,从而使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尽量保持相互平衡。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高职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决定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力会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转移。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加快,以往的技术结构和就业结构必然发生改变。在转变过程中,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也需要多层次的专业结构影响带动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管理、实践人才,这些层次、素质、技能各不相同的人才大多是由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主体的高校来培养的。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专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机构,其培养人才的结构、规格、规模等都与产业结构相吻合,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数量、质量、结构和层次相当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先后建立了多所高等农业院校、多所农业大专院校、多所农业中专学校,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教育系统。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适时缩减农业类大专院校的比例,及时对以农业为主的科类结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调整,及时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动,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及层次、种类相当的劳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逐步提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逐步下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行了新一轮的院系调整,大量的农科院校被合并撤销,农科类专业大幅减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专业结构的优化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教育影响经济发展,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人才结构,并作用于经济结构。人才保持合理的结构是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制约着人才的种类和岗位类型的形成,专业结构失调会直接影响人才的专业和岗位的对口。产业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人才的类型和水平,而人才结构的变化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只能通过发展教育,调整学校专业结构来实现。合理的专业结构可以为适应这些转变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教育结构应主动与经济结构相适应,合理的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要求我们科学预测人才的需求结构,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现实依据。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两者之间的适应性是相对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人才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的需求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结构的改革调整,使之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