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湖香市:古老的汉族民俗,历史悠久

西湖香市:古老的汉族民俗,历史悠久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湖香市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历史悠久。西湖香市起源于唐宋年间,到元明时期已十分繁荣。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篇散文《西湖香市》,描写的就是明朝末年西湖香市的热闹繁华场面。据《杭俗遗风》记载,西湖香市可分“天竺香市”“下乡香市”和“三山香市”三种,香客也各不相同。改革开放以后,西湖香市依旧如故,盛况不减当年。

西湖香市:古老的汉族民俗,历史悠久

西湖香市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历史悠久。

早在唐宋时,西湖天竺寺、灵隐寺、昭庆寺、净慈寺等寺院都已有“香会”。南宋建都杭州后,历代皇帝都要御驾亲临各寺,烧香敬佛,抚台以下文武百官也要亲自拈香。上行下效,四乡蚕农亦以杭州为天堂佛地,为祈蚕桑丰收,也都来“朝山进香”。即使贫苦农家也要借贷典当,每年开春到杭州来烧一次香,村村户户,世世代代,相沿成俗。

西湖香市起源于唐宋年间,到元明时期已十分繁荣。它是宗教信徒进香拜佛和经商者形成的集市。每年春汛来临,全市商店坊肆都装潢门面,招徕顾客,人们还到各寺庙两廊、山门内外搭篷赶香市,一时形成“有屋则摊,无屋则敞,敞外有篷,篷外有摊”,各商铺店肆鳞次栉比,丝绸簪耳、牙尺刀剪、糕点果品、香烛木鱼以及泥人玩具之类琳琅满目,云集成市。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篇散文《西湖香市》,描写的就是明朝末年西湖香市的热闹繁华场面。(www.xing528.com)

每年的西湖香市,开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结束于端午,以天竺寺、灵隐寺、岳王庙、昭庆寺、老东岳、吴山最盛。明人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曾描述说:“此时春暖,桃柳春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据《杭俗遗风》记载,西湖香市可分“天竺香市”“下乡香市”和“三山香市”三种,香客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天竺香市”为最早,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圣诞,全城老的少的,丑的俏的,无不云集,途为之塞。上香的百姓,二月十八日晚即许出城。自茅家埠起,一路夜灯,至庙不绝。“下乡香市”以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种桑养蚕各乡村村民男女为主,一乡一村,结伙成队,乘坐香船来杭,停泊于松木场、拱宸桥一带,多时达千百艘,河道堵塞无隙。有的以船为家,自带糕、粽为食。香会延续一个多月。“三山香市”,三山即天竺山、小和山、法华山。苏杭各地都有香会组织,由长者领队带路,数百十成群,肩挂黄香袋,腰系红带,头裹白巾,结伴而行,要在一天之内,来回百余里,烧遍三山之香,名叫“翻三山”。进杭州烧香者,大多来自江浙一带;北方的香客,以山东为多。香客大多为三十岁至五十岁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常以村为单位,自划大船,结伴而行。江浙一带的水乡,历来农事生产以蚕桑五谷为主,他们视杭州为天堂佛地,多为祈求五谷蚕桑丰收而来。过去,乡间有个古老的传说,进香者只有亲手抚摸寺庙里的每一尊佛身、每一根柱子,才能证明朝山之虔诚。直到今天,这种情景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妇女依次抚摸着寺庙里的佛像罗汉金刚、圆柱,非常虔诚。祈求菩萨保佑得于荫福、牲畜兴旺、造屋吉祥、四季平安,也是香客们的普遍心愿

改革开放以后,西湖香市依旧如故,盛况不减当年。过去香客进城,省吃俭用,风餐露宿,往返靠步行或自划船,购物也只买些廉价用品,大多只买只泥猫置于蚕房以避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大为改善。香客进城自有包租的汽车轮船接送,食宿也进入了旅店、饭馆。大红蜡烛多的用口袋装,香火更是大把大把地烧,尤其是年老的妇女虔诚之心不改初衷。当他们把座座庙里的菩萨拜毕之后,便欢天喜地地忙着采购。成群结队的香客涌进各大商店和商场,每个人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的时新货。香客来杭,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无不趁此机会愉悦身心,各寻其乐。他们兴致勃勃地听戏文、逛马路、游西湖、赏风景,吃个满意,玩个开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