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教育学理论实践

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教育学理论实践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历了以上过程之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的良性影响在一种重大的社会变革面前,学校道德教育通过它自身的改革去适应社会变革,这是勿容质疑的一致共识。因此,了解与掌握市场运行规则,应该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区分市场行为的良莠,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去追求,是学校教道德育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的努力追求。

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教育学理论实践

(一)市场经济的确立及意义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又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经历了以上过程之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

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阶层社会地位、经济利益也处于大调整状态,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择业机会的多样化以及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实践,进而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传统的道德教育在目标、内容、手段等诸方面已经程度不同的无法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我国的学校德育必须经历一次破与立的整合过程,必须进行改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的良性影响(www.xing528.com)

在一种重大的社会变革面前,学校道德教育通过它自身的改革去适应社会变革,这是勿容质疑的一致共识。但是,怎样正确理解所谓“适应社会变革”,在道德适应与道德适度超越的问题上,学校德育应该有哪些改革,学者目前仍然观点不一,见仁见智。

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市场交换的双方均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因而,市场经济对人们道德认识及行为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就集中反映在人们怎样对待利益的看法上。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互利行为,但这种互利是建立在利己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个体的获利,则不可能发生市场经济行为。所以,当前学校德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能够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不正当的的个人利益,在利己的同时能够同时利他,努力形成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正确的利益观。其次,良性市场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市场运行规则,例如诚信意识、独立意识、效益意识、时间意识、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等。一方面这些规则可以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才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因此,了解与掌握市场运行规则,应该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第三,既然市场经济在其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是以利己和互利为其出发点,所以,市场行为必然具有它的个人性、自利性。但是,人作为社会一员在其活动过程中,除了满足物质的欲望,还有精神的追求,除了有个人性、自利性的市场行为,还会有利他行为,无偿行为。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社会上有很多热心的人,道德的人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人的高贵与高尚。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一员,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具备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具有道德意义的种种品质,同时,更要具备作为人所具有的、超越现实的、高尚的理想并为之进行不懈的追求,依此实现精神的愉悦及人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学校道德教育的真谛所在。

当然,在谈到良性影响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市场行为中仍然有着一些消极因素在滋生与蔓延,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可以无视道德、良心及法律去铤而走险。学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势必会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甚至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都受到非良性市场行为的干扰与侵蚀。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学校教育的纯洁性,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者;一方面学校教育希望通过她的培养使得年轻一代有高尚的理想与追求,一方面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非常实际的以金钱、物质利益为杠杆来调节其市场行为。区分市场行为的良莠,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去追求,是学校教道德育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的努力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