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言语技巧:说服学生改变错误观念,树立正确意见

教师言语技巧:说服学生改变错误观念,树立正确意见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服语,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改变原来错误的观念、观点、行为,接受正确的观点、意见、主张或办法的教育言语。教师在运用说服语时应该明确目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就会有所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刚柔并济,才能收到说服的实效。(三)端正态度教师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逼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或者为达到说服目的,而威胁学生。学生常因为紧张、畏惧,产生戒备、对立、猜疑、逆反等不利于说服的心理。

教师言语技巧:说服学生改变错误观念,树立正确意见

说服语,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改变原来错误的观念、观点、行为,接受正确的观点、意见、主张或办法的教育言语。在学校,有些学生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轻则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重则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要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不能简单地禁止或者处罚,而要耐心说服教育。

抛砖引玉

说一说下面的案例中,教师是怎样运用说服语的。

(1)汤老师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一直是全校的优秀班集体。可是在汤老师住院治疗期间,这个班明显地滑坡了。尤其是在单元考试中,全班53个同学竟有42人严重舞弊。面对这种糟糕的局面,汤老师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班会。下面是汤老师在班会上的一段讲话:

师:我们每年的3月15号是个什么节日?

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师:为什么要设这个节日呢?

生:因为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太多,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师:不仅有这个节日,我国还专门制定了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今后,你们遇到了伪劣产品该怎么办?

生:拨打12315专线电话投诉、索赔,追究对方法律责任。

师:你们说得很对。伪劣产品危及着我们每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危及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如果工厂老是出伪劣产品,市场上到处都是假货,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还能生存下去吗?工厂出产品,学校出人才。产品和人才,孰轻孰重?产品不行,抓一抓就可以上来,人才不行,可是一生一世,一代人啊!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在。如果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掺假,也出伪劣产品,国家和民族就更没有希望了。未来的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科学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同学们,你们懂这个道理吗?

汤老师的话刚落,42名同学刷地站起来了,低着头。汤老师深情地望了大家一眼,又说了一句:

我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今天的诚实,感谢你们意识到了一种责任!

说完,她庄重地向学生鞠了一躬。全班同学无不热泪盈眶。从此,这个班的同学,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再也没有出现过舞弊现象,并继续保持了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

以情动人,是这段话能够说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人说理,须使人心中点头。”所谓“心中点头”,就是指理念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情与理结合,理借情动人。

(2)一位小学教师发现班里孩子对教室的椅子不爱护,于是这位教师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仍然把椅子搬回来坐好。(学生诧异地看着老师)刚才你们搬椅子的时候,老师听到一个声音在叫:“疼死我啦!快救救我吧!”你们知道是谁在叫吗?

生:(齐)小——椅——子!

师:对!你们又在拖小椅子了。第一次拖小椅子,小椅子觉得疼;第二次拖椅子,它的腿就扭伤了;第三次再拖椅子,它的腿就骨折了。如果这样拖下去,它的整条腿就会断下来。你们说,大家这样做好不好?

你们知道这些小椅子是哪儿来的吗?这些小椅子是工人叔叔做出来的。石强的爸爸就是做小椅子的,他有时候上早班,有时候上中班,有时候还要上晚班哪,他多辛苦啊!

可是,咱们小朋友一点儿都不爱护小椅子,没用多少时间就搞坏了。要是这样的话,石强的爸爸就是不休息,天天在工厂里工作也来不及做呀!你们说,要是石强的爸爸知道了,他会不会生气呀?

生:会!

师:你们看,我们做了些多么不好的事情呀!要知道,乖孩子的小椅子用很长很长时间还是好好的。好了,以后啊,我们要爱护小椅子,轻轻拿,轻轻放。那样,我们的小椅子就是用了很久还会好好的。这样,石强的爸爸也会高兴的。

这位教师采用拟人的形式,一层一层地展示小椅子被拖的痛苦,然后用孩子家长做椅子的辛苦教育学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要爱护小椅子。(www.xing528.com)

知识仓库

教师在运用说服语时,请注意下面的要求:

(一)明确目的

目的不明确,心中无数,不仅不能说服学生,还会招致学生反感。教师在运用说服语时应该明确目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就会有所差异。如果采取不恰当的说服方式,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说服学生,要分析问题的根源,弄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研究怎样才能使说服对象接受,要求他怎样行动等等。只有目的明确才可能有效地说服学生。

(二)了解对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掌握和了解说服对象的情况,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对性格内向而胆怯、自卑的学生,宜语气平缓,话语婉转,言辞中充满激励、信任和理解;对性格外向而又任性放纵的学生,宜单刀直入,明话实说,说话语气肯定,态度明确,使其感受到话语的力量。针对不同学生,刚柔并济,才能收到说服的实效。

(三)端正态度

教师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逼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或者为达到说服目的,而威胁学生。周恩来曾经说过:“与人说理,须使人心中点头。”欲使人心悦诚服,就要平等相待,以诚相见,不能板着面孔。“我说你服,我打你通”,这种居高临下的说服态度很难奏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承受能力、心理状况,和颜悦色、推心置腹地进行。尤其是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实际,用具体、朴实的道理说服、打动学生。

(四)把握时机

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情势,根据复杂的形势,找准时机,随机应变。顺事说理,自然贴切,易为人所接受。在说服学生时,教师要认识到一点,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说服也不可能一次就达到效果。因此一时难以接受的,教师可以从长计议,不宜急于求成;一时难以达成共识的,教师可以求同存异,说些宽容体谅的话,给别人留点面子,以待时机。

(五)情感交融

教师在运用说服语时,除了要明确目的、了解对象、端正态度、把握时机之外,还必须注意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学生常因为紧张、畏惧,产生戒备、对立、猜疑、逆反等不利于说服的心理。要使学生放下包袱,就必须从说服的内容和态度方面与学生的心理情感交融。比如,说服之初,可以淡化动机,从闲谈入手,或者先谈一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良好的谈话气氛,双方心理相容,就容易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

沙场点兵

1.分析下面案例中的教育言语存在哪些问题?这位教师有多次机会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若是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将怎样避免事情严重化?

那是期中测试之后,我根据学生的成绩优劣、身高的差异以及半个学期以来各方面的表现,对部分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换。原来坐第五排中间座位的王志强同学,上课爱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到其他同学,我把他调整到了前排,四周安排了一些女生,目的是在环境上对他实行“孤立”,使他的捣乱没有“市场”。

在宣布调换座位后,别的同学都立即行动,唯独王志强同学纹丝不动。我连喊他几次,他竟然毫不理睬。这时,班里的几个顽皮生嬉皮笑脸,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那神情仿佛在说:“告诉你,我们哥儿们也不是那么好摆布的,看你能怎么样!”面对这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我火了,一怒之下,将他连人带椅子拖出座位,命令他立即坐到新的位子上去。可是偏偏遇到个“铁头犟”,我刚走回讲台,他又气哼哼地在原座上坐了下来。

怎么办?为了维护我这个班主任的尊严,我在盛怒之下,把他的书包扔出教室,并宣布:“如不听我这个老师管教,请便!”

……

放学时,王志强向我要回了他的作业本,看样子,他真想辍学了。这出乎意料的局面,使我感到突然。怎么办呢?向他赔礼道歉吗?不行!要是那样子,那些调皮生更难管了。于是,我严厉地说道:“不想读可以,但我劝你三思而后行。走了,就不要再来了!”没想到我这威胁的话语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使他的态度更加强硬起来:“我不会回来的!”我又一次失败了。

2.请根据下列情景设计教师的情境语。

(1)张丹丹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成绩优异。可是,这学期却一反常态,上课经常迟到,也不认真听讲,表现出一种心烦气躁的样子,有一天,班主任找她谈话,了解到张丹丹家里十分困难,由于母亲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爸爸是个残疾人,平时也照顾不了她母亲,张丹丹考虑再三,决定辍学回家,在家里照顾父母。

(2)学生甲和学生乙在课外活动时,为了争抢篮球场地互相争吵起来,甲乙双方互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了起来。甲个子高、力气大,把乙推倒在地。围观的同学上前阻止,把他们两人拉开。乙认为自己当着同学的面被打倒在地,既吃亏又丢了面子,扬言迟早要报复甲,以牙还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