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的革命:有效听话与表达

课堂的革命:有效听话与表达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上的动物,生来就具备“听话”功能的不只是人;地球上的动物,生来就具备“说话”功能的则只有人。中国的曾国藩认为通过听一个人说话可以判断他的“脑”,美国的爱默生认为通过听一个人说话可以看到他的“心”。不让说话,就是封闭人的心灵的大门;不让说话,就是阉割人感受幸福的功能。中国的学生群体心情抑郁、心灵自闭者众多,就是只准“听话”不让“说话”的教育造成的。

课堂的革命:有效听话与表达

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不能自主学习,不能自主必无话语权,无话语权则无开口说话的必要;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身处闭门读书、关门办学的环境中,孤独地与作为静物的书本、书桌为伴,很少有开口说话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在家里被要求“听话”做乖孩子,在学校被要求“听话”做好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如此的教育方式,从幼儿园大学,20年左右,学生是在正成长还是负成长?

记得在我们开班之初,南京新模式软件公司董事长张晓东先生特别和我强调,“教会学生说话。”

《扬子晚报》2011年11月24日A13版有一篇文章题为:“毕业生最怕‘技不如人’,用人单位最看重‘人际交往’能力”。

南京大学首次发布《2011年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白皮书》,白皮书对近三年来南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出分析,同时调查了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不少调查数据颇具启发意义,毕业生求职时最担心的是“专业技术水平较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却不是所谓的“技术水平”,而是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这一项高居榜首。

麦肯锡咨询公司在2013年5月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国教育体制与技能差距的报告中称,一位雇主抱怨说:“微笑、握手,我还要教20多岁、30岁出头的人这些。”

看一看自己身边熟悉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群体,因为不会说话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连谈恋爱都感到很困难的年轻人也很多。

在我办学之前,对“听话”与“说话”这一个话题从未想过,基本无概念。与两期班63位学生半年时间的朝夕相处,学生们100多万字的课堂日报,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企业家们急切的期盼,周围熟悉的家长们的焦虑,让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单列一节,专题议论“听话”的教育和“说话”的教育,这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话题,这是一个必须予以特别关注的话题;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为了能够把这个话题议论得清晰一些,我们不得不先想清楚“说话”是什么?

1. “说话”是什么?

“说话”是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这一个问题?搞清楚“说话”是什么,其价值之大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1) 说话是文化

我们知道,张开嘴巴吃饭是人先天的本能;我们忘了,张开嘴巴“说话”是人后天的文化。

地球上的动物,生来就具备“听话”功能的不只是人;地球上的动物,生来就具备“说话”功能的则只有人。你可以训练一条狗、一只鸡“听话”,你做不到训练一条狗、一只鸡“说话”。

人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自然人经过教育被文化成一个文明人,在于人所独具优势的“说话”功能的开发利用。所以,只要求学生“听话”不让学生“说话”的教育,不能算给人文化的教育,只能算让人驯化的训练。只有开发人“说话”功能的教育,才能算真正的文化一个自然人为文明人的教育。

(2) 说话是思想

有“晚清中华第一人”之称的曾国藩,在录用官员时特别重视面试,他在面试时尤其看重面试对象说话的能力,他认为“是否有条理全在言谈中”。

有“美国文化之父”之称的爱默生说:“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道这个人的爱。”

中国的曾国藩认为通过听一个人说话可以判断他的“脑”,美国的爱默生认为通过听一个人说话可以看到他的“心”。

请看“呆”字,在百度查询,是这样的解释:汉字,字义为,① 傻,头脑迟钝,呆头呆脑;② 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再请看“呆”字的构成,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木”,其构成十分直观地告诉人们:言语木讷就是“呆”。“呆”这个字从反面证明了,说话的能力与思想能力直接相关,不会说话,是因为头脑迟钝。

所以,说话的功能就是思想的功能,不让学生说话,就是不让学生思想。不让学生说话的教育有可能会让学生变呆,中国话里就有“书呆子”这一称呼。

我们中国古人有言,“君子动口,小人动手。”现代国家谁最会说话,谁就能当总统。能动口就是君子?会说话就能当总统?表象是能动口、会说话,本质是能动脑、善思想。

(3) 说话是身心和谐、全面成长的必要条件

人吃饭是为了养育身体,人接受文化是为了养育“心”。

和谐,是当下我们中国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

“和”,左边一个“禾”,即粮食;右边一个“口”,即嘴巴;“禾”+“口”=“和”,即吃饱肚子才能“和”。

谐,左边一个“言”,右边一个“皆”,“言”+“皆”=谐,即有话都能说为“谐”。

“和”,口中有粮为“和”,可以理解为,人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才可以“和”;“谐”,有话皆可说为“谐”,可以理解为,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才可以“谐”。

可见,要想让一个人身、心和谐地全面地发育成长,一要给他吃饱饭,二要让他说话。同理,要想一个社会和谐,既要满足社会成员吃饱饭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社会成员言论自由的精神需求。

看来,我们的老祖宗比他们的子孙聪明,在造字的时候,就把这个基本道理的软件镶嵌到相应的文字里面了。

(4) 开口说话是感受幸福,是开启心灵

我们再来看一下“说”这个字。

查一下词典,对“说”字的解释如下:一曰,谈说;二曰,解释;三曰,喜悦。在古代,“说”与“悦”同字。

我们的常识也知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话就多,一个人生气的时候话就少。所以,不让人说话,就是不让人高兴,就是让人生气,生气让人痛苦。

中国有成语,“一吐为快”。反之,不让说话就憋屈。所以啊,要想让一个人幸福,请让他开口说话;要想让一个人痛苦,就封堵他的嘴巴。

我们再来看“开心”这个词。“开心”就是“高兴”的意思,人在感受到幸福的时候,就会高兴,就会开心。开心者,心灵开窍也。说话使人喜悦,喜悦即开心,所以,开口说话就是开启心灵。

人的快感来自身体的释放,人的幸福感来自心灵的释放,说话就是心灵的释放。不让说话,就是封闭人的心灵的大门;不让说话,就是阉割人感受幸福的功能。

中国的学生群体心情抑郁、心灵自闭者众多,就是只准“听话”不让“说话”的教育造成的。

(5) 说话和心智发育

人,身体有所“感受”,“心”有所思,“脑”有所想,嘴才有所讲。人说话,动的不只是嘴巴,动的还有“心”,还有“脑”。

不让人说话,就是不让人“心”动;不让人说话,就是不让人“脑”动;“心”不动,心智怎么能够成熟?“脑”不动,怎么能够发达?

动物只会吃饭不会说话,动物只长身体不长心智;只让一个人吃饭,不让一个人说话,这个人也会只长身体、不长心智,最后长成了心理幼稚的“青苹果”。

2. 听话的人和会说话的人的不同

接受“听话”教育的人与学会“说话”教育的人有着几乎截然相反的人格特质

习惯“听话”的人,充满自卑,外表冷漠,内心阴暗痛苦。我们的社会冷漠的人是不是多了一些?

会“说话”的人,充满自信,外表热忱,内心阳光幸福。我们的社会内心阳光、充满热忱的人是不是少了一些?

习惯“听话”的人,其心理是幼稚的,性格是懦弱的,心胸是狭隘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工作中遇到矛盾,更多的是畏惧、埋怨和牢骚,甚至于走极端。我们的社会端起碗吃肉、丢下筷子骂娘的爱发牢骚的人是不是多了一些?

会“说话”的人,其心智是成熟的,性格是坚强的,心胸是开阔的。生活中遇到挫折,能勇敢面对;工作中遇到矛盾,能积极化解。甚至于愈挫愈奋,乐在其中。我们的社会能够积极面对困难、理性看待矛盾的人是不是少了一些?

“听话”的人,因其心灵得不到释放,“心”力懦弱,感受幸福的功能也弱,其人生必将痛苦多一些。会“说话”的人,因其心灵得以释放,“心”力强大,感受幸福的功能也强,其人生必将幸福多一些。我们的社会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幸福是什么?心灵感受到的幸福,绝不是肉体感受到的快感!

不难想象,从小到大在“说话”中长大的一个人和从小到大在“听话”中长大的一个人,一定会长成完全相反的人格特质,一定会形成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

前者有独立人格、善自由思想、有主见、有主动精神,后者无独立人格、不会自由思想、无主见、习惯被动接受。

前者有可能创新,后者只能模仿;前者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后者只适合被管理;后者如果做了管理者,于己未必是幸,于众人肯定不幸。

在过去的皇权社会,注重培养人“听话”的教育可以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切人众皆是子民,在皇帝已经退位100多年的共和国度里还继续教会“听话”的教育,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教育与时代发展的严重滞后让接受教育的个体迷茫,让整个社会陷入困境。不过,找到原因就好办了。

3. 不会说话的痛苦

相信您看了我们班上学生写的课堂日报,会为我们眼下的学校教育汗颜,世界上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被称为文化的教育!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越不会说话,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心理越幼稚。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写下的这些课堂日报,是家长重新认识孩子、教师重新认识学生,人们重新认识教育、研究教育无比珍贵的一手素材

(1) 紧张——婷婷同学8月24日

今天中午轮到我面试了,虽然之前也做了点准备工作,但是我的紧张感丝毫没有少。我排第三个,第一个人上去面试的时候,我就开始紧张了,那时脸刷的一下变热变红了,我也在自我暗示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但是好像没啥效果呐。第二个人上的时候我直接的一只手就全麻了,我也知道这只是一个模拟的面试,但还是很紧张很紧张,轮到我上的时候我的两只手都麻了。虽然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因为这是我必须要克服的一关。因为不管你想到哪个公司,都必须得经历面试这一关,而且这种紧张的情绪也是我必须要面对的。

在面试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发现自己不那么紧张了,感觉已经进入了状态,而且思路很清晰!我给自己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刚开始紧张得连手都麻了,为什么过程中又不怎么紧张了。我感觉刚开始紧张是因为害怕自己讲不好,害怕跟别人比较,对自己没太大信心。过程中不紧张可能是因为自己进入状态了,根本没有空隙让我想其他的东西!

这次的面试让我想起了进入这个班的时候的面试,记得当时我刚进面试教室的时候脸就全红了,后来连说话都有点结巴,总之是很狼狈!!与那次面试比较我觉得这次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也紧张,但是我能够做到在面试过程中可以很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懂得如何面对面试官突如其来的问题!

经常说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嘛,我觉得自己有进步就已经足够了!

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我们亲爱的商老师,嘻嘻,谢谢老师!

(2) 最后我还是站起来发言了——俊志同学10月23日

今天是二期班开班第一天,没有做项目,商老师只是带我们做了个开头,算是引导吧。在讨论如何快速地融入到公司中时,商老师先让我们小组讨论,然后同学上台讲,发现各个小组的发言基本上都差不多。但听了商老师的总结,感觉商老师讲的很多观点都很有道理,相信跟着商老师可以学到很多,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多的是为人处事方面的。

今天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个辩论赛,主题不是重点,相信老师更注重的是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时应变能力。看到好几个同学都积极地站起来论述,我也一直在想站起来发言。可能由于我自身的原因,不善言语,放不开,一直没站起来。但最后我还是站起来发言了,可惜还是很紧张,表达不完善,有几句一开始想到的话还是忘了说出来。有点自责,但是我至少尝试了,相信在商老师的引导和自身努力下,我一定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开朗。

(3) 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人我就特别紧张——海军同学10月25日

今天是开班的第三天,就目前而言,上课挺有吸引力,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我比较内向,除了和熟悉的人相处,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人,我就特别紧张,因此我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也正是由于自身这个缺点,我才选择参加这个软测班,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的课程,能让自己有所改变。

以上3篇课堂日报,2篇是男同学写的,1篇是女同学写的,都是在人们眼中最有文化的大学生,甚至被称为“天之骄子”。已经都是20岁的年轻人啦,还在痛苦地、艰难地学着开口说话!到底是天之“骄子”还是地之“娇子”?

2岁的儿童开始学着开口说话很正常,20岁的年轻人还要专门学说话岂非啧啧怪事!还真的一点不怪。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会说话的寥寥无几,不会说话的反而十分普遍!

我真的不明白,这些学生在教室里,在同学中间,他们怕什么?我想来想去也找不到一丁点足以令他们害怕的事情,他们的恐惧来自于自己的“心”,他们的“心”,在长达20年的强调“听话”、不让“说话”的教学模式中,在被强迫学习而不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被压制成一颗懦弱的“心”,他们嘴巴说话的功能也已消失殆尽。实际上,这是自闭症的临床症状。我发现越是考试分数高的、听话的学生,即老师眼里的“好生”,往往越不会说话,越容易患上自闭症;那些爱玩游戏的、不那么听话的学生,即老师眼里的“差生”,就比较会说话,患上自闭症的概率要低很多。

我姐姐2岁的外孙女,见到生人就会哭。为什么?是敏感,是聪明,是心理健康,是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0岁的年轻人见到陌生人紧张到不能正常开口“说话”,在集体场合更是紧张到张口结舌不能自已。为什么?一是不敢,二是不会。

不敢,是因为他“心”的发育因不当的教育而受阻未能成熟,心智懦弱;不会,是因为他“脑”的发育因不当的教育而受阻未能成长,不会思想。

一个人上学20年,接受了20年所谓的文化的教育,开口说话的功能不是增强了而是减弱了;一个人上学20年,接受了20年所谓的文化教育,理应更加的勇敢、大方、自信、能言善辩,怎么反而更加的懦弱、羞涩、自闭、笨嘴笨舌呢?这到底是文化还是驯化?真的不可思议!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当这些同学走出我们的课堂时,已经个个充满自信、能说会笑了。

4. 不会说话的“青苹果”的成因及其对策

再请读一篇我们班上张璐同学11月20日的日报。

关于说话

在中国80%的毕业生都是青苹果,青涩幼稚,这个主要是由我们从小受教育的环境所决定的。我们从小就寒窗苦读,古人也就十年,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将近20年的教育,还不谈读硕读博。在这20年中,我们大部分人都与社会隔绝,处于一个封闭安稳的环境。在家里,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在学校,只能听老师的,缺少平等的交流。这让我们大部分人只会听话不会说话,都患上了自闭症。大家不是没有想法,只是不会表达。这让我们走上社会之后,面对各种场合都不会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只能被动,很难把握主动。

张璐同学告诉我们,“青苹果”结在大学的树上,苹果树的根则深深地扎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国人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受到的熏陶和训练都是“听话”而不是“说话”。

中国的孩子在家里是不可能与父母平等对话的,否则会被视为不孝无礼之举;中国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两只手被要求放在课桌上,幼儿园的孩子两只手被要求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否则是不允许说话的。

幼儿坐在凳子上,两只手背在背后不准动,嘴巴不准开口说话;小学生坐在凳子上,两只手放在胸前不能动,嘴巴不准开口说话。这意味着什么?看得见的身体被约束了,看得见的嘴巴被封闭了,看不见的心灵被捆绑了,看不见的头脑被禁锢了。

2012年1月19日姐姐在聊天时告诉我说,她的上小班的4岁的外孙女朵朵在幼儿园里又被老师批评了,幼儿园老师评价朵朵活泼、聪明,但就是太爱说话。

2013年3月28日,一位朋友说起他的上幼儿园小班的3岁的儿子,他说幼儿园的老师都说他的儿子聪明、有灵气,但就是喜欢说话,坐不住。

哎!心有灵气、头脑聪明的孩子自然坐不住,自然话多,他们需要释放自己心中的灵气、表现自己大脑的聪明。你不让他的身体自由行动,你禁止他说话的自由,就是在封堵他心中灵气的释放、限制他的大脑思想。心灵得不到释放会使人痛苦,可是孩子不会说。心灵长期被封堵会养成一颗冷漠的心,大脑长期被禁锢会变得迟钝,嘴巴长期被封住人会变呆。我相信,如果孩子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如果老师知道不让孩子开口说话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老师一定不会阻止孩子说话。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啊,到了孩子会自己吃饭的时候,你们会停止喂饭,让孩子自己吃饭;当孩子到了会自己走路的时候,你们会停止抱孩子,让孩子自己走路;请你们到了孩子会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能只要求孩子“听话”而不让孩子“说话”。只要求孩子“听话”而不让孩子“说话”、不能和孩子平等对话,是在驯化孩子成为没有主见的奴才,而不是在培养孩子成长为有主见的人才。

动物只会吃,不会说,动物只长身体,不长心智;如果只给人吃饭,不给人说话,人也会只长身体,不长心智。不让孩子说话,就是不让孩子自己思想;孩子不能思想,心智就不会成长;心智不成长,心理就永远幼稚。如果想让孩子成人,请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平等地与孩子对话;如果想让孩子成才,请鼓励孩子“说话”,鼓励孩子把自己“身体”的感受、“心”中的所思、“脑”中的所想说出来,让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思想,让孩子的“身体”、“心”和“脑”在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全面发育成长。如果您能这样做,您就有可能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强健体格和健全人格的真正有文化的文明人,只有文明人才有可能在科学、艺术和技术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啊,鼓励孩子说话、与孩子平等对话,才是培养孩子成龙成凤的光明大道!如果您能这样做,您还会让您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人是否有幸福的童年,关系到将来是否能够成人成才。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不难看到,确保孩子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是教育发达的国家、先进的民族共同的特点。他们确信,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是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他们明白,栋梁之才的成长源自一株茁壮的苗。

辛辛苦苦的老师啊,教会学生“听话”、不让学生“说话”是驯化,教会学生“说话”、与学生平等对话才是文化;教会学生“听话”、不让学生“说话”是培训听命于人的苦力,教会学生“说话”、与学生平等对话才是培养有独立人格、能自由思想、有主见的人才;教会学生“听话”、不让学生“说话”是培训专制社会的受体,教会学生“说话”、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看古人,孔子之所以是孔子,不是因为孔子字写得好看,也不是因为孔子书背得多,更不是因为孔子会考试,而是因为孔子会说话,一部中国人奉为圣经的《论语》,就是孔子说的话,由他的弟子记录整理而成。

看现代,2013年7月22日英国王妃凯特生了一位王子,王子的父亲威廉在向英国民众发表讲话提到对刚刚诞生的王子的教育时说,要根据王子的个人意愿和能力来安排对王子的教育。各位,王子的意愿非得等到王子能说话、会说话时才可以知道,不是吗?如果我们中国人也能懂得这个教育人的真谛——让孩子开口说话,按照孩子个人的意愿和能力安排合适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就走向了现代化,中国的孩子就可以在快乐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在幸福中成长为现代文明人。

培养能“听话”的学生,是科举时代的需要;培养会“说话”的学生,是科学时代的需要。在过去的时代教会孩子“听话”符合孩子的利益,在当下的时代教会孩子“说话”符合孩子的利益。

美国让学生学会“说话”的教育,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软件大国;中国教会学生“听话”的教育,使得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合格的软件人才。

5. 引导学生开口说话、学会说话的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学生开口说话,无论话对话错,不管话多话少,勇敢地张口说出来就行,先解决敢不敢说的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上,每天早晨各小组的晨会上,学生要开口说话;课间的小组讨论,学生要开口说话;小组讨论结束,要派代表走上讲台说话;午饭后、上课前有一段时间供学生在台上表演才艺,不仅要开口说话,还要开口唱歌,甚至摆动身体跳舞;也会安排辩论,进行高强度的说话的训练。

在我们的课堂上,一个班的同学就是一个大的合唱团,每周两次合唱的训练,学生们个个要张大嘴巴放声歌唱,要把“自闭”的心唱开窍,要在歌声中找回自信!

人张开嘴巴吃饭是本能,人张开嘴巴说话是文化,人张大嘴巴唱歌更是文化。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开班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得以提升开口说话的勇气和能力,找回失去的自信。

课堂上、网络上,课堂内、课堂外,老师与学生之间关于“说话”的讨论,相互之间关于提升“说话”的文化意义的探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提高自己说话能力的自觉性。

开口说话的过程,100%可以激发学生蕴藏于心中的智慧,100%可以激活学生大脑固有的思想功能。

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指导学生学会说话,就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之正道。

下面的学生课堂日报和老师点评向您展现了,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如何艰难地但也坚定地学会开口说话,以及老师为学生们学会开口说话提供服务的详细过程。

(1) 我要开口说话——张伟同学8月5日

……但是一刹那又在想,既然上来了,既然有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许会听到别人不同的声音,于是就讲了讲自己的看法。讲的时候又结结巴巴,什么情况,糟透了!自己清楚自己心里的意思,别人不见得理解。自己需要提高的还是有很多的,经常对自己说,我是男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老师点评:

看了张伟同学的日报,我们可以知道,张伟同学在亲身参与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到,自己需要学会说话,否则,“自己清楚自己心里的意思,别人不见得理解。”别人不理解,就无法有效地合作共事。

张伟同学在亲身参与的教学实践中还意识到,自己不完全是不会说话,更是不敢开口说话,需要培养自信。他写道:“讲的时候又结结巴巴,什么情况,糟透了!……经常对自己说,我是男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仅仅是一个张伟同学想开口说话、想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吗?不是,远远不是。而是大多数在校的学生都需要。否则,他们将因为缺乏这些文明的素质而很难融入群体,并将因此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陷入被动。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中学读的是当地最时髦的中学;大学读的是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硕士学历。就他的学历背景以及他父亲的社交面而言,理论上讲,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就是实现不了。材料送审,都没有问题;面试一关,屡试屡败。因为他见到陌生人,脸红心跳,话都说不周全。就像张伟同学说的那样,“自己清楚自己心里的意思”,“讲的时候又结结巴巴”,“糟透了”。他的父亲和我提到此事,很沮丧。我和他讲,不能怨孩子,只能怪你们做父母的,把孩子培养成了考试机器,人格的养成被完全忽略了!

自信的人格,起码说话的技能,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不可少,永远不会过时。

张伟同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是觉悟的开始,是进步的开端。祝贺你。

(2) 呼唤“自信”——罗少木同学8月9日

“自信”是一种美,具有极强的魄力,你要拥有它,就能使青春永葆。

还记得今天中午歌词比赛的场景吗?我们这一排的学员几乎被对面高手如云的学生强强压制,这是什么原因呢?我那时候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这边的学生唱歌真不如对面的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信心上的压制,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才能这样无所畏惧地走上台去唱出每句歌词?

自信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利而愁眉不展;当然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沾沾自喜,我们要学会谦卑,在获得成功时我们要对将来更充满信心。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自信就是那穹顶的梁柱。我们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充满自信。

试想一下,我们在这么大负荷的学习下,如果我们同学没有足够的信念和信心,你觉得我们还能支撑这么久吗?

老师点评:

少木同学用很艺术化的语言,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对“自信”的呼唤。

人,缺什么,想什么。

我可以认为罗少木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和自己所属的团队“自信”不足,才十分动情地呼唤“自信”的。

我相信罗少木是在呼唤自己的“自信”,也是在为他的同学们呼唤“自信”。在我们的学生中,拥有“自信”是稀罕的,没有“自信”是普遍的。

这是我们早已习非成是的文化传统决定的。在家里无条件地听命于家长,在学校无条件地听命于师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哪一个成年人会把未成年人视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平等地对待,很少有哪一个成年人会和一个未成年人平等地商量与未成年人相关的事宜。

在不可能形成独立人格的环境里长大,没有自己,怎么可能会有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自己,成年以后自然也就不会有“自信”。

一个没有“自信”的个体,是弱者;由一个又一个没有“自信”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就叫弱势群体。

罗少木同学提醒我们: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自信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所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每一位学生安装上“自信的梁柱”,以支撑“生命这座庄严的城堡”。

(3) 论说话

我看到孙蓉同学9月5日的日报,借题发挥写了一大段点评加上一个标题“论说话”发往班级邮箱,引发了大家对说话、沟通、自信等话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有同学在班级邮箱里就这个话题直接给我回了邮件,更多同学把自己对说话、沟通、自信的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写在了日报之中。

说话是一门艺术——孙蓉同学9月5日

今天的晨会,大家总结了这两天的分组测试工作,每个组都谈了这两天遇到的问题和感想。昨天我们“小狼”组和“源代码”组在交流方面有了点“小火花”,今天早上大家也都述说了“委屈”,也进行了自我反省。

其实说到底,所有的矛盾都是从“口”出来的,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就好了,但是要把话说好就难了。

我们说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是说给别人听的。

所以我们在说出去一句话的时候,更应该去考虑别人听到后对话是怎么一个解读。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说话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就像我们测试和开发一样,对于开发,他们对bug这个字眼是很敏感的,所以我们在提出bug跟开发交流时,特别是在他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bug时,就要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了。说话的方式好,比如不好意思啊,打扰你一下,我有个问题不太清楚,想跟你交流下,这样也许问题就能很快解决;说话的方式不好,比如,那有个bug,你们开发赶快改下,这样的说话方式也许就会引发一场唇枪舌战了。

总之说话是一门艺术啊!

老师点评:

论 说 话

孙蓉同学在课堂上、在学习中已经切身感受到说话的重要性。

实际上,我们的学生,说话确实是弱项,原因很多,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只是讲一点,中国人,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受到的熏陶和训练都是“听话”而不是“说话”。

在家里,听父母的话,被称赞为乖孩子。

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被称赞为好学生。

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的中国人,几乎丧失了必要的沟通能力,表现在成人之后的社会生活中,就是“窝里斗”——不会说话,不能有效沟通,误会丛生,矛盾重重,于是乎就互相生气,互相埋怨,其结果只能是互相拆台,而不可能是互相补台、和谐共事。

99%的矛盾是误会引起的,误会是因为不会说话、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造成的;100%的人的内心深处是不喜欢误会,喜欢友谊的。所以,100%的人,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地学会说话。

建议同学们把孙蓉同学的这篇日记看100遍,想100天,这是对人生有巨大价值的常识,把它存到自己大脑的硬盘里,对自己必有好处。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言丧邦,一言定国。”“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起来,一句话能把人说跳起来。”句句真理啊!

恶补说话的能力,对同学们来讲十分的重要。谁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谁就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据优势,将大大地有助于其自立于社会。否则,莫要说面试,恋爱也无法谈!谈恋爱,不就是“说恋爱”吗?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找对象难,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说话,不会“谈”恋爱,在一起时都在等着对方开口说话,都在等着“听”对方说话。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找工作难,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说话,面试一关很难过。

我们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受到的全部教育几乎都是“听话”。哎!给一个人文化的教育恰恰应该是教会“说话”。

班上有一位同学看到我发往班级邮箱的短文《论说话》以后给我回了一封邮件。

2011-09-06sjrcyq<sjrcyq@126.com>写道:

读了《论说话》,我感慨很多,我们这些“好孩子”、“乖孩子”,都太过于听话了。老师和家长的话就是权威,我们似乎已经变得懒惰了,没有主见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相信自己,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

我不知道给我回上面这封邮件的同学是谁,他没有署名,我也不想打听是谁。我希望同学们慢慢学会把“人”和“理”区分开来,学会不因人取言、不因人废言,学会认知抽象真理,不以身份论理。

人应当无尊卑之分,理应当有是非曲直。

认理不认人,是人才;认人不认理,是奴才。

我就这个同学在邮件中提到的关于“主见”的话题,又借题发挥,写了一篇《论主见》的短文发到班级邮箱供同学们参考。

论 主 见

没有主见,就是幼稚;没有主见,就是心智没有成熟。(www.xing528.com)

没有主见,就是没有灵魂;没有主见,就是人格上的侏儒。

没有主见,在幼年是天真可爱,在成年是愚蠢可怜。

没有主见,只适合训练技能,不适合学习知识,就是学习知识,也只会把抽象的知识当手艺学,只能浪费时间,不可能真正懂得知识。

没有主见,能找到一个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岗位已经是万幸了,莫要妄想事业有成。

(4) 如何让自己成熟——蒋玉同学9月7日

渴望成熟

今天浏览网页,看到一篇文章是写“成熟”的定义。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变成你的世界。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成年人还没有脱离幼稚的行为,一点小事情就跟别人争来争去。

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可是,我知道,如果一个人不自律、容易被情绪左右、自以为是、听人言而无信念,就可以看成是不成熟的特征。

这篇文章真像一场及时雨,我一直不知道成熟的定义,一直在同龄人中寻找着参照物。我渴望变得成熟,渴望提升心智,去面对那些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老师点评:

“成熟”的定义,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这样对“成熟”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是可取的。

勇敢地走向人群,不要躲在书房里;勇敢地走入社会,不要赖在家里。

你和一个人相处,经常见面就熟悉了;你和多个人相处,经常见面就熟悉了;你经常地生活在人群中,你长时间地工作在社会里,你对人群就熟悉了,你对社会就熟悉了。熟悉的人多了,熟悉的事多了,熟悉了社会,你自己也就成熟了。

你成熟了,你就会改变对“现实”的看法了,你可能就不会再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了,你可能就会说“现实就是生活本身”。

到那时,你就不需要背诵关于“成熟”的定义了,你自己也成熟得可以定义“成熟”了。

现实,就是生活;没有现实,生活在哪里?没有生活,怎么成熟?

现实,就是真理;没有现实,真理在哪里?没有现实,真理何益?现实与真理是相通的,真理是现实的抽象表达,否则,真理不真,是幻觉。

顺便再提一下,中国人喜欢的、膜拜的智商=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所以,成熟才真正地意味着智商高;分数高,不一定智商高。

智商,在头脑与现实的交织中追求;智慧,在心灵与现实的碰撞中出现。

走进现实,才可能成熟;拥抱生活,就是成熟;理解了现实,就是掌握了真理;掌握了真理,也就意味着成熟得可以把握生活了。

眼下,勇敢地走向社会,快乐地进入生活,是同学们让自己成熟的顺乎自然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5) 成熟是相对的,幼稚是绝对的——周苏园同学11月20日

今天沈老师来看我们了,这样的面对面交流真的很有意义,重申了坐姿和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还提到了如何快速让自己成熟起来,就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做更多的事,经历得越多,成长得越快,没有捷径可走。

也提到了我们以前都不太关心的形势与政策。平时上网比较多,网上的信息量大,但是很杂,很难筛选,自己也偶尔会去图书馆,报纸上的内容都比较精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正如沈老师所说,如果能坚持多读报,多读一些有益的报纸,对我们的帮助会是巨大的。

同学点评:

一个人走向成熟是困难的,如泰戈尔所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很无奈的一个事实是,成熟总是和人生的挫折联系在一起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并不能让你成熟,成熟需要时间与代价的付出。通往成熟的道路,没有终点,只有行程。成熟是相对的,而幼稚才是绝对的;成熟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能不能从错误中吸取到教训。

6. 我要学会说话

(1) 说话方式——曹秋燕同学8月12日

针对不同的人群,讲究不同的说话方式。对低层,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组织自己的语言,使之通俗易懂;对高层,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引起足够的重视。算是语言的艺术了。

老师点评:

呵呵,燕子对说话的艺术有了自己的体会,非常好。讲话确实是需要艺术的,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首先要做到敢于表达,然后就是如何表达贴切,最后就是入情入理的表达。慢慢体会,逐步提高!首先增强沟通的勇气和胆量,要勇敢地表达自己!加油!

老师点评:

看来燕子同学已经完全理解了佛教里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人,用人能够听懂的话来说,遇见鬼,用鬼能够听懂的话来说,这样弘法才会有效果。中国民间的格言“对牛弹琴”也是同样的意思,对牛弹琴是弹琴的人的错,琴只能弹给有乐感的人听。

说话的时候,要从听话的人的角度选择说话的方式、语气和内容,而不能想当然。面对男人和女人、成人和儿童等,都要区别对待。

说话交流的双方,对交流效果负责的首先在说话的一方,不在听话的一方。说的人在说话的时候,通常是想好了的,听的人通常没有思想准备,还需要思考的时间。

(2)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徐婷同学11月19日

每日的反思总结,是让我们分析一天的所得、所思,让迸发的思绪用文字表现出来,展现一路的心路历程。

写多了,我就会想:生活中怎么让别人(在公司让别人)更好地认同你呢?

做事:用实际的工作态度和成就来证明。

说话:让别人知道你做过的、能做的和会做的。

做事,靠的是自己的认真的态度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说话,则可以用技巧解决。

会说话的人,会让人如沐浴春风般愉悦;不会说话的人,会让人如临深渊般厌恶。而但凡优秀的领导者,都有个共性:会说话。

台上的各类演讲者,他们靠的就是激情的言语,用丰富的言语带动了人们的情绪,让观众认同他尊崇他。

软件里常用的一个表示说话的词,就是“沟通”。从现实意义来说,这门学问很深,但非常值得人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必要每天反思下自己的言语,想想有什么地方表现得好,又有什么地方表现得差,慢慢摸索,慢慢学习,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老师点评:

徐婷同学对说话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十分到位,会说话就会让人喜欢,就是有文化;不会说话会让人讨厌,就是没有文化。

徐婷同学被同学们推选为二期班毕业典礼的主持人,无论是形象还是实力都表现上佳。

7. 说话的课堂——幸福的课堂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的校园静悄悄,美国的课堂乱哄哄;中国的课堂静悄悄,中国的校园乱哄哄。美国的学生在教室里个个可以尽情地释放自我,努力地学着“说话”;中国的学生在教室里个个在尽力地压抑自我,努力地向老师表现自己的“听话”。

实际上,现代的美国人明白的道理,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前造字的时候就明白了,只是后来忘掉了,只要提个醒就一定能想起来。这也说明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没有理由做不到,事实上,我们的课堂已经做到了。读学生们的课堂日报就可以知道,让学生开口说话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感受幸福的课堂。

(1) 幸福的花儿在心里开了——袁丁同学8月15日

对于现状,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没有了以前的迷茫和无知。我原以为自己会像一年前那样,嘲笑自己过去幼稚的行为,可是这一次我没有。

我热切希望周围都是幸福满满的人,看到你们快乐,也会带动我快乐。我已经努力地在挤时间,我感谢一路遇到的每一个对我好的人,我何德何能,能有你们帮助我,支持我,喜欢我,所以,幸福,像花儿一样,在心里开了。谢谢你们。

老师点评:

怎么“给力”组这么多才女,这哪是日报,明明是一篇散文诗啊!描绘得那么浪漫,那么感人,可能只有能看懂的人才能理解,而我不敢妄加评论,只能说一句“很美!”

(2) 我很喜欢这样的日子,我会更加的自信——江勇峰同学10月24日

今天晨会是由我担任主持人,我从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过话,刚开始上去有点小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就融入了这个角色中。

虽然第一次主持不是很好,但是给了我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继续锻炼,我会更加的自信,不会再是一到大众场合发言就很紧张的那种人。

一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很喜欢这样的日子。

老师点评:

勇峰同学,任何人第一次做事,做不好是必然的,做好是偶然的,无论这个事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你第一次做主持人,第一次面对众人开口说话,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换上谁都会这样。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紧张,坚持到最后,你的这个第一次已经很成功。祝贺你,勇攀高峰的人!

(3) 刚刚开始时我笑得没有现在多——朱宏亚同学11月22日

今天主要是kingback小组的总结报告,然后其他组提问题,感觉就像轰炸机一样狂轰滥炸,他们小组回答得很好,过程很精彩。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变化了很多。就我来说,刚刚开始时我笑得没有现在多,在班上的发言也不是很多,随着时间的过去,我这些都改变了很多,发言越来越多了,性格开朗了,脸皮也厚了,交到了很多朋友,很开心。

老师点评:

“刚刚开始时我笑得没有现在多”,同学的总结报告,同学的提问,同学的回答,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里,同学们心里怎么想,大脑如何思,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没有对错,只有不同,互相启发、互相提高。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让你融入到群体之中,让你“交到了很多朋友”,人与人之间心的交融,让你“很开心”,相随心生,绽放在脸上的笑容,是心灵快乐的外溢。开心者,心灵开启也;不开心者,心灵被封闭也。看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只须看他笑不笑,如何笑;看一个人是否聪慧,只须看他笑不笑,如何笑。想一想被人视为大智慧的弥勒佛,整日在笑,笑得是那样的爽。

(4) 我觉得我活着有我的价值,这是一种幸福——张璐同学10月24日

一天的培训又下来了,才第二天,已经感觉身心疲惫,力不从心。

虽然说是培训,但我感觉完全是自我表现的舞台,老师只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合作与想象往老师想要的方向去改进。

在这个小团队里面我真的很开心,我感觉我的肩上存在一种叫做责任感的东西。

很感谢这个培训给我这么好的平台来锻炼自己,我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我享受同伴对我的信任。

今天上的健脑课对我也是一种挑战,以前我站在讲台上讲话就会心跳加速,不知所云,但是今天,今天我却作为主持人并且策划了这节课的内容。虽然之前备感压力,现在却有收获的喜悦感。总之,充实的一天,让我觉得我活着有我的价值,这是一种幸福。

老师点评:

“虽然说是培训,但我感觉完全是自我表现的舞台”。张璐同学,你的感觉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老师一切的努力都为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你的感觉给了我们信心,“虽然说是培训”,我们想做的是真正人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成长的环境。

“总之,充实的一天,让我觉得我活着有我的价值,这是一种幸福。”人的快感来自身体自由的释放,人的幸福感源自心灵自由的释放,心灵的自由释放在于可以随心所愿地开口说话。看来让学生学会“说话”,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条路走对了。你发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在你的发现中我们老师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你感受到了幸福,我们也与你分享了你所感受到的幸福,你不会不同意吧?不同意也不行,因为幸福会传染,是心对心的传染,挡都挡不住!

(5) 实在找不出理由说还有比这更好的课堂——郭祥峰同学11月5日

一天下来了,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充实,实在找不出理由说还有比这更好的课堂。以前写代码总是有点怕,看到人家写了那么多的代码觉得好烦,而且发现自己的逻辑方面能够把自己给弄糊涂。可是等到亲身体验后发现代码原来不是那么难,上个星期的拼搏给自己写代码开了个好头。

老师点评:

如此评价让我们有点受宠若惊,但也确实备受鼓舞。

8. 说话的课堂——激发智慧、激活思想的课堂

读学生们洋溢着幸福、充满着智慧的日报就可以知道,人的智慧不是在接受“听话”教育的过程中被灌进“心”里的,人的智慧是在开口“说话”的过程中从“心”里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的。

读学生们写下的洋溢着幸福、充满着思辨的课堂日报可以知道,人脑的思想力不是学生在“听话”的课堂上被塞进大脑里的,人脑固有的思想功能只有在开口“说话”的过程中能够被激发,人脑的思想力只有在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得以增强。

读学生们用心写下的课堂日报您将可以发现,中国的学生一旦思想起来,他们的思想力一点也不比美国的学生弱。

(1) 人不能停止思考——杨小云同学8月9日

老师教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将那些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要学会“渔”,而不是“鱼”。这样以后遇到问题,我们就不是一味地套用之前的方法,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方法是死的,用一百遍还是那样,但人是活的,要灵活运用方法,不能局限于方法本身!人最重要的是思考,并且要善于反省和总结自己。以前固有的思维将我们束缚起来了,我们应该冲破枷锁,思维要活跃起来!一个人的脑袋停止运动,这个人必定是死了!现在,我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人不能停止思考!

老师点评:

“我们应该冲破枷锁,思维要活跃起来!”这是意识的觉醒,这是认识的提高,这是对自由思想能力的自我发现。

“一个人的脑袋停止运动,这个人必定是死了!”对思想这样的认识,与黒格尔的见解完全相同。黒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思考而动物不会思考。

“我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人不能停止思考!”我们的同学悟性极高,智慧丰富,只是被压抑得太深,他们一旦能够开口说话心灵开窍,很多道理他们可以无师自通。话说回来,手艺师傅可以教,知识可以书本上学,道理只能靠自己实践中悟。

(2) 讲讲讲,写写写,思思思——魏婷婷同学8月9日

今天,看到沈老师和商老师发给我的邮件,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们。

今天,我们在写SQL的过程中,请教与讨论多于前面,沈老师和陆博士都被同学们拉住请教问题,明显感觉到,这已经是一片学习的海洋了。

这样的学习氛围让我感到舒服,我们每天都在“讲讲讲”,提问时讲,小组讨论时讲,上讲台讲;每天都在忙于“写写写”,写用例,写各种文档,写日报周报;但是,我们更多的是“思思思”,思考问题,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思考人生。

这样的生活,我很喜欢,感觉每天都好充实,感觉每天都有收获。

老师点评:

“这样的生活,我很喜欢”。想说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这样的日子可能没有人不喜欢。

(3) 笑——曹秋燕同学8月19日

快乐源于生活,同样源于工作。把工作当娱乐来享受,把娱乐当工作去认真。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会穿插些题外话,调节调节气氛;同样,在认真工作的时候,会对某个问题有共同的理解,相视一笑是默契。没有刻意地做什么,也能得到快乐。

快乐又在于分享,交一个乐观向上的朋友,你的心情也会受到他的感染。在这个集体,感觉心情很放松,快乐而简单。

笑一笑,十年少。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地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老师点评:

看来秋燕同学很看重今天从她的心底流出的智慧,全篇日报都用红字写成。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人的漂亮与美丽,结论是:

漂亮是外在的,会随着年龄逝去。

美丽是内在的,不会随着年龄消失,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显现出成熟的美。

那么,人怎么样才能美丽呢?化妆?服装?年轻?都不是!

真诚+善良=美丽,即真、善、美。

那么,内在的、真实的美如何显现呢?那就是,笑。

就一个人而言,在他(她)笑的时候也就是他(她)看上去最美丽的时候。

人与人相比之时,内心真诚、善良的人笑起来时看上去最美丽。

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名画《蒙娜丽莎》,这幅画的美,这幅画的全部价值所在——蒙娜丽莎的微笑。

说话与思想同行,笑与智慧同在。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能让学生开口说话、放声大笑的课堂,才是学生能够释放智慧、自由地思想、成长为人才的课堂。

(4) 我们都没有想过尝试超越自己的事——聂晶鑫同学11月1日

回头看看,一路走来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增强了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我们这一个多月中,最多的就是小组讨论和上台发言,这些都需要我们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我觉得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并不是我们没有上台的机会,而是我们都没有想过尝试超越自己的事。

老师点评:

太好了,晶鑫同学从今天开始觉悟了,一个人一旦觉悟,其进步的速度是挡都挡不住的。

(5) 软件是驱动硬件的灵魂——郭祥峰同学11月6日

A. 分析问题方面

关于什么是软件:

1. 这种问题有点抽象,别的小组讨论的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软件被界定为通过计算机语言将人的思维表达出来的一个产物,是驱动硬件的灵魂。

2. 我们小组在讨论时先将角度选好,然后就能够发现软件可以从多维来分析:a. 对我们软件测试小组而言,从时间上看,是完成前期需求、中期开发、后期维护的一种工具;b. 对于客户而言,软件是解决问题的工具;c. 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是数据和指令的结合。

3. 对于一个问题,看待的方式和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如上所示),就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能够将问题最大化地分析成多种方法,再将这些方法进行总结。

B. 做事成人方面

一天的代码量下来,两个字:很累。代码写下来后,发现自己在写代码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可是最大的问题是:我还没有正视自己。有没有发现在未加入到这个班之前是多么的累呢?有没有发现在编写代码之前什么都不会做呢?可是真正着手做一件事后呢,发现其实并不是很难,你只要做事情的时候认真仔细,这样在某一天或在某一年一定能够成功。

一定能够成功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勇气、足够的经验和足够的智慧。

老师点评:

“软件是驱动硬件的灵魂。”祥峰同学太厉害了,是否可以说软件是人的灵魂技术化的产物?

(6) 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陈岳云同学11月20日

今天沈老师又到我们班上给我们讲课了。很多问题我感觉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了,教给我们很多道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

其中讲到三个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最关键的因素是土地;在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因素是资金;而在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

其实我感觉,纵观三个时代,不管是什么时代,人才都是必不可缺的!农业时代需要土地,更加需要能够让庄稼生长得更好、收获得更多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都是人总结出来的吗?这就是需要人才啊。在工业时代,如果有资金,却没有能够让工厂顺利生产运营的人来管理,又如何进行下去?

软件正是一个亟需人才的行业,软件行业的知识更新迅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在中国,学生时代更多的是给我们灌输一些基本常识,而很少去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和方法论,让我们学会学习,建立起我们对学习新知识的热爱!

很庆幸我现在能有这个机会在这个班级跟大家一起学习,让我真正做到了“我要学”。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会好好完善自己,做一个能够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型人才。这不是说说,而是要我们认真刻苦地学习,去奋斗!

今天很美好!明天会更好!

老师点评:

毛泽东说过:“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学校为转变学生的思想所能做的工作不能是说教,只能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主学习、自由思想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脑去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去辨别。

(7) 迎难而上——王敏同学11月12日

今天早上我们并没有晨会讨论,老师讲了一下,哪种人会产生暗恋的情结,不自信和内向。暗恋是一种很纠结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去纾解这种情绪,因为情绪会影响到你的思维。外向的人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如果是一个内向的人呢?他不懂得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痛苦,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会退缩,把自己封闭起来,来寻求安全感。如果内部再出现问题,那他该怎么办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唯有自身的安全感足够强了,你才有可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把它解决掉,而不是逃避,因为问题不会因为你逃避就不存在了,它依然在那,唯有迎难而上,才是生活的强者。

老师点评:

王敏同学说得真好,问题依然在那,唯有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生活!

送你一句心理学大师们经常说的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8) 我们在纠结的同时也在思考——韩鸿燕同学12月2日

今天真是纠结的一天。

早上起床挺冷的,不知道穿什么衣服,纠结!

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业务场景,任务分配无法展开,纠结!

画业务场景图的时候,不知道哪些需要画,哪些不需要画,纠结!

晚饭不知道吃什么,纠结!

如果衣服只有一套,业务场景只有一个,晚饭只有一种,不用作出选择,就不会这么纠结。但是没有选择,什么都只有一种模式,那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人生也不会那么丰富多彩,社会也不会进步了,因为我们不懂得思考了,不懂得改变了,只有原地踏步,没有前进。

因此,在纠结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虽然这种感觉并不是很好。

老师点评:

“在纠结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虽然这种感觉并不是很好。”智慧啊!纠结就是矛盾,矛盾可以让心纠结,也可以推动大脑思考。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同学们的“心”一旦开悟,同学们的“脑”一旦思想起来,可以做我们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