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移动学习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移动学习设计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种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理解主要指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源自西方“课程整合”的概念。基于此,当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当前,何克抗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描述得到了广泛认可。我们认为,只有从这3个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地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数字媒体技术移动学习设计

如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与传统的CAI和CAL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

目前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在具体做法上,强调3个要点:一是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提倡教师利用现有平台,而不提倡教师人人做课件;二是相应的教师培训,一方面着重提倡一般化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学科素养、学科教学论及教育技术理论(如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三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从整合的目标价值观看,这种观点看重的是被辅助的其他各学科教育(包括突破难、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乃至改变教学模式),而非信息技术教育本身。

另一种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理解主要指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例如,可以让整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由正规的学科课程(排入正规课表、教材)、活动课程(如网页制作、网络知识、计算机美术、编程等兴趣小组)和其他隐性课程(如学校与周边社会的信息环境)组合而成,并协调这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这类课程整合有时也涵盖调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等。总的来说,这类整合从目标价值观看,主要着眼于达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认为,以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或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界定,或是从信息技术教育本身来认识课程整合,并没有完全揭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源自西方“课程整合”的概念。在英文中,“整合”一词表述为“integration”,这一单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如综合、融合、集成、一体化等,但其主要含义是“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基于此,当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

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www.xing528.com)

当前,何克抗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描述得到了广泛认可。该定义可简述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由该定义可知,它包含3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应当指出的是,这3个属性并非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步递进的关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构是为了支持新型教与学方式,新型教与学方式是为了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则是为了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可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我们认为,只有从这3个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地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由于“环境”这一概念含义很广(教学过程主体以外的一切人力因素与非人力因素都属于教学环境的范畴),所以上述定义就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言,和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仅仅看成工具、手段的CAI或CAL相比,显然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其实际意义也要重大得多。

CAI主要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因此,它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者之间绝不能画等号。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会将CAI课件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整合”并不排斥CAI。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是将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这种场合的CAI只是整合过程(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局部;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CAI课件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的直观教具、演示教具,并且这种场合的CAI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其中的一个局部或环节)。可见,这两种场合的CAI课件运用,既便不从其内涵实质而仅从其应用方式上看,也是不一样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从而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

从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以后,信息技术就不再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建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使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即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正因如此,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已成为目前全球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