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与发展趋势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取向及发展趋势覃斌摘要: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面临着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取向。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译者采取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取向以及这两种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鲁迅先生是主张采用异化策略的主要代表。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与发展趋势

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取向及发展趋势

覃 斌

摘 要: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面临着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取向。是采用归化策略,让译文本土化;还是采用异化策略,让译文陌生化。作为文学翻译中的两种重要策略,译者既不能全盘肯定前者,也不能全部否定后者,而应在实例中具体分析。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译者采取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取向以及这两种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一、引 言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本质是把一种语言业已表达出来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但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语言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文学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要传达文学作品中的信息,还要再现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向目标语读者呈现那些使原著成为经典著作的特质。阅读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感受到异国文化和异国情调。矛盾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中,也对文学翻译的定义作了如下概述:“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矛盾,1949-1983: 10)。”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在历史文化背景,民族传统,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译者要把原文所承载的信息用译文表达出来,尽可能地使译文读者获得同样的信息,译文对读者的效果应与原文对读者的效果基本相同。译文只有在两种不同的文化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承载着各民族特有的信息和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语言常常带有特定的文化烙印,各民族由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性对语言也赋予不同的含义。有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甚至截然不同,例如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中对龙的看法就是如此。“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被译为“Dragon”;但在英文中,“Dragon”则是邪恶的怪物,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含义。尤金·奈达曾经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中才有意义。”译者也要在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前提下,运用译入语最恰当的表现手段,尽力再现原文的语言美(马红军,2002: 119)。让译语读者也感受到异国文化与异国情调。

三、文学翻译中翻译策略对比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既要忠实于原文,译文也要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归化和异化是解决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两种重要策略,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上,我们要针对本土文化的特点,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研究成果,使翻译研究从封闭的,狭隘的小圈子走向与现代学科结合的道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动态的研究归化异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目的(朱安博,2009: 20)。

3.1 归化与异化策略概述

1813年,德国的神学家,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学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到:“翻译可有两种不同途径:一是尽可能让作者居安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二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将第一种方法称做“异化”,将第二种方法称做“归化”。

异化翻译是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即努力做到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风味,使源语言文学的异国情调得以存续,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汁原味”而不惜采用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鲁迅先生是主张采用异化策略的主要代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要欧化不要归化的主张。刘英凯先生在《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中运用大量例证说明“把异国情调改造成本土情调,显然不利于汉语吸收外语的新因素,不利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进而主张在文学翻译中采用异化策略。这就要求译者不应仅仅满足于用目的语传达原文的意义,而应最大限度地把传达原文文化信息视为一种职责。

归化翻译指的是一种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即采用目的语文化所认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范,使译文流畅、通顺,以适合目的语读者。尤金·奈达是主张采用归化策略的主要代表,非常注重翻译的交际功能。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的概念,后来又改为“功能对等”。奈达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译文的读者放在首要位置,使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获得同样的信息。具体地说,归化的翻译原则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语言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

3.2 文学翻译范例分析

例一: I lovemy lovewith an E,because she's exciting; Ihate herwith an E,because she's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and treat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163)

译文一: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xciting(迷人的);我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gaged(订了婚的)。我用我的爱人象征Exquisite(美妙),我劝我的爱人从事Elopement(私奔),她的名字是Emily(爱弥丽),她的住所在East(东方)?(董秋斯)

译文二:我爱我的爱,因为她长得实在招人爱。我恨我的爱,因为她不回报我的爱。我带着她到挂着浮荡子招牌的一家,和她谈情说爱。我请他看一出潜逃私奔,为的是我能和她长久你亲我爱。她的名字叫爱弥丽,她家住在爱仁里。(张若谷)

译文三:我爱我的爱人,因为她很迷人;我恨我的爱人,因已许配他人;她在我心中是美人,我带她私奔,以避开外人;她名叫虞美人,是东方丽人。(《中国翻译》)

译文四:吾爱吾爱,因伊可爱;吾恨吾爱,因伊另有所爱。吾视吾爱,神圣之爱,吾携吾爱,私逃为爱;吾爱名爱米丽,吾东方之爱。(《中国翻译》)

译文五:我爱我的那个“丽”,可爱迷人有魅力;我恨我的那个“丽”,要和他人结伉俪;她文雅大方又美丽,和我出逃去游历;她芳名就叫爱米丽,家住东方人俏丽。(马红军)

对比以上五种译文,我们可以看出董秋斯先生采用的是异化策略。译文中英文相杂,读来不很舒服,让人感觉有些别扭,不懂原文的读者大概也不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而其他四位译者则都采用了归化策略。如张若谷先生的译文巧妙地同时传达出原文的指称意义和言内意义,收到了与原文等值的效果。

虽然归化的翻译更易被译文读者所接受,有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归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归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往往会使译文偏离原文,也就是译文不忠实于原文,如译文三中,把“Emily”翻译为“虞美人”显然很不得当,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大概只有中国读者才知道虞美人是何许人也,而两者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等同。

(2)归化策略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但在实际的文学翻译过程中似乎为译文读者做得太多。读者阅读文学翻译作品是为了了解异国风情和异域文化,而译者却不辞劳苦的把异国文化彻底本土化。如译文四中,将“I”翻译成文言文“吾”,读起来比较拗口,与原文明快自然的笔调也不相符。(www.xing528.com)

例二:“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at last?”

译文一: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王科一)

译文二:“亲爱的班纳特先生,”一天,班内特太太对丈夫说道,“你有没有听说内瑟菲尔德庄园终于租出去了?”(孙致礼)

译文三:“我亲爱的本内特先生,”本内特太太有一天对丈夫说,“你听说了吗?内瑟菲德庄园到底还是租出去了。”(张玲,张扬)

译文四:一天,贝内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亲爱的贝内特先生,尼日菲尔德庄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了吗?”(义海)

译文五:“亲爱的本内特先生,”本内特太太有一天对丈夫说,“内瑟菲尔德庄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了吗?”(张隆胜)

对比以上五位译者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此句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便是对“my dear Mr. Bennet”的翻译,也就是如何把握英语称谓以及中文称谓的关系。王科一将其翻译为“我的好老爷”,明显采用了归化策略,“老爷”一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色彩,这对外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而且老爷在中文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二是指被称呼对象的地位,比如在宋、元时期,对官有另一种说法,官等于“老爷”。因此王科一的译文没有忠实于原文,而其他四位译者的译文都采用了异化策略,较好的传达了原文的文化意象,有利于读者了解异国文化。

四、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整整100年间,中国的文学翻译大致是以归化为主调,改革开放的20年间,中国翻译界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对归化和异化进行了重新思考,两种策略在中国渐渐趋向平衡(孙致礼,2002: 40),那么21世纪的文学翻译将会以什么为主导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异化策略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孙致礼教授也在《翻译的异化与归化》中说道: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不断沟通,向作者接近的异化策略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与归化策略取得平衡,甚至可能占上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异化策略,而异化策略的核心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写作手法、体裁文体等等。但如果不得不用到归化策略,也应当尽量避免归化过度,以防止目的语读者对原文或原语文化产生不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熊兵,2003: 18)。

五、结 语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是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归化与异化是辩证统一的,应该互为补充,只有把这两种翻译策略统一结合起来,才能在使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翻译策略,都应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得同样的信息,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Venuti,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2]董莉.浅谈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东华大学学报2005(3)

[3]冯庆华. 2008.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骆贤凤.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论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5]刘英凯. 2003.归化-翻译的歧路:翻译新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6]马红军. 2002.翻译批评散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7]任笑.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作用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4)

[8]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9]吴春雪.浅谈文学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10]袁榕.文学翻译中陌生化与本土化的策略取向与冲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3)

[11]朱安博. 2009.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北京:科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