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大学管理科学化,大学教育基金管理研究成果

提升大学管理科学化,大学教育基金管理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双重性,决定了自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与学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个桥梁,大学在实现自身的使命、活动开展、制度发展和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得到了一个有力的载体,而大学教育基金会通过为大学的建设发展服务,也实现了其公益目的,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提升大学管理科学化,大学教育基金管理研究成果

(三)促进大学自身管理的科学化

制度本身是将学校发展战略转化为治校的具体体现。要提高学校的战略发展能力,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和观念性障碍。随着大学内外部事务日趋复杂化,大学还必须自觉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建设一个高水平的行政服务体系来保障运转。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又相对灵活的组织系统,其内部的组织治理结构、组织运作方式、组织激励模式以及组织的第三方监督与评估机制等,都带有显著的非营利组织特性。其规范发展和制度建设同样可以为大学的组织变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使大学真正按照社会组织的内在规律办学,即注重效率和效益,也实现公益与公平。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生长于高等院校内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组织,在性质上具有双重性,无行政职能,有行政性,是社会团体,又不是纯粹的社会团体。由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双重性,决定了自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与学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与各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时由于大学教育基金会所具有的公益性目的与宗旨,它也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学校与市场的发展搭建起一个互动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大学在实现自身的使命、活动开展、制度发展和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得到了一个有力的载体,而大学教育基金会通过为大学的建设发展服务,也实现了其公益目的,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注释】

[1]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034573.htm

[3]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学术月刊,2006年9月

[4]互动百科.非营利组织——组织分类.//www.hudong.com/

[5]王君丽.关于界定中国事业单位与政府、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的文献综述.现代经济,2008年1月

[6]丁波.当代中国基金会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8年第3期

[7]杨红良.我国基金会制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www.xing528.com)

[8]冯亚波.基金会管理运行机制研究.青岛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6月

[9]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4月

[10]民政部.2009年度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10年6月10日

[11]邢博,张伟.积极开展年度捐赠,搭建校友联络桥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

[12]赵骅,张军,何荣山.高等学校建立社会捐赠筹措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第十次中国高校基金会工作会议论文,2008年

[13]刘树堂.影响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的若干因素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4]李晓新、刘烨、张宏莲.规范化与专业化:大学基金会资金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次中国高校基金会工作会议论文,2008年

[15]大卫·F.史文森.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崔静.增加财政投入帮高校化解2000亿债务.新浪网,2007年9月13日

[17]陈秀峰.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大学战略发展关系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