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泽民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江泽民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对社会主义任务理论的创新。“七一”讲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极大创新和发展。

江泽民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二)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称“七一”讲话)中,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阐述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从而不仅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七一”讲话提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断,深化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精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他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统一的。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的“七一”讲话,继承了马克思的重要思想,并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17]这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具体来说,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主义目标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强调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这是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虽然社会全面发展已经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但还没有明确而具体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江泽民的“七一”讲话,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18]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人的发展,但在狭隘的资本主义关系下,整个社会表现为极少数人的“自由发展”与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相并存。社会主义与此根本不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人的畸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上,同时还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因此,江泽民明确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是对社会主义任务理论的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及时果断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的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实践证明,这是我们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然而,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表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管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来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不直接等于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正在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与此同时,人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人的物化和片面发展严重存在,人的放任无度的生活方式、损人利己的行为方式和消极颓废的精神状态蔓延泛滥。这一切不仅严重阻滞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不能离开精神文明建设,离开人的全面发展,搞片面的单打一,以经济的单纯增长或者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的“七一”讲话精辟地阐明了这一道理,第一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一大任务提了出来,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和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像“七一”讲话这样清晰、反复地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三是对社会主义动力理论的创新。江泽民在讲话中精辟地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这就是说,作为生产力中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的人的全面发展,将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对以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新人”的大力培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进程的根本动力。“七一”讲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极大创新和发展。

2.“七一”讲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消解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两个极端的错误倾向

江泽民的“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的重要观点,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119]这一论述蕴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防止两个极端的错误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指南。(www.xing528.com)

首先,要防止和反对“不及”的倾向。这种倾向的特征是莫视甚至否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认为目前不具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事情,与己无关,现在的任务是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待经济搞上去了,人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从方法论角度看,在于形而上学地看问题,没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密切联系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没有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的过程,没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看成是互动的历史过程,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七一”讲话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的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因此要从现在做起,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彻底否定了“不及”的错误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同时,又要防止“过急”或“左”。因为这种倾向必然导致脱离我国国情,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和要求,犯跑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七一”讲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以经济文化为前提和基础的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而不是可以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条件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现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只能达到它的低级层次;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它的中级层次;又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只有正确地区分这种不同层次性,并在不同的层次上确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步骤,才能减少实践中的盲目性,排除思想中“左”的不切实际的急躁病,真正有效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踏实工作,努力实现江泽民在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四项任务:(1)“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2)“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3)“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4)“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3.“七一”讲话揭示了“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为推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个代表”是统领“七一”讲话的主题和主线,也是促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20]在这里,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是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进文化发展的关键是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实质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全面贯彻和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从而也是促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具体论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尤其强调了生产力这一根本条件,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和平均主义的盛行;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穿住在质与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当人们还是物的奴隶的时候,是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的。江泽民在讲话中也特别强调了发展生产力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导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文化条件。人是文化的产物,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人和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建立在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又要建立在发达的精神文明基础之上;既要以先进的生产力为前提,又要以先进的文化为前提。因此,“七一”讲话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做到“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丰硕的精神文明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本位,大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它要经历占人口少数的剥削阶级的“自由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展,再到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努力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七一”讲话明确指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121]在经济上,“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在政治上,“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在文化上,“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总之,只要真正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