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保投入和企业合作频度:循环经济关键影响因素

环保投入和企业合作频度:循环经济关键影响因素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述推论,并考虑到本章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自身的技术效率的问题,应当将“环保投入”作为一个投入的指标来考虑。从以上学者的观点中可知,企业间的闭环物质循环系统依赖于一个开放的合作系统,这种开放的合作系统与资源利用率以及降低环境压力存在关联,由此,本研究将“企业合作频度”作为另一个投入指标来进行评价。

环保投入和企业合作频度:循环经济关键影响因素

一、投入和产出指标

国外对企业间合作行为进行研究略早于国内,且主要研究集中在供应链方面。1987年,门菲尔特(H Meffert)设计了一个企业环境对策的框架,以探讨在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制定策略的问题(H Meffert,1987)。门菲尔特尝试归纳了解决企业与环境冲突的对策,以期达到一种稳态的平衡,他的理论关注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学问题。这事实上就是企业实施环保和资源再配置行为的目的所在——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尽管门菲尔特的理论远非完美。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关于企业内部环境和资源配置平衡管理的研究开始逐渐活跃起来,1993年霍普芬贝克(W Hopfenbeck)阐述了他的观点:企业如果期望达到资源配置的平衡,就要求企业建立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经营政策,这样,即使企业超越了单纯的利益追求,也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W Hopfenbeck,1993)。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会自发地对客观环境的变化产生敏感的反应,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在于一个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经营政策。格拉德温(Gladwin)、哈特(Hart)、莱因哈德特(Reinhardt)等也支持了他的观点,认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例如通过污染治理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或者运用新型产品的高附加值来增加企业收益(Gladwin,1993;Hart,1995;Reinhardt,1998)。霍普芬贝克(W Hopfenbeck)和格拉德温(Gladwin)等相信建立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经营策略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但在他们的论文中却没有提供可靠的实证数据,使得他们的结论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支持。斯坦威克(Stanwick P A)完善了霍普芬贝克(W Hopfenbeck)和格拉德温(Gladwin)等的工作,其在对跨行业120家企业调查的基础之上证明了企业收益率与排污总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Stanwick P A,1998),研究的结果支持了霍普芬贝克和格拉德温的观点,但没有证据可以显示其理论对地理学分析敏感程度的强弱。一般说来,企业的环保行为被认为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eremy Hall,2000),在不考虑企业对地理环境条件的敏感程度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收益率与环保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没有理由对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缺乏热情。但现实的情况和以上推论存在相悖之处,地理和环境的因素往往是企业作出如上判断的关键所在。归纳以上学者的观点,他们同意企业调整资源配置方案与环境保护的行为是企业自发形成的。他们强调宏观环境因素对企业行为存有影响,并进一步证明了环保投资与企业收益正相关。但是,他们的观点忽略了地理环境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和企业本身多元化的情况。企业在资源利用代谢的过程中的结构分化和行为选择是为了适应客观环境,而这种资源利用代谢过程的先决条件是选择性边界的产生(Chen P,2007)。这种选择性的边界决定了企业本身对客观环境的合理反映——投资或者不投资于环保方面。

根据上述推论,并考虑到本章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自身的技术效率的问题,应当将“环保投入”作为一个投入的指标来考虑。这种环保投入一方面来源于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另一方面应当来源于对企业自身定位的分析。

有学者将企业的合作行为看作是一种闭环经济系统中的自发行为,肖忠东和孙林岩在其合作出版的专著《工业生态制造——剩余物质的管理中》运用生态学中的物质循环理论来对工业制造中的剩余物质进行研究,即封闭的物质循环(肖忠东、孙林岩,2003)。德国学者也对闭路经济循环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Rhine Neckar地区调查后,认为区域性企业间合作适合封闭的物质循环(Tomas Sterr、Tomas Ott,2004)。封闭的物质循环的主旨在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代谢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把经济系统看做生态系统,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要在企业网络中实现这种闭环的物质循环模式,则会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严重的挑战。而且这种物质封闭循环是建立在信息完全对称的基础之上,且企业间不存在交易摩擦,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伊利亚·普利高津在其著名的论文“结构耗散和生命”中提出开放的系统是演化的前提(Prigogine,1969)。现实中,企业网络就是一个在不断演化的系统,一个不断和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的开放系统。企业的合作行为不仅仅是企业网络内部将废弃物封闭循环,而是要与企业网络的外部进行开放的交互。企业网络的特征已经证明了企业需要通过信息交换、资源交换等实现企业的环保及资源配置策略。从以上学者的观点中可知,企业间的闭环物质循环系统依赖于一个开放的合作系统,这种开放的合作系统与资源利用率以及降低环境压力存在关联,由此,本研究将“企业合作频度”作为另一个投入指标来进行评价。(www.xing528.com)

另外,讨论企业的技术效率不能忽略技术创新的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在不同的阶段其创新能力也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其对资源的依赖要小于其对技术创新的依赖,因为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时,企业必须通过一系列不间断的创新以获得市场地位;而在企业发展的中期,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巩固,在这个阶段企业要扩大自身的市场并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力,在一个行业平均的技术水平上,企业对资源的需求必将增加,并且会给环境带来压力。随着对资源需求力度的加大,其资源利用率则会进一步降低,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选择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以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但事实上,企业很难凭借一己的力量在这个阶段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依赖于企业之间的高频度合作。所以,本研究将“技术创新投入”作为第三个投入指标。

相对于投入指标的设定,产出指标的设定相对容易一些。考察企业的技术效率,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对其收益率进行讨论,故本研究选用营业收入衡量产出,数据来源于所选取公司的财务报表,由CCER数据库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