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文献研究优势与不足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文献研究优势与不足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献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与其他研究方法比较,文献研究法具有自己的特点。文献研究法主要适用于下列两个方面的研究:1.历史性课题的研究这里历史性的含义不是历史学科性的意思,而是指一切已经成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文献研究优势与不足

二、文献研究的涵义及优势与不足

(一)文献研究的涵义

所谓文献研究,就是利用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要研究的对象或课题,即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间接考察的研究行为或研究方式。因这种研究具有间接特征,所以又称为间接研究。它一般包括对历史文献进行考据,对统计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理论文献进行阐释以及对文字资料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数量化分析等。文献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是基础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学术研究和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

相对于文献的分类,文献研究的分类也可以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但出于习惯,人们通常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将文献研究分为历史文献研究、统计资料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几类。

历史文献研究又可分为个人文献研究和非个人文献研究。个人文献研究利用个人的信件、日记、传记、家史等材料,对个人生活史和家庭史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统计资料文献研究,一般是利用官方和半官方的统计资料所做的研究。

(二)文献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与其他研究方法比较,文献研究法具有自己的特点。文献研究法的特点主要源于文献自身的特点。文献研究不需要跨越长久的历史和遥远的空间而与对象发生直接接触,而是通过间接媒介——文献的研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文献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间接性。

1.文献研究的优势

(1)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文献研究法的间接性,使我们可以研究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那些遥不可及或者化为历史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研究。例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不在世了,但这并没有给我们研究他们的思想造成太多障碍,因为他们生前留下了大量文献,仅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就50卷、《列宁全集》60卷。这大量的纸质文献作为一个永恒的桥梁,沟通了后人与几百年前的人的思想,使得后人可以继续研究思考这些人物提出的问题。同样,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已经不在世了,这也并不会影响我们通过别人所已经写作的关于他们的传记,和他们自己留下的大量书信来对他们的生活作出必要的研究。

(2)相对客观性。在通过直接接触方式来进行研究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问法、实验法中,研究对象特别是具有感应性的人或物,会受到观察、实验研究者的影响,形成先验的正面或负面暗示,从而使得收集到的资料无法保证真正客观。在进行文献研究时,由于不需要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接触的只是没有感应性但载有过去或他人的信息资料的物,这些物是没有情感和意志的,因此不会受到研究者不经意或故意的影响,不会导致研究对象提供信息的失真。当然,研究对象的相对客观性不能成为否认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偏见的理由,但只要不是人为破坏,搜集文献资料活动本身并不会造成研究的失真。

(3)资料获取成本低。文献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收集文献,因文献的分散程度不同以及获取文献空间距离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收集文献资料的成本。但与大规模的调查、实验和实地研究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所需费用要少得多。文献存放的地方相对集中,例如图书馆、资料室、期刊室、档案馆等,还有易检索的网上图书馆和网上搜索系统。只要能够获得授权和拥有充裕的时间,查找起来不算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但需要指出的是,文献获取的成本相对低,并不等于文献信息的处理成本也低,这个过程和其他方法比较起来没有本质区别。

(4)资料获取风险小。对于直接接触的研究方法,如果研究者在进行调查或实验之前,没有周密的设计和充分的论证,很可能导致调研失败或者调研结果不理想。如果重新再做一遍,投入的人力物力将更多。最坏的情况是,调研活动严重影响了调研对象,使其对调研内容拥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改变了其预期,这就可能会导致调研活动的失败。而文献研究面对的是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物,这些问题都不会出现。

2.文献研究的不足

(1)主观倾向性投射(www.xing528.com)

任何文献的写作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原初文献的写作目的和对文献进行二次研究的研究者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就不会发生目的倾向性矛盾。但这种完全一致的概率是非常小,研究者的目的和原作者的目的之间总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这样就会产生目的性之间的矛盾或干扰。初始文献中所反映的原作者的兴趣、立场、意图或目的的倾向性,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理解。

(2)文献保存的片面性

文献的保存需要特定的技术和条件,而技术和条件具有资源上的紧缺型。再者,并不是所有内容的文献能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从而保留下来。一般而言,只有那些重要人物写作的,有关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文献,才能更好地得以保留。而普通人物写作的,有关普通事件和人物的文献,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种对于研究者而言无法控制和把握的现在的文献选择性,会带给研究对象所能涉猎范围的局限性。

(3)文献背景的限制

我们在阅读一篇重要的学术原著的时候,通常需要首先了解作者本人的生平、思想状况,以及著作写作过程的情况。因为不了解这些情况,会影响我们对著作中一些借代词汇和借代表达的理解。但背景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内容,与文献相关的背景知识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了解,这就必然影响我们对文献的理解。除此之外,一些特有的表达方式,例如信件当中只有两个当事人之间能够理解的表达,如果不能事先了解,也必然带来文献理解的困难。

(4)资料获取的受限性

尽管文献相对于其他资料而言,具有知识的共享性,但这种共享性也不是绝对共享的。特别是在私人产权保护的时代,原创性知识或技艺通过专利而带有私人财产的性质。要获得这样的文献,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还有一些文献涉及个人或国家机密,例如个人日记、信件和国家档案,这些文献在没有征得个人同意之前,或者在没有解密之前,也是很难获得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调查机构的原始调研材料,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而无法获取,也会限制研究者对文献的获取。

(三)文献研究法的应用范围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主要的方法来使用,也是其他任何社会科学研究必要的环节和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适用于下列两个方面的研究:

1.历史性课题的研究

这里历史性的含义不是历史学科性的意思,而是指一切已经成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对于这类课题的研究,因为无法用直接方法来进行,只能通过文献和文物等间接方法进行。历史性课题研究,包括既有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究两个方面。所以,对于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基础理论研究者而言,文献研究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2.探索性研究

所谓探索性研究,是相对于正式研究而言的,它是正式研究的一个准备性环节。在以实地调研等直接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科研活动中,文献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有关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印象。对于间接研究活动而言,文献研究可以首先通过综述活动,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程度,并与研究者的假设作出比较,避免重复性劳动和无效劳动;还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问题提出的来龙去脉,获得比较性视角。总之,文献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