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文化建设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文化建设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闫成文化融会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而教育不但继承和传递着文化,也创新和发展着文化。大学正日益成为多元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所以融合文化也是大学的重要功能,是大学传承、研究和创新文化的必由之路。大学所追求的文化建设,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会。

高校文化建设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

闫 成(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0085)

文化融会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而教育不但继承和传递着文化,也创新和发展着文化。深刻认识大学本质及其应当承担的育人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是当前大学所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开创大学改革创新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学与文化的联系

大学与文化是紧密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传授知识作为育人的基本途径,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的社会职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当代,教育职能已经不是大学的唯一职能,大学正在全面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历史重任,在现代社会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学与文化的深刻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大学积淀和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大学积淀和创造深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从精神文化上讲,大学精神是治校理念和办学风格的核心。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其实质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精神,是对人类未来崇高理想的价值追求。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形态,它既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包括一批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和学科专业,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授队伍,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试验基地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等。大学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必须由相应的制度文化予以保障,由于课程和学科是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教学和科研成为大学最基本的活动。因此,在大学内部应坚持以学术权力为基础,为大学创造“学术自由”的环境,确保大学教学和学术自治的地位,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也就成为大学制度文化的根本特征。

第二,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大学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在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大学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功能。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它有两项主要要求:一是要求大学根据自身价值观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充分发挥其对人类文化的积淀作用;二是要求大学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其培养的人才作为载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下去。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如果大学仅仅只是传承文化而不能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大学也不可能成为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方面军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摇篮,人类也就不可能前进。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崇高使命,但是,大学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都离不开对人类文化的研究,因此,研究文化才是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也是大学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基础。大学正日益成为多元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所以融合文化也是大学的重要功能,是大学传承、研究和创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大学的文化建设不但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而且应引领社会前进。

大学不仅应当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应当探求客观真理、进行原创性文化研究以及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这正是以其新思路、新文化引导社会前进的重要内涵。强调大学应具有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是因为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机构,从这一角度讲,它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往往要超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学作为一种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坚持自己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而且可以运用自己拥有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力量,对现实社会中的不良倾向进行批判,不仅在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判断和决策上,而且在人们的理想、信念和认知上,对人类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大学将不仅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方面军,也是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站,而且必将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引导社会前进,全面实现其社会功能,在发展人类先进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学文化的融会

大学是文化传递和融会之地。大学文化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学术精神和文化创新上。世界上各类著名大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大奖的摇篮,其根源就在于它们不为外部环境所左右,不以功利心态取舍知识,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独特的博雅教育传统,从而使不同学科能按照内在的逻辑发展,能相互会通、结合、渗透,逐渐在校内形成了博大恢宏、兼容并蓄、视野开阔、富于综合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品格。它们的教师的学术造诣、学术素养、学术意识以及它们的学生的知识体系、理论基础、思维模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此也使学校具有追求真理和科学的氛围,具有多种学科广泛融合与交叉的文化底蕴。

1.大学所追求的文化建设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目前,面对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教育对策来进行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科学教育。当今世界在空间、化学能源、生物、信息处理、资源再生等科技领域都已有或将有重大发展,这都提高了对科学教育的要求,也使高等教育要把科学技术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地影响社会价值观的整体变化,如何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崇高理想,更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中的人文文化的作用。要把科学教育与人的活动和发展联系起来,就需要倍加重视对人文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人文文化提倡理解与和平伦理与秩序、尊严与自由、责任与理想,对人的道德、审美、价值和精神生活予以密切的关注。

对于大学,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隔成两种不相兼容的文化,对教育发展及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大学所追求的文化建设,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会。不仅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善于观察、勇于思考、勤于探索,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特别是要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渗透,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懂得鉴赏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了解科学,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大学所追求的文化建设要实现中外文化的交融(www.xing528.com)

文化全球化将使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与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使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人类的共享资源,不断超越本民族的文化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认同。面对这一趋势,只有兼采世界各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文化,开阔文化胸襟,理智地做出优劣取舍,才能超越自身教育文化局限。

大学文化应汇聚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精髓,以达到既不要民族虚无主义,又不要对外采取拒绝主义的效果。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理想人格中的积极因素,加之西方价值观中的自由公正、个人本位、崇尚自然等方面的有益之处,将十分有利于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教育文化价值观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中国强调教师权威、规范统一、纪律严密等,而西方突出自由选择、学生中心、活动与经验等。这两种教育文化都能鼓励创新,各有所长,构成了一种辩证、互补的关系,说明了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理念与模式互补和融合的必要。

三、大学文化的建设

当前,人类正在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这种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也正强烈地呼唤着我国大学探索和建设崭新的学校文化。

1.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对于适合国情的大学精神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反映了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精神,是一所大学应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我国进入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时代要求我国大学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大学精神。我国有数以千计的高等学校,它们的文化传统、办学实践和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治校时,既要遵循教育和大学的本质及规律,确立新的大学精神,又要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具有远见卓识的、脚踏实地的、有不同学校特色的治校理念和价值追求。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和人文精神,对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我国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到的精神内涵,但也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使高校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文化有机地融合,是实现学校文化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3.精心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文化体育活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大力营造崇尚科学、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使文化育人收到实效。

4.加强学风、校风、教风建设

加强学风、校风、教风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文化建设成果还体现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中,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学风、校风、教风建设,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学校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学校既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如写好校史和建好校史陈列室,是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历程,能激励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又如,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再如,设计确定校训、校歌、校徽等,这些对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校训、校歌、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就像一张张文化的名片,张扬出学校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高校加快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的建设,深刻认识大学本质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有力促进大学文化融会和发展,通过切实举措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使高校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长足的发展。

【注释】

(1)闫成,男,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