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稳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稳定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传播中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促进了网民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和言语表达的机会的增加,因此网络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新闻媒介的不足,对当今中国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这一环节是网络舆论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实体环节。

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稳定的影响

网络传播中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促进了网民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和言语表达的机会的增加,因此网络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新闻媒介的不足,对当今中国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网络舆论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53.5%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稳定有着积极影响,39.2%的网民认为说不清;54.5%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公共安全有积极影响,37.8%的网民认为说不清。以上数据说明网络舆论对社会稳定局面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大众对公共安全的认识一般由以下三个指标构成: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和药品安全,而网络媒体的兴起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评论并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渠道,从而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一影响过程大致如下:

网络媒体传播事件——网友形成对事件的认知——网友留言——初步形成网络民意——形成大范围的网络舆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作用——形成实质性的社会影响。

概括来说网络舆论形成公众影响的过程可分为两个主要环节:公共事件——网民认知;网络舆论——社会影响。

(一)“公共事件——网民认知”环节

公共事件网络曝光的真实性是控制网民认知的重要因素,如果网络以公开、公正的态度曝光公共事件可以给民众民主感和社会主人翁的体验,从而巩固和提高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状况。真实的网络信息可以使公共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民众可以透过网络及时了解国家事务、机构运作,并获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各方面的最新消息。网民不仅可以通过这些网络信息了解事件,同时网络的广泛性、即时性和开放性可以使消息发布本身形成对政府和社会职能部门工作的监督,因此网络存在本身便可以促使事件更为公开透明,这样在不借助行政力量和法律力量的情况下,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当然网络是开放性的媒体,管理起来较之传统媒体更为困难,这便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发布提供了可趁之机。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民众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些负面影响会不断减少。

(二)“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环节

网络舆论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还表现在“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环节。因为这一环节是网络舆论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实体环节。

首先,网络舆论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权威话语权的垄断,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成为了公众传达民意、参与民主政治、获取体现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7]。由于网络舆论不受制于某种利益团体,因此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此外互联网上信息的交互性、及时性、辐射性和全球性的传播特点,打破了传统大众新闻媒体对权威话语权的垄断,使公众能在相对大量的信息环境下产生自己的分析判断,从而形成不同见解的舆论传播。正因如此,网络舆论成为了民主政治、集思广益的渠道,民众通过评价公共政策或事件反映大众民意并提供公共政策改进或公共事件解决的方向和方案,从而可以帮助政府顺应民意,维持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

其次,网络舆论可以缓解社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下岗失业、贫富差距、腐败等大量社会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社会难免会有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而通过网络舆论揭露问题、批判现实便成了民众释放淤积的不满情绪、缓解压力、减轻痛苦,进而疏导社会矛盾,使人们获得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因此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了社会问题“减压阀”的作用。

另外,对于执政人员来说网络舆论是一副扩大视野的眼镜,使其能够了解民生并找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及时地出台相应政策改善人民生活。比如“孙志刚案”正是由于相应的网络舆论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注,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应的法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才可能迅速出台,并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使我国的民生保障制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二、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全(www.xing528.com)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52.1%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有着积极影响,41.8%的网民认为说不清;54.5%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民族团结有积极影响,37.8%的网民认为说不清。网络舆论对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过程和方式大致与其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影响过程和方式相同。但是由于民族和国家安全事件波及面更广、后果更严重,因此在对网络舆论在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时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对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影响程度评估的一个有效指标就是公众对相应突发危机事件的关注度,有研究表明公众对危机事件关注度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可能受到该事件影响的公众人数;②公共网络舆论导向;③媒体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力度。此外报道的持续时间也在较小程度上影响着关注度的高低。而对于相关事件的关注度往往跟网民的认知改变和行为获得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关于民族和国家安全事件的网络舆论可以通过网民的反应反作用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现状。

三、防灾救灾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0%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防灾救灾方面有着积极影响,30.2%的网民认为说不清。可以看到网络舆论对于防灾救灾有正面影响的这一事实是不容置疑的。面对可能出现的和已经出现的灾情,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网络舆论可以利用其开放性和传播的快捷性等特点在灾难还没有来临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做好防灾教育。其次,网络舆论可以促进灾情报道的透明化,这有助于民众了解灾情和支持防灾工作的进行。最后,网络舆论还可以增强抗灾信心和爱国热情。网络舆论可以使灾情更加及时、准确地被披露,而灾情的公开化是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注释】

[1]佐斌.(2009).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彭兰.(2009).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国际新闻界(12),75—80.

[3]杨金铭.(2007).网络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5(2),121—122.

[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1984).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

[5][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2000)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

[6]王军,李王颖.(2009).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舆论监督与司法——以“杭州飙车肇事案”为例.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4,42—44.

[7]唐克超.(2008).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中国软科学.6,56—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