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职场白骨精,达成成功!

成为职场白骨精,达成成功!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hapter 15找准方向,修成职场“白骨精”要努力找准正确方向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过,菲尔·强森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服了父亲。1940年10月23日,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明星之一,被喜爱他的人尊为“球王”的贝利出生在巴西的一个贫寒家庭里。对足球的热爱是推动贝利踢球的原动力,在这种与生俱来的兴趣的引导下,贝利步入绿茵场,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贝利以足球为生,足球事业是贝利终生的职业。

成为职场白骨精,达成成功!

Chapter 15 找准方向,修成职场“白骨精”

要努力找准正确方向

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开始的路一定要选对。不可否认,很多女性都很努力,或者曾经努力过,可是为什么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过着很平淡的生活呢?为什么直到今天,很多人依旧在职场上发展平平?很简单,她们一开始的选择就出现了偏差。

生活中,你不断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已经很努力地工作了,但幸运之神总是不眷顾我,使我不得不生活在平庸之中。是的,也许你真的足够努力了。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幸运之神一直不青睐你?你是否选择对了努力的方向?遗憾的是,似乎很少有人想到过这一点。她们只埋头于每天匆忙地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去领自己的薪水,高兴或者抱怨一番之后,继续匆忙地去上班、下班……

如果你所选择的职业不适合你,那你就不会在这项事业上取得什么成绩,甚至它还会剥夺你做人的乐趣。相信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一开始就选择错了方向,那么你越努力则离目标越远——除非你能绕地球走一周——可能吗?

一份合适的职业会让你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使自己迅速进步。但人们往往喜欢做其他人看起来很体面的工作,至于工作本身的特点倒不在考虑之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只考虑到工作的体面而断送了一生的幸福,她们大多以为体面的工作是成功的捷径,而不管自己的才学、性格是否与之相称。所谓事业成功的真正意义,波音公司的总裁菲尔·强森的例子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菲尔·强森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开了一家效益很不错的洗衣店。高中毕业后,作为父亲的接班人,菲尔·强森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进了这家洗衣店工作。但说真的,这位个性十足的年轻人一点儿也不喜欢洗衣店的工作,干起活来也总是懒懒散散的,有时候干脆翘班了。这让他的父亲十分伤心,认为自己养了一个不求上进、没有事业心的儿子。

直到有一天,菲尔·强森跟父亲坦白,他想离开洗衣店,到一家机械厂工作。什么?不做洗衣店的接班人,而要去机械厂当学徒?这让老人十分惊讶。不过,菲尔·强森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服了父亲。之后,他穿上油腻的粗布工作服,开始了比在洗衣店辛苦百倍的机械方面的工作。虽然工作时间更长了,但他还是愉快地吹起口哨来。工作之余,他选修工程学,研究引擎,装置机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制造出的“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曾帮助盟国军队赢得了世界大战,而当他在1994年去世时,已是波音飞机公司的总裁。

试想一下,如果菲尔·强森当年勉强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在他父亲去世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难保他不会把整个洗衣店毁了——破产,直至一无所有。

很多女孩是意气风发地进入职场中的,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她们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呢?她们往往只知道去努力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却没有发现她们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令她们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了。所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仅要知道努力,还要讲究方法,只有把勤奋和动脑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当你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所谓的待遇薪水、忙碌加班等都不再是主要问题了,你会充满激情地想着如何去将自己的一切献给这个工作。这样的情绪之下,想不快乐都难。而快乐的人又会将他的快乐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快乐在人际中传播开来的时候,就会营造一个好品质的工作环境

从一个技术工程师,成长为一名杰出的职业操盘手,余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当然,其背后是近30年的教育和经验积累。在并不太长的金融投资生涯中,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这是她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的重要保障。

余娟喜欢研究股票,喜欢资本市场富有挑战性的氛围。对她来说,做风险投资简直是一种享受。即使后来做了中层管理者之后,她还将一半时间用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上,她觉得这是自己最喜欢做的工作。

每天早上起来,余娟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而是跑到电脑上查看大盘状况,是涨了还是跌了,如果跌了那是为什么跌了。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成了支撑她生活下去的最大动力。这是她心目当中的理想,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她总是觉得她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也是她最擅长的事情。尽管她本人的经济条件非常优渥,早就可以赋闲在家,她的丈夫也多次建议她换个轻松的工作,但她都没有答应,因为这就是她的理想。余娟说:“不论创业还是加入一个公司,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你才无怨无悔,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这也正好符合了苏格兰哲学家喀莱尔的名言:“祝福那些找到心爱工作的人,他们已不再需求其他的幸福。”

1940年10月23日,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明星之一,被喜爱他的人尊为“球王”的贝利出生在巴西的一个贫寒家庭里。在他的足球生涯中,一共攻进了1281个球,曾四次代表国家队出战世界杯,三次捧得世界杯(第6、7、9届)。1980年,贝利被欧美20多家知名报社记者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运动员之首;1987年6月,他被授予国际足联金质勋章;1999年,他被国际奥运委员会(IOC)选举为“世纪运动员”。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球王——贝利呢?

当然,非凡的天赋,坚毅的品格,数十年的刻苦训练都是他能成为球王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却不是这些。贝利说:“我热爱足球,足球就是我的生命!”

对足球的热爱是推动贝利踢球的原动力,在这种与生俱来的兴趣的引导下,贝利步入绿茵场,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贝利以足球为生,足球事业是贝利终生的职业。年轻时,他当运动员;退役后,他做教练,当评论员。也正是足球给贝利带来了人生的辉煌。

“做自己喜欢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来,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二来,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更深层次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对自己的挑战。尽管我们常把“挑战自我”挂在嘴边,却是最难做到的,首先我们要深刻地剖析自己的需求,明确地知道自己每个阶段需要的是什么。另外,身边的各种现实和环境带给我们的困难和无奈都会成为我们挑战自我的障碍,而最终,它们大多成为我们放弃“挑战自我”的借口。于是,如同浪漫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一样,“挑战自我”的成功就变得难能可贵了。

一份令你热爱的工作可以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那么,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呢,看看下面的提示吧,当你找到理想的工作时,你应该:

期盼着去工作;

因工作而感到兴奋充实(绝大多数时间如此);感到你的付出被尊重和赏识;

当向别人描述你的工作时感到自豪;

喜欢并且尊重你的同事;

对未来充满信心。

让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人的理想具有多面性,但人在各方面的能力是有弱有强、极不均衡的,不可能什么都精通;而且人的精力也很有限,难以一心多用、同时做很多事。因此,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固然重要,能做什么和能做成什么又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另一回事。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能力、资源优势,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

只有喜欢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爱好广泛,一个人可能喜欢很多事情,但是并非所有爱好都是你所擅长的,只有做你最擅长的事情,将你的优势最大化,才最容易成功。

齐静小时候喜欢唱戏,还曾经考过专业的戏剧学校,长大后还喜欢手工,但那些仅仅是爱好而已,并非她的专业特长。就她后来所学专业和积累的工作经验来说,精品代购才是她最擅长的。首先,她早期当业务员时,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其次,她对精品的专业和市场的敏锐度,使她想不赚钱都难。事实证明,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才能做得好,才能超越常人。

做最擅长的事,未必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相反,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重复做简单的事、做最简洁的事;重复做了,你当然就擅长了,离成功也不远了。成功其实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如果这件事情本来很复杂,那就先把它简单化,然后再重复去做,但简单的事情往往没有人肯重复去做,因此,成功只属于少数人。

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擅长的工作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事实上,很少有人在没有经历痛苦和挫折的情况下,就表现出伟大的天赋与非凡的才能来。

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早年从事着一种完全不适合他的职业。然而,他还是非常虔诚地去做事,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作家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林肯还是奥巴马都不是从婴儿时就有入主白宫的早熟特征或驾驭人的天赋,因此,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在摇篮里没有收到巨大的礼物馈赠而感到失望。

有这样一句话曾经广泛流传:没有哪一个认识到自己天赋的人会成为无用之辈;也没有哪一个出色的人在错误地判断自己天赋时能够逃脱平庸的命运。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大事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迈进了成大事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难以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尽力做好每一件手头的工作,并且按照内心的天赋所指引的方向抓住每一个重大的机会,你会最终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从而不断进步。从很多例子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他对自己擅长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原则对上述观点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做自己专长的事,才会胜任,才会愉快。换句话说,当你在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这就是经济学强调的“比较利益”。这是第一。(www.xing528.com)

第二个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于是你必须全力以赴,增加对工作的认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少年,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报偿与鼓舞。

每个人自年轻的时候都会立志,有的人想当科学家、发明家或者大文豪,个个看起来志向远大,皆为成大事者之梦。年轻人希望找到学习的典型,难免都会“崇拜偶像”,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发明家。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积累自己的个人资源,才是迈向成大事之路的要素之一。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脚踏实地是获致成大事的另一法宝。做一个一流的搬运工也比做一个二流的其他角色强。不必怀疑这个世界是任由你去创造的,真正的成功是在于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就像马修·阿诺德说的那样:“宁可做鞋匠中的拿破仑、清洁工中的亚历山大,也不要做根本不懂法律的平庸律师。”

富兰克林说,有事可做的人就有了自己的产业,而只有从事天性擅长的职业,才会给他带来利益和荣誉。人生是一个多项选择的过程,在各种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强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在工作中,一个人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据统计,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达到了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的家人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里还不包含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积极地投入工作?

著名电影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虽没有比尔·盖茨那么富有,但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十分优裕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这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着公司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这样的工作劲头,他是从哪里得来的?那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好的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富豪,不但每天积极投入工作,而且工作得相当卖力。难道他们是为了钱吗?如果不是,那他们为了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在萨默·莱德斯通的话里找到答案,他说:“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是的,正是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业,使他们在热衷的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功后,仍然一丝不苟地热衷于事业。他们就像一个浑身挂满冠军奖章的赛车手,尽管已经知道自己超出对手很远了,脚却依旧不会离开油门,他们爱自己创造出来的速度,而不是单纯为了名和利,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创造更多辉煌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有心理学家发现,对大部分人而言,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金钱就不再诱人了。因为说到底,金钱是为人服务的,而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是满足生存需要和物质的享受,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在这方面,对自我的实现的需要层次最高,动力也最强。

一个将工作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不断自我创造和发展,他就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我们谈的,不是瞬间的自我实现,而是可以驱使一个人达到不凡成就的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需要一种热情,一种持久的热情。创造更多的业绩是为了拥有更多的成功,是为满足“自我实现”这一人类最高需求。

我们常说,热情是梦想飞行的必备燃料,所以对工作应保持持久的热情。热情驱使着世界上每一位最杰出的人,他们为追求“自我实现”,而在各自迷恋的领域里到达人类成就的巅峰,推动着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热情会持久地在你的工作中为你积蓄力量,创造辉煌的业绩、创造价值。

即使你还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你也不要麻痹自己——人云亦云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不要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这些薪水也知足了。”或者对自己说:“既然老板给的少,我就少干,没必要费心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你应该牢记,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你必须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正如你必须充满热情地去生活。

消极的思想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潜力,缺乏热情会让你消沉,失去信心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自我会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不珍惜工作机会会让你浪费更多宝贵的时间,永远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要创造出更多辉煌的业绩,拥有成功,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抓住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你的努力去争取。机会需要把握,更需要创造。要学会及时捕捉机会,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在现实职场中,守株待兔,坐等机会来临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有一天,凯莉去拜访毕业后多年未见的导师。导师见了凯莉很高兴,就询问她的近况。这一问,引发了凯莉一肚子的委屈。

凯莉说:“我一点都不喜欢现在做的工作,与我学的专业也不相符。整天无所事事,工资也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导师吃惊地问:“你的工资如此低,怎么还无所事事呢?”

“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凯莉无可奈何地说。

“没有人束缚你,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思想抑制住了。”导师劝告凯莉,“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现在的位置,为什么不去再多学习其他的知识,找机会自己跳出去呢?”

沉默了一会儿,凯莉说:“我运气不好,什么样的好运都不会降临到我头上。”

“天天在梦想好运,而你却不知道好运都被那些勤奋和跑在最前面的人抢走了。果然你一直躲在阴影里走不出来,哪里还会有什么好运。”导师郑重其事地说,“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永远不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对于每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的偏向。唯一不同的是,想抓住机会的人的思想和行动。

有一位名叫维亚斯娜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洛杉矶有名的外科整形医生,母亲是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的名誉校长。她自幼聪慧,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她擅长和人相处,即使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的朋友们称她知道怎样从别人嘴里“掏出心里话”,并说她是他们 “最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也常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但是,除此之外,她并没有为她的理想努力过什么。按理说,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也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一味地在等待机会的出现,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子就能当上知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样不切实际的期待,结果自然是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维亚斯娜的情况或许司空见惯,因为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所以只有少数人才获得了成功。

有一位名叫吉妮的女孩却实现了维亚斯娜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吉妮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她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维亚斯娜那样有丰厚的经济支撑,所以她从来就没有舒服地等待机会出现的想法。白天,她去做工,晚上,她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为了谋职,吉妮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她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除非是已经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新手的。”

但是,吉妮不愿意退缩,她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一连几个月,她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一家很小的电视台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

吉妮是加州人,不喜欢阴冷的北方。但是,为了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那里有没有阳光,下不下雨都没有关系,她立刻抓住了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去了北达科他州。

吉妮在那里工作了两年,获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后在洛杉矶的一家电视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又过了5年,她终于得到了提升,成了一名口碑不错的节目主持人。

如果一个人根本不去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境况,而把时间都用在发牢骚和闲聊上,那对于她们来说,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抓不住机会。当众人都在为前途和事业奔波时,她们根本没有想到跳出误区,只是茫然地虚度光阴,结果只会在失落中徘徊。

哲人把机会当成是一个让人期盼的救星。很多人学了一身本事,都说等一有机会就马到功成,却大多到死也没有等到,甚至连机会的光芒都没有看见就抱憾而终。殊不知,机会,不但是天机所遇,还需要人去意会才能得到。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机会转瞬即逝,容不得停顿和犹豫不决,机会来了,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职场女王私房话】

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布头手艺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裁缝;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医生。坚信自己的选择并进行不懈的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