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

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1]——广州黄埔古村旅游发展规划初探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教授杨宏烈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肖佑兴黄埔古村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熠熠生辉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今始,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把广交会的客人请到村里来,让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这将是很有意义的旅游活动。

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

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1]

——广州黄埔古村旅游发展规划初探

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教授 杨宏烈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肖佑兴

黄埔古村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熠熠生辉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在当前广东推行国民休闲计划、建设文化强省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大好形势下,黄埔古村如何发展旅游产业,保护历史文化,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保护遗产促进旅游发展;发展旅游促进遗产保护。由当地民众会同投资者,成立黄埔古村旅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风景区、度假村式物业管理,重点面向琶洲会展中心长年不衰的中国商品交易会国内外广大客商,复兴传统建筑,开办家居旅馆、开展休闲度假、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活动,发展地方土特产品经营,营造宜居、宜游、宜览、宜乐,宜思古寄情,闹中取静的园林化优雅环境,让黄埔古村在国际舞台上再次亮相。

一、当年就是有国际性影响力的古村落

黄埔古村——黄埔文化的发祥地,粤海第一关、十三行“一口通商”之国家大港,在200年前的中西外贸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里是联系五洲四海唯一的大清王朝的国门,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前沿,也是众多名人辈出享有国际声誉的华侨之乡。黄埔精英人士世界驰名;由黄埔村衍生出的黄埔文化构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网络;中国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黄埔将士以一种自强不息的黄埔精神影响了一代代国人。黄埔古村早年就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1.一个海舶胜景风靡全球的“外贸港口

黄埔古村即黄埔古港所在,南宋已是“海舶所集之地”。为给外国船只导航,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海鳌塔,如今仍屹立于珠江河畔。作为明清广州港重要组成部分的黄埔古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且是现代国家大港——黄埔港名称的由来。

1757年,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只保留粤海关,规定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国船“必须下锚于黄埔”。《粤海关志》记载,这里同一时期曾有6个国家的近百艘商船停泊。17—19世纪是广州对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外国商船的关税、船钞、引水费、船规银、通事买办费、挂号银等的征收,以及贸易事宜、生活日用品与安全保护等都在黄埔进行。黄埔村昔日的盛况,可从外销画上略见一斑(图1)。当年的黄埔古港停泊着美国的“中国皇后号”、瑞典的“哥德堡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外国商船,每一艘商船都为它的主人带来了大笔财富

图1 黄埔古村国际大港风光

2.一个世界显赫名人辈出的“华侨之乡”

黄埔村中共有胡、冯、梁、罗四大姓氏家族。当地居民很早就接触外来文化,出国留学、经商、谋生的人颇多,由此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贤能,如:外交家黄埔先生胡璇泽、梁诚、梁洵,商业巨子梁韬、十三行行商梁经国、梁纶枢,铁道工程专家学者胡栋朝,近代企业家冯锐,经济历史学家梁方仲,军界永丰舰舰长冯肇宪、梁广谦,等等。他们从黄埔村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各地将各种信息返回黄埔。他们在维护国家尊严、伸张民族气节、争取人民(华侨)权益、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为中国交通事业及其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一个发展格局不凡的涉外市镇“特区”

自北宋嘉祐年间延至清代康熙年间,琶洲岛已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市镇。明代的琶洲塔告诉人们,黄埔村作为黄埔港的中心地持续了100多年,黄埔村当时虽然只是“村”,但它的建筑布局具有市镇级的规模。当时全镇划分为十二坊,即申明居、盘石、石门、碧沙洞、柳堂、大道、泰来、西浦、北浦、松庆、宾日、太平。现在村里仍保留昔时城镇的坊、街、里、巷的名称,如汇源街、庸街,太平里、青云里,副魁巷、桂芬巷等,以及东市、西市商贸中心。东市即今黄埔村直街,西市在今石基村的海傍街,极具中国滨海城镇特色。

当年粤海关黄埔挂号口设在黄埔港,与此配套,还开设了税馆、夷务馆、驻军永靖营、买办馆和鳞次栉比的酒楼商号。据《粤海关志》黄埔税馆位于酱园码头一带的河堤旁,前半部分架设在水上,两侧分别建有廊子和栏杆,后部是主楼,高两层,好不威风!

4. 一个中西方文化交往荟萃的“纪念地”

语言到地方土特产都可能发现因中西文化交往留下印记。“凤浦”是黄浦的旧称,清代这里停靠的外国商船多,外国人也很多。外国人发音老是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凤浦”就成了“黄埔”。虚不知“黄埔”二字引来一个内涵及其丰富、流传全球的文化现象。由此走出了大批世界名人,孕育了影响全球的黄埔文化网络。码头附近四马岗一带保留有专葬外籍“番人”的墓场,散落着大量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刻有多种文字的碑文。这些都是“海上丝路”极有价值的实证遗物。

二、如今四围皆国际化大都市的旅游环境

黄埔村位于海珠区琶洲街东部,自北宋建村以来,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广州乃至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中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转了一个螺线圈,200年后的黄埔古村又有幸与广交会相遇。今始,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把广交会的客人请到村里来,让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这将是很有意义的旅游活动。从现实自然景观上看,黄埔村依然具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良好环境条件;从人文景观资源上看,黄埔村的确具有发展国际旅游的先机。

1.具有经久不衰的国际化外部环境

图2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黄埔村紧邻琶洲“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具有102次“广交会”历史的、集全国商品面对世界贸易的国际会展中心(图2),每年迎来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客商。黄埔村以北隔珠江主航道与亿顿出口港:当代黄埔港、南海神庙隔江相望;以东与驰名中外的黄埔军校一水相连;以南为自然景观优美的万亩果园、生物岛、大学城。不仅区位良好、交通便利,更为重要的是,黄埔村有着较为广阔的国际化市场基础与现实环境。这是发展对外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优越条件。

2.具有潜在的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开发前期黄埔村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据笔者问卷调查,于300份有效问卷中,知道黄埔村的被访者有124人,占有效问卷的41.3%,在广州古村落中的知名度仅次于小洲村(占71%)。关于黄埔村的旅游意愿,有133位被访者没去过,想去的,占了44.3%;有52人去过,还想去,占了17.3%,二者占总数的61.6%。此数据说明黄埔村具有较大的潜在旅游市场,只因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事业没人好生经营管理,故知名度相对不足小洲村。

3.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文化标本

国际友人对中国民族建筑情有独钟。至今黄埔村中还留有许多优秀古建筑遗存,包括民居、祠堂寺庙、古街、古码头等,犹如一部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广州的文明史(图3)。

图3 古村落悠远历史文化积淀

(1)古民居 全村保存得比较好的传统住宅有数十幢,多集中在来燕里、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等用青石板铺砌的古老街巷里。多数民居工艺制作上乘,富有岭南特色的雕塑壁画、漏窗、花基、门洞、灰塑门联等随处可见。此外还有一日本风格的民居也保存较为完好。

(2)古祠堂 全村原有大小祠堂三十多座,现保存有十余座。著名的有晃亭梁公祠、化隆冯公祠、罗氏宗祠、胡氏宗祠和冯氏宗祠。祠堂建筑极具岭南特色,结构宏阔、装饰考究。各种砖雕石雕木雕栩栩如生,其中的一些内部结构和造型为市内陈家祠所不及。从单体建筑上看去,展现了浓郁的“康乾盛世”的遗风。

(3)古庙宇 原有华佗庙、洪圣殿、圣母宫、天后宫等多处,均与国际贸易有关。目前基本保存下来的北帝庙(又称玉虚宫),2007年已进行了重修。庙内还保存了8块重修北帝庙的碑记。1755年《重修北帝庙碑记》中刻有“黄埔税口肆员”等重要文字资料。

(4)古码头与贸易街 黄埔古码头原称酱园码头,码头附近尚遗留有旧时用过的木桩。岸边海傍街,旧时商贸极度繁盛。黄埔村与石基村美食资源丰富,如艇仔粥、果蔬、走地鸡等极有特色,源远流长。

4.具有强大的国际旅游发展前景

根据广州发展规划,黄埔村所在的琶洲街将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核心,发展以会展博览、国际商务、信息交流、高新技术研发、旅游服务为主,兼具高品质居住生活功能的游憩商业区。黄埔古村正当以积极的姿态投入这一发展区域中去,以其他单位不可替代的“古村”、“古港”特色赢得未来、赢得明天。黄埔军校所在的长洲岛乃广州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样正处发展的大好形势。黄埔古村与其隔江东望,适宜携手同谋发展黄埔旅游大业。竞争需要有特色,互补也需要有特色。黄埔村的旅游业需要同时打好这两张牌,再现国际化的“名村”形象。

三、亟待打造具有国际性的旅游品牌形象

被现代城市高速道路围合了的黄埔村,是一处幸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年一队队由此走向世界的是行商、侨民、军人、外交家、水手等黄埔人。200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客商、使者、企业家、友人又来到了古村牌坊前,古村的乡亲们将热情地迎接远方的客人。跨越历史时空的故事,还将在这里上演。一个具有国际性品牌的旅游项目正如喷薄欲出的朝阳浮现在人们面前。

根据黄埔村的地脉、文脉与人脉分析,以及广州市民对黄埔村形象的基本认知(图4),黄埔村的旅游形象定位应围绕“名村”、“古港”来构建和发展,并以此开发具有产业化的旅游经营项目。如果仅仅突击性地“穿衣戴帽”或行政命令似的“大拆大建”,可能一时能够取得某种想当然的、养眼好看躯壳式的外表性效果,而没有产业机制、造血功能、自组织内循环生命力,将保持不了几天体面的景观,定会恢复“乱脏差”的状况。

1.“名村”形象建设。复兴历史文化名村形象,主要措施包括保护与修复黄埔古村的建筑、市镇格局与街巷风貌,建立古祠堂观光游览群景点、名人故居群观光群景点和传统民居院落街坊、民间宗教纪念性建筑群景点,用以彰显黄埔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以及“黄埔文化效应”。影响重要景区整体风貌特色的新样建筑必须加以改造。条件成熟时,积极申报省、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图4 黄埔古村的形象感知图

2.“古港”形象建设。“古港”形象建设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当年古港的情况,展示甚至复原当年“古港”基本风貌。二是在目前古港遗址复原的基础上再深化与升华,建设“古港”主题公园。黄埔村可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发布不同的旅游宣传口号:“黄埔村——广州名村,千年古港”。“黄埔古村——十三行外贸港;一口通商之港”。“澳门是外港,黄埔是内港”。“黄埔村——黄埔文化的摇篮”等等。

黄埔古村产业化的旅游模式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古村古港名人故居观光游、名胜古迹休闲体验游。此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有利于保护大型自然与文化遗产,如村镇水系、街巷传统格局、公共历史建筑名胜古迹;可与其他项目共组,如珠江游、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游、海上丝绸遗址游等相结合。游客不一定要在村中居住,“观、览、购、吃、娱”是为主要的旅游内容。(www.xing528.com)

二是商埠家居旅馆体验(度假)游、“农(渔、果)家乐”体验游。此种旅游模式,有利于保护大量传统古民居、固有的园林化庭院式居住环境。游客需要住宿过夜,消费水平高、方式多样化。其中包括生产体验、生活体验、历史体验等。服务项目较多,周期较长。

实现上述旅游产品的关键物质条件就是保护利用好村中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和优美水系环境。开发旅游产品的工作就是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可分为:文物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古村落格局环境保护等四种类型及多个层次。要杜绝古村落衰退的显著根由:古民居空壳化,更容易自行腐烂破败;在古建筑群中滥拆乱建新建筑;传统街巷格局、山脉水系被破坏;大马路、大广场开进古村落。

规划理想目标是:将黄埔古村数百间传统民居进行维修装饰,外观“修旧如旧”,引入先进的市政设施,水、冷、气、电、网络通信、照明、消防等配套完善。古民居建筑的内部天井、外部庭院均加以高格调、富情趣、有意境地培植营造。联系古村落整体大环境的河、涌、湖、池、塘堰,应形成一个个具有绿树、浓荫、清水、花卉、香草构成的优美的风景园林,提升为人工精心点缀亭、台、水榭、石舫、楼阁、茶轩、小桥流水、埠头、游廊等艺术小品池塘公园、古河道公园、港埠公园、果林生态公园。白天景观秀丽,划艇点点,夜晚华灯绽放,笙歌处处。一处处有关黄埔古村、十三行、大清对外贸易、海上丝路、名人事迹的博物馆,一处处有书画家现场表演的艺术创意工作展室,一处处具有地方、民族、传统内涵,具有时尚性、实用性、纪念性手工艺商品,具有历史景观性的旅游服务小商品店(群)……远方的客人无不喜欢!他们定会愿意住进这些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能体验中国家居乐、享受东方园林文化美景、人间天堂意味的古村;且距离他们工作创业的广交会十分临近,甚至可以每天乘坐专门配置的游艇按时赶赴交易会场。一天24小时,物业管理人员将不停地巡回在村内所有的景区、院落、名古屋、博物馆、游览街-巷-道-堤……之间,提供优质维修服务。

黄埔古村已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上述园林化境况的基础上,只要我们一个个加以精心设计营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村中愿意留居的居民及其传统民居统筹组织到旅游规划蓝图之中,合理科学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让每个村民都来参与,并从其中得到利益,就定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国际上树立起稀缺的、古港古村应该树立的形象。

四、加紧抢救性保护规划的主要战略措施

至今,黄埔古村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并没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古村落的生态环境与历史风貌还在一天天变坏。为此,创建黄埔村国际化的旅游品牌,将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可有效地保护好黄埔古村大量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刹住古村落生态环境与历史风貌一天天变坏的厄运。亡羊补牢,为时不能太晚!如是宜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有机会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确定开发主体

单纯的文物保护达不到理想的目的,以点带不了面;单纯的政府一次性投资保护仅仅是吃点“止痛片”,打次“强心针”,断不了病根救不了命。单纯依靠个体村民经营,容易造成无序、混乱状况;单纯依靠开发商,容易偏离理想的境界。如是必须建立科学、民主、合理的主体结构。

项目开发主体:有组织的全体村民。由村民组织相应的机构——“黄埔古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营业。不参与经营的居民、租户、单位,因生活在这一具有高度艺术水平、投入了精心管理、耗费了资金钱财的“星级”环境之中,所以必须定期缴纳一定金额的物业费用。投资者决不能仅是单一借此经营房地产谋利,而是重在保护,保护性经营的古村古港旅游业有限公司。这样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历史使命。如果现在村委会不作为,村民可进行改选。

政府是规划政策制定者,只有促进旅业发展的义务,监督文物、古迹、环境保护的义务。项目的经营运作政府部门不应具体插手,不能有任何染指其间谋取利益的意图。政府人员应习惯于看到地方百姓发财致富,有关部门可按章法收取税费。

2.保护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保护是企业立项的根本、企业运作的基本、企业经营的资本。发展古村落的旅游业必须以保护为前提:①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层次,严格控制传统建筑的拆除与新建筑的建设,保护水域与古树名木,保护黄埔古村与古港的基本风貌与村落格局。②对重点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与修复,如晃亭梁公祠、化隆冯公祠、罗氏宗祠、胡氏宗祠、冯氏宗祠、“子平居”、“涉趣园”、冯肇宪故居、胡璇泽胡居、传统民居镬耳大屋、风貌完好的古巷门等。③对传统民居采取保护利用策略。整饬或拆改与古村环境不相协调的新建筑,或拆或重建,营造古村落的环境氛围。

3.开发旅游产品

根据黄埔村的旅游市场、营销特色,可分近、中、远期依次有序地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产品。

(1)文化旅游产品

有目标地规划推广黄埔村的历史文化、古港文化、商业文化与“黄埔文化效应”,选择适宜的祠堂或名人故居、典型古民居建设黄埔历史博物馆、名人博物馆;选择典型的传统民居对外开放,与目前的古港遗址一起形成经典旅游线路。

(2)乡村旅游产品

让村民自行创建家居旅馆,维护院落环境,构建池塘公园、果林公园、耕读纪念园,提高自身素质,接待国内外游客,开发钓鱼、摘果、种植农作物等体验乡村生活与生产的活动,进一步发展乡村美食与生态美食业。

(3)怀旧旅游产品

依托黄埔古港辉煌时期的风貌,通过创新手法,建设地跨水路两栖的黄埔古港主题园,包括再现昔日风貌的海关、税馆、夷务馆、买办馆和酒楼商号等历史景观;仿造海上贸易帆船数只停泊在古港演绎当年风情,重现当年港口繁华风貌;与影视部门合作,建设影视城。《粤海关志》早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绝佳的方案图(图5)。

图5 古黄埔港地图(来自《粤海关志》)

(4)休闲旅游产品

配合琶洲会展业,开展住宿、美食、购物、娱乐服务,选择大部民居开办乡村旅馆、酒吧、茶吧与咖啡馆、士多店等,形成休闲特色步行街。吸引艺术家进村工作,营造艺术氛围;寻找民间优秀工匠,展示精美手工工艺或游客参与工艺制作;发展纪念品制作工业,推动乡村工业旅游;兴建池塘园林,发展环境艺术旅游。

(5)商务旅游产品

凡有人生活、生产、休憩的地方,总离不开商业活动。买卖街是中国基本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商业活动以及文化活动,是最有生命力特质的旅游观光、人居交往空间。买卖街常常也是各地风景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证明:当今任何人为政策都永远不可能消灭各地的买卖街。要精心设计、科学疏导、合理利用、人性化管理。

4.设计旅游线路

旅游路线本是旅游最为集中、频繁、使用率最高空间,也是游客观照度最高的连续性的景、连续性的轴线,重要景点布置的参方位,也是游客容量的计算依据之一。与线路配置的服务标志设施,甚至一块路牌、路碑,都是具有传播旅游信息、旅游审美价值的景观作品。必须加以格外注意,尤其是在空间丰富复杂的村子之中。

黄埔村的旅游线路可分村内、村外两个方面。

(1)内部线路以黄埔古港遗址为起点,以村北牌坊为终点,把黄埔村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黄埔古港遗址→ 海傍街→ 凤浦牌坊→黄埔公园→ 梁氏祠堂与陈列馆→ 胡氏宗祠→ 静园→ 左垣家塾→ 晃亭梁公祠→ 主山冯公祠等→ 榕川冯公祠→ 子牙居→ 日本楼→北帝庙。同时亦可以主线路为轴,设置旁通式、尽端式、回环式、风叶式的次游线,并联、串联更多景点。

(2)黄埔村的外部线路可与广州珠江游、海珠环岛游、海丝文化游、十三行遗址游(游琶洲展馆、怀圣寺、西来初地、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琶洲古塔等)、黄埔系列文化游(黄埔村、黄浦港、黄埔条约、黄埔炮台、黄埔军校、黄埔系、黄埔工业遗产、黄埔兵工厂、黄埔造船厂、黄埔大道、黄埔区、黄埔精神)等结合起来,形成水、陆两路多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灵活方便的旅游路线。

五、让黄埔古村重返国际舞台指日可待

越是地方的,越是国际的。广东大力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实现国民休闲计划,广州则将日益国际化与全球化。对此,黄埔古村越是需要凸显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让地方化、本土化与国际化、全球化相互映衬,展示广州走向海洋、开放改革的悠久历史。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充分依托黄埔古村十三行唯一外贸港口历史文化积淀、依靠风靡全球的黄埔文化精神,巧借200年历史轮回与“广交会”再次相遇的机会,发展“家居乐”旅游、古村园林风光旅游,把国际友人请到村里来,休闲体验旅游。

越是历史的,越是现代的。黄埔古村是广州所有古村落中历史文化最为独特、最为壮观、最有国际影响的案例。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使黄埔古村重新走向文化复兴之路。2010年亚运会即将开幕,正是旅游开发启动最佳时机,可以叫响:黄埔古村国际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①《海上丝路遗址古黄埔港与黄埔村一带的调查报告》,广州研究文献数据 库。http://58.63.114.194:86/ssds/html/2004/08/200408041453164863.htm

②闫晓青《负洲傍海,商贸名港——广州黄埔村考察》,《岭南文史》2005 年第2期。http://58.63.114.194:86/ssds/html/2005/11/200511091616193332.htm

③容伟文《黄埔村历史名人举要》,《羊城古今》。http://www.gzsdfz.org. cn/ycjg/rwcq/rwcq046.htm

④徐嵩龄《原真性与遗产旅游》(2006-11-30 ) http:// travel.sohu. com/20061130/n246693318.shtml.2006

⑤张静《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研究与旅游规划实证分析——以婺源县李坑 村为例》,《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⑥刘浩《苏州古城街坊保护与更新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1期。

【注释】

[1]本文为广州社科联2009年专项资助项目初步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