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研究:文献评价与启示

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研究:文献评价与启示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学者对于婚姻质量的研究一开始就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特别是第一手资料调查方面做得很好。关于本土化的视角,尽管一些研究者在借鉴国外关于婚姻质量研究的同时,对测量指标方面有一些删除或改动,但依然缺少对中国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的考察,因而本土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研究:文献评价与启示

第三节 文献评价与启示

一、关于婚姻质量研究的评价

(一)国外关于婚姻质量研究的评价

国外关于婚姻质量的研究从概念的界定到测量方法体系的建构,再到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说整个研究体系较为完整,其特点可归纳为:

首先,提出主客观相结合的婚姻质量概念和测量方法。国外学者关于婚姻质量的概念从婚姻调适学派和个人感觉学派发展到主观感知和客观描述的混合性定义,逐步将婚姻质量与婚姻调适、婚姻满意等区别开来。婚姻调适是指获取和谐与美满的婚姻关系的各种过程与做法,是一个客观概念。婚姻满意则是当事人对婚姻关系的态度与看法,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取向。因而相同的婚姻调适的婚姻当事人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婚姻满意度,同样具有较高婚姻满意度的夫妇也不能说就具有较高质量的婚姻,因而把婚姻质量与婚姻调适和婚姻满意区分开来,把婚姻质量看作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概念来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其次,对于婚姻质量测量的设计注重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西方学者对于婚姻质量的设计大都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形成规范的测试方法和量表。如洛克华莱士根据236个已婚男女样本的第一手资料,运用折半测试法计算“婚姻调适简约测试法”15个项目测量的信度为0.9。双方调适量表更是包括11个具体步骤的操作,包括有效性检查、方差分析、T检验、因子分析等科学的操作方法。西方学者在婚姻质量测量方面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为我们变量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借鉴。

再次,对婚姻质量的研究积极寻求实证资料的支持,并从多个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分析。西方学者的研究不是空洞的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而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通过调查积极寻求实证资料对理论进行验证。对于实证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种相关关系从多个角度寻求解释。这样既加深了人们对理论的理解,又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扩展了我们对变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有利于以后的探讨与研究。

最后,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第一,理论成果不多,西方多数婚姻质量的研究为通过实证资料验证所选变量与婚姻质量的相关关系,没有把研究结果进一步上升为婚姻质量的理论体系。第二,研究的设计与样本的选取缺乏文化的视角。西方学者关于婚姻质量的研究设计多以本土文化为中心,降低了对其他文化地区的实用性。同样西方学者样本的选取也局限于本地区的研究对象,缺乏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二)国内关于婚姻质量研究的评价

国内学者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一开始就站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因而起点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为我们的研究留下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积极向西方学习与借鉴,规范化程度日趋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对婚姻质量的研究就是在借鉴国外的概念界定、测量指标以及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进而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验证假设,因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规范性。对国外研究的学习与借鉴,一方面使研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另一方面提供了与国外对话的机会,因而国内对于婚姻质量的研究为我们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实证研究对象的多样化。中国学者对于婚姻质量的研究一开始就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特别是第一手资料调查方面做得很好。继徐安琪、叶文振对中国婚姻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之后,近年来实证研究的对象又进一步多样化,包括对教师、军人、吸毒者、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婚姻质量的研究。研究对象的多样化,丰富了婚姻质量研究的内容,对婚姻质量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与全面。

最后,国内学者关于婚姻质量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的缺乏与本土化视角的不足。国内学者对于婚姻质量的研究多数都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理论研究严重缺乏。一方面国内学者关于婚姻质量理论的专门研究很少,另一方面,对实证的研究多停留在现状评估、影响因素分析等层面,没有进一步提升到理论的层面。关于本土化的视角,尽管一些研究者在借鉴国外关于婚姻质量研究的同时,对测量指标方面有一些删除或改动,但依然缺少对中国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的考察,因而本土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关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研究的评价

(一)国外关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研究的评价

国外关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历时较长,其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富,纵观其研究文献,主要特点有:

首先,借鉴各学科的理论来建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国外关于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的研究在建立研究框架时,借鉴了包括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可以说梳理国外流动人口关婚姻的研究,也就梳理了关于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研究的各个学科理论与视角,对建构综合的研究框架具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www.xing528.com)

其次,国外学者对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的研究既有学者关注宏观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环境,也有学者关注到流动人口本身的处境与心理,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去研究流动人口的家庭与婚姻,可以说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视角多样化,对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的研究较为全面。

再次,关于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国外学者从性别文化与流动妇女的现实出发,结合流动妇女的工作、处境、家庭等方面展开,分因婚迁流动的妇女和因家庭迁移流动的妇女,统计分析结果为我们呈现了多个对流动妇女婚姻质量有影响的因素,为后人对流动妇女婚姻质量解释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借鉴意义。

最后,国外关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研究的缺陷主要是,理论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尽管对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的研究有很多学科介入,但多数研究都是在某一学科的范畴内进行,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框架,因而研究视野相对狭窄,理论上不利于研究的全面与深入,实践上从各学科角度提出的对策建议往往不能统一甚至相互冲突,不利于政策部门的统一决策

(二)国内关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研究的评价

国内关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的研究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文献很少,研究也缺少规范性:

首先,研究视角上,多集中在国家或社会政策的角度,从政策治理的角度或城市社会稳定的角度,来探讨流动人口作为外来者其婚姻对城市社会的影响。似乎把流动人口的婚姻问题归于流动者自身,这种带有歧视与不公的研究态度不利于对流动人口婚姻的深入与全面研究。

其次,研究缺少规范性,无法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国内关于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的研究多停留在对流动人口婚姻现状或问题的统计与描述,或是简单地运用特定的视角对现象进行解释,这样的研究一方面使学术上本土化理论的提出很少,另一方面使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出现困难。

最后,关于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妇女的婚姻质量的研究缺乏社会性别的视角,仅有叶文振等在对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时提出了“性别文化规范”和“性别正义”两个因素,其余研究几乎都未考虑社会性别的因素。婚姻的结合也是两性性别关系的结合,两性性别关系直接关系到婚姻关系,因而社会性别视角的运用对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基于以上对国内外婚姻质量和流动人口婚姻质量研究成果的评述,我们深刻体会到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婚姻质量的测量不仅应包括流动妇女客观的婚姻现状,主观的对婚姻的评价,还应包括流动妇女流动后婚姻质量客观现状与主观评价的变化。对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现状的考察,不能把目光仅局限于研究对象流动妇女身上,还应对比流动妇女与流动男性、农村未流动妇女群体的异同,找出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特点。婚姻质量的解释既要考虑到宏观的社会、中观的家庭、微观的个人多种视角的结合,又需要多种学科理论的综合,经济学中的资源理论、交换理论,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女性学中的社会性别理论都要运用到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解释中,只有建构一个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解释框架,才能对流动妇女的婚姻质量进行全面与完整的解释。

针对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尝试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力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把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性别视角运用到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上。社会性别是社会建构和期待的不同性别角色的行为和观念,即社会对生物性别的两性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和行为判断,也建构了两性自身不同的意识和行为。婚姻是两性结合与活动的产物,是社会中两性关系的最小活动单位,因而婚姻质量的研究一方面其实也是对家庭中两性关系的探讨,性别角色、性别意识等都是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笔者认为应当把社会性别视角加入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

第二,根据流动妇女自身与家庭的特点,从关注流动妇女群体生活质量的角度,从流动妇女客观现状与主观评价两个方面,建构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测量框架,并通过与流动男性和农村未流动妇女婚姻质量侧面的比较,把流动妇女作为一个群体,全方位考察流动妇女的婚姻现状。

第三,利用社会学、女性学、人口学以及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的视角,结合流动妇女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状况以及自身条件,建构多学科、多视角综合的流动妇女解释框架,全方位考察影响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因素的同时,重点考察流动与性别两个因素对其婚姻质量的影响。进而从关注流动妇女婚姻幸福与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角度提出流动妇女婚姻质量改善的建议。

总之,笔者希望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纳入社会性别的视角,从关注流动妇女群体生活质量的角度,建立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框架,对流动妇女婚姻质量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对流动妇女婚姻质量的研究作出一点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