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军集团与西北回民大起义之善后研究:领导力量的成果

湘军集团与西北回民大起义之善后研究:领导力量的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宗棠坐镇肃州,湘军归刘锦棠节制,负责作战计划和部署。魏光焘作为老湘军成员,也是在镇压回民起义中崛起的一位领导人物。陶模实心举办善后,抚遗民,徕商贾,安置屯户,和辑汉回军民。

湘军集团与西北回民大起义之善后研究:领导力量的成果

第二节 领导力量

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的领导力量构成,根据所任职务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层、中层和下层。

一、上层领导

督抚为主要上层力量,前面已略有述及,但不足以全面展示其构成情况。以左宗棠为首,除了前述将领外,还有:

1.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刘松山从子,以监生入赀为县丞。后投效老湘军,随刘松山从江西转战安徽。同治四年,因坚守宁国府城有功,擢为知县,赏戴蓝翎。[58]其后入陕,镇压捻军余部和回民起义军。克复同州、朝邑,解除省城西安之围,积功至巡守道。[59]七年,左宗棠西征后,率部克复怀远、镇边等县,收复绥德,赐号法福凌阿巴图鲁[60]回民起义的重心移至甘肃后,率师攻破灵州。金积堡战役中,刘松山力战阵亡,清廷追念其功,加封刘锦棠为三品卿衔,并接统刘松山旧部。刘锦棠率部镇压宁夏回民军后,又扫清平凉以北、宁夏以南回民军余部,清廷论功,由道员加为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给云骑尉世职。八年七月,镇压西宁土客回民军,率部将董福祥、李双梁等趋赴峡口,与回民军首领禹得彦、崔三大战,大破其众,并进击白彦虎于高家堡,大败西宁马桂源部,克复西宁。西宁底定后,率师继续西移,镇压了肃州回民军,擢升西宁道。[61]

光绪纪元新疆局势危急,湘军出关,拉开了收复新疆的序幕。左宗棠坐镇肃州,湘军归刘锦棠节制,负责作战计划和部署。他率师出嘉峪关,先清新疆北路,克复乌鲁木齐,攻克西南达坂城,破吐鲁番托克逊,歼灭阿古柏叛军,略定新疆北路,赏戴双眼花翎,诏开其西宁道缺,晋秩三品京卿。[62]光绪三年七月,率部进入喀喇沙尔城,开始规复南疆。首复库尔勒,次克库车、拜城。继续追歼白彦虎残余部众。抵阿克苏,各回降服,东四城很快收复。又派遣部属余虎恩、黄万鹏分道进取喀什噶尔,直捣叶尔羌,白彦虎逃遁俄国。令董福祥率甘军收复和阗及西四城。[63]南疆底定,因功赐二等男爵。新疆肃清后,与左宗棠倡言建省。光绪十年,新疆置省,为首任巡抚,举办善后,立意经营新疆,政绩斐然。史称:“恩威并著,众庶和恰,远人慑服。”[64]他自随从湘军进入西北后,在回民起义和收复新疆的烽火中久经历练,成为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中高层领导人物之一。

2.魏光焘,字午庄,湖南邵阳人。咸丰六年,以文童投效江西军务,与太平军作战。九年七月,随曾国荃办理湘军营务,克复江西吉安府城,因功以从九品选用。[65]十年五月,奉调赴广西军营,援剿平乐府出力,以县丞不论双单月选用,赏戴蓝翎。同治六年,调赴陕甘,与捻军和回民军作战。八年春四月,率所部攻破西捻军余党老岩窑。奉旨遇陕西道员缺出,题奏补用,并赏换西林巴图鲁名号。[66]十月,因攻克金积堡累有战功,例给军功记录三次。光绪二年,以关陇肃清有功,经左宗棠保奏,赏加按察使衔。六年正月,因新疆南北路一律荡平出力,经左宗棠保奏,照一等军功例议叙。十年,新疆建省,于次年升任甘肃新疆布政使。十五年,刘锦棠回籍省亲,魏光焘护理甘肃新疆巡抚。当时新疆初设行省,百事创始,于修城廓、建衙署、设郡县、定官制、举军政、订饷章各政,无不竭力布办。对于军务善后、料理民间纠纷及民族矛盾皆能得心应手。魏光焘作为老湘军成员,也是在镇压回民起义中崛起的一位领导人物。

3.谭钟麟,湖南茶陵人。咸丰六年进士。同治八年,左宗棠疏请驰赴甘肃,任陕西布政使。十一年,护理陕西巡抚,任内协调汉回关系,“遇诉讼,戒属吏毋有所袒。回众感泣,誓不犯法”[67]。光绪元年,擢陕西巡抚,举办善后,赈济百姓,选任干吏,卓有成效。七年,担任陕甘总督,调整经济政策,裁革冗费,又因甘肃迭遭兵燹,文化久废,在兰州创建求古书院,甘州设立河西精舍,选高才生讲肄其中。[68]

4.杨昌濬,字石泉,湖南湘乡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以附生随道员罗泽南在长沙举办团练。咸丰四年七月,随军出援湖北,连续克复广济南、黄梅,因功叙训导。后从征江西、安徽一带,升迁知县。同治元年,随左宗棠入浙江作战,带勇先后协同刘典、蒋益澧作战,参与收复了杭州湖州等地。八年,署理浙江巡抚。光绪三年因事革职。四年,左宗棠因西北善后乏人,向清廷上疏力荐杨昌濬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新疆善后事务纷繁,一时难于就绪,臣既不能分身兼顾,则帮办军务仍须速觅替人。合无仰恳天恩,特敕前任浙江巡抚臣杨昌濬迅赴兰州,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69]由此,杨昌濬复归政坛,成为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领导人物之一。

5.陶模,字子方,浙江秀水人。进士出身。同治十年,任甘肃文县知县。下车伊始,即捐廉课士,革陋规,兴义学,以教化百姓。[70]复置恤嫠局,以励节慨。[71]十二年,接任皋兰县事。皋兰在战争中备遭蹂躏,急需整顿。他推行清丈田亩、更定赋则政策,农业生产很快得以恢复。光绪元年,升任秦州直隶州知州。当时北方诸省大饥,流徙于秦州者达十余万。陶模罄尽库藏,力行赈贷。[72]四年,调补迪化直隶州边缺。正值新疆甫定,迪化备遭蹂躏,民户稀少,地方残破。陶模实心举办善后,抚遗民,徕商贾,安置屯户,和辑汉回军民。[73]两年后,百废俱兴。十七年,补授甘肃新疆巡抚。任内,办理善后和重建,并密切关注边疆安危,妥善料理边务和外交,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稳定。陶模尽管在出身上不属于湘军系统,但回民起义后追随左宗棠办理西北善后,参与了湘军集团经略西北的活动,深受左宗棠赏识。左宗棠曾称他:“明白谙练,办事精详,在甘有年,熟悉边情。筹办善后一切事宜,均臻妥善。”[74]

6.饶应祺,湖北恩施人。咸丰五年,因给湖北巡抚胡林翼捐铸军炮,议叙贡生,候选训导。[75]同治元年,应壬戌恩科,补行辛酉科举人。因防剿贵州苗民起义有功,经湖广总督官文保奏,赏加国子监学正衔。[76]回民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李鸿章招入戎幕,督办陕西军务,相从入关。[77]赴左宗棠军营效力,从事六年,颇为左宗棠所倚重。他长于公牍,左之奏疏多出其手。[78]光绪三年,署理陕西同州府知府。正值全省大饥,以同州为最。[79]他倡导商民出粜,并截留别省粮饷,赈济饥民,百姓赖以全活。[80]六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奏举廉能,以陕西道府,遇缺简补。交军机处存记,候旨录用。十四年,署理甘肃按察使。新疆巡抚刘锦棠以其诚笃闳毅,通达治体,办理一切,措置裕如,奏请调补镇迪道兼按察使衔。[81]二十一年,署理甘肃新疆巡抚。此时新疆建省已久,善后初见成效,但因地广边荒,民族众多,矛盾时有激化,加之外人时存觊觎,新疆局势依然紧张。他抚新后,化除民族成见,辑柔中外,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和安宁。他作为湘军集团中的较早成员,进入西北后,追随左宗棠镇压回民起义,经过长期历练,成为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中一位比较重要的领导人物。

7.潘效苏,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咸丰十一年投效军营。同治八年五月,到陕缴照。历署肤施、澄城等县事,调甘委署河州篆务,经部议奏照章留于甘肃,以原官原班补用。嗣丁忧回籍,服满到甘,管带恪靖忠兼带左路、左后等营,交卸营务,委署狄道州事。[82]因收复新疆有功,以知府用,先换顶戴,调署河州知州,奏补西宁府循化同知。[83]光绪八年四月,饬赴循化同知本任。九年十月札调来营,调补迪化直隶州知州。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接印视事。十二年调署和阗直隶州知州,于二月初一日交卸迪化州事。因迪化直隶州改设知府,撤回留于新疆,归即用直隶州知州班内另补。[84]旋经奏补和阗直隶州知州,是年六月到任。十四年调署新设伊犁府知府。于九年初六日卸和阗州篆,十一月初二日到伊犁府任。二十六年,新疆巡抚饶应祺调授安徽巡抚,潘效苏任新疆巡抚。可见,潘效苏自咸丰十一年进入湘军集团后,其军事活动大半集中于西北地区,随从左宗棠镇压回民起义、举办善后,是湘军集团中一位较有影响的上层领导人物。

综上所述,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其上层领导大多起家于太平天国起义之时,崛起于西北局势动荡之际。也正是晚清西北局势的危迫,导致了以左宗棠为核心的湘军活动重心的转移,为这一集团的形成提供了契机。首先,就籍贯而言,上层领导人物依然集中于湖南,且多以举办团勇为进身之阶。其次,这些领导人物,除参与西北的重大军事行动外,还在左宗棠的领导下,以举办地方善后和恢复、重建地方秩序为己任,数十年坚持不懈,取得了重大成效。可见,湘军集团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从军事层面稳定西北社会,尤为关键的是如何维持西北地区的长治久安,并以此作为善后的终极目标。如刘锦棠,在回民起义时期,就已开始办理收复地区的善后事务。同治十一年,平定湟中地区后,奉命将陕西籍老弱难民安置于化平一带。十三年任西宁道后,大力举办善后。下令修缮各村居民住所,增添书院膏火,资助乡会试诸生川资。新疆建省后,尽心举办善后和重建,成效卓著。史称:“修城垣,造坛庙,筑仓廒,建义塾,广屯田,通驿传,设塘站,南疆岁征粮至二十余万石,兵食充然有余,百废俱举,民气渐苏,回疆积弊剪除殆尽。”[85]第三,就出身而言,上层领导人物大多以军事起家,并经历过太平天国和回民起义等战争的洗礼,如刘锦棠、杨昌濬、魏光焘、潘效苏皆是如此。也有出身科举者,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如陶模、饶应祺等。这说明,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中,上层领导人物以军事型领导为主,并占据主流,科举出身者较少。

二、中层将领

中层将领,以提督和总兵为主。他们在湘军集团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仅次于上层。进入西北地区的湘军中层人物,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十一名之多。这五十一名中,有许多是早期就已加入湘军集团,也有在回民起义中被吸纳者,成分不一,出身也大不相同。

中层领导中,以高连升、张曜、王德榜、雷正绾、简敬临、周开锡、刘厚基、黄万鹏、余虎恩、周达武、周绍廉、李辉武、徐占彪等人资历较深,也最为左宗棠所赏识。其中高连升、周绍廉、刘厚基前已述及,兹不赘述。

1.张曜,字朗斋,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钱塘,因肄业国子监,遂入大兴籍。[86]咸丰初年,捻军起义爆发。张曜督办训练团勇,抵抗捻军。后追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起义。因功于咸丰十一年擢升河南布政使、巡抚委员摄藩篆,专门负责军事,继续从事镇压捻军的活动。[87]同治七年十一月,西捻军由陕西宜川渡黄河进犯山西,清廷命张曜会同宋庆、程炳文和刘松山进行夹击。捻军平定后,赏穿黄马褂。[88]八年三月,清廷诏令左宗棠赴泾州,节制征回各军,陕西事宜由刘典负责,边外事由金顺办理。令张曜由古城移军西进,随从左宗棠镇压宁夏回民起义军。张曜率师大败回民军于察汉绰尔和红柳树,解定远营之围。大破宁夏回民军于宁夏城外,攻开王家疃、纳家寨。宁夏肃清后,因功擢为广东陆路提督,其后又参与了收复新疆的活动,颇为左宗棠所赏识。左宗棠曾评价说:“器识宏远,无急功近名之念,而才兼文武,方今尤不可多觏。”[89]

2.王德榜,字朗青,湖南江华人。咸丰二年,以监生偕兄招募勇丁,抵抗太平军。[90]因平定宁远、道州、常宁、龙阳、益阳、湘潭各州县,经曾国藩保奏为六品顶戴。[91]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屡立战功,经曾国藩、左宗棠等会奏,赏加布政使衔,记名以道员简放。[92]同治十年八月,左宗棠调军镇压河州回民军。王德榜率师渡洮,出奇制胜,以次削平边家湾、邓家湾、黑山头、三家集、七家集、铁门关等回军营垒。[93]十一年,总统甘南四百余营,平定甘南,并妥善办理善后。“收降回众十余万,拔出难民数十万,广开狄道河渠,引泉灌注,获沃田百余万亩。”[94]光绪六年,驰赴新疆,参与了收复新疆的军事活动。

3.简敬临,字绍雍,湖南长沙人。咸丰十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帮办两江军务,在湖南招募兵勇,简敬临应募入营。[95]从征江西、皖南、浙江一带,后随从左宗棠进入闽浙,镇压捻军起义,因攻克嘉应州有功,由弁勇升为将领,以至授提督衔、浙江衢州镇总兵,赐号铿僧额巴图鲁。[96]左宗棠移督陕甘后,率部由灵台出崇信,经马口直捣水洛城土匪刚八老巢。[97]会同刘松山镇压马化龙回民军,率师由中路进军,在石家沟大败白彦虎和李正荣所部,乘胜攻破李旺堡和穆家滩,并由韦州进扎秦渠,逼渠而垒,扼守金积堡之东南。[98]力战阵亡。是湘军集团中较早阵亡的将官之一。

4.周开锡,字寿珊,湖南益阳人。早年师事左宗棠。[99]后追随湖北巡抚胡林翼,因平定集贤关有功,擢升知府。左宗棠抚浙后,担任浙江粮道。[100]左宗棠出任闽浙总督后,复又从之,署理布政使兼护巡抚。同治八年,左宗棠率师西征后,因甘肃军务需人整顿,故向朝廷力荐周开锡。他说:“周开锡为臣旧日学徒,知之有素,胡林翼、曾国藩、李续宜亟称之。”[101]并保证:“其人性情真挚,志虑忠纯,兼通方略,臣敢保其断不营私殖利,以误国家。倘有过犯,臣愿坐罪。”[102]可见左宗棠对其的信任和依赖之切。周开锡担任甘南军统领后,加意抚绥,减徭役、给牛种、招流亡,为生聚计,民大悦。[103]严明军令,裁汰冗卒、设置粮台、存储饷需,大力整顿军队。九年六月,收复渭源,乘胜克复狄道,并负责办理善后,兴办屯田、减少陋规,一时“巩秦之间,民用大和”[104]。后因事赴秦州,中途病逝。左宗棠对其早逝表示了极大惋惜,上疏请求恤典:“窃维周开锡师事臣久,素以古义相切靡。自臣奉抚浙之命,周开锡辞曾国藩,随臣入浙,官温处道。臣入浙,调其赴闽,以延建邵道署福建藩司。臣奉调督陕甘之命,周开锡又辞福建轮船局调来陇。按其缱绻相随,皆在臣艰危患难之日。”[105]。(www.xing528.com)

5.黄万鹏,字定坤,湖南宁乡人。咸丰三年,以武童投效湘军,转战湖南北部。[106]六年,曾国藩领湘军援江西,他以哨长随从,屡立战功。同治元年八月,李秀成分令部将由苏州攻打太平、宁国,自率十三诸王援救江宁,号称六十万。“万鹏空壁逐之,飞丸中左额,力战不顾,毁垒十二,杀三千人。”[107]同治九年,调赴甘肃行营差遣。十年三月,署理汉中镇总兵。十一年七月,奉命征讨西宁回民军,解西宁之围,会合湘军攻破坚垒向阳堡,乘胜收复大通县城。关陇肃清后,奉旨交部议叙,并赏换伯奇巴图鲁勇号。光绪二年,左宗棠用兵新疆,随从出关。参与了收复古牧地和玛纳斯的战役。在进剿托克逊城的战役中遇到埋伏,“万鹏率队荡决,所向皆靡”[108]。新疆平定后,论功改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6.雷正绾,四川中江人。咸丰四年,由四川督标右营把总从军湖北,积功至都司。六年,克武昌汉阳,以游击升用,赐号直勇巴图鲁。[109]咸丰三年,随从多隆阿出援安徽石牌、潜山、太湖、桐城,因功擢副将,以总兵记名。[110]多隆阿率师入陕后,他随从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被擢为陕西提督,负责帮办军务。[111]同治二年,进剿甘肃回民军,连战灵台、镇原,皆捷。[112]后率师平定宁夏固原,规复灵州,解安定之围。杨岳斌督师陕甘后,雷正绾归其节制。六年,左宗棠入陕督师,雷正绾率军助剿,出援庆阳,克复董志塬,因功晋号达春巴图鲁。[113]湘军会攻金积堡之时,屡克要隘,功勋卓著。中法战争后,加太子少保、尚书衔。[114]光绪二十一年,循化撒拉地区回民起义爆发后,因督剿无功,被革职留任。

7.余虎恩,湖南平江人。咸丰四年以武童投效湘军,驻防岳州。[115]随后转战于武昌、汉阳、黄州交界,积功至副将。[116]同治初年,随刘松山镇压捻军起义,因功擢为总兵,赐号精勇巴图鲁。[117]后率部大败西捻军张宗愚于金谷、银渠和湄县,升任提督。左宗棠持节入晋后,以其每战必先、不辞劳瘁奏保,奉旨赏换骑车博巴图鲁名号。[118]十一年,奉命募军赴甘作战,平定西宁回民起义军,并讨平肃州,因功升任陕安镇总兵。光绪元年,相从出关,收复新疆。身兼运粮和作战重任,屡立战功,为刘锦棠所赏识。他在奏疏中说:“虎恩在湘军二十余年,身经数百战,屡挫大地,叠克名城。其由阿克苏进攻喀什噶尔,以千五百人破二十余万众,出奇制胜,神速异常。”[119]平定新疆南北两路,论功改授一等轻车都尉。[120]历驻乌什、叶尔羌、和阗。后任喀什噶尔提督,光绪三十一年,病卒。

8.徐文秀,字华亭,湖南湘乡人。初隶曾国藩湘军,随蒋益澧转战广西、湖北、江西等省。同治初年,左宗棠调其入浙作战,转战汤溪、金华、富阳、余杭,克复杭州省城,肃清全浙,以功保提督。[121]左宗棠率师进入西北后,徐文秀随从简敬临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义,归其节制。简敬临阵亡后,徐文秀继统其师。十年冬,湘军大举南进,各军渡洮而西,徐文秀节节扫荡,至三甲集,进至董家山,因回民军断其粮道,他率部忍饥锐进,力破新路坡回民军营垒。[122]十一年正月,在河州之役力战阵亡。

以上中层将领,为其主要代表人物,大多出身于曾国藩湘军集团,在西北局势危急之刻,随从左宗棠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由曾国藩湘军集团转向了左系湘军,受左宗棠指挥和节制,这是中层将领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一批将领中,也有早期就和领导人物有密切关系的。如周开锡,作为左宗棠的门生,曾一度追随胡林翼和曾国藩,但自左宗棠崛起后,一直相从始终,颇受信任和倚重。当有人对其总统甘南各军后的军事行为质疑和责难时,清廷曾下谕旨,要求左宗棠查处。谕旨称:

前因周开锡办理甘南军务恐不得力,谕令左宗棠随时查察,毋误事机,并令查明巩、秦各属有无大股贼匪。当此北路肃清,南路防剿事宜甚关紧要,朝廷实深廑系。近闻河州回匪三千有余已于去腊潜越洮河,窜至岷州,与官军接仗。……乃自周开锡总统南路诸军,既不能御外来之匪,任其奔突,又激变范铭之勇,致与官军为仇,长贼势焰。若不及早廓清,又成燎原之患。[123]

左宗棠接奉谕旨后,多方为其开脱,并陈述了自己的意见:“言者谓巩、秦完善之区,前此并未大遭蹂躏,自周开锡总统南路诸军以来,既不能御外来之匪,又激变范铭之勇,致与官军为仇,长贼势焰。臣未见原奏,不敢多辩。然南路军务地方已有起色,臣迭次所奏甚详。范铭之变,非由周开锡激成,难逃圣明洞鉴,是非仍可复按也。”[124]周开锡病逝后,左宗棠为了表示对这位曾经长期追随自己的门生的表彰,于同治十二年上疏,请求为其在秦州建立祠堂,以示褒奖,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程度。此外,中层将领中,有些因过早病逝或阵亡,未能参与善后活动,如简敬临、徐文秀、傅先宗等;但也有一批将领,既参与了西北重大军事活动,同时在左宗棠领导下,参与了对西北善后事务的规划和实践,如周达武、雷正绾等,在主政地方期间,遵奉左宗棠的旨意,具体实施了西北的善后和重建,成为主政西北的湘军集团中的重要支柱。

三、下层官员

下层官员主要以副将、千总、把总、游击、知县为主,他们在湘军群体中占据多数,构成了主政西北之湘军集团的重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进入西北地区并担任官职的湘军下层官员,大约有1 000人之多,占湘军将官人数的80%多。许多人因资料缺失,具体活动不得其详。其中,可资查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左寿崑,湖南长沙人,候补知县。同治十年,莅任化平直隶厅通判。正值化平厅创设伊始,任内四年,受命办理善后和重建。首先,清查户口,“每丁受田十亩,按名丈给,编发耕牛农田籽种,劝民务农”[125];其次,在化平创设义学十二处,聘请教师教育回民子弟;第三,设立保甲。每村立甲长一名,每甲立牌头五名,互相稽查,守望相助。因办理善后卓有成效,为地方百姓所称道。史称:“于时榛莽初辟,教养方兴,除暴安良,政平讼,理疮痍,小民常乐永康,承平致福,功莫大焉。至今士民歌颂弗衰,称为名宦。”[126]

2.周文翔,湖南古罗人。精通武艺,晓畅军机。同治五年,担任巩昌营游击。巩昌战乱后,城乡尽为废墟,士民生活困苦。有人称:“地经兵燹之后,道属蹂躏之冲,纠少康之兵,难成一旅,益共滕之。众不盈五千,而且周遭之鹿铤堪虞。中泽之鸿嗷,竟乡粮则无矣!士尽呼庚生不辰兮,民皆易子。”[127]他百计经营,赈济难民,并着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人曾评价说:“平道途以利车舆,行人利有攸往也,开水渠以资灌溉,斯民饮之太和也。立昭忠祠以荐馨香,则报功崇德也,建仁寿刹以开文运,则兴教作人也。修紫霄观以培地方,则补脉镇煞也。”[128]

3.龙锡庆,湖南安化人。同治元年举人。十一年,统率绥、定两营,随从刘锦棠镇压西宁回民起义军,因湟中小峡口之役攻破垒寨有功,升任西宁府知府。抵任后,实心举办西宁善后,“浚导沟渠,招徕开垦,春出籽种,拨发农器,以正养命之源”[129]。创设城乡义学,增添书院膏火,刻印四书五经,设立尊经书局。设立同善公所,建修旌忠祠和旌节祠两所。调任甘州知府后,整顿甘州书院,制定《甘州书院义学章程》,添置膏火,以振兴地方文化。

4.甘时化,湖南湘阴人。同治十二年,青海肃清后,署理贵德同知。下车伊始,目睹了战后地方的残破景象,力图加以振兴。任内五年,负责办理善后。“重建文庙,继修衙署,兼葺书院,详拨膏火,添助义学,以及收安民并,捐设社仓。”[130]为地方建设作出了贡献。

5.黄仁治,湖南人(具体籍贯不详)。同治癸酉,担任大通县事。湟中兵燹后,地方凋敝,民气未苏。任内实心办理善后,井然有序。安置裹挟难民十余万,计口授田,倡导修建书院,设立义塾,起到了“农业耕,士向学”[131]之效。

6.张瑞珍,安徽寿州人。进士,以知县赴甘,历任宁远、秦安、张掖、安定、皋兰等县令。同治元年,任西宁县令。因剿撒拉族有功,调署灵州。四年,署巩秦阶道,督办甘南军务,说服盘踞张家川一带的回民起义首领李德仓投诚。又倡捐万余金,经营善后。

7.陈日新,湖北蕲水人。同治七年任平凉县令,因城池在回民起义中失陷,残破不堪,三次召集流亡百姓,从事生产,并“抚养疮痍,煞费苦心”[132]。十三年,调任平远知县。正值平远新设县制,与魏光焘创建城池衙署、划定经界、兴办学校,精心规划。经过两年建设,县制规模粗具。又详考平远沿革、文物、山川、俚俗,纂辑成志,为该地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8.邵杜,江西德兴县人,军功知县。同治八年,署任泾州。兵燹之余,城乡子弟废读已久。他向左宗棠请求颁发书籍,按区发放乡里,以振兴地方文化。因泾州书院废弛已久,他严加督促,“每日于署内集课一次,捐廉以备膏奖”[133]。泾州地区未设考棚,附试于平凉,诸生常因路途较远不能按期赴试。为此,他拓展行台,并购置民地增筑号舍,新建考棚,为应试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由上可见,下层官员依然以湖南人为主,其中也夹杂了少许其他地域的人员。这批下层领导力量,由于官微职轻,多为史家所忽略。但是,他们或为一州之首辅,或为一县之群伦,身为地方行政首脑,在善后活动中,贯彻和执行领导人物的决策,将其善后思想付诸实施,是湘军集团中的重要力量。

通过以上主政西北之湘军集团领导力量构成的考察,可以看出,在领导力量方面,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曾国藩湘军集团中的一些中下层领导,随左宗棠进入西北后,逐渐递升为上层领导,并在左宗棠的领导下,参与筹划镇压回民起义、举办善后等事务,成为左宗棠的重要羽翼和辅助力量。这些人物在左宗棠调离西北后,依然领袖群伦,萧规曹随,遵循既定方针和政策,继续举办地方善后,进一步推动了西北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次,集团的中下层将官,因和首要人物左宗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为其旧属,随其转战各地,不仅在稳定西北社会方面功绩卓著,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为左宗棠善后思想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第三,集团中的大部分将官,在地域归属方面,大多为湘籍人士,因具有天生地缘优势,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一些不具备这一优势的官员,在地域归属方面尽管位于劣势,但因死心塌地追随左宗棠,执行其政策和方案,也有因功逐渐升迁而跻身于上层领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