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域双林寺:北京藏传佛教高僧驻锡地

西域双林寺:北京藏传佛教高僧驻锡地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保死后则葬在了双林寺。该书又引“长元按”进一步解释,“足克戬古尔入中国之时,正冯珰建寺之时。其后冯败而寺存,因以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增高西番变相,非特建也。”由于足克戬古尔于万历四年来中国时正值“冯珰建寺之时”,因此,双林寺应建成于万历四年,应在同年又赐予足克戬古尔驻锡,增设藏传佛教密宗造像,赐名“西域双林寺”。因此,西域双林寺又成了藏传佛教高僧锁喃嚷结的在京驻锡地。

西域双林寺:北京藏传佛教高僧驻锡地

7.西域双林寺

西域双林寺原名“双林寺”,位于今白石桥西南紫竹院公园内蓄水湖东部一带,明万历(1573—1619年)初年,由太监冯保建造,万历四年(1576年)建成,明神宗命西竺南印度高僧足克戬古尔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是明代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

(1)历史沿革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双林寺建在元代昭应宫遗址上、明代昭应宫东。昭应宫至元七年(1270年)元世祖皇后察必所建,系供奉北方大帝真武的殿宇。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双林寺西为昭应宫,明正德八年(1513年)重修。另外,双林寺之东是明代兴教寺。

到了清代,西域双林寺逐步衰落。大约在乾隆时期,后殿三大士以及藏传佛教密宗画像仍存,寺后明阳洞台榭、朱樱等已无存。太监冯保所建九层密檐实心塔尚存一半,左右尚有僧塔10余座。明万历四年(1576年)工部右侍郎王槐所撰《双林寺碑》仍存。后殿供奉着玛哈噶拉护法神,居住藏传佛教僧人。而后殿前所留两重殿,则由汉传佛教僧人使用,与后殿自然分开。[64]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紫竹院惨遭洗劫,古庙、行宫、花草树木,破坏殆尽,西域双林寺惨遭蹂躏。

双林寺毁于民国年间,1949年后尚存寺后数座砖塔,建造紫竹院公园时将塔全部拆除。

(2)寺内高僧活动简介

双林寺是冯保为自己建造的营葬之地,在他死后葬在了双林寺,但双林寺却被没收归为官有。恰在此时西竺僧人足克戬克尔东入中国,因而将此寺赐予他作为在北京的驻锡之地。后来又成为藏僧锁喃嚷结的在京驻锡之地。

据《宸垣识略》记载:“双林寺,明万历初,大珰冯保营葬地,造寺曰双林。双林,冯之别字也。后西竺南印度僧足克戬古尔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65]相传,太监冯保于万历初年在“别港”湖东岸有双林寺和一座九层密檐的实心塔,因其别字双林,故寺称“双林寺”。后来冯保因犯事入狱,家籍被查抄,双林寺也被没收归官。冯保死后则葬在了双林寺。

所谓“别港”即紫竹院。紫竹院当时并无紫竹,由于这里的芦苇引自江南,长得挺拔粗壮,每到秋末冬初,苇秆经霜后呈现出紫黑颜色,放眼望去,好似一片茂盛的紫竹林;又因这里寺庙供奉观音菩萨,而观世音的道场是普陀山紫竹林。据景寓意,紫竹院因此得名。紫竹院曾是明代绕行御舟的“别港”,帝后乘龙舟浏览西郊必经此处。清乾隆年间,依照苏州城葑门外朝天桥港汊,“芦苇深处”的水乡风光,在这大片河滩上垒砌太湖石,遍种芦苇,取名芦花渡,俗称“小苏州芦花荡”。乾隆修建芦花荡时,改“别港”龙王庙为“紫竹禅院”作为内务府官员和太监的办事处。

据《宸垣识略》记载:“足克戬古尔,西竺南印土人,万历四年东入中国。初息天宁寺,后过阜成门外二里沟,见一松盘覆,趺坐其下,默持陀罗尼咒,匝月不食。僧耳环,手钵,红罽衣,苍紫面而髯鬈,肖古达摩像。长侍毕其奏之,赐给金禅衣,为建寺曰西域双林寺。”该书又引“长元按”进一步解释,“足克戬古尔入中国之时,正冯珰建寺之时。其后冯败而寺存,因以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增高西番变相,非特建也。”[66]

上述记载介绍了足克戬古尔来华的经历和赐其双林寺居住并赐名“西域双林寺”的经过。由于足克戬古尔于万历四年(1576年)来中国时正值“冯珰建寺之时”,因此,双林寺应建成于万历四年,应在同年又赐予足克戬古尔驻锡,增设藏传佛教密宗造像,赐名“西域双林寺”。同时从高藏传佛教像情况来看,说明此寺是藏传佛教寺院。

据《六研斋笔记》记载,番僧锁喃嚷结自述云:“初至中国,住五台山罗睺寺二年。遇太监刘润,引至北京双林寺。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启奏明肃皇太后,命住万寿庵(即万寿寺)持咒三年。有番经厂太监张贵奏于御前,令引见,命住双林寺。”因此,西域双林寺又成了藏传佛教高僧锁喃嚷结的在京驻锡地。[67]

(3)寺院建筑

根据《双林寺碑》记载,明时西域双林寺寺前为山门,山门殿内有金刚像,后有钟鼓楼;然后天王殿、大殿;大殿左为伽蓝殿,右为护法殿;后为方丈,左右斋堂、禅堂,两侧厨、库、僧房;再后垒土石为山,高丈余,上为明阳洞,左台右榭,花卉叠翠。[68]另,山前有一塔,傍皆朱樱。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大殿内所供三大士像为藏传佛教密宗造像的变化形式。坐骑“犼、象、狮各出其座下”,因此,此三大士为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由此三大士所衍变的密宗像即金刚像,是三者的忿怒像,一般为马头金刚、大威德怖畏金刚、喜金刚等。从书中记载的形式来看,似乎与之吻合,应该是马头金刚、大威德怖畏金刚和喜金刚。另外,殿壁绘有彩画,“亦十方如来,示现忿怒尊者像也”,其中有玛哈噶拉像。[69]

现该寺已无遗存。

【注释】

[1]《明史》,卷三三一,西域三。

[2]《明英宗实录》,卷一三二。

[3]《明英宗实录》,卷二、卷十七。

[4]《明英宗实录》,卷十七。

[5]《明宪宗实录》,卷二六○。

[6]《明史》,卷三三一,西域三。

[7]《明世宗实录》,卷一。

[8]《明史》,卷三三一,西域三。

[9]《狄道州志》,卷十六。

[10](清)汪元炯修、田而穟纂:《岷州志》,康熙四十一年刻本。

[11](清)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吴钧等译:《安多政教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十五章。

[12]《明神宗实录》,卷二五六。

[13]参见《明世宗实录》,卷五二六。

[14]《太祖实录》,《明实录》,卷二百二十二。

[15]《明太宗实录》,卷一一三。

[16]《明宣宗实录》,卷一二。

[17](清)《狄道州志》,卷一六。

[18](清)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十五章。

[19](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七,国朝苑囿,乾隆《御制重修正觉寺碑文》。

[20]参考(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五,西城外,真觉寺。(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七,国朝园囿,“明宪宗御制真觉寺金刚宝座记略”。

[21](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七,国朝园囿,“明宪宗御制真觉寺金刚宝座记略”。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档。

[23](清)麟庆著文,汪春泉等绘图:《鸿雪因缘图记》第三集,上册,“五塔观乐”。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24]《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五十六,喇嘛事例一,京城及各处寺庙喇嘛定额。

[25]蒙藏委员会驻平办事处编辑:《雍和宫导观所刊物》第二期第七页,正觉寺。

[26]释妙舟编《蒙藏佛教史》第七编,寺院,五塔寺。(www.xing528.com)

[27](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八,内城四,双寺。

[28]参考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143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9]参考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473~474页。

[30]参考释妙舟编:《蒙藏佛教史》,第七篇,寺院,五门庙。

[31]参考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421~422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2]参考释妙舟编:《蒙藏佛教史》第七篇,寺院,五门庙。蒙藏委员会驻平办事处编:《雍和宫导观所刊物》,第二期,五门庙。

[33]《明武宗实录》,卷一二五,正德十年五月辛亥。

[34]《明实录》,正德五年三月癸未条。

[35]《明武宗实录》,卷九九,正德八年四月癸亥。

[36](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一,城市,外城北城,“郭秉聪重修保安寺碑略”。

[37]参考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429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8](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一,城北内外,大隆福寺。

[39](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城市,内城东城一,“世宗皇帝御制隆福寺碑文”。

[40]《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五十六,喇嘛事例一,京城及各处寺庙喇嘛定额。

[41]蒙藏委员会驻北平办事处编:《雍和宫导观所刊物》第二期,隆福寺。

[42](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一,城北内外,大隆福寺。

[43]同①。

[44](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五,西城外,西域双林寺。

[45](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九十七,郊坰,《兴教寺成化敕旨碑》。

[46]《明宪宗实录》,卷二五八,成化二十年十一月丙戌。

[47](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城市,“胡濙大能仁寺记略”。

[48]同①。

[49](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七,内城三,“毛奇龄寄大能仁寺还一和尚诗”。

[50]参考《元史列传等八十九,释老。

[51]《明英宗实录》,卷二八一,天顺元年八月戊申。

[52]《明英宗实录》,卷一七三,成化十三年十二月癸卯。

[53]《明英宗实录》,卷一五五,弘治十二年十月戊申。

[54]《明英宗实录》,卷二九,正德二年八月乙亥。

[55](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九十六,郊坰,“曹义西域寺碑略”。

[56](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九十六,郊坰,“李纶西域寺重修碑略”。

[57](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四十八,城市,慧照寺。

[58]《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五十六,喇嘛事例一,京城及各处各寺庙喇嘛定额。

[59]参考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146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60]参考释妙舟编:《蒙藏佛教史》,第七篇,寺院,慧照寺。

[61]参考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459页。

[62]《明实录》,梁本卷一一七,正德九年十月甲午。

[63](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二,皇城,镇国寺。

[64]参考(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九十七,郊坰,双林寺。

[65](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三,郊坰三,双林寺。

[66](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三,郊坰二,双林寺。

[67]同①。

[68]参考(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九十七,郊坰,“王槐双林寺碑略”。

[69]参考(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五,西城外,西域双林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