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美人格的十大策略-完美人格之策

完美人格的十大策略-完美人格之策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完美人格,我来打造1.人格,精髓源远流长我国传统人格中的精华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它们也是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的精神食粮。大学生在塑造完美人格时,需继承和发扬这种兼容并蓄、顽强拼搏的精神。大学生在塑造完美人格时,要注意吸取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大学生应牢记这一古训,在塑造完美人格时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和作风。

完美人格的十大策略-完美人格之策

(一)完美人格,我来打造

1.人格,精髓源远流长

我国传统人格中的精华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它们也是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的精神食粮。中国传统人格中的精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具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善于吸收其他民族长处的优点是符合当代精神的。大学生在塑造完美人格时,需继承和发扬这种兼容并蓄、顽强拼搏的精神。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的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至今仍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爱国思想。这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大学生在塑造完美人格时,要注意吸取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重理想、重道德、重气节的传统思想。孟子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鲁迅先生认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己为公的人。大学生在塑造完美人格时,也要培养重理想、重气节、刚正不阿的优良品质。

专注于现实、务实求真的价值理念。儒家思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大学生在塑造完美人格时,要吸取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思想,锤炼求真务实、兼济天下的优良品格

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座右铭。大学生应牢记这一古训,在塑造完美人格时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和作风。

2.智慧,掀起头脑风暴

卡尔·荣格有句名言:“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渊博的学识则能使人自信、坚强、理智。不同学科的学习会使大学生各个方面的人格品质得到优化。这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理工科的学生应选修一些文史类的课程,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文科的学生应掌握一些必备的自然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的理性意识。

东北大学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共有5类,即自然科学、经济管理法律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文、史、哲、经、法、社、艺术、现代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在每一类别中都有相应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我校设置人文选修课程,不是单纯地把它作为课堂教育的事情来做,也不仅仅将其作为知识的传授来对待,而是要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拓宽基础知识,强化素质教育,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了解并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人文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的新趋势、新信息和新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教务处开通了网上选课系统,学生选课不受地域限制,在每学期开学初按学校公布的课程计划,通过互联网进行选课。

3.活动,拓展全面自我

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外活动是大学生塑造人格的最佳手段。课外活动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与社会主流文化产生心理认同。因此,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大学生要积极地参加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塑造自己的人格。(www.xing528.com)

在东北大学这片广阔的天空下,学生社团更像是一个许多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去闯荡的“江湖”。这个“江湖”没有完全统一的组织形式,没有特别死板的规矩和原则,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团体、相对稳定的规矩和原则、丰富多彩而又独具个性的活动,共同构成了社团这一色彩绚丽的世界。

同学们志同道合,参加社团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社团也为具有同样爱好与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新空气”社团的负责人说:“社团为我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使我有了更多的交往交流的机会,参加不同形式和不同场合的社团活动,又使我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拓展了自己的交际范围。”

参加社团不但可以满足兴趣,还可以培养自立、自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社团的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开展和总结。通过活动的统筹、计划的形成、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的总结,同学们培养了自立自理能力,提高了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一点社团的负责人们是最有体会的。他们说,感谢社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家应该好好把握,如果不能在这里好好学习和锻炼,到了社会上将要交更昂贵的学费。“爱心社”的宣传部部长说:“我们每年都开展很多活动,譬如上敬老院孤儿院、沈阳盲校,我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提高,对于‘爱心社’,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

在社团里,大学生更能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社团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就要求每一位成员都要把自身融入到这个“社会”中,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义务。一位社团干部说:“我在社团里学到了包容的精神,宽容他人的缺点。这样才能有容乃大。”在到社会上拉赞助的时候,大学生能熟悉商业社会的活动规则,同时为将来进入社会创造了条件,这对于大学生的一生将非常有利。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促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他在这里学到了怎样去与人相处,怎样去包容别人,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大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社团这个体现兴趣、爱好的舞台,充分地展示自己,让自己成为生活中的主角。

4.实践,助跑心的腾飞

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地接触社会,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全面认识自我,并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增强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自我价值观,并根据社会中的各种信息调整发展规划,最终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人格修养。在某重点大学冶金学院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考察中,20名大学生考察了位于西部某省的某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学生发现,该企业不仅待遇优厚,薪金水平远高于大多数同类企业,而且为员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考察结束后,这20名学生中的13人决定毕业后留在该企业工作,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高度统一。

近年来,东北大学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划和方案。一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以军政训练、勤工助学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就近就便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以见习就业挂职锻炼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四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学校要求结合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2000年,东北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理论之光”社会考察活动。每年暑期,学校组织若干考察团队进行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社会考察,让学生能够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规律来学习政治理论。参观考察的学生将所见所闻带回课堂,真正将社会实践成果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2007年,东北大学“理论之光”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共有23个重点调研课题。其中包括:河南新乡刘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考察、安徽阜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社会考察、浙江义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考察、湖南长沙袁隆平创新团队社会考察、河南林州红旗渠精神”社会考察、陕西“延安精神”社会考察、沈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考察、江苏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社会考察、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社会考察、广东深圳特区建设成就社会考察、上海中共“一大”旧址社会考察和方永刚先进事迹社会考察等。

5.塑造,培育完美人格

人格塑造归根结底是一种终身的自我教育,特别强调自尊、自爱、自重、自我完善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觉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态度更新,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的昌盛而奋斗。

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需注重自我教育。人格的自我教育应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自我反省环节。一个人要经常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孔子曾讲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一些好的行为或好的榜样,就要马上学习,塑造同样好的人格;看到不好的行为或事情,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和不足。二是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环节。一个人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不要自我膨胀,也不要自我贬低。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三是自我调节环节。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和增进自己的长处,并且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这是个体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自我建构意识,主动发挥自身的能动机制,主动分析自我,“攻克”自我,“再造”自我。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人格的明确要求和强烈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人格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才能不断完善人格品质。据有关调查统计,当代大学生约有75%的人喜欢写下自己喜爱的座右铭,内容涉及积极进取、自信自强、严谨治学、讲求修养、勇于奉献、少说多做等方面。无疑,这些名言警句对大家人格的塑造是很有帮助的。本书每一章的“修心名言”,都精心选取了古今中外哲人贤士对不同人格品质的论述,如:“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将其作为完善人格修养的借鉴。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方式来自我剖析人格弱点,提出关于人格自我改造的系统计划,还可以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于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来优化人格,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完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