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境转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境转换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问题就在于,其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的对象。中国化也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必然上升为贯通整个一级学科的哲学层面,中国化的这种贯通状态也就构成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境转换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贯通和整合,或者直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整体中国化的内在性整合研究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起了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问题就在于,其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需要进行历史本质的哲学抽象,同时这一进程直接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经验的总结蕴含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思想内容和方法,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予以提纯和梳理,使之成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直接理论资源。这是二者基于理论直观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通常的理解思路。

从理论深层来看,中国化是有层次或学界所说的版本之分的,如政治层面与学术层面的区分,[12]实践版本与理论版本的界定,[13]实践版本、理论(经验)版本、学术版本的细分,[14]等等。由此,中国化还可划分为实践化、经验理论化、理论哲学化三个辩证层次,其中哲学化是实践经验化、经验理论化的逻辑必然。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有哲学的理解,这样一种自觉意识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突破学科界限实现完全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成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这一研究逻辑的扩展是十分自然的。(www.xing528.com)

由于中国化的实践基础地位和民族本位文化的逻辑使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也是中国化的学科,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的改造、说服和提升,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来统一思想认识构建共同信念,这两个二级学科的中国化实质十分明显,它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性是直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三个二级学科的中国化特征虽然不那么直接,但都需要进行中国化的梳理、研究和建设。如,李长春提出的“四个分清”就是一个中国化基本原则和要求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这三个二级学科都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要中国化。脱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可能,在具体研究实践上则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有语言文化译介的中国化必须,而且也必然有中国化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价值取向。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形成系列基本原理,它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思想进程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等等。总之,中国化是联结和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各二级学科的基本文化背景、研究方法论、实际问题群和民族本位价值取向。中国化也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必然上升为贯通整个一级学科的哲学层面,中国化的这种贯通状态也就构成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刚建立不久,这一中国化贯通原则和方法还需要深化研究,这直接需要哲学的介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