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的路径、取向和目标多元化,社会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且在西方的这种局面被认为是正常合理的发展状态。因此,多维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都真正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上来,便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外,以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还未真正确立起来,这的确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实化存在的矛盾无法很好统一的现实问题。

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化: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认知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多维度的理解,而与之对应的社会主义的现实化只是其中的一维,二者的真正统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在实践方面产生的直接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然而,当今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事实上形成多样化的理论景观,即哲学基础各异、实际契入点不同地呈现出“繁花似锦”的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哲学的、文化的和政治的不同形态,而其实践模式在西方仍然冠以“社会主义”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如生态社会主义。因此,似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分离并且已经越走越远地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的路径、取向和目标多元化,社会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且在西方的这种局面被认为是正常合理的发展状态。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的现实化即中国特色化应该是最根本的方面,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直接目标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应该是社会主义,因为不仅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世界和人类解放的基本精神,而且在实践方面将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视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最根本的发展战略。因此,多维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都真正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上来,便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实上,不少学者受西方的影响散漫地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是有的放矢地自觉定位于社会主义的现实,甚至只字不提社会主义,这显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相悖。如果说离开中国特点和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那么,今天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仍然是抽象空洞的中国化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本”可依,而社会主义的现实化则只能是实践的摸索,二者在理论上有差距,因而有许多模糊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的是“老祖宗”,是有“本”可依的,即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它们构成学习、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的理论运作模式。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因为其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因而处于纯粹的、大胆试验的实践探索之中,这种情况给人造成的错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似乎完全是一个实践问题,与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无关,依此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很自然地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和脱节的问题。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现实化在理论和学术研究领域的脱节还与长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专业分工造成的缺乏整体性视野和思维习惯有直接关系。此外,以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还未真正确立起来,这的确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实化存在的矛盾无法很好统一的现实问题。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的现实化在中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同样是有“本”可依、有“法”可依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础。有人说,根据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实际,社会主义必须重新定义,言下之意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已经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了。这种看法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翻版。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可能有多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其中完全遵循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一致的现实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它的定义必须由马克思主义和与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共同完成。显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根本不存在需要重新定义的问题。(www.xing528.com)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实化被指责为非马克思主义化和非社会主义化的政治与文化误解

西方学者至今没有完全认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他们恰恰是从非马克思主义化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从非社会主义化角度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因此,他们谈论和肯定中国经验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视野之外,他们谈社会主义时没有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认为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复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被看作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古老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化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东方大国的文化命题,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对现代中国的误解和不确定性感到担忧,[2]可以体认到这一点。这些观点固然带有偏见和误解,这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形象和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合法地位的确立有直接关系。这是一种现实的和理论的挑战,西方世界对此的看法值得我们重视和有针对性地研究,它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现实化的关系的理顺绝非易事,研究领域需要将政治性与学术性结合起来,并与西方世界实现对话与交流,以此增进西方公正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的现实化表现为一个十分复杂的实践逻辑关系,二者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向,既存在着相互适应、规制、调整和共进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差别、对立、不相适应和矛盾冲突的方面。因此,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在20世纪乃至整个21世纪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奇迹,来自内外思想认识的困惑和艰难,源自实践创新的中国道路和伟大成就,都需要中外学界客观公正的长期努力研究获得根本的推进;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