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三十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成功的中国经验。党的领导为实践社会主义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力量。创新型实践是实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实践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实现。

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二)实践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看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因此,实践的社会主义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抽象直观看法,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转变为实践,在实践上形成了敢闯敢干,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开拓性、创造性的实践过程。邓小平认为:“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2]三十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成功的中国经验。

(1)共产党的领导是实践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力量。共产党的领导保障了实践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方向,也是进行科学创新实践的重要条件。“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3]实践的社会主义对党的领导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在这一过程中的坚定和成熟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实践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的社会主义不仅不削弱党的领导,而且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成功地突破难关和难题,为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党的领导为实践社会主义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化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过程,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无从谈起。

(2)实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生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实践的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走出困境、走向富裕为基本目标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初步得以体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得以证明、呈现、校正和发展,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构成我们实践社会主义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现实的社会主义理论只能来自实践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提升。因此,实践的社会主义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的旗帜下,把实践作为社会主义的最切近的物质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将社会主义的内在矛盾充分地呈现出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辩证法,社会主义的矛盾又在不断的发展中得以转化和消解,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只要我们的实践是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然与之是统一的历史进程,否则,实践的社会主义性质就无从谈起。(www.xing528.com)

(3)创新型实践是实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方面的基本要求。所谓“创新型实践”就是将科学认识活动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劳动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现认识和实践的内在统一,在实践中实现科学认识上的创新,在科学认识的实践中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实践的社会主义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直观社会主义思维方式下的僵化、重复、低水平实践的一个成功探索。因此,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人类21世纪重要的实践模式,这种新型实践直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这种实践是超越资本主义实践平台的社会主义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新型实践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走的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实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以中国国情为根本依据,始终批判地审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坚定地走自己的特色道路。邓小平说:“我们现在干的是全新的事业”,“我们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这涉及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这条道路“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4]因此,实践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的发展模式,被西方世界认同为“北京共识”[5]。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实践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实现。[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