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河阴之变-诗说中国

北魏河阴之变-诗说中国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北魏朝政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引发了六镇起义、河阴之变,最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魏孝文帝改制后,重视门阀,鄙薄武人。正值河北"饥馑连年",生活无着,后起义于河北再发。接着,尔朱荣沉胡太后和元钊于黄河,又听信亲信之言,假借祭天的名义,命朝中群臣集中于河阴,将北魏王公大臣两千余人一并围杀,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专横跋扈,并阴谋篡夺北魏政权,他与孝庄帝的矛盾日益激化。

北魏河阴之变-诗说中国

元子攸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权:权势。

促:短促。

隧门:墓道门。

幽庭:幽冥之界。

复:重新。(www.xing528.com)

元子攸(507~530)北魏孝庄帝,528~530年在位。字子攸。

本诗选自《北魏诗》,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被杀前的绝命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末年的混乱政局。由于北魏朝政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引发了六镇起义、河阴之变,最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魏时期在科学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其子元恪即位,实行"宽以摄下"的做法,使朝政日趋腐败,北魏后期逐渐走向了没落之途。北魏后期统治者极其腐化,高阳王元雍有僮仆数千,妓女五百,一餐花费数万。河间王元琛用银槽饮马,待客则用外国买来的异珍水晶钵、玛瑙杯等,他甚至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认为石崇身为庶姓,尚能那般奢华,"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奢侈?"一时间,肆意挥霍、攀比斗富成风。

北魏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年仅7岁,母胡太后临朝专政。520年,宗室元叉与宦官刘腾,幽禁胡太后于北宫,两人共执朝政,北魏政治从此混乱,各级官吏生活腐化,"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夺。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朝中政治极其腐败,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吏部尚书元晖,"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按差等定价,当时人称吏部为"市曹"。地方官员搜刮剥削,"聚敛无极",使百姓生活困顿,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北魏早期都平城时,为了拱卫首都,防备柔然进攻,曾在边地置六镇,遣拓跋族人与中原强宗子弟戍守。北魏孝文帝改制后,重视门阀,鄙薄武人。造成了拓跋族人的严重分化,到洛阳者已是"上品通官",留守者依旧为"清途所隔",镇守边镇者甚至沦为降户、刑徒,引起了他们的严重不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在柔然族的南侵打击下,爆发了镇兵杀死镇将的"六镇起义"。522年,怀荒镇兵民杀镇将于景起义,523年,沃野镇戍主虐待部下,引发了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北边六镇起义爆发。

北魏政府好不容易才将六镇起义压制下去,把六镇兵民20多万人强迫迁往河北,分散就食。正值河北"饥馑连年",生活无着,后起义于河北再发。525年,杜洛周在上谷(今河北怀来)起义,"攻没郡县,南围燕州",后又有鲜于修礼在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起义,与杜洛周遥相呼应。鲜于修礼牺牲后,其部将葛荣继续领导部众战斗。葛荣四败魏军,声势大振,于是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接着又收编杜洛周部,拥众数十万,号称百万,准备攻打京师洛阳。各地起义的烽火,使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北方边镇起义第三年,孝明帝母胡太后杀掉元叉,重掌政权。孝明帝成人后,不满大权旁落,密诏秀容川(今山西忻县)契胡酋长尔朱荣出兵京师,以挟持太后。5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联络长乐王元子攸,进军洛阳。四月,尔朱荣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入洛阳,驻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接着,尔朱荣沉胡太后和元钊于黄河,又听信亲信之言,假借祭天的名义,命朝中群臣集中于河阴(河南孟津),将北魏王公大臣两千余人一并围杀,史称"河阴之变"。

这场军事政变之后,北魏南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族,基本消灭殆尽。尔朱荣势力也因此大增,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葛荣起义军进攻洛阳的消息传来,尔朱荣亲率7万精锐骑兵,奇袭葛荣驻地得手,葛荣被俘,数十万大军,一朝散尽。

尔朱荣专横跋扈,并阴谋篡夺北魏政权,他与孝庄帝的矛盾日益激化。530年,孝庄帝趁尔朱荣朝觐之机,亲手将其杀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闻讯,从并州起兵,攻进洛阳,俘获孝庄帝,用铁锁将其捆在洛阳永宁寺门楼上。时值天寒地冻,孝庄帝向尔朱兆乞头巾,不与。于是饥寒交加,号叫数日不息。孝庄帝临崩礼佛,愿不为国王,赋上引五言诗一首后,被缢于三级寺中。左右大臣也随之遇害。尔朱兆改立元恭为节闵帝,自己擅权朝中,北魏各地方势力趁机割据,逐渐形成了以东方高欢和关中宇文泰为首的两大势力,他们各立傀儡皇帝,使北魏政权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支。

北魏时期,科学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农书。魏末郦道元以《水经》为纲,写成地理名著《水经注》。文学方面,北朝民歌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征,风格刚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既是一部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文学作品。北魏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它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受到国外,特别是古代印度艺术的影响。摩崖石窟分布很广,西起今甘肃,东至今辽宁,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万佛洞,河南巩义的石窟寺等。在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艺术工匠所塑造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是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