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阅读词典:帮你轻松说爱你!

小学生阅读词典:帮你轻松说爱你!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十二)浏览:要说爱你不容易话题导引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苏轼,有的同学还非常喜欢苏轼的诗词。浏览主要是通过“扫视”快速摄取作品大意的,不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注意的是作品的大概,有“囫囵吞枣”之嫌,所以也容易产生对作品的错误解读。浏览能开阔视野,扩大信息量,浏览中也容易夹杂不正确的信息,“浏览”想说爱你不容易。定向和浏览相结合,这是冯骥才读书的显著特点。

小学生阅读词典:帮你轻松说爱你!

(四十二)浏览:要说爱你不容易

话题导引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苏轼,有的同学还非常喜欢苏轼的诗词。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文学家,从小立志发愤读书,几乎读遍了家中所有藏书。渐渐地自以为非常了不起,就在自家大门的门楹上贴了一副楹联。上联是:识遍天下字,下联是:读尽人间书,横批:周游天下。你是不是觉得苏轼的口气太大,有点近乎狂妄了吧?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想读尽它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春秋时代的庄周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知识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后来苏轼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认识了错误,在原来的楹联上又加了两个字。上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下联是:立志读尽人间书,横批:学无止境。确实读尽天下书,只能是个志向。在宋代苏轼无法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在今天我们要想读尽天下书也只是个神话故事。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知识急剧膨胀。有人说我们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全世界一年要出版相当于中国过去三千年出版的全部著作,一个人的精力再旺盛,时间再充沛,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一个人即使绝顶聪明,也不可能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我们不得不对书籍进行选择、筛选,学会浏览,学会放弃。

浏览,是对材料的整体内容不求仔细,只求了解大致的内容的读书方法。浏览的目标往往是标题、提纲,以及开头、结尾、段落的起句和结句等。如拿到一张小学生报纸,你会马上快速扫视每个版面的大标题,校园新闻只看标题就能了解;数学版面不感兴趣,只注意了有几个栏目;插图、绘画也可以不作仔细研究;对文学比较感兴趣,看到名著欣赏,你才会锁定自己的目光。

浏览主要是通过“扫视”快速摄取作品大意的,不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注意的是作品的大概,有“囫囵吞枣”之嫌,所以也容易产生对作品的错误解读。不是有这样一个笑话吗?一户人家在自家门口挖了一口井,免去了雇人挑水的麻烦。他跟人说:挖了一口井,相当于省了一个人力。偏有那些人喜欢传话,而又只听懂了个大概,于是这句话被传成了:挖了一口井,从井里挖出一个大活人。这是个笑话,但从另一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浏览存在的缺憾。浏览能开阔视野,扩大信息量,浏览中也容易夹杂不正确的信息,“浏览”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何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浏览与精读相结合,通过浏览迅速捕捉大致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锁定对象,进行精读。

故事助兴

冯骥才的定向浏览读书法

你读过《珍珠鸟》吗?他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冯骥才。

一次,一位文学爱好者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你读书的习惯与方法是什么?”冯骥才想了想,说:“成为专业作家后,我每天的时间被写作和各种事物安排得很紧,而当今的时代又是产生大量信息的时代。因此,为了拓宽视野,把握主要信息,我习惯于多看报刊文摘,了解新的观念,以求得信息的‘最佳质’。我读书的主要原则是:定向和浏览,对于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再进行精读。”

定向和浏览相结合,这是冯骥才读书的显著特点。定向能使读书目的明确。冯骥才作为一名作家,他读书都是为创作服务的。他说:“我喜欢有意识地自己找些书来看,习惯于凭着需要与欲望读书。如《创作心理学》、《接受美学》、《文艺欣赏学》等,还有些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谈和文艺理论等知识性书籍。”

冯骥才善于抓住各种书刊的精粹,盯住各类新观念、新知识的精华,因此他获得的信息是“最佳质”的信息。在定向和浏览的基础上,冯骥才也主张“精读”,精读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定向——浏览——精读”,冯骥才的这一套读书方法是较为全面、完整的,同时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名家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例存盘

读书三选

赵锁仙

苏轼年轻时口出狂言,敢在自家门前贴一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老者随便拿一个小问题请教于他,结果被问得张口结舌,他因此大彻大悟,知道这天下书是读不完的。聪明过人的苏轼只把这副对联稍稍加以补充,一副千古名联便戛(jiá)然而生:“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个苏轼果然说到做到,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璀(cuǐ)璨(càn)①千古的文坛巨星。

当然那时候的书业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爱书如命的苏轼尚不能读遍天下书,而我们现代人面对浩若烟海的文山书海,纵然有“三头六臂”,一目十行,甚至“不食人间烟火”埋首去读,也断难读尽天下书的万万分之一。偏偏是一介书虫,视读书为生命的我,该怎么办?别无他法,只能有选择地读。我做了这样的选择:读体裁,读名字,读题目。(www.xing528.com)

读体裁是我读书的第一个选择。作为一个年届不惑的职业妇女,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家里一摊,单位一摊,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因此大部头书,哪怕是名著经典也很少去读,专业性特强的自然科学书籍自然不敢去问津,奇文怪事,概无雅兴,耗心伤神,懒得看它。倒是特别垂青那些格调清新、内容驳杂、情趣高雅、意态万千的散文杂文小品文和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千字文,精彩尚不是很长的小说也读一些……内容上又偏爱于一些关于谈说人生的文章,意在寻求一种人生的向导。

读名字则是我读书阅报的第二个选择。凡名家高手的文章只要进入我的视线,断断不敢有半点疏漏,那是定要善读甘休的。贾平凹、萧乾、汪曾祺三毛、尤今的文章必读,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过,每每读毕必惊叹不绝,唏嘘②不已,简直是人生享受的极至,分明又洞开了领略世界风光的一扇大门。因了这个选择,我意外地对于编辑在选用稿件时往往“重名而轻实”的现象有了一些理解。不敢说名家高手篇篇都是精品,也不能说无名之辈就写不出上乘之作。鲁迅尚讲那些名言佳句往往出自村夫野老者之口。但我还是敢直言:名字就代表一种功力、一个高度、一个水平。我作为一个挑剔的读者尚有“读名字”这样一个选择,编辑同志面对汗牛充栋的稿件,重名不重文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乏是经验之谈,实在无可厚非。

也有因读毕一些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使我陶醉其中拍案叫绝的妙笔华章后才折回头来看作者名字的情况。周国平季羡林、詹国枢、周涛等均是拜读了其大作之后才渐渐地认识了他们,而最终成为他们忠实的读者。

读题目则是我读书读报的再一个选择。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又说有一个好题目等于写成了文章的一半。一个好题目犹如给作品穿一件漂亮合体的衣服一样,能一下子诱发读者一睹为快的欲望。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哪怕是极好的文章随着年代的久远被人们淡忘了,其中的许多情节和内容已经模糊不清,然而一提到其题目,却让人生出亢奋和激动。儿时学过的许多课文都想不起来了,然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却永嵌记忆,难以忘怀。其文章好固然是一个方面,但题目好又延续了文章的生命,正如一个人穿的那件衣服已经很旧很旧了,甚至那个人的容颜也已衰老,但是他的眼睛依旧明亮有神,仍然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

毛新宇用《也是寻常百姓家》这样一个题目来述说毛主席日常生活的俭朴,实在引人入胜;李爱萍《卧读、卧思与卧写》的习惯竟与我不无二致,不由我不读;梁衡的《试着病了一回》、楚明的《前夫是友》题目创意极好,好奇心敦促我非读不可;冲着《磨人不如磨稿》、《世界没有陌生人》、《世界没有处女地》这样新颖别致的好题目,不读都觉得有些对不住作者……

读书的“三选”并不是依着顺序来的:一选体裁,二选名字,再选题目。这种选择是自然而然发自心底随心所欲身不由己的,多少年已经习惯成自然。凡是我喜爱的文章便生着法子去寻找;凡我不想读的,即使白白送上门来也一概婉拒。

①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②唏嘘:因惊讶而抽气。

陶渊明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们都成了流芳百世的巨人。作为一名学生,读书更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如何选择读物,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呢?作者总结的三种读书方法,是她在长期的阅读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希望你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宝刀小试

试试你的“浏览”能力。

浏览《读书三选》,试着完成练习。

1.经过浏览,你明白了读书三选是哪三选吗?

2.作者的读书三选中,都包含着读前的浏览,你注意到了吗?如果一遍浏览没有捕捉到这个信息,那么请再看一遍,然后把作者大概是怎样浏览的写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